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旭君
論文名稱: 我是誰?四位東南亞籍配偶國中階段子女的自我概念探究
指導教授: 林歐貴英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Department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Family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6
中文關鍵詞: 東南亞籍配偶子女自我概念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50下載:1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是以質的研究方法,來探究四位東南亞籍配偶國中階段子女的自我概念,研究的目的在於探究他們自我概念的內容與面貌,了解其自我概念的特質,以及對他們的生活和學習產生的影響。
    本研究先藉由團體訪談,從團體互動中了解四位東南亞籍配偶國中階段子女的自我概念是什麼,再分別對四位受訪者好朋友、班級導師和家長進行訪談。研究的受訪者是以立意取樣選取而來,分別是就讀國一的女生一位,國二的男生兩位、國三的女生一位。
    主要的研究發現為:
    一、四位受訪者的自我概念特質:注重外表、與母親臍帶相連、內斂沉穩、在意友伴。
    二、影響四位受訪者自我概念的因素:
    (一)個人層面-身體意象,學業成就。
    (二)學校層面-教師態度,同儕接納。
    (三)家庭層面-家庭社經地位,父母婚姻狀況及教養態度,家庭功能、家庭支持網絡的健全。
    三、研究結論:
    (一)東南亞籍配偶國中階段子女在身體自我概念上,深受東南亞及特徵影響。
    (二)家庭社經地位低落是影響東南亞籍配偶國中階段子女自我概念的重要因素。
    (三)母親在台的環境適應與生活狀況,牽動東南亞籍配偶國中階段子女的自我認同。
    (四)親友支持系統網絡的健全有助於穩定家庭功能,有利於東南亞籍配偶國中階段子女自我概念的發展。
    (五)外在環境和重要他人的對待方式影響東南亞籍配偶國中階段子女的自我概念發展。
    最後並提出建議:
    一、提供在台配偶完整的婚姻支持照護系統
    二、提供教師有關東南亞籍配偶子女的相關教育資訊
    三、組織跨國聯姻家庭親職成長共學團體
    四、營造尊重、接納的教學氛圍,並能因材施教,以培養學生自信
    五、多元文化課程融入教學,建立學生多元文化觀
    六、對未來研究方向的建議
    (一)研究對象多元化
    (二)長期之縱貫性研究
    (三)東南亞籍配偶在台生活滿意度與子女自我概念之研究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東南亞籍女性配偶之子女的相關論述 8 第二節 自我概念的理論與研究 17 第三章 研究設計 40 第一節 研究方法 40 第二節 研究流程 40 第三節 研究倫理 51 第四節 研究之嚴謹性 52 第五節 研究限制與價值 54 第四章 自我概念圖像 56 第一節 積極樂觀的小惠 56 第二節 沉默溫和的小彥 67 第三節 活潑好動的小家 79 第四節 早熟敏感的小芝 87 第五章 自我概念之剖析 102 第一節 受訪者的自我概念特質 102 第二節 影響東南亞籍配偶國中階段子女自我概念的重要因素 113 第六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13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33 第二節 建議 136 參考文獻 139 附 錄 148

    中文部分
    內政部統計處(2007)。內政統計通報九十六年第二週。2007年1月11日,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
    王文科(1995)。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宏仁(2000)。階層下的「生產力」移動:婚姻移民與國內勞動市場。載於台大社會學系「全球化下的主會學想像:國家、經濟與社會」論文集。
    王鍾和(1992)。家庭結構、父母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尤育士(1988)。自我肯定訓練對增進高中僑生自我觀念及自我肯定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2003)。台北市大陸及外籍配偶子女在國民小學學校適應狀況調查。
    台北市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編)(2000)。社會工作辭典。臺北市。
    白博仁(1999)。國小學生的性別角色及其自我概念的關係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左佐誠(1995) 。基督徒青少年自我概念之研究。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
    碩士論文。
    朱經明(1982)。國中生自我概念、友伴關係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伍至亮(2001)。國小高年級學生自我概念與電視收視行為、偶像崇拜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芝儀、李奉儒(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李怡慧(2003)。東南亞籍配偶子女同儕關係類型及其相關因素初探。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2PU005216005。
    李咏吟(1991)。受訪者研究。台北:五南。
    余啟名(1993)。國小單親兒童其學業成就、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勝瑛(1984)。增進自我概念。台北:遠流。
    車達(2003)。台灣新女性移民子女之心靈世界探索。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2YUNT5677006。
    李麗萍(2002)。壓縮的童年~提早入學兒童自我概念之探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0NTPTC328003
    李輝(1994)。影響國小兒童自我概念發展之重要因素。國民教育,34(9),6-9。
    李盈萱(1995)。父母管教態度與青少年自我概念以台北市國、高中生為例。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美華、蔡瓊月(1999)。非理性信念、父母親教育職業水準、父母管教態
    度對國小學童自我概念和人際關係之影響研究。台南師院學生學刊,20,37-66。
    沈榮林(2002)。藝術教育治療團體對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兒童。台北市立
    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淑玲(1998)。台南市國小學生家庭因素、性別角色與其自我概念、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佩璇(2000)。受訪者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頁243-244)。高雄:麗文。
    林家屏(2002)。青少年自我概念與行為困擾之相關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0NCKU5331003。
    林照真(2004,1月27-29日)。「傾聽沉默的聲音」系列報導。中國時報,A11、A10版。
    林郁君(1997)。學業與自我概念之關係:以日本與台灣為例。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崇德(1995)。高中生心理學。台北:五南。
    林世欣(2000)。國中生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幸台、宋湘鈴、鄭熙彥(1990)。學校輔導工作的理論與實施。高雄:復文。
    周玉真(1992)。少年的身體意向滿意度與其自我概念、班級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論文集,6,270-285。
    周佑玲(2001):國小學童自我對話與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輔導教學碩士學位班論文。
    胡幼慧(2005)。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施奈良(2004)。異文化交融的危機?基隆市外籍配偶婚生子女國民學校適應之研究。慈濟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3TCU05010010。
    洪若和(1992)。自我概念的發展。國教之聲,2(26),41-45。
    洪若和(1995)。國小兒童之自我概念相關研究。台東師院學報,6,11-34。
    洪有義(1988)。如何進行團體諮商。台北:張老師。
    侯雅齡(1998)。國小兒童自我概念量表編製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6NKNU1464011
    夏曉鵑(1997)。女性身體的貿易:台灣/印尼新娘貿易的階段與族群關係分析。東南亞區域研究通訊,2,72-83。
    夏曉鵑(2000)。資本國際化下的國際婚姻--以臺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9,45-92。
    夏曉鵑(2002)。流離尋岸-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台灣社會研究叢刊-09,2。
    夏曉鵑(2005)。解開面對新移民的焦慮。學生輔導季刊,97,6-27。
    夏曉鵑等(2005)。不要叫我外籍新娘。台北:左岸文化。
    高薰芳、林盈助、王向葵(譯)(2001)。Maxwell,Joseph A.著。質化研究設計:一種互動取向的方法。台北:心理。
    教育部統計處(2007)。中小學外籍配偶子女就讀國中小人數分布概況統計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project.htm
    教育部(2005)。外籍配偶就讀國小子女學習及生活意向調查報告。2006年3月16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publish/foreign_parent_student_in_basic/report.pdf
    陳李綢(2000)。受訪者研究。台北:心裡。
    陳李綢(1996):青年生活適應量表之編製研究報告。台北:行政院青輔會。
    陳金蓮(2004)。四位外籍配偶子女學校適應之受訪者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3NHLT1464009。
    陳立人、鄭宇樑(1994)。國小五、六年級學童之親子關係適應、班級人際關係與自我觀念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台南師院學生學刊,15,1-18。
    陳燕珠(2004)。青少年自我概念、行為困擾與偶像崇拜關係之研究-以台灣地區高職生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 際企業學系碩士論文。
    陳英豪(1977)。教師人格特質及教學態度對教學成績預測效果之研究。高雄師院學報,5,295-322。
    陳淑美(1980)。國小及國中學生社會關係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13,119-132。
    陳美芬(1996)。學童認同對象與自我觀念之關係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慶福、鍾寶珠(1998)。單親與雙親兒童在自我觀念、行為困擾與學業表現之研究。屏東師院國民教育研究,2,1-35。
    郭為藩(1972)。自我心理學。台北:師大書苑。
    郭為藩(1996)。自我心理學。台北:師大書苑。
    郭生玉(1973)。低成就學生心理特質之分析研究。師大教研所輯刊,15,451-534。
    張春興(1994)。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2)。張氏心理辭典。台北:東華。
    張淑美(1995)。從自我概念談青少年的自我追尋與其輔導。學生輔導,36,88-95。
    張添洲(1998)。自我概念-生涯發展與輔導的根基。技藝教育,21,7-10。
    許雅恵(2004)。東南亞外籍配偶家庭兒童生活狀況之研究。內政部兒童局補助研究報告。
    許錫珍(1979)。教師期待與師生社會互動及學生個人品質之關係研究。教育心理學報,12,183-194。
    莫藜藜、賴珮玲(2004)。台灣社會「少子化」與外籍配偶子女的問題初探。社區發展季刊,105,55-65。
    莊慧珍(1985)。國中教師教導方式及學生內外控信念與學生生活適應之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程紋貞(1996)。國小學童自我概念、社會技巧與攻擊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4NCYT2576013。
    曾華源、滕清芬(1988)。小團體輔導指南。台北:張老師出版社。
    黃淑玲(1995)。國民小學學生人際關係、學業成就與自我觀念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3NKNU0332010。
    黃瑞琴(1991)。質的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黃瑞琴(1997)。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黃德祥(1996)。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五南。
    黃德祥(1982)。父母離異兒童之自我概念、焦慮反應、學業成就及團體諮商效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
    黃麗滿(1992)。山地、平地國中生自我概念與校園疏離感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0NCCU2331011。
    黃淑玲(1995)。學童人際關係、學業成就與自我觀念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光明(1977)。社經地位、產序、家庭氣氛與高職學生自我概念的關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拓榮(1996)。國中生父母管教方式、自我概念、失敗容忍力與偏差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黃月霞(1998)。兒童輔導與諮商。台北:桂冠。
    楊艾俐(2003)。台灣變貌-新移民潮。天下雜誌,271,95-99。
    楊瑪利、楊艾俐(2004)。新台灣之子。台北市:天下雜誌。
    楊妙芬(1995)。單親兒童非理性信念、父母管教態度、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研究。屏東師院學報,8,71-110。
    熊淑君(2004)。新移民女性子女的自我概念及人際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2NTPTC328015。
    趙曉美(2001)。自我概念多層面階層結構之驗證暨增進自我概念課程之實驗效果。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9NTNU0328002。
    趙富年(1980)。影響國中學生生活適應的家庭因素。國立台灣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秀燕(2003)。跨文化衝擊下外籍新娘家庭環境及其子女行為表現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安彥、陳英豪(1994)青年心理學。台北:三民。
    蔡榮貴、黃月純(2004)。台灣教育,626,32-37。
    蔡榮貴、楊淑朱、賴翠媛、黃月純、余坤煌、周立勳(2004,6月)。外籍配偶子女就讀國民中小學之學習表現與學校輔導措施現況調查。載於國立嘉義大學師範學院舉辦之「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教育輔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09-240),嘉義縣。
    蔡順良(1985)。家庭社經地位、父母管教態度與學校環境對國中生自我肯定性及生活適應之影響研究。教育心理學報,18,239-264。
    蔡玉瑟(1994)。資優生的人格特質與其學習行為、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市:心理。
    盧 強(1986)。國中學生自我觀念、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盧欽銘(1980)。國小及國中學生自我觀念特質之分析。中國測驗學會年刊,27,33-44。
    謝愛玲(2004)。外籍配偶現況及相關需求調查報告。人口結構變化-外籍配偶增加對社會教育的影響及因應對策研討會手冊,28-42,嘉義: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
    謝易芬(2004)。高功能自閉症者自我概念之探索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鍾德馨(2004)。我國外籍配偶子女教育問題及因應策略之探討。學校行政,40,213-225。
    蕭昭娟(2000)。國際遷移之調適研究:以彰化縣社頭鄉外籍新娘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顏錦珠(2001)。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台生活經驗與適應歷程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0NCYU0658012。
    魏麗敏、黃德祥(2004)。諮商理論與技術。台北:五南。
    鐘重發(2004)。樂當老師更樂當貴人:談外籍配偶子女在班級中的輔導方法。國教天地,155,53-58。
    警政統計通報(2006)。九十五年第49號警政統計統計通報。http://www.npa.gov.tw/NPAGip/wSite/lp?ctNode=11393&nowPage=4&pagesize=15&mp=1

    西文部分
    Anderson,J.M.(1985).Perspectives on the health of immigrant women:A feminist analysis.Advances in Nursing Science, 8(1),61-76.
    Bogdan,R.C.& Biklen,S.K.(1992).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 Boston:Allyn&Bacon.
    Bronfenbrenner,U.(1979).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 Experiments by Nature and Design.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Marsh,H.W.(1989).Age and Sex effect in multiple dimensions of preadolescent self-concept.(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252600)
    Mead,G.H.(1934).Mind,self and society.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Merriam,S.B.(1998).Case Study Research in Education.San Fncisco:Jossey-Bass.
    Wang, Ta-Yen (1993). A study of locus-of-control, self-concept, academic, and family background as related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nondisabled and emotionally disturbed students in Taipei elementary school.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3, 7A, 2331.
    Savin-williams, R. C., and Berndt, T. J. (1990). Freindships and peer relations during adolescence. In S. S. Feldman and G. R. Elliot eds., At the threshold: The devloping adolescent,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Shavelson,R.J.,& Bolus,R.(1982).Self-concept:the interplay of theory and method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74,pp3-17.
    Shavelson,R.J.,Hubner, J.J.,& Stanton,G.C..(1976).Self-concept:Validation of construct interpretation.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46,pp407-441.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