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嘉萍
論文名稱: 國中詩歌教學實踐研究──以新北市某國中為例
指導教授: 潘麗珠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6
中文關鍵詞: 詩歌詩歌教學學習共同體協同學習課例研究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3427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71下載:2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針對國民中學學生處於青春風暴時期,面對成長的各項壓力,如自我認同、人際、學業,試圖藉由閱讀、誦讀與吟唱古典詩歌,提供情緒紓解的方法。除此之外,國中階段的學生要學習如何與人相處,如何使用言語表達自己的需求,也需與人合作、團體行動,為將來出社會做準備。因此,筆者嘗試以學習共同體的理念與課堂模式進行教學,開放課堂擔任區級觀課教師,改變自我觀念、調整教學方式,與同儕教師形成良好的夥伴關係,進行課例研究。深刻體悟佐藤學教授所倡杜威之「協同學習」的重要性,以此融入詩歌教學之中,協助學生了解如何在團體中彼此尊重、互相學習,從中獲得與同儕合作的方法。

    為了協助學生發展自學能力,筆者關注相關的策略。許多研究報告提及學生若能具備豐富的策略知識並在學習中加以實踐,有助於提升課業成就。教師應鼓勵學生嘗試將所知道的各種策略運用於讀書與學習活動中。因此,設計課程時融入六何法、結構圖等相關方法,並指導學生標示符號練習誦讀,引導學生了解意念、意象與意境的概念,更有助益於解讀詩歌。

    教材方面以翰林版第一、二、三、四冊課本古典詩歌的課文,以及新北市政府所編輯的第四、五、六冊韻文補充教材之古典韻文進行教學,採多元評量方式,兼顧辭情與聲情,提供有系統的自學方法,以淺顯卻不失精緻的教學方式,帶領學生進入豐美的詩歌世界,協助學生建立調適心理壓力的能力、勇於面對挑戰的能力,引導學生自我實現,成為主動學習的專家。

    研究成果大量收錄與分析學生作品,從中了解學生透過兩年半的詩歌課程,具備協同學習與自學的能力,喜愛古典詩歌誦讀與吟唱,並能視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筆者透過課例研究,詳細分析同儕教師的觀課紀錄,進行反思,除了提升設計課程的能力,也提供古典詩歌教學另一種可能。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4 第三節 研究現況探討 8 一、專書 8 二、學位論文 9 三、期刊論文 10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步驟 11 第二章 教材分析與教學理論之運用 13 第一節 課程教材分析 13 一、翰林版國中國文之古典詩歌教材 13 二、新北市國民中小學韻文教學補充教材 16 第二節 課程設計的模式 19 一、課程設計的原則 19 二、國語文教材教法的研究 21 三、詩歌教學研究 24 第三節 學習共同體的探析 28 一、學習共同體的願景 28 二、學習共同體的哲學系統 29 三、學習共同體的活動系統 30 四、以協同學習為基礎的課堂模式 32 五、教師同儕關係 36 第三章 國中古典詩歌教學實踐 40 第一節 課程設計的原則與教學目標 40 一、課程設計的原則 40 二、課程教學目標 42 第二節 課程設計示例 42 一、102學年度第1學期〈絕句選〉課程 42 (一)教科書與選讀教材的搭配 43 (二)〈絕句選〉教學活動設計 44 (三)〈絕句選〉教師自製結構圖與學生作品 48 1誦讀技巧學習單 48 2學生設計的誦讀稿 49 3教師繪製的結構圖 57 4學生繪製的結構圖作品 59 5教學省思 66 (四)選讀教材教學活動設計 67 1選讀教材教學活動設計 67 2韻文學習單 69 二、102學年度第2學期〈律詩選〉課程 70 (一)教科書與選讀教材的搭配 71 (二)〈律詩選〉教學活動設計 72 (三)〈律詩選〉教師自製結構圖與學生作品 75 1學生設計的誦讀稿 75 2教師繪製的結構圖 83 3學生繪製的結構圖作品 84 4教學省思 91 (四)選讀教材教學活動設計 92 1選讀教材教學活動設計 92 2韻文學習單 93 (五)選讀教材學生作品 95 三、103學年度第1學期〈古詩選〉課程 98 (一)教科書與選讀教材的搭配 98 (二)〈古詩選〉教學活動設計 99 (三)〈古詩選〉教師設計的問題單、結構圖與學生作品 102 1〈迢迢牽牛星〉問題單 102 2教師繪製的結構圖 103 3學生繪製的結構圖作品 105 4教學省思 111 (四)選讀教材教學活動設計 111 1選讀教材教學活動設計 112 2韻文學習單 113 (五)選讀教材學生作品 115 四、103學年度第2學期〈木蘭詩〉課程 117 (一)教科書與選讀教材的搭配 117 (二)〈木蘭詩〉教學活動設計 119 (三)〈木蘭詩〉教師自製教材與學生作品 121 1教師繪製的結構圖 121 2學生繪製的結構圖作品 122 3教師編撰的團體誦讀稿與學生心得 125 4教學省思 130 (四)選讀教材教學活動設計 130 1選讀教材教學活動設計 130 2韻文學習單 132 (五)選讀教材學生作品 134 第四章 104學年度「腹有詩書氣自華──詩歌吟唱同樂會」 課程 137 第一節 課程設計的原則與教學目標 138 一、課程設計的原則 138 二、課程教學目標 140 第二節 課程設計示例 140 一、「腹有詩書氣自華──詩歌吟唱同樂會」 教學活動設計 140 (一)教學活動設計 141 (二)學生自編的團體誦讀稿 142 二、「腹有詩書氣自華──詩歌吟唱同樂會」 成果展演教學活動設計 149 (一)教學活動設計 149 (二)學生的評量表、自評表與回饋表 150 第三節 課例研究 171 一、同儕教師觀課紀錄 172 (一)「腹有詩書氣自華──詩歌吟唱同樂會」觀課紀錄 173 (二) 「腹有詩書氣自華──詩歌吟唱同樂會」 成果展演教師觀察紀錄表 182 二、分析實施成效的省思筆記 189 (一)教師與教師 190 (二)教師與學生 191 (三)學生與學生 192 (四)學生與教材 193 (五) 教師與環境 / 學生與環境 / 教材與環境 / 環境與環境 196 第五章 結論 199 參考文獻 201 附錄 206 圖次 圖1-4-1詩歌教學實踐課程研究步驟及教學設計流程圖 12 圖2-2-1各類課程定義的性質 19 圖2-3-1維高斯基的「近端發展區」理論 34 圖2-3-2學習成立的要件 36 圖2-3-3教室的學習課題 37 圖3-2-1王之渙〈登鸛雀樓〉結構圖 57 圖3-2-2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結構圖 58 圖3-2-3張繼〈楓橋夜泊〉結構圖 58 圖3-2-4孟浩然〈過故人莊〉 結構圖 83 圖3-2-5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結構圖 83 圖3-2-6〈迢迢牽牛星〉視角結構圖 104 圖3-2-7〈迢迢牽牛星〉結構圖 104 圖3-2-8〈木蘭詩〉結構圖(一) 121 圖3-2-9〈木蘭詩〉結構圖(二) 122 圖4-3-1未分組一般課堂座位圖 196 圖4-3-2分組課堂座位圖 196 圖4-3-3詩歌總結課程分組課堂座位圖 197 表次 表1-2-1現行國中翰林版國文古典詩歌(韻文選)選文 4 表2-1-1翰林版國中國文第一、二、三、四冊學習重點整理 13 表2-1-2翰林版國中國文第一、二、三、四冊問題與討論整理 15 表2-1-3新北市政府國民中小學韻文教學補充教材古典詩歌選文 16 表3-2-1 102學年度第1學期搭配表 43 表3-2-2「絕句選」教學活動設計 44 表3-2-3五言絕句〈登鸛雀樓〉誦讀技巧學習單 49 表3-2-4選讀教材教學活動設計 67 表3-2-5 102學年度第2學期搭配表 71 表3-2-6「律詩選」教學活動設計 72 表3-2-7選讀教材教學活動設計 92 表3-2-8 103學年度第1學期搭配表 98 表3-2-9「古詩選」教學活動設計 99 表3-2-10選讀教材教學活動設計 112 表3-2-11 103學年度第2學期搭配表 117 表3-2-12「木蘭詩」教學活動設計 119 表3-2-13學生團體誦讀心得 127 表3-2-13選讀教材教學活動設計 131 表4-2-1「腹有詩書氣自華──詩歌吟唱同樂會」 設計詩稿教學活動設計 141 表4-2-2「腹有詩書氣自華──詩歌吟唱同樂會」教學活動設計 149

    一、古籍
    ﹝漢﹞鄭玄注《禮記》, 臺北,藝文印書,十三經注疏本,1997年。
    〔五代〕劉昫《舊唐書‧王維傳》,上海,中華書局,1975年。
    ﹝宋﹞朱熹集註、蔣伯潛廣解《四書讀本:論語》,臺北:啓明書局。
    ﹝明﹞唐汝詢:《唐詩解》,河北,河北大學出版社,2010年。

    二、專書
    王文科《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2月。
    佐藤學著、鐘啟泉譯《學習的快樂:走向對話》,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年8月。
    佐藤學著、黃郁倫、鐘啟泉譯《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變》,臺北: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5月。
    佐藤學著、黃郁倫譯《學習共同體:構想與實踐》,臺北: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1月。
    佐藤學著、黃郁倫譯《學習革命的願景:學習共同體的設計與實踐》,臺北: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11月。
    佐藤學著、黃郁倫譯:《學習革命的最前線》,臺北,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12月。
    拉雅德‧吉普林(Rudyard Kipling):《跟鱷魚拔河的小象》(The Elephant's Child),臺北,東西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
    邱燮友:《美讀與朗誦》,臺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8月。
    邱兆偉:《教育哲學》,臺北,師大書苑,2004年。
    南廬吟社《南廬詩譜》,臺灣師範大學南廬吟社自印,2015年5月。
    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9年。
    陳植鍔《詩歌意象論》,秦皇島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8月。
    陳滿銘:《詩詞新論》,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4年6月。
    陳本益《漢語詩歌的節奏》,臺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8月初版。
    陳少松《古詩詞文吟誦》,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10月。
    黃永武:《中國詩學設計篇》,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85年。
    黃政傑:《課程設計》,臺北,東華書局,1997年。
    黃春貴:《中學國文教學實務精講》,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
    張至善:《中學語文教學論》,北京,語文出版社,1994年。
    張中孚:《永遠的贏家》,臺北,老樹創意出版中心,2012年。
    單文經《班級經營策略研究》,臺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1998年7月。
    新北市政府編印《新北市國民中小學韻文教學補充教材(四):坐看雲起時》,新北市:新北市政府,2009年3月。
    新北市政府編印《新北市國民中小學韻文教學補充教材(五):搖首出紅塵》,新北市:新北市政府,2009年3月。
    新北市政府編印《新北市國民中小學韻文教學補充教材(六):思入風雲中》,新北市:新北市政府,2009年3月。
    葉嘉瑩:《中國古典詩歌的美感特質與吟誦》,臺北,大塊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13年。
    潘麗珠:《詩筆映千古──唐宋詩選粹》,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2年。
    潘麗珠:《雅歌清韻:吟詩讀文一起來(附CD)》,臺北:萬卷樓圖書,2001年1月初版。
    潘麗珠:《古韻新聲:潘麗珠吟誦教學》,臺北:幼獅文化事業,2003年9月初版。
    潘麗珠:《如何閱讀一首詞》,臺北,商周出版,2008年。
    潘麗珠:《如何閱讀一首詩》,臺北,商周出版,2012年。
    歐用生:《教育研究法》,臺北,師大書苑,1997年。
    蘇建文:《發展心理學》,臺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
    顧樹森:《學記今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國民中學國語文教材教法專案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1990年。
    臺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如何進行國文教學》,臺北,臺灣師範大學,1996年。

    三、 學位論文
    王立峰《高中古典詩歌教學策略研究》東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5月。
    呂佳蓉《現行國中國文詞選教材吟誦教學之研究與實作》,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2011年6月。
    李甯均《國小高年級詩歌教學之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2013年。
    吳玉屏《現行國中古典詩歌教材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國語文教學碩士論文,2004年。
    吳正修《古典詩歌吟唱教學之現況探討:以臺北縣幾所國中為例》,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2008年6月。
    侯雪櫻《新詩鑑賞教學研究:以九十六年度國中國文課本為例》,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2012年1月。
    陳恬伶《劉大櫆「神氣說」在國語文教學之運用》,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2009年3月。
    陳珠瓊《古典詩歌吟唱比賽教學與實踐:以臺北縣二重國中為例》,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專班碩士論文,2011年1月。
    黃美瑤《古典詩歌聲情教學研究:以現行國中國文課本為例》,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2010年1月。
    劉文君《詩歌義旨教學之研究:以國中國文教材為例》,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2003年6月。
    謝和芬《國民中學少年詩歌教學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2003年。
    謝永珍《詩歌意象教學析論:以現行高中國文課文為考察範圍》,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2009年1月。
    龔弘斌《中學古典詩歌教學創新研究》,華中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8月。

    四、 期刊論文
    王更生:〈古典詩詞吟的價值〉,《國文天地》20卷8期,2005年1月。
    王更生:〈古典詩詞吟前準備工作〉,《國文天地》20卷9期,2005年2月。
    王建雅、陳學志:〈腦科學為基礎的課程與教學〉,《教育實踐與研究》第22卷第1期,2009年6月。
    朱躍躍、孫穎亮:〈讓課例研究與教師走得更近〉,《上海教育科研》第4期,2013年。
    安桂清:〈課例研究:信念、行動與保障〉,上海《全球教育展望》第3期,2007年7月。
    安桂清:〈課例研究主題的確立〉,《人民教育》第21期,2010年。
    安桂清、徐晶:〈課例研究報告的撰寫〉,《人民教育》第2期,2011年。
    安桂清:〈以學為中心的課例研究〉,《教師教育研究》第2期,2013年7月。
    杜祖貽、關定輝、霍泰輝:〈腦神經科學與教育結合新成果─中英語文教學效率研究報告〉,《上海教育科研》2008年7月。
    何明芳:〈詩歌實驗教學之「唱詩」課〉,《語文天地》2010年10期。
    李 玉:〈誦讀與想像是解讀詩詞的鑰匙〉,《學語文》2012年03期。
    李章進:〈讓學生在閱讀和創作中學習詩歌〉,《語文天地》2013年24期。
    林文寶:〈談朗誦的基本腔調〉,《國文天地》,1999年9月。
    邱燮友:〈詩歌教學與應用〉,《國文天地》17卷12期,2002年5月。
    孟瑛如、陳虹君:〈從語文課綱要探討華語地區學生的閱讀表現與問題〉,《特教論壇》第12期,2012年6月。
    柳雯文:〈讀、泡、想、悟:學習古詩詞的四個有效步驟〉,《與文天地》2013年12期。
    胡月寶、韓月芳、沈曼麗、劉瑩瑩:〈教師專業社群研究方法個案研究:以課堂觀察工具與課例研究的結合為例〉,第十二屆臺灣華語文教學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2013年。
    陳志恆、林清文:〈國中學生自我調整學習策略量表之編製及效度研究〉,《輔導與諮商學報》30卷2期,2008年。
    張清泉:〈詩歌吟唱教學的理論與實務〉,《彰化師大國文學誌》第11期,2005年12月。
    張清泉:〈李炳南先生近體詩固定調吟唱法述介〉,《彰化師大國文學誌》第18期,2009年6月。
    張 萍:〈古代詩歌教學淺見〉,《陝西教育》2007年11期。
    曹葉娟:〈以意境為中心再現詩歌的情感美〉,《語文天地》2014年01期。
    郭彩琴:〈美讀在詩歌教學中的運用〉,《語文天地》2014年01期。
    覃春蘭:〈如何指導學生快速把握詩歌主旨〉,《語文天地》2013年03期。
    雷戰紅:〈古詩詞教學的新嘗試〉,《陝西教育》2007年08期。
    楊玉東:〈教師如何做課例研究〉,《教育發展研究》2008年第8期。
    楊海嶺:〈淺談詩歌鑑賞的複習策略〉,《學語文》2012年01期。
    楊 寧:〈培養學生詩歌審美能力策略微探〉,《語文天地》2013年24期。
    楊津津、胡立華:〈淺談詩歌教學中的幾種爭議〉,《語文天地》2014年02期。
    鄭新麗:〈詩歌:美育教學的基地〉,《陝西教育》2009年07期。
    潘麗珠:〈古典詩歌聲情藝術及其美學義涵〉,《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報》30期,2001年6月。
    潘麗珠:〈古典詩歌教學之課程設計:以聲情教學為主〉,《中等教育》54卷6期,2003年12月。
    潘麗珠:〈詩文聲情教學(一)──詩文吟誦與閱讀理解〉,《國文天地》第30卷第8期,2015年1月。
    潘麗珠:〈詩文聲情教學(三)─團體朗誦的技巧概念與實務操作〉第30卷第10期,《國文天地》,2015年3月。
    潘麗珠:〈詩文聲情教學(八)──平長仄短的思辨〉,《國文天地》第31卷第7期,2015年12月。
    熊川武:〈試析反思性教學〉,《教育研究》,2000年4月第二期。
    劉澎三:〈淺談語文教學中的閱讀訓練〉,《陝西教育》2008年01期。
    歐用生:〈日本中小學單元教學研究分析〉,《教育資料集刊第五十四輯》,2012年6月。
    歐用生:〈美國大學教學改革的新典範-日本「單元教學研究」(lesson study)的應用〉《課程與教學季刊,16卷2期》,2013年4月。

    五、 網路資訊
    中華藝術家詩韻速查:http://www.chinese-artists.net/poem/(瀏覽日期:2015年7月3日)。
    古典詩歌的輕吟與新唱:http://www.hs.ntnu.edu.tw/~chinese/activity/subject/recitation-of-poems/recitation-of-poems.htm(瀏覽日期:2015年7月3日)。
    國民教育社群網:http://teach.eje.edu.tw/index.php(瀏覽日期:2016年9月30日)。
    國家教育研究院:http://www.naer.edu.tw/files/15-1000-7944,c639-1.php?Lang=zh-tw〈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瀏覽日期:2016年7月18日)。
    臺灣PISA國家研究中心:http://pisa.nutn.edu.tw/news_tw.htm(瀏覽日期:2016年9月30日)。
    網路展書讀:http://cls.hs.yzu.edu.tw/(瀏覽日期:2015年7月3日)。
    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http://www.jtf.org.tw/psyche/melancholia/survey.asp?This=79&Page=1〈2011年-台灣五都國、高中職學生運動狀況、壓力源與憂鬱情緒之相關性調查〉(瀏覽日期:2015年4月4日) 。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