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蔡奐瑤
Cai, Huan-Yao
論文名稱: 雜誌及期刊出版業編輯人員之職能分析研究
A Study on Competency Analysis of Editors in Publishing of Journals and Periodicals
指導教授: 王美文
Wang, Mei-W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21
畢業學年度: 10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2
中文關鍵詞: 編輯職能職能分析雜誌及期刊出版業雜誌及期刊出版業編輯
英文關鍵詞: Editor, Competency, Competency Analysis, Publishing of Journals and Periodicals, Editors in Publishing of Journals and Periodicals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100145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00下載:1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隨著數位時代來臨,出版產業除面臨轉型外,編輯方式及技術亦隨數位時代資訊科技發達而有所改變,因應此快速轉變,從事於雜誌及期刊出版業之編輯的編輯職能重新建構變得相對急迫,因此,本研究研究問題如下:一、雜誌及期刊出版業編輯應有的編輯職能為何?二、雜誌及期刊出版業編輯職能對雜誌及期刊出版業編輯的重要程度與具備程度為何?三、編輯職能的重要程度與具備程度,在不同背景變項的雜誌及期刊出版業編輯身上差異情形為何?首先使用冰山理論之五個層面為基礎,使用文獻分析法綜合出相關研究之編輯職能後,經由學者專家審查做成「雜誌編輯職能研究問卷」,以所建構之問卷調查雜誌及期刊出版業編輯具備之職能及其重要性,經由154份問卷調查後,藉由因素分析後建構出57項職能項目。研究結果發現,雜誌及期刊出版業編輯認為編輯職能以知識層面之職能最為重要,而雜誌及期刊出版業編輯最具備動機層面的編輯職能,又透過重要性及表現程度分析法,得出雜誌及期刊出版業編輯認為重要且已具備的能力為知識層面、動機層面及人格層面之職能,而亟待改善為技術層面中的管理能力。最後,在進行統計分析後發現編輯職能會因不同的性別、年齡、教育程度、畢業學系、職位、編輯項目及編輯年資而有不同的看重程度,但其中只有不同年齡、職位、編輯項目、編輯年資之雜誌及期刊出版業編輯對編輯職能的具備程度存有差異,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建議,並期待後續能有更深入之研究。

    With the digital age, the editing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of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have chang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digital age. In response to this rapid change, the restructuring of the competencies of editors in publishing of journals and Periodicals has become relatively urgent. Therefore, the research question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What the competencies dose the editors in publishing of journals and periodicals need? 2. How important and possess degree are the competencies about the editors in publishing of journals and periodicals? 3.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mportance and the possess degree of editing competencies among editors in publishing of journals and periodical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In order to react research questions, first, based on the five levels of the iceberg theory, using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method to synthesize the editing competencies of related research, the "magazine editing function research questionnaire" is made through the review by scholars and experts. With regard to the competencies possess degree and their importance,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by 154 editors were analyzed through factor analysis to construct 57 competencies item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found that editors in publishing of journals and periodicals believe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editing competencies is the knowledge level, while editing competencies in motivating level are highest scores of all of the editors in publishing of journals and periodicals have, and through the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method, editors publishing of journals and periodicals believe that the important and existing capabilities are the competencies in knowledge level, motivation level and personality level, and urgently need to be improved into the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of the technical level. Finally, after a statistical analysis, it was found that the editing competencies will h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importance due to different genders, ages, educational levels, graduation departments, positions, editing items and editing job tenure, but only among them are different ages, positions, editing items, editors in publishing of journals and periodicals have different levels of editing competencies.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this study makes recommendations and looks forward to more in-depth research in the futur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2 壹、傳統編輯轉換為與數位編輯並存,編輯之職能需重新檢視 2 貳、編輯工作現場的困惑 5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5 第四節 名詞解釋 6 壹、雜誌及期刊出版業 6 貳、雜誌及期刊出版業編輯 6 參、職能分析 7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7 壹、研究範圍 7 貳、研究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雜誌及期刊出版業產業現況與編輯內涵 9 壹、數位時代與出版業 9 貳、雜誌及期刊出版業產業現況 11 參、雜誌編輯內涵 13 肆、小結 17 第二節 職能定義與內涵及相關研究 18 壹、職能的定義 18 貳、冰山理論 21 參、職能分析相關研究 24 肆、職能建構模式 27 伍、小結 29 第三節 傳統與數位編輯職能概念的意義與內涵 29 壹、傳統編輯職能的意義與內涵 30 貳、數位編輯職能的意義與內涵 31 參、小結 41 第四節 影響編輯職能相關之因素 41 壹、性別 41 貳、年資 41 參、年齡 42 肆、職位 42 伍、職務 42 陸、學歷背景 42 柒、小結 43 第五節 總結 4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0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0 第二節 研究假設 51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流程 52 壹、研究方法 52 貳、研究流程 53 第四節 研究工具 54 壹、專家效度 55 貳、問卷架構 55 參、問卷資料分析 56 第五節 研究對象與實施 57 壹、研究對象 57 貳、正式施測 5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70 第一節 雜誌編輯應有之編輯職能項目 70 第二節 雜誌編輯對於編輯職能 重要程度之看法與具備程度的現況 72 壹、雜誌編輯對於編輯職能重要程度之看法分析 72 貳、雜誌編輯對於編輯職能具備程度之現況分析 78 參、雜誌編輯於編輯職能之重要程度與具備程度的關係分析 84 肆、小結 95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雜誌編輯在編輯職能 重要程度與具備程度之差異分析 95 壹、不同背景變項的雜誌編輯在編輯職能重要程度之差異分析 96 貳、不同背景變項的雜誌編輯在編輯職能具備程度之差異分析 10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8 第一節 結論 118 壹、雜誌編輯應具備之編輯職能五大層面計有57項職能項目 118 貳、雜誌編輯認為編輯職能以知識層面之職能最為重要 118 參、雜誌編輯具備的編輯職能以動機之職能為最佳 118 肆、雜誌編輯認為重要且已具備的職能為知識層面、動機層面及人格層面之職能;急需優先改善的職能為技術層面之管理能力 119 伍、不同「性別」、「年齡」、「教育程度」、「畢業學系」、「職位」、「編輯職務」、「編輯項目」及「編輯年資」之背景變項對編輯職能的重要程度存有差異 119 陸、不同年齡、職位、編輯項目、編輯年資之雜誌編輯對編輯職能的具備程度存有差異 119 第二節 建議 120 壹、對雜誌編輯之建議 120 貳、對雜誌及期刊出版產業者之建議 120 參、對學校及培育單位之建議 121 肆、對行政機關決策單位之建議 121 伍、對後續研究之建議 121 參考文獻 123 壹、中文部分 123 貳、西文部分 126 附錄一 研究方法 129 附錄二 專家效度結果 133 附錄三 正式問卷 138

    壹、中文部分
    尹建中、張一蕃、瞿海源、羅曉南、謝瀛春、謝清俊(2007)。資訊科技對人文、社會的衝擊與影響。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編號:(86)023-602)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
    文化部(2018a)。2018年上半年度出版產業整體概況分析。取自https://mocfile.moc.gov.tw/files/201808/85926e57-19e3-4046-a500-4aaeb692d9b5.pdf
    文化部(2018b)。文化部107年專案計畫106年臺灣出版產業調查暨107年閱讀及消費趨勢分析。取自file:///C:/Users/family/Desktop/106%E5%B9%B4%E8%87%BA%E7%81%A3%E5%87%BA%E7%89%88%E7%94%A2%E6%A5%AD%E8%AA%BF%E6%9F%A5%E5%A0%B1%E5%91%8A-%E4%B8%8A%E5%86%8A.pdf
    王○○(無日期)。編輯到底是在幹麻?(上)。取自https://event.1111.com.tw/careermaster/vote/view.aspx?sNo=22454
    王虎存(2010)。建構以職能及人力資本為基礎的策略性人力資源規劃。T&D飛訊,102,1-18。
    江秀娟(2009)。數位時代編輯人才需求現況與能力需求之初探。中華印刷科技年報,532-542。
    汪茜、胡睿(2012)。編輯與科技期刊發展的關係。江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40(4),157-159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6)。行業標準分類(第10次修訂)。取自https://www.dgbas.gov.tw/public/Attachment/51230162221KI9NIEKP.pdf
    行政院勞動委員會職業訓練局(2013)。職能分析方法簡介。取自http://u.camdemy.com/sysdata/doc/a/a8fc172c7a12b975/pdf.pdf
    宋明雯(2015)。大學生數位出版編輯能力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圖文傳播系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新北市。
    宋建成(2007)漫談期刊。全國新書資訊月刊,96(9),取自http://isbn.ncl.edu.tw/NCL_ISBNNet/C00_index.php?Pfile=1428&KeepThis=true&...
    李佳錫、李乙明(2013)。大臺北地區國民小學資優教育教師終身學習關鍵能力之研究。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年刊,277-297。
    李錦珠(2012)。商務旅遊管家之職能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高雄市。
    李聲吼(1997)。人力資源發展的能力內涵。就業與訓練,15(2),51-59。
    吳建銘(2015)。以IPA 績效分析法探討青年農民之經營管理能力~以雲嘉南地區蔬菜產業為例。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65,69-81。
    吳統雄(2018)。態度與行為研究的信度與效度:理論、應用、反省。取自http://tx.liberal.ntu.edu.tw/~PurpleWoo/Methodology/Analy-Reliability_Validity.pdf
    村上良三(1988)。人事考核手冊——制度設計與運用(陳文光,譯)。臺北市:臺華工商圖書。
    林世安(2010)。職能理論與實踐。取自http://ttqs.wda.gov.tw/Column_Files/e1745cabaa644d4cb0289c2ccb93e7e1/%E8%81%B7%E8%83%BD%E7%90%86%E8%AB%96%E8%88%87%E5%AF%A6%E8%B8%90.pdf
    林孟緯(2012)。我國財產保險從業人員核心職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林美和(1990)。我國成人學習需求評估報告。社教雙月刊,38,46-49。
    林振春(1997)。臺灣地區成人教育需求內涵的德惠法研究。成人教育學刊,1,43-82。
    林添佑、蔡素娥(2018)。便利商店門市服務人員職能模式之研究。東亞論壇季刊,499,39-56。
    邱皓政(201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PASW)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市:五南。
    施能傑(2010)。職能理論對國家考試制度設計的啟示。國家菁英季刊,6(3),17-35。
    洪季楨(2013)。傳統編輯轉型為數位編輯職能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洪榮昭(1997)。能力轉換滾石生苔否?就業與訓練,15(2),59。
    徐明珠(2012)。傳播典範轉移下數位出版編輯職能概念之重塑。中華印刷科技年報,259-273。
    徐明珠(2014)。數位出版產業編輯人才職能地圖之研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51(3),445-493。 doi:10.6120/JoEMLS.2014.513/0614.RS.BM
    徐明珠(2016)。以Bloom 認知教育目標分類探討職能導向之數位出版編輯人才培育。中華印刷科技年報,171-188。
    徐明珠(2017)。數位出版專業導向大學生能力自我評量之研究。中華印刷科技年報,478-498。
    徐明珠、賀秋白(2013)。數位出版產業編輯人才前編輯職能之研究。中華印刷科技年報,169-184。
    徐明珠、賀秋白(2014)。數位出版產業編輯人才編輯加工職能之研究。中華印刷科技年報,453-467。
    徐明珠、賀秋白(2015)。大學畢業生從事數位出版產業編輯職能表現及人才培育方向研究。中華印刷科技年報,164-181。
    徐明珠、賀秋白(2016)。大學圖文傳播相關系所學生自我評量數位出版內容端編輯能力。藝術學報,98,233-262。
    徐晟偉(2014)。產品經理職位所需職能之分析——以輸配電產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國立編譯館(2006)。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臺北市:漢美。
    張美珍、陳芳慶、蔡保泰(2018)。造船廠的銲接工作職能需求分析之研究~以臺船公司船體工廠為例。工業科技教育學刊,11,107-133。
    梁竹君(2016)。臺灣現代劇團節目製作人職能基準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北市。
    許文齡、耿筠、謝廷妮、林家均、邱誠(2018)。企業內部人員處理智慧財產權相關應具備之職業能力之研究。商管科技季刊,19(4),371-393。
    陳姿伶、王俊雄、張采蘋、楊世華、石信德、陳源俊(2012)。臺灣菇蕈產業經營者職能建構之研究。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期刊,61(3),281-296
    陳世芳、陳蓓真、梁燕青(2017)。建置葡萄產業職能藍圖與農場經營管理專員職能基準之研究。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136,27-40。
    陳秋燕(2015)。金屬加工製造業工程師職能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臺中市。
    勞動部(2017)。職業指南目錄——專業人員:編輯。取自https://www.mol.gov.tw/media/1380903/bb44.pdf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2018)。職能基準介紹。取自https://www.wda.gov.tw/cp.aspx?n=587B06AA3B7E815B
    財政部統計資料庫(無日期)。營利事業家數及銷售額-第8次修訂。取自http://web02.mof.gov.tw/njswww/WebProxy.aspx?sys=100&funid=defjspf2
    曾世豐、何慧儀(2013,5月)。以編輯觀點探討臺灣電子時尚雜誌產業現況。論文發表於2013第十四屆管理學域國際學術研討會,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程左一、何秉樺(2004)。數位時代產業及就業問題之探討。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RDEC-RES-092-001)。新北市:財團法人臺灣綜合研究院。
    賀秋白、徐明珠(2012)。電子書編輯職能AHP評估研究。中華印刷科技年報,537-553。
    賀秋白、徐明珠(2015)。圖文傳播系所學生數位出版編輯能力量表之編製與檢定。中華印刷科技年報,143-163。
    張維娣、張志林、黃孝章(2010)。數位出版人才知識能力構成特徵分析。北京印刷學院學報,18(1),13。
    教育部(無日期)。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取自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ccd=lttS9l&o=e0&sec=sec1&op=v&view=0-1
    黃秀慧、許文楷(2013),海洋休閒產業從業人員之職能分析。航運季刊,22(1),43-63。
    黃良志、韓豐年、江茂源(2008)。臺南職業訓練中心電腦編輯排版印刷職類SWOT分析與課程發展之研究。中華印刷科技年報,473-487。
    黃培文、王志蓮、林佳蓁、張維真、李永信(2008)。籌備期的職能分析與訓練規劃之個案研究——以某流通服務業爲例。商管科技季刊,9(4),503-524。
    黃挺洲(2007)。整合行銷傳播在媒體行銷之應用:以《時報周刊》雜誌改版後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楊宗翰(2016)。出版編輯專業人才亟待培育。取自http://www.kpwan.com/news/viewNews
    Post.do?id=1287
    潘秀端(2009)。圖書雜誌經銷商因應數位化之轉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歐虹葳、楊敏里(2018)。複合式大樓物業管理經理人職能之建構。物業管理學報,9(2),15-30。
    蔡慧珠 (2015)。高級海事水產職業學校水產養殖科學生技能學習態度與職業自我概念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鄭志成(2015)。定制西服店長及導購的職能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臺中市。
    鄭若君(2008)。青少年就業服務個案管理員職能分析之研究——以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青少年職能綜合培訓計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賴春金、李隆盛(2011)。職能分析的方法與選擇。T&D 飛訊,114,1-22。https://www.nacs.gov.tw/NcsiWebFileDocuments/4b0c369da4b6da08778ce57ea54e65ab.pdf
    應立志、陳淼勝、鄭如玲、潘美秋(2010)。臺灣圖書出版業文字編輯專業職能之研究,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6(1),75-97。
    聯合國檔案和記錄管理科(無日期)。記錄保管術語詞彙表。取自https://www.un.org/chinese/
    archives/unrecordsmgmt/unrecordsresources/glossaryofrecordkp.shtml
    韓慧林、張良政、李柏誼、謝孟庭、黃煒程(2015)。以職能為基準之資訊管理人才訓練與評估——以實踐大學高雄校區為例。管理資訊計算,4(1),162-174。
    貳、西文部分
    Amabile, T. M., Hill, K. G., Hennessey, B. A. & Tighe, E. M. (1994). The work preference inventory: Assessing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al orient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6(5), 950-967.
    Boyatzis, R. E. (1982). The competent manager: a model for effective performance. New York, NY: John Wiley & Sons.
    Boyatzis, R.E. (1996). Consequences and rejuvenation of competency-based human resource and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R.W. Woodman & W.A. Pasmore, (Eds.),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 (vol. 9, 101-122), Greenwich, CN: JAI Press.
    Byham, W. C., & Moyer, R. P. (1996). Using competencies to build a successful organization. Mexico city, Mexico: 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
    Chisholm, M. E., & Ely, D. P. (1976). Media personnel in education: A competency approach.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Comrey, A. L. (1973). A first course in factor analysis. New York, NY: Academic Press.
    Costa P. T., & McCrae R. R., Jr. (1992). An introduc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0, 175-215.
    Fletcher, S. (1992). NVOs, standards and competence: A practice guide for employers. London, UK: Kogan.
    Glosson, L. R., & Schrock, J. R. (1985). Competencies needed for articulation among and between post-secondary vocational food technology programs in Texas.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D 266262)
    Gonczi, A., Hager, P. and Oliver, L. (1990). Establishing competency-based standards in the professions. Canberra, Australia: Australian Government.
    Gorsuch, R. L. (1983). Factor analysis. Hillsdale, NJ: L. Erlbaum Associates.
    Guglielmino, P. J., & Carroll, A. B. (1979). The hierarchy of management skills: Futur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mid-level managers. Management Decision, 17(4), 341- 345.
    Hayes, J. L. (1979). A new look at managerial competence: the AMA model ofworthy performance, Management Review, 68(11), 2-3.
    Knowles, M. S. (1970). The modern practice of adult education: Andragogy versus pedagogy. EnglewoodCliffs, NJ: Prentice Hall.
    Knowles, M. S. (1990). The adult learner: A neglected species. Houston, TX: Gulf.
    Mansfield, R. S. (1996). Building competency model: Approaches for HR professional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5(1), 7-18.
    Martilla, J. A., & James, J. C. (1977).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Journal of Marketing, 41(1), pp. 77-79.
    McClelland, D. C. (1973).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 American Psychologist, 28(1), 1-24.
    McLagan, P. A. (1980). Competency models.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34(12), 22-26.
    Parry, S. B. (1998). Just what is a competency and why should you care? Training, 35(6), 58-64.
    Spencer Jr., L. M., & Spencer, S. M. (1993). Competence at work: 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Super, D. E. (1953). A theory of vocational development. American Psychologist, 8, 185-190.
    Super, D. E. (1990). A life-span, life-space approach to career development,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 (2nd ed.).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