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孔憲臺 Kung, Hsien-Tai |
---|---|
論文名稱: |
阻卻違法學理的性惡本質分析-以合理之惡為例 The analysis of ill-nature in Theory of Affirmative Defense─illustrations of justifiable ill deeds |
指導教授: |
黃人傑
Huang, Jen-Jei |
學位類別: |
博士 Doctor |
系所名稱: |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
論文出版年: | 2013 |
畢業學年度: | 10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16 |
中文關鍵詞: | 阻卻違法 、正當防衛 、緊急避難 、人性 、人倫 、人道 、人權 |
英文關鍵詞: | Affirmative Defense, Notwehr(Self-Defense), Notstand, human nature, human ethic, human sympathy, human right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69 下載: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篇研究包含兩部分:即源自歐陸之阻卻違法理論及我國傳統人性思想中有關性惡本質-合理之惡的辯證。採用性惡辯證本質邏輯分析與論證為研究途徑,亦即在研究態度與觀點上係以西方的阻卻違法學理為出發點,並根據西方學者所建構之理論與文獻作為分析的材料,更重要的是突顯中國人特有的人性與人倫觀,特別是以「合理的惡」補中西方法律學理之不足,而合理之惡係就中國傳統文化思維所強調的人性、人倫,加上西方所強調的民主原則的人道、人權之間的調和。雖然西方所強調的民主原則是服從多數與尊重少數,在法理上更需要有人性與人倫基礎,這四者是性惡本質是否合理化思維訴求的判斷標準,因而同時提供特有的辯證思維模式與架構去解析本文所謂的合理之惡的意義,此為本文可能之創見,其終極目標則祈能為推動理想的司法審判貢獻一己之力。
This study consists of two parts: from dialectical about the evil nature of the essence - a reasonable evil the Europe of negates the unlawful theory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Ideas of Human Nature.
The evil nature nature of dialectical logic analysis and demonstration research approach, that is, in research on the attitudes and views of Western negates illegal school grounds as a starting point, and as the analysis of the material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and literature of Western scholars constructed, more importantly,highlighting the unique Chinese concept of human nature and human relations, especially based on "reasonable evil" lack of complement in Western jurisprudence reasonable, rational evil system emphasized the human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inking, human relations, together with the West emphasizedreconcile between the democratic principles of humanity and human rights.
Although the West have stressed the democratic principle is to obey the most respect for minorities in the legal more need someone the basis of Humanity and people Lun, these four is the evil nature essentially whether rationalization thinking demands the judgment standard, and thus at the same time provide unique dialectical thinking mode and architectureto resolve the so-called reasonable evil significance of this article, for this article may be of Transcend, its ultimate goal is imperative to be able to contribute our efforts to promote the ideal of justice trial.
中文參考書目
王穎(2006),《荀子倫理思想研究》,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王曉波(1985),〈中國的古代民主論──民本思想與儒家〉,《哲學年刊》,中國哲學會主編,頁75。
史可法(2002),《西洋通史解釋明辭精編》,臺北市:千華出版公司。
史尚寬(1957),〈民法刑法上阻卻違法之事由〉,《軍法專刊》,第6卷第7期,頁2-13。
甘添貴(1996),《刑法之重要理念》,臺北市:瑞興圖書公司。
成中英(1974),《科學真理與人類價值》,臺北市:三民圖書公司,。
成中英(1986),《知識與價值》,臺北市:聯經出版公司,頁38、397-399。
成中英(1988),《中國現代化的哲學省思》,臺北市:東大圖書出版公司。
牟宗三(1984),《文化傳統的重建》,臺北市,時報出版公司。
余振華(2010),《刑法違法性理論》,臺北市:瑞興。
吳俊毅(2000),〈阻卻違法與阻卻責任區分的基本問題—緊急避難、義務衝突、依職務—命令之行為〉,《刑事法雜誌》,第44卷第2期,頁76-160。
吳壽譯,Aristotle著(1997),《政治學》,北京市:商務印書館。
李赫(1996),《人性解讀》,新北市:稻田出版有限公司。
李赫(2002),《老狐狸之歷史眉批西漢上》,新北市:稻田出版有限公司。
李家駒編輯(1999),《荀子智慧》,臺北市:書林出版公司。
周冶平(1959),〈阻卻責任概說〉,《刑事法雜誌》,第3卷第3期,頁1-89。
周曉亮(2002),《人性論導讀》,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
周熾成(2009),《荀韓人性論與社會歷史哲學》,廣州市:中山大學出版社。
林山田(1986),《刑法通論》,臺北市:三民書局。
林安弘(1989),《儒家禮樂之道德思想》,臺北市:文津出版社。
林俊宏(2004),《中國先秦人文理念體系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逢祺譯,JamesRachels雷秋爾著(2010),《道德哲學要義》,臺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林瑞富(1974),〈阻卻責任事由各國立法理由之比較研究〉,《刑事法雜誌》,第18卷第3期,頁44-70。
林鈺雄(2004a),〈刑法—欠缺主觀阻卻違法要素之法律效果〉,《法學講座》,第27期,頁43-52。
林鈺雄(2004b),〈刑法總則:第九講阻卻違法事由各論【上】〉,《月旦法學教室》,第20期,頁48-62。
林鈺雄(2004c),〈刑法總則:第九講阻卻違法事由各論【下】〉,《月旦法學教室》,第21期,頁58-75。
姜紅、呂斌(2011),〈荀子家庭倫理思想簡論〉,《東北師大學報》,2011年第4期(總第252期),頁241-245。
施友忠(1976),《哲學論叢》,臺北市:聯經出版公司。
洪家殷(2003),〈公務員對違法命令之服從義務及救濟〉,《月旦法學教室》,第15期,頁40-41。
洪福增(1964),《刑法之基本問題》,臺北市:三民圖書公司,。
韋政通(1977),《中國哲學辭典》,臺北市:大林出版社。
韋政通(1979),《中國的社會與文學》,臺北市:大林出版。
韋政通(1979),《中國思想史》,臺北市:大林出版社。
孫隆基(1983),《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出版處不詳。
徐復觀(1969),《中國人性論史》,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徐復觀(1988),《儒家政治思想與民主自由人權》,臺北市:學生書局。
翁廷辰(2007),《「人之物性」是人性論》,臺北市:曉園出版社有限公司。
翁源燦(2007),〈中西人性論探討反貪污策略〉,《仁德學報》,第5期,頁1-12。
高仰止(1974),〈阻卻違法與阻卻責任〉,《軍法專刊》,第20卷第11期,頁7-9。
高仰止(1986),《刑法總則之理論與實用》,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張周天(1989),《宇宙人生與中國文化》,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張明貴(1998),《西洋政治思想史導論》,臺北市:風雲論壇出版社。
張松禮(1976),《人性論》,臺北市:幼獅文化公司。
張麗卿(2009),《刑法總則理論與運用》,臺北市:五南出版公司。
許嘉璐(2011),〈「王道」應該走向世界〉,《孔孟月刊》,第50卷第5、6期,頁1-7。
郭君勳(1986),《案例刑法總論》,臺北市:三民出版公司。
陳大齊(1953),《孟子性善說與荀子性惡說的比較研究》,臺北市:中央文物供應社。
陳國樑(1977),〈阻卻違法事由之研究〉,《刑事法雜誌》,第21卷第5期,頁29-39。
陳禮彰(2008),《荀子人性論及其實踐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勞思光(1971),《中國哲學史》,香港:香港中文學崇基學院。
曾仰如(1985),《倫禮哲學》,臺北市,商務印書館。
曾昭旭(1982),《理想與實踐》,臺北市:聯經出版公司。
項退結(1990),〈孟荀人性論〉,《中國人性論》,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
馮友蘭(1924),《人生哲學》,大陸:商務印書館。
黃人傑(1996),《中國先秦人文理念之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人傑(1997),《中國先秦人文理念體系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
黃人傑(2009),《方法思維與人文學術》,臺北市:文景圖書公司。
黃建中(1954),《教育哲學》,臺北市:地方自治函授學校講義。
黃建中(1986),《比較倫理學》,臺北市:正中書局。
黃常仁(2000),《刑法總論-邏輯分析與體系論證》,臺北市:漢興出版社。
黃翰義(2010),《刑法總則新論》,臺北市:元照出版公司。
楊明,孟天广(2011),〈變遷社會中的社會信任:存量與變化—1990-2010年〉,《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8卷第6期(總第268期),頁100-103。
楊建華(1977),〈阻卻違法在立法例上之比較與檢討〉,《軍法專刊》,第23卷第10期,頁2-16。
雷家驥(1990),《中石史學觀念史》,臺北市:學生書局。
鄔昆如(1983),〈先秦法家社會哲學之研究〉,《哲學評論》,臺北市:臺大哲學系主編。
鄔昆如(1989),《人生哲學》,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廖月娟等譯,JohnUpdike等著(1997),《人性八惡》,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臺大哲學系(1989),《中國人性論》,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
潘慧燕(2008),《「觀音玄義」思想研究:以「性」、「修」善惡為中心》,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蔡明田(1982),〈德合天地,道濟天下-先秦儒道思想中的理想人格〉,《理想與現實》,臺北市:聯經出版公司。
蔡墩銘(1988),《中國刑法精義》,臺北市:漢林。
鄭泰安譯,史懷哲著(1974),《文明的哲學》,臺北市:志文書局。
鄧公玄(1987),《人性論》,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盧瑞鍾(2000),《人性的根源—生命的真相與基因的智慧》,臺北市:翰盧圖書有限公司。
蕭振邦(1995),《在亂世中做人:我讀荀子》,臺北市:漢藝色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錢國盈(2010),《魏晉人性論研究》,新北市:花木蘭。
謝福助(1982),〈人權—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人權論文選輯》,臺北市:中國人權協會編印。
羅士凱(1978),《淺論荀子惡性說》,臺南市:雨田出版社。
羅光(1987),《中國哲學思想史》,臺北市:學生書局。
羅光(1991),〈先秦儒家政治哲學中的人際關係〉,《哲學年刊》,第9期,頁7-10。
羅剛(1942),《三民主義的體系與原理》,重慶市:正中書局。
外文參考書目
Bernd Heinrich,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Ⅰ, 2005.
Bernd Heinrich,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Ⅱ, 2005.
Claus Roxin,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Bd.Ⅰ,4. Aufl., 2006.
Claus Roxin,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Bd.Ⅱ, 2003.
Frank Zieschang,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2005.
Günther Jakobs,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2. Aufl., 1991.
Harro Otto, Grundkurs Strafrecht, 4. Aufl., 1992.
Helmut Frister,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2006.
Joachim Renzikowski, Notstand und Notwehr, 1994.
Johannes Wessels / Werner Beulke,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36. Aufl., 2006.
Jürgen Baumann / Ulrich Weber / Wolfgang Mitsch,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11. Aufl., 2003.
Kristian Kühl,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5. Aufl., 2005.
Matthias Lorenz / Damian Najdecki / Trosten Schwarz,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2006.
Michael Köhler,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1997.
Reinhart Maurach / Heinz Zipf,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TeilbandⅠ, 8. Aufl., 1992.
Rolf Schmidt,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8. Aufl., 2009.
Rudolf Rengier,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2009.
Tonio Walter, Der Kern des Straferchts, 2006.
Udo Ebert,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2. Aufl., 1993.
Urs Kindhäuser,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2005.
Volker Krey, Deutsches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Bd.Ⅰ,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