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雷麗欽
論文名稱: 宋代筆記體寓言研究
指導教授: 顏瑞芳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4
中文關鍵詞: 寓言宋代筆記筆記小說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67下載:2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從中國寓言發展史來看,唐宋可說是中國古代寓言創作繼戰國之後的黃金時代。這與唐宋時期的政治社會環境,以及文學創作的輝煌燦爛有著密切的關係。而就筆記小說發展史來看,宋代筆記小說可說是繼唐代之後,筆記小說創作的另一高峰。其間所湧現的作品之多、藝術之進步,在筆記小說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當筆者讀到被視為中國第一本寓言專集的《艾子雜說》時,觸發了筆者進一步注意到宋代筆記體的作品中,也有許多耐人尋味、清新雋永的寓言故事,這些筆記體寓言,多是作者飽經人生歷鍊的智慧結晶,每一則都閃爍著晶瑩的光輝。它們有別於先秦的哲理寓言、兩漢的勸誡寓言以及唐代的諷刺寓言,在寓言史上別具特色,是一塊值得開發的園地。因此筆者將研究主題鎖定在「宋代筆記體寓言研究」,目的即在將宋代筆記小說中的寓言作一整理、分析、研究,挖掘出其中的特色。期能對有宋一代的寓言有更進一步的探討以及更深入的了解。
    本論文共分七章,首章緒論,針對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研究方法與步驟、相關文獻探討做一說明,以此勾勒出論文的大要。第二章分析宋代筆記小說的發展與特色,從筆記小說的源流,談到宋代筆記小說的概況、類別及特色,以此作為討論宋代筆記體寓言的背景資料。第三章將宋代筆記小說中,寓言所佔篇章較多的八位作者及其作品作一介紹,包括作者生平、寫作時間、撰述動機、筆記小說的內涵及其寓言的主要特色等。第四章為宋代筆記體寓言的題材與角色,將宋代筆記體寓言的題材來源作一歸納及剖析,並針對其角色形象加以分類探討,從題材與角色分析所得的結果,歸結出其「軼事型寓言」的特點。第五章為宋代筆記體寓言的主題寓意,將所有寓言篇章之主題作一歸納整理,探究其所觀照的層面為何。第六章分析宋代筆記體寓言的表現技巧與藝術特色,通過對寓言形式及內容的深入解析,展現出宋代筆記體寓言的獨特性,以明其在寓言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的意義與價值所在。第七章結論,綜合說明本文研究的成果及達成的目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研究動機 1 二、研究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範圍 3 一、「寓言」義界 3 二、宋代筆記體寓言的概念 6 三、取材範疇 8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9 一、研究方法 9 二、研究步驟 9 第四節 文獻探討 11 第二章 宋代筆記小說的流變與特色 13 第一節 筆記小說的源流 13 一、筆記小說概念的界定 13 二、筆記小說發展的歷程 16 第二節 宋代筆記小說的發展 18 一、宋代筆記小說發達的原因 18 二、宋代筆記小說的概況 20 第三節 宋代筆記小說的類別與特色 21 一、宋代筆記小說的類別 21 二、宋代筆記小說的特色 23 第三章 宋代筆記體寓言主要作家及作品 27 第一節 歐陽脩《歸田錄》 27 第二節 范 鎮《東齋記事》 29 第三節 司馬光《涑水記聞》 30 第四節 蘇 軾《東坡志林》、《艾子雜說》 32 第五節 魏 泰《東軒筆錄》 34 第六節 莊 綽《雞肋編》 35 第七節 羅大經《鶴林玉露》 36 第八節 周 密《齊東野語》、《癸辛雜識》 37 第四章 宋代筆記體寓言的題材與角色 41 第一節 宋代筆記體寓言的題材 41 一、當朝軼事 42 二、歷史舊聞 45 三、民間傳說 47 四、生活體驗 50 五、神怪述異 52 六、動物故事 53 七、其他 55 第二節 宋代筆記體寓言的角色 56 一、當朝名人 57 二、歷史人物 62 三、士人百姓 64 四、動物 67 五、其他 69 第五章 宋代筆記體寓言的主題 73 第一節 諷諭國君官吏 73 一、諷諭君王昏庸 73 二、揭露官吏醜態 75 三、譏刺朝政敗壞 77 四、闡明治國之道 80 第二節 諷刺儒士庶民 82 一、貪名好祿、鑽營競利 83 二、世降俗薄、忘恩負義 84 三、言行相悖、欺世盜名 85 四、智識鄙陋、迂腐膚淺 88 第三節 處世態度與人生哲理 90 一、待人處事之法 90 二、體悟生活之理 91 三、順應自然之道 93 第四節 學習求道與個人修養 95 一、學習求道之方 95 二、個人修養之旨 97 第六章 宋代筆記體寓言的表現技巧與藝術特色 101 第一節 宋代筆記體寓言的表現技巧 101 一、善用對話,凸顯主題 101 二、敘議結合,論點精闢 103 三、刻劃角色,活靈活現 105 四、擬人手法,運用得當 107 五、章法結構,多元結合 108 第二節 宋代筆記體寓言的藝術特色 112 一、文字簡潔精鍊 112 二、形象生動鮮明 114 三、情節婉轉有致 115 四、內容寄託諷刺 118 五、寓意含蓄蘊藉 119 六、風格幽默詼諧 121 七、意境淡雅雋永 122 第七章 結論 125 附錄一:臺灣地區寓言研究學位論文一覽表 131 附錄二:宋代筆記體寓言篇章一覽表 133 附錄三:宋代筆記體寓言篇數統計表 145 參考書目 147

    壹、專著
    一、宋代筆記
    丁如明等人點校:《宋元筆記小說大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方勺撰、許沛藻、楊立揚點校:《泊宅編》,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7年。
    文瑩撰、鄭世剛、楊立揚點校:《湘山野錄 續錄 玉壺清話》,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7年。
    王銍、王栐撰、朱杰人、誠剛點校:《默記 燕翼詒謀錄》,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7年。
    王闢之、歐陽脩撰、呂友仁、李偉國點校:《澠水燕談錄 歸田錄》,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年。
    司馬光撰、鄧廣銘、張希清點校:《涑水記聞》,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年。
    李心傳撰、徐規點校:《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上〉,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年。
    李心傳撰、徐規點校:《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下〉,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年。
    何薳撰、張明華點校:《春渚紀聞》,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7年。
    李薦、朱弁、陳鵠撰、孔凡禮點校:《師友談記 曲洧舊聞 西塘集耆舊續聞》,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2年。
    岳珂撰、吳企明點校:《桯史》,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5年。
    周密撰、張茂鵬點校:《齊東野語》,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4年。
    周密撰、吳企明點校:《癸辛雜識》,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4年。
    周光培編:《宋代筆記小說》,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邵博撰、劉德權、李劍雄點校:《邵氏聞見後錄》,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年。
    姚寬、陸游撰、孔凡禮點校:《西溪叢語 家世舊聞》,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年。
    范成大撰、孔凡禮點校:《范成大筆記六種》,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4年。
    范鎮、宋敏求撰、汝沛、誠剛點校:《東齋記事 春明退朝錄》,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年。
    洪邁撰、孔凡禮點校:《容齋隨筆》〈上〉,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年。
    洪邁撰、孔凡禮點校:《容齋隨筆》〈下〉,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年。
    莊綽撰、蕭魯陽點校:《雞肋編》,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4年。
    張邦基、范公偁、張知甫撰、孔凡禮點校:《墨莊漫錄 過庭錄 可書》,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4年。
    張世南、李心傳撰、張茂鵬、崔文印點校:《游宦紀聞 舊聞證誤》,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年。
    陸游撰、李劍雄、劉德權點校:《老學庵筆記》,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7年。
    陳新編輯:《全宋筆記》,鄭州:大象出版社,2008年。
    程俱撰、張富祥點校:《麟臺故事校證》,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4年。
    葉紹翁撰、沈錫麟、馮惠民點校:《四朝聞見錄》,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年。
    葉夢得撰、侯忠義點校:《石林燕語》,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年。
    趙令畤、彭□輯撰、孔凡禮點校:《侯鯖錄 墨客揮犀 續墨客揮犀》,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4年。
    趙彥衛撰、傅根清點校:《雲麓漫鈔》,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98年。
    蔡絛撰、馮惠民、沈錫麟點校:《鐵圍山叢談》,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年。
    錢易撰、黄壽成點校:《南部新書》,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年。
    魏泰撰、李裕民點校:《東軒筆錄》,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年。
    羅大經撰、王瑞來點校:《鶴林玉露》,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5年。
    蘇軾撰、王松齡點校:《東坡志林》,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年。
    蘇軾撰、孔凡禮點校:《蘇軾文集‧蘇軾佚文彙編卷七‧附錄‧艾子雜說》,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90年。
    蘇轍撰、俞宗憲點校:《龍川略志 龍川別志》,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年。

    二、寓言選集、作品集
    仇春霖主編:《古代中國寓言大系》,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
    文傑、羅琳主編:《寓言新賞》,臺北:地球出版社,1992年。
    文斌選編:《元明清詼諧寓言》,廣東:新世紀出版社,1995年。
    王恆展等編:《中國古代寓言大觀》,濟南:明天出版社,1991年。
    王景琳、徐匋編著:《歷代寓言名篇大觀》,西安:未來出版社,1988年。
    公木、朱靖華選注:《歷代寓言選》,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0年。
    朱靖華:《蘇東坡寓言大全詮釋》,北京:京華出版社,1998年。
    伊索著、吳憶帆譯:《伊索寓言》,臺北:志文出版社,2004年。
    李奕定選輯:《中國歷代寓言選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
    李逸宏:《中國寓言故事》,臺北:國家出版社,1996年。
    尚和主編:《中國歷代寓言分類大觀》,上海:文匯出版社,1992年。
    拉封登著、莫渝譯:《拉封登寓言》,臺北:志文出版社,1988年。
    段醒民:《柳子厚寓言文學探微》,臺北:文津出版社,1985年。
    馬亞中、吳小平主編:《中國寓言大辭典》,江蘇:文藝出版社1997年。
    曹文軒主編:《中國寓言故事精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許春輝、秦敏編選:《世界文學金庫‧寓言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年。17. 陳咏紅編選:《唐宋諷刺寓言》,廣東:新世紀出版社,1995年。
    陳蒲清編著:《中國經典寓言》,長沙:岳麓書社,2005年。
    葉程義:《莊子寓言研究》,臺北:義聲出版社,1979年。
    劉征、馬達、戴山青編:《中國寓言大觀》,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年。
    劉卓英注釋:《唐宋寓言注釋》,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7年。
    劉城淮編:《先秦寓言大全》,長沙:岳麓書社,1995年。
    顏瑞芳編著:《九頭鳥——元明寓言選析》,臺北:幼獅文化,1994年。
    顏崑陽:《莊子的寓言世界》,臺北:尚友,1982年。
    嚴北溟、嚴捷編著:《中國哲學寓言故事》,臺北:桂冠圖書,1990年。

    三、寓言研究
    公木:《先秦寓言概論》,濟南:齊魯書社,1984年。
    王煥鑣:《先秦寓言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
    白本松:《先秦寓言史》,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
    吳秋林:《中國寓言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年。
    李富軒、李燕:《中國古代寓言史》,臺北:志一出版社,2001年。
    張遠山:《寓言的密碼》,臺中: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
    陳蒲清:《中國古代寓言史》,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年。
    陳蒲清:《寓言文學理論、歷史與應用》,臺北:駱駝出版社,2001年。
    陳蒲清、權錫煥:《韓國古代寓言史》,長沙:岳麓書社,2004年。
    劉燦:《先秦寓言》,臺北:國文天地,1990年。
    凝溪:《中國寓言文學史》,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
    鮑延毅主編:《寓言辭典》,濟南:明天出版社,1988年。
    顏瑞芳:《唐宋動物寓言研究》,永和:亞馬遜出版社,2000年。
    譚達先:《中國民間寓言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
    顧建華:《寓言:哲理的詩篇》,臺北:淑馨出版社,1994年。
    顧青、劉東葵:《古代寓言與笑話》,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9年。

    四、其他
    王常新:《文學評論發凡》,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
    王國維著、徐調孚校注:《人間詞話》,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0年。
    方祖燊:《小說結構》,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方豪:《宋史》,臺北:華岡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
    方英等合著:《文學欣賞》,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朱光潛:《談文學》,臺北:萬卷樓圖書,1994年。
    朱光潛:《談美》,臺北:萬卷樓圖書,1998年。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臺北:開明書店,1993年。
    吳功正:《中國文學美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
    吳志達:《中國文言小說史》,山東:齊魯書社,1994年。
    吳禮權:《中國筆記小說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李善注:《文選》,臺北:台灣中華書局,1965年。
    李悔吾:《中國小說史》,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
    杜甫著、蒲起龍撰:《讀杜心解》,臺北:中央輿地出版社,1970年。
    佛斯特著、蘇希亞譯:《小說面面觀》,臺北:商周出版,2009年。
    林希逸:《莊子口義》,臺北:弘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71年。
    金建人:《小說結構美學》,臺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
    邱燮友等著:《中國文學史初稿》,臺北:福記文化,1995年。
    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臺北:世界書局,1963年。
    苗壯:《筆記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
    侯忠義:《中國文言小說史稿》上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
    侯忠義、劉世林:《中國文言小說史稿》下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孫望、常國武主編:《宋代文學史》,北京: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6年。
    倪其心主編:《宋史》,上海,漢語大辭典出版社,2004年。
    夏承燾:《唐宋詞人年譜周草窗年譜》,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
    脫脫等修:《宋史藝文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
    郭象注、成玄英疏、郭慶藩集釋:《莊子集釋》,臺北:廣文書局出版,1971年。
    陳必祥:《古代散文文體概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
    陳文新:《中國文言小說流派研究》,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1993年。
    陳文新:《中國筆記小說史》,臺北:志一出版社,1995年。
    陶晉生:《中國近古史》,臺北:台灣東華書局,1979年。
    張毅:《宋代文學思想史》,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95年。
    張春榮:《極短篇的理論與創作》,臺北:爾雅出版社,1999年。
    張雙英:《文學概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4年。
    淮沛、湯默:《宋史》,臺中:暢談國際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焦竑:《莊子翼》,臺北:廣文書局出版,1963年。
    黄世瑜主編:《文學理論新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6年。
    曾棗莊:《宋代文學與宋代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游彪:《正說宋朝十八帝》,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程毅中:《宋元小說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
    楊家駱主編:《中國筆記小說名著》,臺北:世界書局出版,1959年。
    楊家駱主編:《宋史藝文志廣編》,臺北:世界書局,1975年。
    楊家駱主編:《中國笑話書》,臺北:世界書局,1985年。
    葉桂桐:《中國古代小說概論》,臺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臺北:學生書局,1994年。
    黎傑:《宋史》,臺北:九思出版有限公司,1978年。
    寧稼雨:《中國志人小說史》,遼寧: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年。
    禚夢庵:《宋代人物與風氣》,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臺北:華正書局,1985年。
    劉勰原著、陳拱本義:《文心雕龍本義》,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
    劉葉秋:《歷代筆記概述》,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年。
    魯迅:《魯迅小說史論文集》,臺北:里仁書局,2006年。
    鄭振鐸:《中國文學中的小說傳統》,臺北:木鐸出版社1985年。
    蔡東藩:《宋史演義》,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
    鮑思陶主編:《歷代筆記》,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1992年。
    歐陽詢:《藝文類聚》,臺北:新興書局,1960年。
    韓秋白、顧青:《中國小說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顏瑞芳、溫光華:《風格縱橫談》,臺北:萬卷樓圖書,2003年。
    譚正璧編:《中國文學家大辭典》,上海:上海書店,1985年。
    蘇軾撰、孔凡禮點校:《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90年。
    貳、學位論文
    一、筆記、小說相關研究
    王怡斐:《宋代文言小說中女性群像之探究》,臺北: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李玉芬:《六朝志人小說研究》,臺北: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余定中:《宋代小說中的困境研究》,嘉義:中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邱芳津:《宋代果報小說研究》,臺北: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邵育欣:《宋代筆記小說中的婦女形象》,河北:河北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陳昱珍:《唐宋小說中變形題材之研究--以《太平廣記》與《夷堅志》為例》,臺北: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
    游秀雲:《宋代傳奇小說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黃東陽:《六朝志人小說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劉雯鵑:《歷代筆記小說中因果報應故事研究》,臺北: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
    二、寓言相關研究
    于學玉:《蘇軾寓言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吳淡如:《郁離子寓言研究》,臺北: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吳福相:《呂氏春秋寓言研究》,臺北: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9年。
    吳德育:《戰國諸子寓言研究》,臺北: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吳建成:《蘇軾寓言研究》,臺北: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宋隆枝:《馮夢龍詼諧寓言研究》,臺北: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年。
    林秀香:《《莊子》寓言及其美學義涵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袁本秀:《柳宗元寓言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連清吉:《莊子寓言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年。
    郭志陽:《韓非子寓言文學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陳方濟:《宋濂生平及其寓言研究》,臺北: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陳可倩:《克雷洛夫寓言的動物形象》,臺北:淡江大學俄羅斯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許靜宜:《中唐動物寓言詩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黃美煖:《列子神話、寓言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蔣聞靜:《戰國策寓言析探》,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顏瑞芳:《劉基、宋濂寓言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顏瑞芳:《中唐三家寓言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5年。

    參、單篇論文
    一、筆記相關研究
    安芮璿:〈宋人筆記與北宋黨爭--從四庫總目對宋人筆記的評語談起〉,《中國學研究》2006年5月,頁158-166。
    周光培:〈略論筆記小說大觀〉,《圖書館學研究》1983年6月,頁122-123。
    陳妙如:〈宋代筆記小說的整理與運用〉,《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第6期,2001年3月,頁43-58。
    陳妙如:〈再談宋代筆記小說之整理〉,《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第7期,2002年3月,頁175-192。
    傅大為:〈宋代筆記裡的知識世界--以夢溪筆談為例〉,《法國漢學》2002年4月,頁269-289。
    劉蓉:〈宋代筆記中的語言學問題〉,《漢語史研究集刊》1998年7月,頁282-315。
    鄧紅梅:〈宋代筆記中的析字隱語淺談〉,《漢語史研究集刊》2005年1月,頁430-437。

    二、寓言研究
    朱靖華:〈論即將進入21世紀的當今寓言〉,《棗莊師專學報》1999年1期,
      頁33-37。
    吳春山:〈中國寓言文學的特色〉,《蘭陽學報》第三期,2004年7月,頁121-129。
    吳春山:〈寓言的基本手法與情節的虛實性〉,《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報》第
      19卷第2期,2006年9月,頁1-24。
    汪惠敏:〈先秦寓言的考察——兼評李奕定著《中國歷代寓言選集》〉,《文學
      評論》第5集,1978年6月,頁1-51。
    金周映:〈艾子初探〉,《東吳中文研究集刊》第9期,2002年9月,頁67-88。
    陳蒲清:〈中國古代寓言的範疇、起源、分期新探〉,《求索》1994年4期,
      頁81-86。
    陳蒲清:〈寓言與中國文化〉,《衡陽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1期,
      頁1-4。
    陳蒲清:〈用故事啟迪智慧——試談寓言教學〉,《國文天地》16卷12期,2001
      年5月,頁4-12。
    鄭明娳:〈論中國現代寓言文學〉,《中外文學》第16卷第6期,1987年11
      月,頁118-142。
    歐宗智:〈寓言的藝術特質〉,《中國語文》第586期,2006年4月,頁64-69。
    鮑延毅:〈中外寓言形象的異同〉,《棗莊師專學報》1987年Z1期,1987年1月,頁23、24、32。
    顏瑞芳:〈唐代古文家寓言之發展及其體類〉,《國文學報》第23期,1994
      年5月,頁159-186。
    顏瑞芳:〈唐宋擬人傳體寓言探究〉,《古典文學》第14集,1997年5月,
      頁127-148。
    顏瑞芳:〈國中國文寓言教學探討〉,《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8卷3期,
      1997年10月,頁15-24。
    顏瑞芳:〈柳宗元〈三戒〉對後代寓言的影響〉,《中國學術年刊》第20期,
      1999年3月,頁373-391。
    顏瑞芳:〈明代動物寓言的角色與寓意〉,《古典文學》第15集,2000年9
      月,頁245-275。
    顧建華:〈寓言藝術的美學魅力〉,《北方工業大學學報》1994年2期,頁49-61。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