研究生: |
周巽俐 Hsun Li Chou |
---|---|
論文名稱: |
國中學生音樂性社團參與程度與學校課程學習動機之相關研究-以新竹縣竹東北埔區為例 A Study on the Relation of School Music Clubs Participation and School Curriculum Learning Motiv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aken Examples from Zhudong and Beipu Townships |
指導教授: |
吳舜文
Wu, Shun-We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04 |
中文關鍵詞: | 國中學生 、音樂性社團 、學習動機 、社團參與 、Pintrich |
英文關鍵詞: |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 Music club, Learning motivation, Participation in music club, Pintrich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866 下載:7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究國中學生的「音樂性社團參與程度」與「學校課程學習動機」之相關,以新竹縣竹東北埔區的七個國中13個音樂性社團之參與學生為研究對象,以自編之「音樂性社團參與及學習動機量表」為研究工具進行調查,以次數分配、百分比、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迴歸等進行分析與比較。
獲得具體結論如下:
一、國中學生之音樂性社團參與及其情感投入、行為投入、價值投入等構面之數據皆呈現高參與程度,顯示在情感上對於社團的認同度極高,付出努力的意願與態度正向,肯定社團學習帶給自己的榮譽與經驗是值得珍視驕傲的。
二、國中學生在社團參與時知覺學校行政支持明確肯定,對於自己社團所建立的特色與社團價值也非常清處。教師與同儕間的知覺支持次之,來自家庭支持的知覺只有中等程度。
三、參與音樂性社團之國中學生,在學校課程學習動機的價值成分表現為高學習動機,期望成分與情感成分表現則為中度學習動機。學生對學習所抱持之價值信念與態度積極正向。對於學習成功或失敗的歸因信念良好;對學習成功之預期有信心。
四、不同之學生背景變項確實形成顯著差異,無論在年級、性別、社團種類、社團經驗、家庭背景等各方面。
五、「社團參與程度」與「學校課程學習動機」之相關預測達極為顯著表現,預測力皆稍較微弱,大都在30%之下,但仍具有一定之意義。
依上述之結論做成以下建議:
一、對家長:以鼓勵的態度來支持孩子參與社團中的訓練、展演與比賽,使學生在音樂與舞台訓練、領導與合作學習中,增強其自我效能與預期學習成功的信心。
二、對國中學生:社團的價值與自我的獲得建立在實際的付出行為,以負責的態度面對訓練、學習,提升自我效能之信心,使學校課業學習與社團參與相輔相成。
三、指導教師:除了音樂訓練外,更肩負了品格教育與課業學習激勵的責任,強調社團整體的學術氛圍與優雅的氣質,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使社團的音樂訓練與學生的學業成就都有優質表現。
The objective of research wa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ticipation levels in music club”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of school curriculum”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students for research were from, the regions of Jhudong, Beipu Township of Hsinchu County, 13 music clubs in seven junior high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was used by self-organized “the music club participation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scale” to investigate the program.
Specific conclusions are listed as follows:
1.The collected data showed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articipation levels in music clubs were high in respective of emotional involvement, behavioral involvement, and valuable involvement. The identity levels of music clubs were high; willingness and attitude of paying effort were positive; learning experiences and honors in music club were proud and precious.
2.The consciousness support of music clubs participation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clear and affirmative from school administrators, teachers and peers respectively and followed by family support was moderate.
3.Participating in the musical clubs had high learning motivation in valuable component of school curriculum, but in expectative and emotional components had moderate motivation presentations. The students possessing valuable belief and attitude were positive. The expectation of learning success presented confidently.
4.Regardless of grades, gender, club types, club experiences, family backgrounds, the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of student showed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5."Participation level in music clubs" and "motivation of school curriculum" were extremely significant. The predictive powers were slightly weaker, mostly under 30%, but still had certain meanings.
According to the aforementioned conclusions, the suggestions are listed below:
1.To parents: Supporting children to join training, performing and competition can make students to enhance performance and confidence of learning success.
2.To students: Value of club and self-obtainment are built in real payment behavior. Facing to training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with responsible attitude to promote confidence of performance, it can help a lot of both curriculum learning and participation of music club.
3.To teachers: Teachers response for moral education and encouraging academic learning. Emphasizing academic atmosphere and elegant character of club can enhance students’ leaning motivation and perform well in both music training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壹、 中文部分
王秀園(2004)。都是腦子惹的禍。台北縣:童心房。
王素蘭(2006)。退休人員擔任志工者之社會支持、生活適應對志願服務動機之影
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王德愉(2008)。台北地區國民小學音樂社團現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井敏珠(1991)。從青少年心理談中學生社團活動。師友月刊,284,8-9。
田宜純(2008)。以班級經營強化內在學習動機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東華大學,花蓮市。
田瑞良(2004)。雲林科技大學學生社團活動參與態度及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石培欣(2000)。國民中學學生家庭環境、同儕關係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台灣省國民教師研習會(1998)。國民中小學團體活動實施狀況調查研究。台北:
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朱偉競(2002)。大專社團輔導實務。嘉義:濤石文化。
江姮姬(2003)。國民小學小提琴團體社團活動實施之探究。中小學一般藝術教育
師資培訓學術與實務硏討會論文集,249-262。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李郁文(2000)。社團輔導工作的心得與建言。訓育硏究,39(1),40-46。
何怡安(2006)。國小兒童合唱團學業成就表現之研究---以台中市某國小為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何進財(1999)。社團指導老師的角色。訓育研究,39(1),1-3。
何進財(2001)。亦師亦友的社團老師。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林至善主編,頁
21-34)。台北市:東吳大學課外活動組。
巫博翰、賴英娟(2007)。人類動力的基礎—自我效能,兼論自我效能對學習者
自我調整學習行為與成就表現之影響。教育與發展,24,3,49-56。
周甘逢(1988)。社團目標的設定與實施。社團理念,29-53。高雄市:復文。
林己文(2010)。國中學生自我概念、學習動機與學習表現之研究—以苗栗縣公立
國民中學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玄奘大學,新竹市。
林生傳(1999)。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林世慶(2000)。九年一貫—尋求學生社團出路。師說,148,36-38。
林至善(2000)。學生社團之輔導與發展。訓育研究,39(1),6-15。
林昀萱(2007)。國民小學音樂性社團經營與展望。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
教育大學,屏東市。
林芸君(2010)。國中生社會支持、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以花蓮縣北
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慈濟大學,花連市。
林素花(2001)。戲劇教學對提昇學習動機低落兒童學習動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林錦定(1993)。無喉者生活適應與社會支持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防醫
學院,台北市。
金惠琳(2006)。學習動機課程方案應用於國中音樂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吳清山(1994)。學校效能研究。台北:五南。
吳淑芬(2005)。國民小學經營學校特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
大學,臺南市。
吳挺溦(2006)。「一校一藝團」計畫下國中音樂藝團學生音樂學習態度之調查
研究-以台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吳秉穎(2008)。國小學童社團參與因素、類型與挫折容忍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市。
吳福彬(2008)。台北市國民小學課外社團政策實施現況與學童自我概念關係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吳靜吉、程炳林(1992)。激勵學習策略量表之修訂。測驗年刊,39,59-78。
吳毓瑩(1996)。量表奇偶點數的效度議題。調查研究,2,5-34。
邱展謙(1992)。領導型態、部屬人格特質與員工組織承諾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邱皓政(1996)。大學社團活動與學生的心性發展--一個發展心理學的觀點。訓育
研究,35(3),37-42。
邱怡萍(2002)。高職學生次級文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
學,彰化市。
高德瑞(2000)。社團活動的實務建議。北縣教育,36,16-18。
徐秀菊(2003)。台灣地區國民中小學一般藝術教育現況普查及問題分析。台北:
藝術館。
徐彩淑(2005)。社團參與態度、社團凝聚力與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以台北縣參
與社團國中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涂惠屏(2009)。音樂性社團學生學業成就表現之研究─以屏東縣某國中為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郭丁熒(1988)。教師權利類型、學生參與心態與學生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師大
教育研究所集刊,32,275-291。
陳仲瘐、張雨新(1998)。人格心理學。台北:五南。
陳玫伸(2007)。台北縣高中生社團參與態度及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許舒斐(2006)。合唱團學生與一般學生學業成績之研究~以台中市太平國小合唱
團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許雅嵐(2001)。國中班級同儕團體互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
學,高雄市。
許瑞蘭(2002)。國中生依附關係、人際問題解決態度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許龍君(2003)。大學生社團參與及其人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教育部(1983)。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
教育部(1994)。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
教育部(1998)。國民小學團體活動實施狀況調查研究
教育部(2003)。92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教育部(2005)。教育政策白皮書。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教育部(2009)。藝術教育政策白皮書。台北市:教育部。
曾漢榮(1991)。彰化地區國民中學社團活動實施現況調查研究。輔導學報,14,
1-33。
程炳林(1991)。國民中小學激勵的學習策略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張文彬(1988)。當前社團活動與教育。學生社團活動輔導。臺北市:文笙書局。
張沂浴(2004)。高職學生社團活動參與程度與學習成就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 -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瓊瑩(1986)。國民中學聯課活動實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傅木龍(2000)。校園學生社團活動之發展與輔導。訓育研究,39(1),16-24。
黃玉(2000)。在團體中成長─團體動力運用與社團活動指導。高中教育,10,
7-14。
黃絢質(2010)。青少年正向思考、正向情緒與學習動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莊明貞(1985)。國中學生學校生活素質與學校適應行為的關係。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莊富源(2000)。淺談學生社團活動的基本素養,高中教育,10,15-19。
莊雅然(2005)。我國高中音樂社團現況與發展趨勢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鄭方靖(1997)。與小豆芽共舞-從一則實例探討音樂欣賞教學策略。國教之友,
49(1),18-23。
鄭方靖(2001)。九年一貫學校本位音樂課程規劃實務之初探。台南師院學報,34,509-552。
劉坤桐(2008)。宜蘭縣國小高年級導師領導風格、班級氣氛與學生學習動機之相
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佛光大學,宜蘭縣。
劉政宏、張景媛、許鼎延、張瓊文(2005)。國小學生學習動機成分之分析及其對
學習行為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37(2),173-196。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
北市。
劉政宏、黃博聖、蘇嘉鈴、陳學志、吳有城(2010)。「國中小學習動機量表」之
編製及其信、效度研究。測驗學刊57(3),371-402。台北市:心理。
劉郁梅(2001)。國民小學級任教師之情緒智慧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廖松圳(2006)。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社團活動參與、自我概念、社團學習滿意
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大葉大學,彰化縣。
廖培珊(2009)。態度量表之選頂標示語:調查資料之潛藏類別分析。調查研究—
方法與應用,24,91-134。
鄧清如(2005)。國中生社團參與態度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私立慈濟大學,花蓮市。
鄧清如(2010)。國中生社團參與態度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北縣一所國中為例,教育心理學報,41(4),703-732。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賴綉哖(2000)。學校社團--培育新世紀領袖的搖籃。北縣教育,36,46-47。
魏宇明(2002)。大學學生社團組織管理績效之研究-以清大學生社團為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戴惠美(2004)。國民小學藝術社團的運作與經營-以高雄市鹽埕國小為例。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蔡添順(1995)。學校社團如何運用社區資源。教師天地,76,38-40。
顏妙桂(2000)。學生社團之輔導與發展。訓育研究,39(1),31-33。
顏淑惠(2008)。網路援交與當代青少年次文化:以台中地區高中女學生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臺北市。
薛春光(2000)。國中社團活動實施之現況與檢討。北縣教育,36,34-37。
羅麗雲(2001)。大學生社團參與態度及其評價之研究-以逢甲大學為例。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蘇家瀅(2001)。大學女生社團領導經驗與心理社會發展之研究,兩岸大專院校學
生事務社團輔導學術研討會,東吳大學。
林翠湄(譯)(1995)。社會與人格發展。Shaffer, D. R. 著。台北:心理。
賓靜蓀(譯)(2008)。Ischta Lehmann著。學習動機∕決定孩子學習成敗的關鍵。臺北市:天下雜誌出版。
貳、 西文部分
Aldalalah, O., & Fong, S. (2010). Effects of modality and redundancy principles on the learning and attitude of a computer-based music theory lesson among jordanian primary pupil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udies, 3(3), 52-64.
Retrieved March 20, 2011, from ProQuest Education Journals. (Document ID: 2225279521).
Astin, A. W. (1984). Student involvement: A developmental theory for higher education.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nel, 25, 297~307.
Atkinson, J. W. (1964). An introduction to motivation. Princeton: Van Nostrand.
Bandura, A. (1977). Social learning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Bandura, A. (1982). Self-efficacy mechanism in human agency. American Psychologist, 37, 122-147.
Bandura, A. (1986).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Bandura, A. (2000). Exercise of human agency through collective efficacy.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9, 75-78.
Chen, P., & Chih, J. (2011). The Relations between learner motivation and Satisfaction with Management Training: An Empirical Study in Taiw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128 (1) , 77-90,198. Retrieved March 20,2011, from ABI / INFORM Global. (Document ID: 2274272681).
Clayton, K., Blumberg, F. & Auld, D. P. (201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ivation,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choice of environment whether traditional or including an online component.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41(3), 349-364. doi:10.1111/j.1467-8535.2009.00993.x
Corby, M. A. (2008). The plays the thing: The influence of participation in an after-school drama program on academic motivation and achievement. Pacific Lutheran University. ProQuest-Dissertations & Theses: A&I (PQDT)
Covington, M. V. (1984). The self-worthy theory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Finding and implication.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5(1), 5-20.
Coxy, H. A. & Stephens L. J. (2004). The effect of music participation on mathematical achievement and overall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high school studen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Educ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37, No. 7, 15 October 2006, 757–763.
Crandall, V. C. (1963). Reinforcement effects of adult actions and nonreactions on children’s achievement expectations. Children development, 34, 335-354.
Crandall, V. C., Good, S., & Crandall, V. J. (1964). The reinforcement effects of adult actions and nonreactions on children’s achievement expectations: A replication study. Children development, 35, 485-497.
Dweck, C. S. & Elliott, E. S. (1983). Achievement motivation. In P. H. Mussen(Eds.).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Vol. 4, p643-691. New York: Wiley & Sons.
Eccles, J. (1983). Expectances, value & academic behaviors. In J. T. Spence (Ed.) ,Achievement and achievement motives. San Francisco: Freeman.
Francis, J. D., & Busch L. (1975). What We Now Know about “I Don't Knows".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39, 207-218.
Maslow, A. H. (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Matthews, W. K., & Kitsantas, A. (2007). Group Cohesion, Collective Efficacy, and Motivational Climate as Predictors of Conductor Support in Music Ensemble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55(1), 6-17. Retrieved from EBSCOhost.
OLson, C. (2008). Music in Motion. Teaching Music, 16(1), 34-45. Retrieved from EBSCOhost.
Pintrich, P. R., Smith, D. A., & McKeachie, W. J. (1989). A manual for the use of the motivate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questionnaire (MSLQ). Michigan: Nationa Center for research to Improve Postsecondary Teaching and Learning NCRIPTAL,
University of Michigan.
Raaijmakers, Q. A. W., A. van Hoof, H. Hart, T. F. M. A. Verbogt, & W. A. M.Vol1ebergh(2000). Adolescents' Midpoint Responses on Likert type Scale Items: Neutral or Missing Valu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Opinion Research,
12, 208-216.
Shaffer, D. R. (1995). Social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Brooks / Cole, A Division of Wadsworth.
Stamer, R. A. (2002). Choral Ensembles for Independent Musicianship.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88(6), 46. Retrieved from EBSCOhost.
Voloskov, I. V. (2010).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cialization of Young People Going to School. Russian Education & Society, 52(7), 52-58. doi:10.2753/RES1060-9393520703
Weiner, B. (1985). An attribution theory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emo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92, 548-573.
Wilkins, J. (2008). School Characteristics That Influence Student Attendance: Experiences of Students in a School Avoidance Program. High School Journal,91(3), 12-24. Retrieved from EBSCOh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