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雷麗欽 |
---|---|
論文名稱: |
宋代筆記體寓言研究 |
指導教授: | 顏瑞芳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畢業學年度: | 9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4 |
中文關鍵詞: | 寓言 、宋代筆記 、筆記小說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48 下載:2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從中國寓言發展史來看,唐宋可說是中國古代寓言創作繼戰國之後的黃金時代。這與唐宋時期的政治社會環境,以及文學創作的輝煌燦爛有著密切的關係。而就筆記小說發展史來看,宋代筆記小說可說是繼唐代之後,筆記小說創作的另一高峰。其間所湧現的作品之多、藝術之進步,在筆記小說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當筆者讀到被視為中國第一本寓言專集的《艾子雜說》時,觸發了筆者進一步注意到宋代筆記體的作品中,也有許多耐人尋味、清新雋永的寓言故事,這些筆記體寓言,多是作者飽經人生歷鍊的智慧結晶,每一則都閃爍著晶瑩的光輝。它們有別於先秦的哲理寓言、兩漢的勸誡寓言以及唐代的諷刺寓言,在寓言史上別具特色,是一塊值得開發的園地。因此筆者將研究主題鎖定在「宋代筆記體寓言研究」,目的即在將宋代筆記小說中的寓言作一整理、分析、研究,挖掘出其中的特色。期能對有宋一代的寓言有更進一步的探討以及更深入的了解。
本論文共分七章,首章緒論,針對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研究方法與步驟、相關文獻探討做一說明,以此勾勒出論文的大要。第二章分析宋代筆記小說的發展與特色,從筆記小說的源流,談到宋代筆記小說的概況、類別及特色,以此作為討論宋代筆記體寓言的背景資料。第三章將宋代筆記小說中,寓言所佔篇章較多的八位作者及其作品作一介紹,包括作者生平、寫作時間、撰述動機、筆記小說的內涵及其寓言的主要特色等。第四章為宋代筆記體寓言的題材與角色,將宋代筆記體寓言的題材來源作一歸納及剖析,並針對其角色形象加以分類探討,從題材與角色分析所得的結果,歸結出其「軼事型寓言」的特點。第五章為宋代筆記體寓言的主題寓意,將所有寓言篇章之主題作一歸納整理,探究其所觀照的層面為何。第六章分析宋代筆記體寓言的表現技巧與藝術特色,通過對寓言形式及內容的深入解析,展現出宋代筆記體寓言的獨特性,以明其在寓言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的意義與價值所在。第七章結論,綜合說明本文研究的成果及達成的目的。
壹、專著
一、宋代筆記
丁如明等人點校:《宋元筆記小說大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方勺撰、許沛藻、楊立揚點校:《泊宅編》,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7年。
文瑩撰、鄭世剛、楊立揚點校:《湘山野錄 續錄 玉壺清話》,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7年。
王銍、王栐撰、朱杰人、誠剛點校:《默記 燕翼詒謀錄》,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7年。
王闢之、歐陽脩撰、呂友仁、李偉國點校:《澠水燕談錄 歸田錄》,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年。
司馬光撰、鄧廣銘、張希清點校:《涑水記聞》,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年。
李心傳撰、徐規點校:《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上〉,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年。
李心傳撰、徐規點校:《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下〉,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年。
何薳撰、張明華點校:《春渚紀聞》,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7年。
李薦、朱弁、陳鵠撰、孔凡禮點校:《師友談記 曲洧舊聞 西塘集耆舊續聞》,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2年。
岳珂撰、吳企明點校:《桯史》,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5年。
周密撰、張茂鵬點校:《齊東野語》,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4年。
周密撰、吳企明點校:《癸辛雜識》,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4年。
周光培編:《宋代筆記小說》,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邵博撰、劉德權、李劍雄點校:《邵氏聞見後錄》,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年。
姚寬、陸游撰、孔凡禮點校:《西溪叢語 家世舊聞》,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年。
范成大撰、孔凡禮點校:《范成大筆記六種》,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4年。
范鎮、宋敏求撰、汝沛、誠剛點校:《東齋記事 春明退朝錄》,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年。
洪邁撰、孔凡禮點校:《容齋隨筆》〈上〉,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年。
洪邁撰、孔凡禮點校:《容齋隨筆》〈下〉,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年。
莊綽撰、蕭魯陽點校:《雞肋編》,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4年。
張邦基、范公偁、張知甫撰、孔凡禮點校:《墨莊漫錄 過庭錄 可書》,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4年。
張世南、李心傳撰、張茂鵬、崔文印點校:《游宦紀聞 舊聞證誤》,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年。
陸游撰、李劍雄、劉德權點校:《老學庵筆記》,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7年。
陳新編輯:《全宋筆記》,鄭州:大象出版社,2008年。
程俱撰、張富祥點校:《麟臺故事校證》,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4年。
葉紹翁撰、沈錫麟、馮惠民點校:《四朝聞見錄》,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年。
葉夢得撰、侯忠義點校:《石林燕語》,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年。
趙令畤、彭□輯撰、孔凡禮點校:《侯鯖錄 墨客揮犀 續墨客揮犀》,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4年。
趙彥衛撰、傅根清點校:《雲麓漫鈔》,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98年。
蔡絛撰、馮惠民、沈錫麟點校:《鐵圍山叢談》,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年。
錢易撰、黄壽成點校:《南部新書》,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年。
魏泰撰、李裕民點校:《東軒筆錄》,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年。
羅大經撰、王瑞來點校:《鶴林玉露》,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5年。
蘇軾撰、王松齡點校:《東坡志林》,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年。
蘇軾撰、孔凡禮點校:《蘇軾文集‧蘇軾佚文彙編卷七‧附錄‧艾子雜說》,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90年。
蘇轍撰、俞宗憲點校:《龍川略志 龍川別志》,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年。
二、寓言選集、作品集
仇春霖主編:《古代中國寓言大系》,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
文傑、羅琳主編:《寓言新賞》,臺北:地球出版社,1992年。
文斌選編:《元明清詼諧寓言》,廣東:新世紀出版社,1995年。
王恆展等編:《中國古代寓言大觀》,濟南:明天出版社,1991年。
王景琳、徐匋編著:《歷代寓言名篇大觀》,西安:未來出版社,1988年。
公木、朱靖華選注:《歷代寓言選》,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0年。
朱靖華:《蘇東坡寓言大全詮釋》,北京:京華出版社,1998年。
伊索著、吳憶帆譯:《伊索寓言》,臺北:志文出版社,2004年。
李奕定選輯:《中國歷代寓言選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
李逸宏:《中國寓言故事》,臺北:國家出版社,1996年。
尚和主編:《中國歷代寓言分類大觀》,上海:文匯出版社,1992年。
拉封登著、莫渝譯:《拉封登寓言》,臺北:志文出版社,1988年。
段醒民:《柳子厚寓言文學探微》,臺北:文津出版社,1985年。
馬亞中、吳小平主編:《中國寓言大辭典》,江蘇:文藝出版社1997年。
曹文軒主編:《中國寓言故事精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許春輝、秦敏編選:《世界文學金庫‧寓言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年。17. 陳咏紅編選:《唐宋諷刺寓言》,廣東:新世紀出版社,1995年。
陳蒲清編著:《中國經典寓言》,長沙:岳麓書社,2005年。
葉程義:《莊子寓言研究》,臺北:義聲出版社,1979年。
劉征、馬達、戴山青編:《中國寓言大觀》,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年。
劉卓英注釋:《唐宋寓言注釋》,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7年。
劉城淮編:《先秦寓言大全》,長沙:岳麓書社,1995年。
顏瑞芳編著:《九頭鳥——元明寓言選析》,臺北:幼獅文化,1994年。
顏崑陽:《莊子的寓言世界》,臺北:尚友,1982年。
嚴北溟、嚴捷編著:《中國哲學寓言故事》,臺北:桂冠圖書,1990年。
三、寓言研究
公木:《先秦寓言概論》,濟南:齊魯書社,1984年。
王煥鑣:《先秦寓言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
白本松:《先秦寓言史》,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
吳秋林:《中國寓言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年。
李富軒、李燕:《中國古代寓言史》,臺北:志一出版社,2001年。
張遠山:《寓言的密碼》,臺中: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
陳蒲清:《中國古代寓言史》,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年。
陳蒲清:《寓言文學理論、歷史與應用》,臺北:駱駝出版社,2001年。
陳蒲清、權錫煥:《韓國古代寓言史》,長沙:岳麓書社,2004年。
劉燦:《先秦寓言》,臺北:國文天地,1990年。
凝溪:《中國寓言文學史》,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
鮑延毅主編:《寓言辭典》,濟南:明天出版社,1988年。
顏瑞芳:《唐宋動物寓言研究》,永和:亞馬遜出版社,2000年。
譚達先:《中國民間寓言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
顧建華:《寓言:哲理的詩篇》,臺北:淑馨出版社,1994年。
顧青、劉東葵:《古代寓言與笑話》,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9年。
四、其他
王常新:《文學評論發凡》,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
王國維著、徐調孚校注:《人間詞話》,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0年。
方祖燊:《小說結構》,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方豪:《宋史》,臺北:華岡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
方英等合著:《文學欣賞》,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朱光潛:《談文學》,臺北:萬卷樓圖書,1994年。
朱光潛:《談美》,臺北:萬卷樓圖書,1998年。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臺北:開明書店,1993年。
吳功正:《中國文學美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
吳志達:《中國文言小說史》,山東:齊魯書社,1994年。
吳禮權:《中國筆記小說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李善注:《文選》,臺北:台灣中華書局,1965年。
李悔吾:《中國小說史》,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
杜甫著、蒲起龍撰:《讀杜心解》,臺北:中央輿地出版社,1970年。
佛斯特著、蘇希亞譯:《小說面面觀》,臺北:商周出版,2009年。
林希逸:《莊子口義》,臺北:弘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71年。
金建人:《小說結構美學》,臺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
邱燮友等著:《中國文學史初稿》,臺北:福記文化,1995年。
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臺北:世界書局,1963年。
苗壯:《筆記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
侯忠義:《中國文言小說史稿》上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
侯忠義、劉世林:《中國文言小說史稿》下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孫望、常國武主編:《宋代文學史》,北京: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6年。
倪其心主編:《宋史》,上海,漢語大辭典出版社,2004年。
夏承燾:《唐宋詞人年譜周草窗年譜》,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
脫脫等修:《宋史藝文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
郭象注、成玄英疏、郭慶藩集釋:《莊子集釋》,臺北:廣文書局出版,1971年。
陳必祥:《古代散文文體概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
陳文新:《中國文言小說流派研究》,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1993年。
陳文新:《中國筆記小說史》,臺北:志一出版社,1995年。
陶晉生:《中國近古史》,臺北:台灣東華書局,1979年。
張毅:《宋代文學思想史》,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95年。
張春榮:《極短篇的理論與創作》,臺北:爾雅出版社,1999年。
張雙英:《文學概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4年。
淮沛、湯默:《宋史》,臺中:暢談國際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焦竑:《莊子翼》,臺北:廣文書局出版,1963年。
黄世瑜主編:《文學理論新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6年。
曾棗莊:《宋代文學與宋代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游彪:《正說宋朝十八帝》,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程毅中:《宋元小說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
楊家駱主編:《中國筆記小說名著》,臺北:世界書局出版,1959年。
楊家駱主編:《宋史藝文志廣編》,臺北:世界書局,1975年。
楊家駱主編:《中國笑話書》,臺北:世界書局,1985年。
葉桂桐:《中國古代小說概論》,臺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臺北:學生書局,1994年。
黎傑:《宋史》,臺北:九思出版有限公司,1978年。
寧稼雨:《中國志人小說史》,遼寧: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年。
禚夢庵:《宋代人物與風氣》,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臺北:華正書局,1985年。
劉勰原著、陳拱本義:《文心雕龍本義》,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
劉葉秋:《歷代筆記概述》,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年。
魯迅:《魯迅小說史論文集》,臺北:里仁書局,2006年。
鄭振鐸:《中國文學中的小說傳統》,臺北:木鐸出版社1985年。
蔡東藩:《宋史演義》,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
鮑思陶主編:《歷代筆記》,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1992年。
歐陽詢:《藝文類聚》,臺北:新興書局,1960年。
韓秋白、顧青:《中國小說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顏瑞芳、溫光華:《風格縱橫談》,臺北:萬卷樓圖書,2003年。
譚正璧編:《中國文學家大辭典》,上海:上海書店,1985年。
蘇軾撰、孔凡禮點校:《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90年。
貳、學位論文
一、筆記、小說相關研究
王怡斐:《宋代文言小說中女性群像之探究》,臺北: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李玉芬:《六朝志人小說研究》,臺北: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余定中:《宋代小說中的困境研究》,嘉義:中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邱芳津:《宋代果報小說研究》,臺北: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邵育欣:《宋代筆記小說中的婦女形象》,河北:河北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陳昱珍:《唐宋小說中變形題材之研究--以《太平廣記》與《夷堅志》為例》,臺北: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
游秀雲:《宋代傳奇小說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黃東陽:《六朝志人小說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劉雯鵑:《歷代筆記小說中因果報應故事研究》,臺北: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
二、寓言相關研究
于學玉:《蘇軾寓言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吳淡如:《郁離子寓言研究》,臺北: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吳福相:《呂氏春秋寓言研究》,臺北: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9年。
吳德育:《戰國諸子寓言研究》,臺北: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吳建成:《蘇軾寓言研究》,臺北: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宋隆枝:《馮夢龍詼諧寓言研究》,臺北: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年。
林秀香:《《莊子》寓言及其美學義涵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袁本秀:《柳宗元寓言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連清吉:《莊子寓言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年。
郭志陽:《韓非子寓言文學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陳方濟:《宋濂生平及其寓言研究》,臺北: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陳可倩:《克雷洛夫寓言的動物形象》,臺北:淡江大學俄羅斯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許靜宜:《中唐動物寓言詩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黃美煖:《列子神話、寓言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蔣聞靜:《戰國策寓言析探》,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顏瑞芳:《劉基、宋濂寓言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顏瑞芳:《中唐三家寓言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5年。
參、單篇論文
一、筆記相關研究
安芮璿:〈宋人筆記與北宋黨爭--從四庫總目對宋人筆記的評語談起〉,《中國學研究》2006年5月,頁158-166。
周光培:〈略論筆記小說大觀〉,《圖書館學研究》1983年6月,頁122-123。
陳妙如:〈宋代筆記小說的整理與運用〉,《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第6期,2001年3月,頁43-58。
陳妙如:〈再談宋代筆記小說之整理〉,《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第7期,2002年3月,頁175-192。
傅大為:〈宋代筆記裡的知識世界--以夢溪筆談為例〉,《法國漢學》2002年4月,頁269-289。
劉蓉:〈宋代筆記中的語言學問題〉,《漢語史研究集刊》1998年7月,頁282-315。
鄧紅梅:〈宋代筆記中的析字隱語淺談〉,《漢語史研究集刊》2005年1月,頁430-437。
二、寓言研究
朱靖華:〈論即將進入21世紀的當今寓言〉,《棗莊師專學報》1999年1期,
頁33-37。
吳春山:〈中國寓言文學的特色〉,《蘭陽學報》第三期,2004年7月,頁121-129。
吳春山:〈寓言的基本手法與情節的虛實性〉,《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報》第
19卷第2期,2006年9月,頁1-24。
汪惠敏:〈先秦寓言的考察——兼評李奕定著《中國歷代寓言選集》〉,《文學
評論》第5集,1978年6月,頁1-51。
金周映:〈艾子初探〉,《東吳中文研究集刊》第9期,2002年9月,頁67-88。
陳蒲清:〈中國古代寓言的範疇、起源、分期新探〉,《求索》1994年4期,
頁81-86。
陳蒲清:〈寓言與中國文化〉,《衡陽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1期,
頁1-4。
陳蒲清:〈用故事啟迪智慧——試談寓言教學〉,《國文天地》16卷12期,2001
年5月,頁4-12。
鄭明娳:〈論中國現代寓言文學〉,《中外文學》第16卷第6期,1987年11
月,頁118-142。
歐宗智:〈寓言的藝術特質〉,《中國語文》第586期,2006年4月,頁64-69。
鮑延毅:〈中外寓言形象的異同〉,《棗莊師專學報》1987年Z1期,1987年1月,頁23、24、32。
顏瑞芳:〈唐代古文家寓言之發展及其體類〉,《國文學報》第23期,1994
年5月,頁159-186。
顏瑞芳:〈唐宋擬人傳體寓言探究〉,《古典文學》第14集,1997年5月,
頁127-148。
顏瑞芳:〈國中國文寓言教學探討〉,《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8卷3期,
1997年10月,頁15-24。
顏瑞芳:〈柳宗元〈三戒〉對後代寓言的影響〉,《中國學術年刊》第20期,
1999年3月,頁373-391。
顏瑞芳:〈明代動物寓言的角色與寓意〉,《古典文學》第15集,2000年9
月,頁245-275。
顧建華:〈寓言藝術的美學魅力〉,《北方工業大學學報》1994年2期,頁4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