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潘宣吟
Pan, Hsuan-yin
論文名稱: 臺灣都市公園永續景觀評估系統之研究
The Establishment of Sustainable Landscape Assessment System for Taiwan Urban Park
指導教授: 李素馨
Lee, Su-Hsin
口試委員: 侯錦雄 郭乃文 李素馨
口試日期: 2021/08/04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地理學系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論文出版年: 2021
畢業學年度: 10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0
中文關鍵詞: PSR 系統都市公園永續景觀評估指標系統專家問卷調查
英文關鍵詞: PSR model, urban park, sustainable landscape, assessment system, expert questionnaire
研究方法: 調查研究半結構式訪談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10183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20下載:3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永續指標有助於衡量國家與地區開發時對自然環境造成的影響,提供客觀的衡量基準,作為政策制定、計畫研擬與設計規劃方案之參考。臺灣都市地區地狹人稠,高強度的開發,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生物多樣性流失,而台灣僅有綠建築(EEWH)評估指標對環境開發進行永續評估,尚乏建築外的綠地開發評估系統驗證其永續效益。本研究目的為建構一套適用於臺灣都市公園開發之景觀評估系統,以利後續都市於綠地空間規劃、居住環境創造、社會福利福祉與經濟產業發展等之綢繆。
    爰此,本研究採用PSR系統作為評估系統理論基礎,針對環境開發現況(State)制定評估項目,於環境開發壓力(Pressure)來源及未來評估系統配套措施回應(Response)進行共識調查,完備評估系統之架構。過程採用半結構式訪談與專家問卷確立初構評估系統之內容效度,再進行二次專家問卷調查,回收十八份有效問卷後,建立臺灣都市公園永續景觀評估系統,於臺北市「松榮公園」與「永春陂濕地公園」施行驗證,奠定評估系統之共識與結論。
    經二次實證結果得知,本評估系統係基於多個國外永續土地開發評估系統與臺灣都市綠地環境限制條件下之芻議系統,內容主要分為土地利用評估、規劃與設計、使用與創新三大類別,共計48個評估項目,其中「規劃與設計」類別佔整體評估系統分數比例最高,「土地利用評估」次之,最後為「使用與創新」,顯示指標著重於「開發行為」評定,並確認評估系統於現階段的可行性與使用價值,研究建議為利後續實務操作使用,仍需更多案例研究確認與探討修正。期藉由本指標系統之建立,推廣臺灣永續景觀概念外,亦作為公部門及學術相關研究之參酌建議。

    The “Establishment of Sustainability Indicators” helps to measure the impact of national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o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provides an objective benchmark for measurement, and serves as a reference for policy formulation, plan research and design. As well as relevant documents, it is found that Taiwan is crowded in urban areas, and high-intensity development has caused the de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decline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However, Taiwan only has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manual (EEWH), which can carry out sustainable assessment for building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There is no effective assessment system for green space development outside the building to verify its sustainable benefits. Theref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landscape assessment system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parks in Taiwan will facilitate the subsequent planning of urban green space planning, living environment creation, social welfare, and economic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view of this, this study used the PSR model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formulates evaluation projects for the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state, and conducted consensus surveys on the causes of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pressure and response to future assessment system supporting measures, and complete the system architecture of the assessment system.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nd expert 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to establish the content validity of the preliminary evaluation system, and then conducted a second expert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re were 18 valid questionnaires collected to modify the assessment of Taiwan’s urban parks. The landscape evaluation system was verified in Taipei City’s "Song Rong Park" and "Yong Chun Pi Wetland Park" to establish the consensus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The results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is based on a number of foreign sustainable land development evaluation systems and the existing conditions of Taiwan’s urban green space environment. The content is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land use assessment, planning and design, usage and innovation. There are 48 assessment items in total. Among them, the category of "planning and design" accounts for the highest percentage of the overall assessment system, followed by "land use assessment", and finally "usage and innovation" shows that the indicator focuses on the evaluation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and confirms the feasibility and usability value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at the current stage. There are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to facilitate the subsequent practical operation and use, and more case studies are needed to modify and confirm the assessment. In addition to promoting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landscape in Taiwan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is indicator system. The result could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public sector and related academic related.

    目錄 vi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x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研究目的 1 1.2 研究方法與流程 3 1.3 實證研究範圍 4 1.4 研究限制 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6 2.1 生態城市 6 2.2 臺灣永續發展歷程 7 2.3 永續設計生態工法 8 2.4 永續維護 10 2.5 都市綠地 12 2.6 台北都市公園綠地 13 2.6.1 臺北市都市公園綠地發展 13 2.6.2 臺北市公園綠地相關計畫與法令 15 2.7 國內外綠建築與相關綠指標評估系統 21 2.7.1 英國建築研究發展環境評估工具(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 , BREEAM) 22 2.7.2 美國領先能源與環境設計綠建築評分認證系統(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 LEED) 23 2.7.3 日本建築環境綜合性能評估系統(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ystem for Building Environment Efficiency, CASBEE) 26 2.7.4 臺灣綠建築評估(Ecology、Energy Saving、Waste Reduction、Health, EEWH) 28 2.7.5 美國SITES評估系統(Sustainable SITES InitiativeTM ,SITESTM) 30 2.7.6 德國柏林生境面積指數(Biotope Area Factor, BAF) 33 2.7.7 美國西雅圖綠指數(Seattle Green Factor, SGF) 35 2.7.8 國內外綠化空間相關評估系統指標統整 37 2.8 壓力-現況-回應(Pressure-State-Response model ,PSR model) 41 2.9 永續景觀發展指標與政府政策、臺灣景觀現況之連結 44 2.9.1 以制度量能的提升作為永續景觀都市綠地理念基礎 45 2.9.2 臺灣景觀發展歷程 4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8 3.1 研究架構與流程 48 3.2 研究調查方式 48 3.3 臺灣永續景觀都市綠地指標系統 49 3.4 實證研究公園 52 3.5 專家問卷調查 53 3.5.1 專家效度檢定 53 3.5.2 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 54 3.5.3 二分法分析 55 3.5.4 第一階段問卷調查 55 3.5.5 第二階段問卷調查 56 3.6 建立臺灣永續景觀都市綠地指標評估工具 56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58 4.1 第一階段問卷調查結果與討論 58 4.1.1 問卷內容-指標系統的初步建構 58 4.1.2 專家效度調查結果意見之歸納 59 4.2 第二階段專家問卷調查結果 61 4.2.1 第一部分-PSR理論應用調查結果 61 4.2.2 第二部分-指標項目可行性調查結果 64 4.3 臺灣都市公園永續景觀評估指標建構 76 4.3.1 指標系統分數分佈 79 4.3.2 指標系統後續相關措施 79 4.4 第一次實證操作 80 4.4.1 修正與討論 82 4.5 第二次實證操作 83 4.5.1 修正與討論 85 4.5.2 指標評估系統使用價值 102 4.5.3 PSR理論實證討論 10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4 5.1 永續景觀發展脈絡 104 5.2 臺灣都市公園永續景觀評估系統 105 5.3 後續研究建議 106 參考文獻 108 附錄 113

    王之佳, 柯金良等譯 (1992)。我們共同的未來,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台灣地日,臺北市。
    王价巨 (2011)。全生命週期思維下的國道永續經營策略。國道永續經營環境復育研討會,pp.73-90,台北:行政院交通部高工局
    公園綠地政策 (2007)。臺灣國家公園 數位典藏主題網。內政部營建署,檢至:https://npda.cpami.gov.tw/tab1/web1_main.php?mod=G1&page=1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 (2007)。2007全國綠地會議成果報告書。內政部營建署,臺北市。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 (2010)。公園綠地系統規劃設計手冊暨操作案例研究成果技術報告。內政部營建署委託之專題研究成果報告。臺北市:內政部。
    內政部營建署 (1991)。都市公園系統規劃設計準則之研究。內政部營建署,臺北市。
    內政部 (2013)。城鎮風貌形塑整體計畫。內政部。
    禾拓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2009)。臺北都會區綠色基盤綱要計畫總結報告書。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委託之專題研究成果報告。臺北市:內政部。
    白適銘 (2010)。都市化、現代生活與日治時期台灣美術的當代書寫。國立台灣美術館,臺中。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2011)。公共工程全生命週期管控機制 參考手冊。行政院。
    李濤、李曉俊、王瑞鑫 (2015)。英國建築研究所環境評估法新建建築2014介紹。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人才科技基金,西安
    吳佩玲、黃章展、侯錦雄、陳嘉欣、李欣容 (2013)。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生境品質評定模式與生態復育策略。造園景觀學報,19(1),1-16。
    吳卓夫、余文德、鄭奕孟 (2002)。生態工法應用於國家公園之研究。中華大學營建研究中心,內政部營建屬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九十一年度研究報告。
    林國昌 (2010)。以生態城市觀點探討都市綠資源評估模式之研究-以臺南市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臺南。
    林憲德、鄭期霖、劉心蘭、呂罡銘、林啟發 (2005)。台灣EEWH與美國LEED綠建築分級評估系統比較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林憲德 (2010)。既有建築物綠建築評估系統之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林姿慧 (2009)。古蹟及歷史建物之保存與都市景觀關係之探討。臺北縣政府98年度自行研究報告。
    林璇姿 (2006)。都市公園綠地連接度之探討─以台北市大安區為例。碩士論文,私立東海大學景觀學系碩士班,臺中。
    林鐵雄 (2009)。生態工法安全觀。檢至:https://wwwwec.ntut.edu.tw/var/file/95/1095/img/3007/154658343.pdf
    林志棟 張岸礕、杜逸全、高潓璇,(2010)。公共工程全命週期營運維護階段品質管理之探討。鋪面工程,8(1) ,p61-76
    柯保均 (2015)。推動營建工程綠色概念 建立永續綠色家園。myMKC管理知識中心,檢至:https://mymkc.com/article/content/22160
    英國綠色建築 BREEAM,綠色貿易資訊網。檢至:https://reurl.cc/ZQG7xV
    陳祐琳 (2016)。生態城市評估系統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碩士論文,臺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臺北。
    陳大同、黃琦恩 (2016)。建立臺北市生態廊道-唭哩岸與奇岩地區生態調查、規劃設計及廊道周邊用地都市設計管制研擬。景觀專刊2016,臺北市。
    陳肇琦 (1991)。都市公園系統規劃設計準則之探討。營建季刊,2(3),33-40。
    陳妙華 (2009)。李克特量表量尺奇數刻度轉換研究,輔仁大學應用統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莊舒淇 (2021)。不讓政府只花錢不花心思,城市規劃師宋宏燾—民生社區的追夢故事|讓台灣更美的社計職人。CSR@天下,檢至:https://csr.cw.com.tw/article/42098
    許哲瑜、歐聖榮 (2009)。台灣景觀工程教育現況之分析探討。興大園藝,34(3),p85-100。
    張桂鳳、江哲銘、周伯丞、郭怡君 (2004)。國外永續建築評估系統 GBTOOL 與 CASBEE 的比較。中華民國建築學會第十六屆建築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台灣建築學會,台北。
    麥少芝、徐頌軍、潘潁君 (2005)。PSR模型在濕地生態系統健康評價中的應用。熱帶地理,25(4),317-321
    曾梓峰 (2012)。景觀公園化的城鄉發展-許台灣城鄉風貌一個新願景。魅力城鄉主題網,檢至:https://reurl.cc/MZyRRp
    曾梓峰 (2012)。「景」握城鄉風貌發展動態-淺談台灣景觀規劃永續取向發展。魅力城鄉主題網,檢至:https://reurl.cc/V3enoZ
    張鶯譯 (2012)。建立臺灣地區與環境責任有關風險條件指標。國立宜蘭大學環境工程學系,碩士論文,宜蘭
    黃晏淨 (2009)。生態城市評估指標體系之研究-以臺中市為例。碩士論文,私立東海大學景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臺中。
    黃章展、吳佩玲、侯錦雄、陳義勛 (2012)。應用BAF概念於綠色旅遊基地規劃。造園景觀學報,18(2),1-18。
    楊佳樺 (2011)。建築研究發展環境評估工具(BREEAM)初探。能源知識庫,檢至:https://km.twenergy.org.tw/KnowledgeFree/knowledge_more?id=2200
    楊心慧 (2020)。大草坪變松榮公園?居民連署:水泥零成長、綠地零損失,自由時報。檢至: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175370
    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2017)。公園綠地系統策略規劃委託技術服務案-105年度期末報告書。臺北市:工務局。
    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 (2019)。綠建築綠建築評估手冊基本型BC。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臺北市。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 (2017)。臺北市公園綠地系統。臺北綠起來Greening Taipei 2017公園綠地系統研討會,臺北市。
    臺北市政府 (2019)。2019臺北市自願檢視報告。臺北市。
    臺北市政府 (2020)。2020臺北市自願檢視報告。臺北市。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 (2019)。海綿城市。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檢至:https://heo.gov.taipei/cp.aspx?n=F50EC7128A8D18B4
    臺北市政府 (2016)。臺北市防災公園精進計畫。臺北市政府,臺北市。
    劉庭芬、陳清楠 (2011)。國內外綠建築評估系統比較。中興工程,113,87-94
    劉翠溶 (2003)。臺灣環境乘載力之探測-初步結果。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週二研討會發表,臺北市。
    葉俊榮、駱尚廉、李玲玲、王俊秀、劉錦添、孫志鴻 (1999)。永續台灣的評量系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臺北市。
    賴淑華 (2011)。EEWH與LEED指標相關性之研究-以集合住宅為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臺中。
    韓可宗 (2011)。美國景觀建築師協會永續基地倡議簡介。中華民國景觀學會。檢至:https://www.slhm.ntnu.edu.tw/upload-files/Download/Student/Paper_Format/Literature_cited_2014.pdf
    顏乾明 (2003)。模糊語意量表與傳統李克特式量表之信度模擬比較分析。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
    Brüll A., Bohemen H. V., Costanza R., Mitsch J. W., Boomen R. V. D., Chaudhuri N., Heeb J., Jenssen P.,Kalin M.,Schönborn A.(2011).Benefits of ecological engineering practices. 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 Volume 9, p16-20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ystem for Building Environment Efficiency, Built Environment Efficiency (BE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ibec.or.jp/CASBEE/english/beeE.htm
    Green Business Certification Inc. (2015).SITES v2 Rating System For Sustainable Land Design and Development. Sustainable SITES Initiative.
    How BREEAM Certification Works. BREEAM. Retrieved from https://www.breeam.com/discover/how-breeam-certification-works/
    Parker J. (2012). A BSRIA report – The Value of BREEAM . BSRIA BG 42, bre.
    Lata J. C., Barot S., Lacroix G. (2011). Ecological engineering: from concepts to applications Foreword. 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 Volume 9, p1-5
    LEED rating system, 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 Retrieved from https://www.usgbc.org/
    Taylor L. H. (2020). Landscape Architect vs. Landscape Designer: What's the Difference? the spruce. Retrieved from https://reurl.cc/dV8Oby
    Cetin M. (2013). Landscape Engineering, Protecting Soil, and Runoff Storm Water. Open Access Books. Retrieved from https://reurl.cc/5oaXyv
    Stanley S. (2019). Infographic: The 2018 Top 10 Countries and Regions for LEED,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 Retrieved from https://reurl.cc/V3jldQ
    Seattle Green Factor. (2007). Harvesting the Value of Water: Stormwater Green Infrastructure and Real Estate. Retrieved from https://developingresilience.uli.org/case/seattle-green-factor/
    The International Initiative for a Sustainable Built Environment, SB Tool 2012-20. Retrieved from http://www.iisbe.org/node/140
    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 (2009). Foundations of LEED.USGBC policies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