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邱睦容
Chiu, Mu-Jung
論文名稱: 徐國能散文研究(2003-2023)
Research on Hsu, Kuo-Neng’s Prose(2003-2023)
指導教授: 胡衍南
Hu, Yan-Nan
口試委員: 胡衍南
Hu, Yan-Nan
謝佩芬
Hsieh, Pei-Fen
范宜如
Fan, Yi-Ru
口試日期: 2024/05/29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Chinese_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24
畢業學年度: 11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9
中文關鍵詞: 徐國能現代散文詩人散文懷舊散文童書
英文關鍵詞: Hsu, Kuo-Neng, modern prose, poet's prose, nostalgic prose, children's books
研究方法: 文件分析法內容分析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401301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02下載: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白話散文向來是最能顯現作家氣韻的文學載體,在此前提下,若作家為當代人物,因仍處於活動與變動之中,其散文創作亦然,故評論往往難以周延或一語中的,是以,如何懇切且準確地品評當代散文作家,遂成為一道艱鉅的難題。而隨著108課綱運作,越來越多白話散文走入眾人的生活視野,且選文亦不乏相對年輕、1970年後出生的作家散文,其中,筆者認為以徐國能的散文最具討論價值,卻最缺乏適當的論述。
    徐國能於2003年出版首本散文集《第九味》即獲得高度關注與評論,當中多以懷舊傷逝、古雅蒼老作為其標誌,然而,自2011年起,徐國能開始創作《文字魔法師》等適合兒童、少年的讀物,又以2022年出版的《怪咖老師的神祕時間》對照,其題材內容與敘述筆觸與《第九味》大相逕庭,且此類作品總數共佔據其散文集的一半,顯然,過往的評論標誌與風格側寫,已無法全面涵蓋其變化。時至今日,〈第九味〉不但被選入高中教科書,還成了香港入學考試的選文,關注仍在,同時也代表既有的標誌與評論亦在。為了發展更適切的評析,筆者以徐國能二十年來的散文為依據,梳理其創作趨向,並藉此由小見大,作為評介一當代散文作家的試探與演練。在方法上,先參照相關評論與學術研究的成果,於此基礎展開對話,並指出當中的闕漏;再取用徐國能創作開啟討論,除了已出版的十二本文集,亦檢視改版後的自序、少年時期的詩作稿件,乃至現今於副刊登載而未集結的散文創作,純然經由作品還原作者面貌,經由細讀作品論及徐國能的寫作動機、期望與之中的變化。而後進一步對照際遇、寫作歷程與其文學評論者的身分,探究並標誌杜甫帶來的影響,遂以懷舊散文、詩人散文與童書創作作為三種角度切入並劃分為三個章節探究,辨析其創作特性,終得出結論:適俗逃禪兩未能,寫作乃涉世的行為。即徐國能藉由寫作帶來對現世的反思、傳達悲憫之志並構築文學上的庇護,以期引領自己與讀者重返真純境地。最後,據此回應「懇切且準確地品評當代散文作家」的挑戰。

    Prose can always reflect a writer’s thoughts and style. It will be hard to accurately comment on some contemporary prose writers because their thoughts and ideas may continuously change, and so do their works.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108 Curriculum Guidelines, more and more prose works are adopted in textbooks and some of them are created by younger authors who were born after 1970. It seems to me that Hsu, Kuo-Neng’s prose is the most worthy issue to discuss.
    Hsu, Kuo-Neng gained attention when his first prose collection, The Ninth Flavor was published in 2003. It is marked with the themes of nostalgia, melancholy and ancient, weathered elegance. Now, it is not only included in high school textbooks but employed in Hong Kong Diploma of Secondary Education Examination, which marks his influence at this time. However, his style changed after his work, The Word Magician was published in 2011. The content of this book is more suitable for kids and teenagers. As for the narrative style of The Mysterious Time of the Eccentric Teacher published in 2022, it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Ninth Flavor. The amount of these later prose works whose content is more lively and relaxing is nearly half of his all works. Accordingly, the comment and critique that focused on his early works should be revised with the release of his later works. Thus, in this thesis I will try to analyze Hsu’s all prose works, show how his ideas and style evolve, and set an example to appropriately comment a contemporary author.
    Methodologically, I’ll first organize the related academic study about Hsu’s prose and see if there is any omission among it. Then, I’ll research all of Hsu’s works, including 12 prose collections, the preface of the revision, the letters or drafts from his teenage years, and some prose works that were adopted in the supplement of newspaper. By studying them, we can see Hsu’s writing motivation and his expectation. Moreover, we can compare his writing with his life stage to see if there is any relation. Also, it is important to examine his texts that if he is influenced by Du Fu. This thesis will be sorted into three parts according to Hsu’s different style: nostalgic prose, poet’s prose and children’s book. Then we’ll have a conclusion: Hsu presents his reflection about the world, conveys his compassion about the worldliness and aims to bring himself and readers back to a state of innocence. Finally, respond to the challenge of "sincerely and accurately evaluating contemporary prose writer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 5 一、因《第九味》涉及飲食文學範疇 6 二、自《煮字為藥》後的繼承與轉變 8 三、蘊藏詩性的散文氣韻 10 四、古雅滄桑的行文標誌 12 第三節 作品概述與論述角度 16 一、作品概述 16 二、論述角度 19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22 一、研究方法 22 二、研究步驟 22 第二章 寫作是我涉事的行為——作者探究 25 第一節 寫作乃是自我追尋的開始 25 第二節 寫作成為自我救贖的走向 29 一、文藝為救贖之光 30 二、光點引領我折返:懷舊之必須 31 第三節 寫作中的惘然之感 35 一、序文中的喟嘆 36 二、寫作與研究並行的軌跡 41 三、寫作與研究交疊的座標:杜甫 45 第四節 寫作中杜甫帶來的意義 47 一、由詩入文的走向 47 二、以文字構築庇護 49 結語 53 第三章 懷舊散文的創作基調 55 第一節 懷舊散文的創作動機 55 一、「徐式」風格的懷舊:抒情與議論並存 55 二、評論者眼中的暈輪效應 57 三、懷舊創作中的一致性 62 第二節 懷舊散文的追憶觸媒 72 一、人物 73 二、事物 77 三、景物 81 第三節 懷舊散文的創作手法 85 一、切換今昔的筆法:策詩為馬,奔回舊日 86 二、散文中的「實驗」與「企圖」:懸宕聯想,喚醒詩心 90 三、懷舊散文創作的新意:放大格局,翻新經典 92 結語 98 第四章 詩人散文的創作基調 101 第一節 散文「詩化」的定位——詩人散文 101 一、詩化散文的形態與思考 101 二、詩化散文的起源與詩人散文的提出 106 三、散文詩化的意義 109 第二節 創作詩人散文的憑藉與意識 120 一、貫徹杜甫的素樸之志 120 二、以詩意掩蓋散文透明的質地 129 第三節 創作詩人散文的特殊筆法 137 一、引用與創作間的互文性 137 二、橫越感官的豐奇意象 144 三、單行段落的力道與轉換 146 結語 150 第五章 跨界創作童書的基調 151 第一節 創作乃是實踐童心 151 第二節 童書創作綜述 154 一、《字從哪裡來》 155 二、《文字魔法師》 155 三、《為詩人蓋一個家》 158 四、《萬有解答貓公司的故事》 161 五、《怪咖老師的神祕時間》 162 第三節 童書創作的期盼與定位 166 一、童書創作展露的成果與意義 166 二、期盼:童心的純然呈現 169 三、定位:徐氏本色的延伸 170 結語 171 第六章 結論 172 參考文獻 176 一、徐國能著作 176 二、專書 181 三、單篇論文 184 四、學位論文 186 五、報刊資料 186 後記 188

    一、徐國能著作
    (一)文學創作
    1、專書
    《第九味》,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3年10月。後於2019年10月由新北市聯經出版公司再版。
    《煮字為藥》,臺北:九歌出版社,2005年5月。後於2011年8月再版,並加收〈附錄 享樂年華 也談三本有趣的書〉一文,以及李崇建〈增訂版序 人生識字憂患始〉及范宜如〈增訂版跋文學小自由〉二文。而後又於2014年1月由中國九州出版社發行簡體字版《煮字为药》。
    《花開並蒂》(徐國能、邱燮友、胡爾泰等合著),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9年3月。
    《並蒂詩花》(徐國能、顏崑陽、邱燮友等合著),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10年12月。
    《文字魔法師》,臺北:信誼基金出版社,2011年6月。
    《字從哪裡來》,臺北:信誼基金出版社,2011年6月。
    《並蒂詩情》(徐國能、徐世澤、邱燮友等合著),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13年1月。
    《綠櫻桃》,臺北:九歌出版社,2013年1月。後於2014年4月由中國九州出版社發行簡體字版《绿樱桃》。
    《詩人不在,去抽菸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14年6月。後於2022年8月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發行簡體字版文集,雖所錄內文一致,卻更換書名為《细味人间》,並另作序文〈劃火柴的人〉。
    《寫在課本留白處》,臺北:九歌出版社,2015年2月。後於2020年11月再版,而此版更多出一輯,共有四輯,並收錄四篇新稿:〈紅洋裝〉、〈一隻孤獨的鳥〉、〈蒲葵〉與〈隨風潛入夜〉。
    《並蒂詩教》(徐國能、張夢機、邱燮友等合著),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17年5月。
    《為詩人蓋一個家》,新北:步步出版社,2019年8月。
    《萬有解答貓公司的故事》,新北:步步出版社,2019年9月。
    《年記1973:與童年重逢之地》,臺北:尖端出版社,2020年12月。
    《斜槓中年》,臺北:九歌出版社,2021年11月。
    《怪咖老師的神祕時間》,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22 年9月。

    2、單篇詩文
    〈將軍短歌四首〉,《青年世紀》第243期(1989年6月),頁38-39。
    〈晨雨〉,《青年世紀》第246期(1989年12月),頁68。
    〈霧之狂想曲〉,《青年世紀》第247期(1990年3月),頁65。
    〈午后〉,《青年世紀》第251期(1990年10月),頁63。
    〈咀嚼〉,《青年世紀》第252期(1990年11月),頁36-37。
    〈從歷史第三冊談起〉,《青年世紀》第252期(1990年11月),頁23-25。
    〈大專新詩組第四名——氏族志三卷〉,《明道文藝》第279期(1999年6月),頁167-172。
    〈大專新詩組第一名——公寓組件等三首〉,《明道文藝》第291期(200年6月),頁135-139。
    〈大專新詩組第四名——生活風景〉,《明道文藝》第303期(2001年6月),頁141-145。
    〈大專小說組佳作——職業〉,《明道文藝》第304期(2001年7月),頁43-52。
    〈廚神與食神〉,《北縣文化》第91期(2006年12月),頁96-97。
    〈教我寫作的人〉,《幼獅文藝》第646期(2007年10月),頁18-19。
    〈湯是如何煮出來的——也談我的閱讀〉,《幼獅文藝》第713期(2013年5月),頁49-52。
    〈我的寫作〉,《幼獅文藝》第713期(2013年5月),頁53-55。
    (二)學術論述
    1、專書
    (1)著述
    《隋詩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8年。
    《歷代杜詩學詩法論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論文,2002年。
    《臺灣小說》(徐國能、楊馥菱、陳正芳合著),新北:國立空中大學,2003年12月。
    《清代詩論與杜詩批評——以神韻、格調、肌理、性靈為論述中心》,臺北:里仁書局,2009年9月。
    (2)編選
    《海峽兩岸現當代文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4年2月。
    《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99:張曉風》,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17年12月。
    2、單篇論文
    〈蕭繼宗《實用詞譜》評介——兼較舒夢蘭《白香詞譜》、龍沐勛《唐宋詞格律》在應用上之優劣得失〉,《暨大學報》第3:2期(1999年7月),頁203-208。
    〈鄭愁予〈錯誤〉、〈客來小城〉、〈情婦〉三詩中「詩原質」釋例〉,《思辨集》第3期(1999年12月),頁1-18。
    〈論庾信小詩的技巧與價值〉,《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第2期(1999年12月),頁55-73。
    〈古典文學中的「魚龍」〉,《中國語文》第510期(1999年12月),頁60-64。
    〈論杜甫「九日」詩〉,《中國學術年刊》第21期(2000年3月),頁319-343。
    〈是誰,篡奪了我們不存在的意義?——論陳黎「英文課」〉,《乾坤詩刊》第16期(2000年10月),頁29-32。
    〈赤壁風月吹笛客〉,《中國語文》第524期(2001年2月),頁64-71。
    〈張朗「讓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好嗎?」的一點意見〉,《乾坤詩刊》第18期(2001年4月),頁18-19。
    〈十年磨一劍——論陳大為詩作「在南洋」〉,《乾坤詩刊》第21期(2002年1月),頁21-25。
    〈唐宋詩學——杜甫誕生一千兩百九十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紀要〉,《漢學研究通訊》第85期(2003年2月),頁41-44。
    〈初經人事的閒愁——〈評哭泣的工人和那群狗〉〉,《幼獅文藝》第596期(2003年8月),頁105。
    〈「臺灣小說」研讀指引〉,《空大學訊》第321期(2004年3月),頁89-91。
    〈走出自己:評蔡寧「房間」〉,《幼獅文藝》第607期(2004年7月),頁126。
    〈專題:暑假的十二個故事--暑假生活〉,《幼獅文藝》第609期(2004年9月,頁60-61。
    〈孤獨自語或浪跡天涯——新世代散文觀察〉,《文訊》第230期(2004年12月),頁31-36。
    〈沈德潛格調說論杜評議〉,《中文學報》第11期(2004年12月),頁145-170。
    〈教育的極限外——評李崇建、甘耀明《沒有圍牆的學校》〉,《文訊》第238期(2005年8月),頁54-55。
    〈幸福光暈裡的悲哀:評《貓孩》〉,《幼獅文藝》第622期(2005年10月),頁130。
    〈王士禛杜詩批評析辨〉,《漢學研究》第48期(2006年6月),頁323-353。
    〈翁方綱杜詩學探微〉,《臺北大學中文學報》第1期(2006年7月),頁179-204。
    〈野語英華——評鍾怡雯《野半島》〉,《聯合文學》第275期(2007年9月),頁128-131。
    〈桐城詩派杜詩學析探——以姚鼐、方東樹為中心〉,《中國學術年刊》第30期(2008年3月),頁199-226。
    〈錢鍾書杜詩學析論〉,《東吳中文學報》第15期(2008年5月),頁93-114。
    〈以「俗」論杜辨析〉,《淡江中文學報》第20期(2009年6月),頁1-32。
    〈杜甫詩歌理論初探〉,《語文學報》第15期(2009年12月),頁1-32。
    〈對傳統的一點省思——我讀繪本《漏》[梁川繪]及其他〉,《文訊》第306期(2011年4月),頁112-113。
    〈門,什麼時候不算門?——重讀《瑪麗.包萍的神秘禮物》〉,《文訊》第308期(2011年6月),頁96-97。
    〈寫給故人的信——代評丘修三《她是我姊姊》、《風兒吹我心》〉,《文訊》第310期(2011年8月),頁108-109。
    〈葉燮、沈德潛詩論關係考辨〉,《興大人文學報》第47期(2011年9月),頁31-62。
    〈夢裡的鵝——評蔡宜容《癡人》〉,《文訊》第312期(2011年10月),頁102-103。
    〈堅苦地長大——評曾詠蓁《來自天堂的暑假作業》〉,《文訊》第314期(2011年12月),頁112-113。
    〈翁方綱與《杜詩附記》〉,《中國語文》第654期(2011年12月),頁54-59。
    〈獨立蒼茫自詠詩——記陳文華教授〉,《國文天地》第320期(2012年1月),頁95-99。
    〈現實與美——讀[新美南吉著]《花木村和盜賊們》〉,《文訊》第316期(2012年2月),頁118-119。
    〈元好問杜詩學探析〉,《清華中文學報》第7期(2012年6月),頁189-234。
    〈辨體到涵濡:沈德潛格調說的理想與實踐〉,《中國學術年刊》第34期(2012年9月),頁139-164。
    〈元代詩法作品中的杜詩觀〉,《文與哲》第22期(2013年6月),頁305-353。
    〈方回《瀛奎律髓》杜甫七律選評析辨〉,《東海中文學報》第26期(2013年12月),頁27-62。
    〈恆永輝煌如此——評愛亞《安靜的煙火》〉,《文訊》第343期(2014年5月),頁138-139。
    〈許渾詩和「許渾體」考論〉,《中國學術年刊》第37期(2015年3月),頁1-38。
    〈張性《杜律演義》研究〉,《東吳中文學報》第29期(2015年5月),頁65-91。
    〈杜甫歌行詩後世模擬析論——以〈觀打魚歌〉、〈又觀打魚〉為例〉,《文與哲》第26期(2015年6月),頁181-225。
    〈張綖杜詩學研究〉,《清華中文學報》第16期(2016年12月),頁127-168。
    〈洪業杜詩學特色與時代意義〉,《中國學術年刊》第41期(2019年3月),頁51-84。
    〈令狐楚編《御覽詩》舊說釋疑及內容辨證〉,《國文學報》第66期(2019年12月),頁65-94。
    〈舊詩詞裡的新世界——蔣彝的遊記詩畫〉,《民國文學與文化研究集刊》第9期(2021年6月),頁8-15。
    〈完美的碎片——評《女人的四分之一》(女書文化,2021)〉,《文訊》第430期(2021年8月),頁138。
    〈論唐代詠物七律的發展、新變與影響,《清華中文學報》第30期(2023年12月),頁185-231。
    (三)語文教育著述
    1、專書
    徐國能、須文蔚、唐捐等:《理想的讀本:國文1》,臺北 :一爐香文化公司,2019年12月。
    徐國能、羅智成、李癸雲等:《理想的讀本:國文2》,臺北 :一爐香文化公司,2020年6月。
    徐國能、須文蔚、鍾宗憲等:《理想的讀本:國文3》,臺北 :一爐香文化公司,2022年5月。
    2、單篇論文
    〈淺探中學生寫作能力之提升——從九十四年大考學測國文非選擇題的一些問題談起〉,《國文天地》第238期(2005年3月),頁26-30。
    〈名家的讀與寫——讀詩鍛鍊寫作力〉,《小作家月刊》第169期(2008年5月),頁91-96。
    〈中國情詩欣賞——自古詩文本多情〉,《小作家月刊》第174期(2008年10月),頁49-52。
    〈關懷弱勢的文學傳統〉,《小作家月刊》第176期(2008年12月),頁21-24。
    〈中國文人——汲取艱苦靈感〉,《小作家月刊》第183期(2009年7月),頁18-21。
    〈國文課的備忘錄〉,《印刻文學生活誌》第133期(2014年9月),頁54-57。
    〈興趣?能力?素養?——語文教育可能是甚麼?〉,《美育》第251期(2023年1月),頁3-5。
    二、專書
    唐.杜甫:《杜詩鏡銓(上)》,臺北:華正書局,2003年10月。
    明.李贄:《焚書(上冊)》,北京:文物出版社,2020年9月。
    [英]威廉.莎士比亞著,梁實秋譯:《李爾王》,臺北:遠東圖書公司,2016年1月。
    [美]托.斯.艾略特著,卞之琳、李賦寧譯:《傳統與個人才能 艾略特文集.論文》,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年6月。
    [美]洪業:《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新北:聯經出版公司,2021年10月。
    [印度]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著,余淑慧、余淑娟、陳茂嘉譯:《新月集.仙境》,臺北:漫遊者文化公司,2020年5月。
    [波蘭]辛波絲卡著,陳黎、張芳齡譯:《辛波絲卡.寫作的喜悅》,臺北:寶瓶文化公司,2011年4月。
    [德]班雅明著,林志明譯:《說故事的人》,臺北:臺灣攝影工作室,1998年12月。
    [韓]金英夏著,陳思瑋譯:《言.自我解放的寫作》,臺北:漫遊者文化公司,2022年6月。
    丁旭輝:《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40:鄭愁予》,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13年12月。
    木心:《素履之往》,新北:印刻文學出版社,2012年8月。
    方秋婷:《作家的國文課:比國文課本多懂一點的文學講堂》,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15年8月。
    石曉楓:《生命的浮影——跨世代散文書旅》,臺北:麥田出版社,2018年12月。
    石曉楓:《九歌112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2024年2月。
    向明、白靈:《可愛小詩選》,臺北:爾雅出版社,1997年2月。
    李琴峰:《彼岸花盛開之島》,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22年6月。
    言叔夏:《九歌111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2023年3月。
    林文月:《讀中文系的人》,臺北:洪範書店,2007年2月。
    林德俊編:《保險箱裡的星星:新世紀青年詩人十家》,臺北:爾雅出版社,2003年2月。
    東海大學中文系:《寫作教室:閱讀文學名家》,臺北:麥田出版社,2004年3月。
    周芬伶:《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12:琦君》,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11年3月。
    周芬伶:《散文課》,臺北:九歌出版社,2013年2月。
    周芬伶:《創作課》,臺北:九歌出版社,2014年2月。
    阿盛:《試閱台灣文學30年菁英選3:散文30家(下冊)》,臺北:九歌出版社,2008年6月。
    胡晴舫:《九歌107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2019年2月。
    凌性傑、吳岱穎:《找一個解釋》,臺北:馥林出版社,2008年9月。
    凌性傑、楊佳嫻:《靈魂的領地:國文散文讀本》,臺北:麥田出版社,2013 年5月。
    凌性傑、范宜如:《另一種日常:生活美學讀本》,臺北:麥田出版社,2018 年6月。
    凌性傑:《九歌108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2020年2月。
    夏夏:《沉舟記:消逝的字典》,臺北:南方家園出版社,2017年10月。
    孫梓評:《九歌110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2022年2月。
    陳大為、鍾怡雯:《天下散文選Ⅱ1970 ~ 2010臺灣》,臺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2010年7月。
    陳大為、鍾怡雯:《華文散文百年選.臺灣卷2》,臺北:九歌出版社,2018年8月。
    陳芳明:《九十三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2003年3月。
    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下)》,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11年11月。
    陳芳明:《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34:余光中》,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13年12月。
    陳建仲:《文學心鏡:作家.印象》,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8年6月。
    陳國球:《抒情傳統論與中國文學史》,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2021年6月。
    陳義芝:《董橋精選集》,臺北:九歌出版社,2002年7月。
    陳義芝:《陳芳明精選集》,臺北:九歌出版社,2003年7月。
    陳義芝:《阿盛精選集》,臺北:九歌出版社,2004年11月。
    陳義芝:《散文新四書:秋之聲》,臺北:三民書局,2010年6月。
    國立東華大學中文系:《多向的蛻變:第三屆全國大專學生文學獎得獎作品專集》,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0年。
    張瑞芬:《狩獵月光:當代文學及散文論評》,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7年。
    張愛玲:《流言》,臺北:皇冠文化公司,1991年8月。
    琦君:《煙愁》,臺北:爾雅出版社,1981年9月。
    須文蔚:《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50:楊牧》,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13年12月。
    黃錦樹、高嘉謙:《散文類:新時代「力與美」最佳散文課讀本》,臺北:麥田出版社,2015年4月。
    黃麗群:《九歌109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2021年2月。
    董啟章:《狐狸讀書 董啟章隨筆集一》,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22年4月。
    董啟章:《刺蝟讀書 董啟章隨筆集二》,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22年5月。
    楊牧:《現代中國散文選Ⅰ》,臺北:洪範書店,1981年8月。
    楊牧:《一首詩的完成》,臺北:洪範書店,1989年2月。
    楊牧:《涉事》,臺北:洪範書店,2001年6月。
    楊昌年:《現代散文新風貌》,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8年3月。
    廖玉蕙:《八十九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2001年3月。
    蔡忠道:《現代散文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9年2月。
    鍾怡雯:《垂釣睡眠》,臺北:九歌出版社,1998年3月。
    鍾怡雯:《九歌100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2012年3月。
    顏崑陽:《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70:蕭白》,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15年12月。
    鯨向海:《通緝犯.用世紀末最常見口吻》,臺北:木馬文化公司,2002年8月)。
    三、單篇論文
    [美]托.斯.艾略特著,鄭臻譯:〈詩的難懂〉,《創世紀詩刊》第29期(1969年1月),頁33。
    王文仁:〈學徒、魔鬼與人生——我讀徐國能〉,《藍星詩學》第20期(2003年12月),頁13-17。
    甘耀明:〈將心事付瑤琴——徐國能現代詩中的追求與展現〉,《藍星詩學》第20期(2003年12月),頁9-12。
    印刻文學生活誌編輯部:〈我們都在時間的天秤上——陳美桂、張輝誠、徐國能三位國文老師的熱切對談〉,《印刻文學生活誌》第133期(2014年9月),頁32-49。
    李崇建:〈在文學道上奔馳的騎士——側寫徐國能〉,《文訊》第182期(2000年12月),頁117-118。
    李崇建:〈隨筆徐國能及其詩〉,《藍星詩學》第20期(2003年12月),頁 6-8。
    何寄澎:〈「詩人」散文的典範——論楊牧散文之特殊格調與地位〉,《臺大中文學報》第10期(1998年5月),頁1-20。
    何寄澎:〈略論現代散文抒情傳統中的七種類型〉,《嶺東學報》第36期(2014年12月),頁4-5。
    余光中:〈剪掉散文的辮子〉,《文星》第68期(1963年6月),頁6-7。
    余淑英:〈飲食散文的意象與意境——論徐國能之《第九味》〉,《美感與文化第二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7年11月),頁100-113。
    林德俊:〈徐國能詩作的市民性格——以「主婦詩人」等詩為例〉,《藍星詩學》第20期(2003年12月),頁23-35。
    阿盛:〈21世紀上升星座:散文類〉,《文訊》第422期(2020年12月),頁62。
    高齡芬:〈人生第九味——淺談譬喻修辭法〉,《中國語文》第613期(2008年7月),頁34-40。
    陳芳明:〈20年來散文總觀察〉,《文訊》第422期(2020年12月),頁58。
    陳鈺文:〈徐國能《第九味》中的詩性研究〉,《文學前瞻》第20期(2020年11月),頁41-54。
    陳靖宜、王君儀:〈專訪詩人徐國能〉,《藍星詩學》第20期(2003年12月),頁36-40。
    陳慶元:〈傷逝與追尋——淺談國能與他的詩作〉,《藍星詩學》第20期( 2003年12月),頁1-5。
    張秀雲:〈人生的第九味——淺析徐國能《第九味.飲饌之間》〉,《中國語文》第666期(2012年12月),頁77-91。
    張瑞芬:〈台灣散文概述〉,《2005台灣文學年鑑》(2006年10月),頁62-70。
    張瑞芬:〈台灣散文概述〉,《2006台灣文學年鑑》(2007年12月),頁65-75。
    楊佳嫻:〈漂浪之身,凝注之眼——我讀徐國能「地理志」諸詩作〉,《藍星詩學》第20期(2003年12月),頁18-22。
    楊舒涵:〈一些無可名狀的…… ——訪作家徐國能〉,《明道文藝》第378期(2007年9月),頁38-44。
    楊翠:〈2004台灣散文概述〉,《2004台灣文學年鑑》(2005年7月,頁73-80。
    廖之韻:〈情慾與文學調味的盛宴——胡衍南╳徐國能〉,《聯合文學》第278期(2007年12月),頁56-65。
    劉曉頤:〈徐國能 工於散文的生活詩人〉,《文創達人誌》第87期(2020年12月),頁4。鄭順聰:〈徐國能——尋常味道的不尋常〉,《聯合文學》第315期(2011年1月),頁166-169。
    蕭白:〈淺談散文寫作--給散文寫作起步上的朋友的一些提醒〉,《中外文學》第6卷第1期 (1977年6月),頁192-207。
    四、學位論文
    徐文玲:《徐國能散文研究》,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12月。
    傅彩菁:《徐國能散文研究——以《第九味》為探究中心》,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9年1月。
    五、報刊資料
    王鴻坪:〈中文系新聘教師好「毒」啊!〉,《淡江時報》第 510 期(2002年9月)。
    巴士的報:〈兩作品列港文憑試閱讀考材 台作家徐國能:勿因考試才讀文學〉,於2021年5月5日刊登於《巴士的報 Bastille Post》,https://reurl.cc/9vO98d,於2024年4月28日檢索。
    李怡芸:〈斜槓中年徐國能 傾向自我突破、創新與挑戰〉,2022年1月7日刊登於《中國時報》,https://reurl.cc/aqkDoD,於2024年4月28日檢索。
    杜艾莎:〈第二十三屆時報文學獎散文決審會議記錄:慢速的生命省思〉,《中國時報 人間副刊》,2000年9月。
    言叔夏:〈遂迷不復得路的旅人——徐國能談新作《綠櫻桃》〉,《自由時報副刊》,2013年3月。
    言叔夏:〈一支菸的時間——徐國能談《詩人不在,去抽菸了》〉,《自由時報 副刊》,2014年8月。
    吳鈞堯:〈關於歷史從我說開始〉,2021年3月21日刊登於《聯合副刊》,https://udn.com/news/story/12661/5327716,於2021年6月4日檢索。
    林鈺珈:〈徐國能教授讀書會 「怪咖老師」的自在人生觀〉,2023年3月16日刊登於《師大新聞》,https://reurl.cc/aqkD2D,於2024年4月28日檢索。
    卓清芬:〈凝視著流光倒影的瞬間 推薦書:徐國能散文《詩人不在,去抽菸了》〉,《聯合報》,2014年8月。
    胡世澤:〈國文系徐國能教授《為詩人蓋一個家》 榮獲金鼎獎優良出版品推薦〉,2020年8月8日刊登於《師大新聞》,https://reurl.cc/bVkoQM, 於2024年4月28日檢索。
    侯延卿:〈中文系才子的草莓時刻〉,《聯合報》,2018年2月。
    星島日報:〈香港文化滋養我的創作——徐國能筆訪對談〉,2021年5月5日刊登於《星島日報》,https://is.gd/XLWcgh,於2021年6月4日檢索。
    陳志堅:〈書到用時:人生况味——讀徐國能《第九味》〉,2023年2月21日刊登於《明報》,https://reurl.cc/KepoZj,於2024年4月28日檢索。
    曹瑜倢:〈文學的領域很廣 想寫的東西太多〉,《淡江時報》第527期(2003年2月)。
    黃卉雯:〈古典.文學.夢:徐國能教授演講側記〉,2022年12月8日刊登於《國立中央大學 中國文學系》,https://reurl.cc/Rqjopr,於2024年4月28日檢索。
    琹涵:〈中年心情知多少?〉,2023年1月2日刊登於《人間福報 副刊》,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825195,於2024年1月27日檢索。
    逯耀東:〈飄零之味——評介《第九味》〉,《中國時報》,2003年4月。
    葉儀萱:〈熾熱的初心——徐國能主講「眼前萬里江山——辛棄疾詞的藝術境界」〉,於2023年7月22日刊登於《聯合報》,https://reurl.cc/oRe3Wg,於2024年4月28日檢索。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