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肇政的《八角塔下》是以其中學時代為背景的長篇自傳性小說,小說場景是日治時代的淡江中學;蔡素芬的《橄欖樹》則是其暢銷著作《鹽田兒女》的二部曲,故事主人翁祥浩離鄉背井,隻身來到北部讀大學,小說背景則是八0年代中期民歌運動的起源地─淡江大學。選擇「台灣現代小說中的淡水校園成長書寫-以《八角塔下》、《橄欖樹》為研究對象」為探討主題,主要是因這二部小說不論在質或量(長篇小說)上皆具代表性,且內容不侷限在單一的校園生活中,能夠精準呈現日治時代和一九八0年代的時空背景下,學生生活所涉及的各種複雜面向:校園、友情、愛情、情慾、同志、學業、家庭、社會……。
本論文為六章,各章之討論內容如下:
第一章緒論,分為三個小節說明本論文的研究意義與價值。其次釋義「校園小說」與「成長小說」及二者之區辨,並說明取材依據、研究方法與架構。第二章論淡水的發展與變遷,首節從地名由來、地理位置與自然環境的角度自然追溯淡水小鎮的變遷;其次以人文淡水的觀點呈現作家、詩人、畫家、戲劇中的淡水美景;最後分別介紹淡江中學與淡江大學二校的校史、發展沿革、重要建築等。第三章重點在探討《八角塔下》文本,先概略介紹作者鍾肇政,進而深究探討文本敘事結構、人物形象、主題意識,引文本以為參照。第四章則探討《橄欖樹》文本,章節安排與第三章相同,企圖藉由文本分析,重溫一九八0年代民歌盛況與探討女性自覺意識興起所造成女性文學的蓬勃發展。第五章為綜合討論,探討二文本書名的象徵意義、爬梳文本中所塑造的淡水風情與由男、女作家執筆的成長小說所呈現的歧異,據此比較、分析二文本之同異。第六章為結論,歸納本論文之研究成果與研究心得。
參考文獻
一、小說、散文文本(按作者姓氏筆劃由少至多排列)
‧王昶雄,《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台北:草根出版社,1996年3月)
‧王昶雄,《驛站風情》(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1993年6月)
‧王文進,《豐田筆記》(台北:九歌出版社,2000年7月)
‧朱天文,《淡江記》(台北:三三書坊,1979年11月)
‧西川滿,〈採硫記〉,葉石濤譯,收於《西川滿小說集》(高雄:春暉出版社,1997年)
‧邱貴芬,《日據以來台灣女作家小說選讀(下)》(台北:女書文化,2001年7 月)
‧林文義,《千手觀音》(台北:九歌出版社,1984年5月)
‧林文義,《多雨的海岸》(台北:九歌出版社,1984年9月)
‧林文義,《北緯23.5度》(台北:寶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1月初版二刷)
‧郁永河,《裨海紀遊》(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年8月)
‧侯維玲,《仲夏淡水線》(台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馬偕,(From far Formosa:The Island,Its People and Missions),林耀南譯為《台灣遙記》(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行,1959年3月);周學普譯為《台灣六記》(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1960年1月)
‧陳芳明,《危樓夜讀》(台北:聯合文學,1996年)
‧張朗,《淡水馳情》(台北:絲路出版社,1994年10月)
‧楊佳嫻編,《台灣成長小說選》(台北: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11月)
‧蔡素芬,《鹽田兒女》(台北:聯經出版社,1994年5月)
‧蔡素芬,《橄欖樹》(台北:聯經出版社,2004年4月初版第十九刷)
‧舞鶴,《舞鶴淡水》(台北:麥田出版社,2002年)
‧鍾肇政,《八角塔下》(台北:草根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1998年)
‧鍾文音,《台灣美術山川行旅圖》(台北:新新聞文化事業有限股份公司,1999年10月)
二、專書(按作者姓氏筆劃由少至多排列)
‧王育德,《臺灣─苦悶的歷史》(台北:自立晚報社 ,1993年3月)
‧王德威,《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
‧台北縣私立淡江中學,《淡江中學校史》,1997年。
‧古繼堂,《台灣小說發展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10月初版三刷)
‧西川滿,〈採硫記〉,葉石濤譯,收於《西川滿小說集》(高雄:春暉出版社,1997年)
‧朱雙一,《戰後台灣新世代文學論》(台北:揚智文化版,2002年2月)
‧李欽賢,《臺灣美術歷程》(台北:自立晚報社,1992年6月)
‧李喬,《李喬文學評論─台灣文學造型》(高雄:派色文化出版社,1992年7月)
‧李子弋等編,《淡江三十年─淡江大學慶祝創校卅年紀念特刊》(台北:淡江大學出版,1980年7月)
‧李小江,《夏娃的探索》(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1月)
‧李彩芬,《日落臺北城:日治時代臺北都市發展與臺人日常生活》(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1993年9月)
‧李仕芬,《愛情與婚姻:臺灣當代女作家小說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5月)
‧李漢偉,《台灣小說的三種悲情》(台南:台南市立文化中心,1996年5月)
‧李欽賢,《台灣火車知性之旅》(台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3月)
‧李筱峰,《台灣史100件大事(上)》(台北市:玉山社出版,2000年2月初版三刷)
‧呂秀蓮,《新女性主義》(台北:前衛出版社,1995年4月四版二刷)
‧呂正惠,《小說與社會》(台北:聯經出版社,1988年1月)
‧吳達芸,《女性閱讀與小說評論》(台南:台南市立文化中心,1996年5月)
‧周婉窈,〈從比較觀點看台灣與韓國的皇民化運動〉,《台灣史論精選(下)》(台北:玉山出版社,1996 年)
‧邱貴芬,《仲介台灣‧女人:後殖民女性觀點的台灣閱讀》(台北:遠流出版,1997年9月)
‧林呈蓉編,《台北縣史料彙編─淡水篇》(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編譯出版中心,2001年10月)
‧徐海玲,《台灣美術圖繪》(台北:自立晚報社,1990年10月)
‧徐明福、傅朝卿、張玉璜,《臺灣之美系列(三)─建築》(台北:國立空中大學,2002年2月)
‧財團法人臺原藝術文化基金會編,《台北歷史影像系列─青春關不住(年輕‧台北)》(台北:台北市政府新聞處,1996年6月)
‧許俊雅,《台灣文學論─從現代到當代》,國立編譯館主編(台北:南天書局,1997年月10月)
‧陳碧月,《小說創作的方法與技巧》(台北:秀威資訊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陳培桂,《淡水廳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年8月)
‧陳盈卉編,《淡水》(台北:小知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1月)
‧莊萬壽等編審,《北台灣人文之旅》(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8年2月)
‧淡江文理學院編印,《淡江二十年》(台北:淡江大學出版,1970年11月)
‧淡江大學創校五十週年校慶籌備會編,《淡江大學校友大學校長會議實錄》(台北:淡江大學出版,2000年7月)
‧淡江大學校史編纂委員會編,《淡江大學校史(續編)1986─2000》(台北:淡江大學出版,2002年11月)
‧淡江大學歷史學系主編,《二00一年淡水學學術研討會─歷史、生態、人文論文集》(台北:國史館,2003年4月)
‧黄秋芳,《鍾肇政的台灣塑像》(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2月)
‧張良澤編,鍾肇政‧東方白著,《台灣文學兩地書》(台北:前衛出版社,1993年2月)
‧張釗維,《誰在那邊唱自己的歌:一九七0年代台灣現代民歌發展史─建制、正當性論述與表現形式的形構》(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4年8月)
‧張德水,《激動!台灣的歷史》(台北:前衛出版社,1995年7月初版第三刷)
‧張健主編,《小說理論與作品評析》(台北:文津出版社,2003年)
‧張子文、郭啟傳撰文,《台灣歷史人物小傳─日據時期》,國家圖書館特藏組編輯(台北:國家圖書館出版,2002年12月初版)
‧賀安慰《台灣當代短篇小說中的女性描寫》(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1 月)
‧湯志民,《台灣的學校建築》(台北:五南圖書,2002年10月)
‧傅錫壬主編,《淡江大學校史》(淡江大學校史編纂委員會,1987年5月)
‧葉石濤,《台灣文學的回顧》(台北:九歌出版社,2004年)
‧彭瑞金總編、莊華堂主編、鍾肇政主講,《鍾肇政口述歷史:戰後臺灣文學發 展史十二講》(台北:唐山出版社,2008年7月)
‧楊碧川,《台灣歷史年表》(台北:自立晚報出版部,1988年6月)
‧楊祖珺,《玫瑰盛開─楊祖珺十五年來時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2年)
‧楊昌年,《現代小說》(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1月初版二刷)
‧趙莒玲,《淡水心靈地圖》(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7月)
‧廖鴻基等著,《台灣島巡禮》(台北:聯合文學出版,2005年5月)
‧滬尾文教促進會淡水歷史研究室編纂,《淡水大事紀》(台北:1988年6月)
‧潘小俠策劃、攝影,林瑋撰文,《台灣美術家一百年(1905-2005):潘小俠攝影造像簿》(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5年3月)
‧劉育嘉,《台灣史文獻析論》(台北:洪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月)
‧《慶祝創校五十週年─淡江大學校友大學校長會議實錄》(台北:淡江大學,2004年4月)
‧錢鴻鈞編,鍾理和‧鍾肇政著,《台灣文學兩鍾書》(台北:草根出版,1998年2月初版)
‧歐宗智,《走出歷史的悲情─台灣小說評論集》(台北:台北縣政府文化局,2002年12月)
‧謝里法,《臺灣美術運動史》(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2年5月3版)
‧鍾肇政,《鍾肇政回憶錄(一)徬徨與掙扎》(台北:前衛出版社,1998年4月)
‧羅宗濤、張雙英,《台灣當代文學研究之探討》(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5月)
‧蘇振明,《常民之美03台灣樸素畫家》(台北:常民文化出版,2000年9月)
三、期刊、單篇論文(按作者姓氏筆劃由少至多排列)
‧王昭文,〈《八角塔下》的台灣連翹精神〉,收於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鍾肇政文學國際學術會議》(新竹,2003年11月)
‧石曉楓,〈少女成長記事─當代台灣女性成長小說書寫主題之研究〉,《中國學術年刊》第廿八期秋季號(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2006年9月),頁153-180。
‧呂正惠,〈八0年代小說的主流〉收錄於孟樊、林燿德編:《世紀末偏航》(台北:時報文化公司,1990年)
‧呂錘寬,〈台灣的音樂文化發展初論〉,收於台師大文學院:《第一屆台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1995年4月)。
‧李文冰記錄整理,〈尋找書寫的潛力和脈絡─「世界華文『成長小說』徵文決賽會議紀錄」〉(《幼獅文藝》總510期,1996年6月)
‧李石勇,〈成長的力量─兼論《八角塔下》的主題〉,廣東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1月。
‧李晶菁,〈女性成長小說:文類、性別、主體之對話〉,收入《研究與動態》期刊第十期(彰化:大葉大學共同教學中心出版,2004年6月)
‧林柏維編,〈台灣歷史年表〉,《台灣的故事》(台北:財團法人群策會李登輝學校,2004年5月)
‧林慧姃,〈文學中的淡水〉,收於周宗賢編《淡水學學術研討會:過去.現在.未來論文集》(台北:國史館,1999年4月),頁295-316。
‧林玉薇,〈以人物的命運拓印歷史─專訪蔡素芬〉,《文訊月刊》,179期,2000年9月,頁77-79。
‧河原功,〈從文學作品鳥瞰日治時代的淡水〉,收錄於《二00一年淡水學學術研討會-歷史、生態、人文論文集》(台北:國史館,2003年4月),頁95-99。
‧周宗賢、連慧華,〈淡水古蹟保存與再生之發展─從觀光營造的角度〉,收於淡江大學歷史學系主編《二OO一年淡水學學術研討會─歷史、生態、人文論文集》,(台北,國史館,2003年4月),頁216-268。
‧明立國,〈從「中國民俗歌謠之夜」談起〉,《夏潮》第二卷第二期,1977年4 月,頁77-79。
‧花村,〈鍾肇政小說裏的愛情觀〉,《台灣文藝》,1982年2月
‧花村,〈細讀鍾肇政的《八角塔下》〉,《書評書目》,1984年3月
‧洪淑苓,〈夢與歌─蔡素芬《橄欖樹》評介〉,《文訊別冊》第152卷期,1998年6月,頁18。
‧胡忠青、張永祿〈近代中國校園小說創作走向〉,收錄於《當代文壇》(2005年6月2期。
‧胡馨云,〈耕耘文學鹽田─蔡素芬〉,《出版情報》,146期,2000年6月,頁12-13。
‧高天生,〈台灣文學的耕耘者鍾肇政〉,《台灣小說與小說家》(台北:前衛出版社 ,1994年)
‧莊紫蓉採訪、筆錄〈探索者 奉獻者─鍾肇政專訪〉,《台灣文藝》,1998
年8月,頁58-68。
‧莊紫蓉採訪、筆錄,〈女性、愛情與文學─鍾肇政先生專訪〉,《台灣文學》,1999年10月。
‧陳長房,〈西方成長/教育小說的模式與演變〉,收錄於《幼獅文藝》(總492期,1994年12月)
‧陳明柔,〈八0年代台灣小說文本中的都會景致〉,收編於師大國文學系:《解嚴以來台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0年9月)
‧許俊雅,〈憶昔紅顏少年時─談鍾肇政的《八角塔下》〉,《台灣文學評論》,2003年10月。
‧許俊雅,〈台灣文學中的淡水書寫〉,發表於《台灣文學與文化研究學刊》第一期(香港大學中文系出版、台灣學生書局承印,2002年8月),頁116-172。
‧傅錫壬,〈王昶雄《驛站風情》的鄉土情懷〉,收錄於淡江大學歷史學系主編《2001年淡水學學術研討會-歷史、生態、人文論文集》(台北:國史館,2003年4 月),頁81-93。
‧張炎,〈清代初期制台政策的檢討〉,《台灣文獻》二十一卷一期(台北:1970年3月)
‧張建隆,〈看見的,和看不見的‧淡水─十七世紀到十八世紀初,西、荷及清人對淡水的記述與認知〉,淡江大學歷史學系主編《二00一淡水學學術研討會─歷史、生態、人文論文集》(台北:國史館,2003年4月),頁47-79。
‧張建隆,〈洪以南與達觀樓〉,收於《尋找老淡水》(台北:台北市立文化中心,1996年7月),頁162-163。
‧張良澤,〈煎熬與希望的中年時代─七0年代的鍾老大〉,《聯合文學》,2003年12月。
‧彭瑞金,〈比較鍾肇政與葉石濤小說裡的殖民地經驗〉,收入《第一屆台杏台灣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殖民地經驗與台灣文學》(台北:遠流出版社,2000年2月)
‧楊翠,〈原音與女聲─跨世紀台灣文學的新渠徑〉,台北:《文訊雜誌》,1999年12月。
‧廖咸浩,〈有情與無情之間─中西成長小說的流變〉,《幼獅文藝》511期,1996年7月。
‧鄭清文,〈長篇小說的能手─六0年代的鍾肇政〉,《聯合文學》,2003年
12月。
‧《滬尾街》一─八期,(台北縣:滬尾文史工作室,1991年6月─1993年3月)
‧歐宗智,〈絕望的愛意及其象徵意義─以吳濁流、鍾肇政、東方白日據時代背景小說為例〉,《國文天地》,2002年10月。
‧蕭瓊瑞,〈人文與自然之交映─美術家眼中的淡水風情〉,收於周宗賢編《淡水學學術研討會:過去.現在.未來論文集》(台北:國史館,1999年4月),頁215-292。
‧錢鴻鈞,〈鍾肇政內心深處的文學魂─向強權統治的周旋與鬥爭〉 ,《文
學台灣》, 2000年6月, 頁258-271。
‧賴婉蓉,〈論蔡素芬鹽田兒女中的女性情愛經驗及其對台灣文學領域的拓展〉,《台灣人文》,2005年12月。
‧應鳳凰,〈勤寫譯、多參賽、砥礪文友─鍾肇政與五0年代的台灣文學運動〉,《聯合文學》,2003年12月。
‧戴寶村,〈觀音山與淡水地景意象的形塑發展〉,收入淡江大學歷史學系主編 《2001年淡水學學術研討會─歷史、生態、人文論文集》(台北:國史館,2003年4月)
‧魏可風,〈幫小說中的人物過一生-蔡素芬答客問〉,《聯合文學》第11卷9期,1995年7月
四、學位論文(按作者姓氏筆劃由少至多排列)
‧江智浩,《日治末期(1937─1945)台灣的戰時動員組織─從國民精神總動員到皇民奉公會》,中央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96年6月。
‧林明孝,《 鍾肇政長篇自傳性小說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6月。
‧林璟薇,《台灣當代女作家小說中的女性意識─一九七0至二000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04年8月。
‧林雲鈿,《蔡素芬長篇小說女性主體書寫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1月。
‧胡秀宜,《八0年代台灣小說中的青春書寫(1980-1989)》,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5年8月。
‧施秀春,《從台灣女性文學析論父權體制下女性意識覺醒》,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7月。
‧許俊雅,《台灣寫實詩作之抗日精神研究(光緒二十一年─民國三十四年之古典詩歌)》,台師大國文所碩士論文,1987年4月。
‧黃靖雅,《鍾肇政小說研究》,東吳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4年11月。
‧黃淑瑮,《小說教學研究─以高中教材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1年6月
‧曾巧雲,《未完成進行式─戰前、戰後的皇民文學論爭/述》,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7月。
‧陳嘉文,《一九七0年代台灣現代民歌的發展與變遷》,國立師範大學音樂學系音樂學組碩士論文,2005年1月。
‧葉晨聲,《從牛津學堂到淡江中學─一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學校的個案研究(1872-1956)》,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葉寶蓮,《從原鄉到都會─蔡素芬小說中的女性遷徙與女性意識書寫》,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6月。
‧楊 翠,《鄉土與記憶─七0年代以來台灣女性小說的時間意識與空間語境》,台灣大學歷史所博士論文,2003年7月。
‧簡君玲 ,《若即若離─八、九○年代台灣女性文學中的「母女角色」探討》,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五、報紙文章:(按年代順序排列)
‧胡紅波,〈「民歌」不是這樣〉,《中央日報》11版,1975年12月21日。
‧吳柱國,〈「中國現代民歌」名稱並無不妥〉,《中央日報》11版,1976年1月12日。
‧余光中,〈民歌的常與變〉,《中央日報》副刊10版,1976年2月13日。
‧吳錦發,〈略談台灣三位作家小說中的性〉,《自立晚報》,1983年5月31日。
‧蔡素芬,〈得獎感言:一字一句皆是心血,同喜同悲用真感情〉,《中央日報》第10版,1986年10月23日。
‧邱婷,〈《鹽田兒女》得獎,蔡素芬受注意了〉,《民生報》第29版,1993年9月25日。
‧蔡素芬,〈我的啟蒙書─嗜讀《國父傳》〉,《中央日報》第18版,1996年7月24日。
‧蔡素芬,〈漂浮與理想─談《橄欖樹》〉,《自由時報》第37版,1997年10月13日。
‧黃莉貞,〈校園愛情的分手方式〉,《自立早報》第17版,1998年4月30
日 。
‧蔡素芬「文學到校園系列演講」第十場,演講稿全文刊載於《中央日報》副
刊22版,1999年1月7日。
‧徐開塵,〈穿梭台北車站,看盡人生變貌─蔡素芬以九個故事尋找生活在台北的理由〉,《民生報》第4版,2000年5月29日。
‧阿盛,〈尋找俗世裡的感動─蔡素芬〉,《自由時報》第41版,1999年4月
9日。
‧范銘如,〈異色淡水〉,《聯合報》,2002年2月18日。
‧劉鳳芯,〈女孩怎麼長大了?〉,《中國時報‧開卷》,2002年5月26日。
‧鄭清文,〈大與細-鍾肇政和「情色小說」〉,《中國時報》:2003年9月2日。
六、數位資料:
私立淡江高級中學(網址:http://www.tksh.tpc.edu.tw/)檢索日期:2006年5月
淡水鎮公所全球資訊網(網址:http://www.tamsui.gov.tw/)檢索日期:2006年5月
淡江大學(網址:http://www.tku.edu.tw/index.asp)檢索日期:2006年5月
滬尾文史工作室(網址:http://chwk.huwei.com.tw/)檢索日期:2006年5月
邱靜慧〈中國女性文學研究室─活動看板─作家座談─創作之路─蔡素芬〉
(網址:http://mail.tku.edu.tw/fanmj/a3-w1.htm)檢索日期:2006年5月
當代文學史料系統(網址:http://lit.ncl.edu.tw/hypage.cgi?HYPAGE=home/index.htm)檢索日期:2006年5月
李雙澤相關資料乃參考維基百科
(網址: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D%8E%E9%9B%99%E6%BE%A4) 檢索日期:2007年8月
鄭文堂專題電影系列(http://www.ceslasia.com/ciclo/ciclo04_cn.htm)與公共電視(http://www.pts.org.tw/~prgweb5/life_drama/arch/p2.htm)檢索日期:2007年10月
新力影業【不能說的秘密】官網(http://www.sonypictures.com.tw/movie/secret/)檢索日期:2007年10月
金馬影展歷屆入圍暨得獎名單(http://www.goldenhorse.org.tw/gh_main/gh-6.aspx)檢索日期:2007年8月
台灣電影資料庫-片庫(http://cinema.nccu.edu.tw/cinemaV2/film.htm)檢索日期:2007年8月
台灣電影資料庫-史料庫(http://cinema.nccu.edu.tw/cinemaV2/twfilm_s.htm)檢索日期:2007年8月
果陀劇場官網(http://www.arttime.com.tw/event/20060331_fruit/)檢索日期:2007年10月
【山藸.飛鼠.撒可努】官網(http://www.newaction.com.tw/TheSageHunter/index.htm)檢索日期:2007年10月
錢鴻鈞個人網頁網址:(http://hcchien.mtwww.mt.au.edu.tw/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1)檢索時間:200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