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維安 Chen Wei-An |
---|---|
論文名稱: |
生生無限意─陳維安水墨創作論述 Endless Spirit – The Water Ink Painting Creation Thesis by Chen Wei-An |
指導教授: |
李振明
Lee, Cheng-Mi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13 |
畢業學年度: | 10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55 |
中文關鍵詞: | 魯凱族 、台灣百合 、臺灣蒲公英 、意象 |
英文關鍵詞: | the Rukai, Taiwan Lily, Mongolian Dandelion, Image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51 下載: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從彩墨花卉母題的探討開始,溯探花鳥畫的淵源,體會宋儒「觀萬物生意」之內涵,探討物象再現的水墨趣味,試圖以繪畫方式表現自然物象之生機無限。
筆者以在臺灣鄉野常見之百合與蒲公英作為主要描繪對象。透過理性的觀察了解其造形特徵及生態習性,並加入臺灣在地文化意象為主要元素進行水墨創作,同時嘗試水與墨和彩之間技法表現的可能性,以追求水墨創作的趣味與美感。
臺灣原住民中魯凱族人就是以臺灣百合作為族花,代表著榮耀與純潔。在2006年由台灣行政院新聞局舉辦的台灣意象票選活動中臺灣百合也被列入候選名單之一。而臺灣蒲公英有著堅韌的生命力,不畏惡劣的環境仍能深根拔地,象徵臺灣人刻苦努力的精神。看那白色小傘的種子隨風輕飄,就又能夠繁衍生命。這兩種花卉除了在地生長可食用可藥用之外,筆者更取其生態之美及其生生不息之生命意象作為表現在地人文精神之希望與榮耀。
第三章筆者從中西畫作中百合與蒲公英之圖象藝術表現,探討創作題材與符號的運用以及創作的形式與技法。第四章則以百合和蒲公英在個人創作中的象徵意義作為思考的基礎進行創作,探討畫作中關於形式佈局及色彩線條的描繪,並說明創作理念與作品分析,藉作品自述省察個人看法。最後的結論除整理歸納個人創作之心得與感想,更期許自己能在創作上有所突破並繼續研究。
The thesis i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color ink flowers painting and trace the root of flower-and-bird painting, experience the mind of “observe natural creatures and explore its meanings” in Sung Dynasty. The author attempt present the vivid nature phenomenon through painting..
The author mainly depicts lilies and dandelions in rural areas of Taiwan. I observe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ecological habits, add the elements of native Taiwan cultural images. The thesis also seeks the possibilities to balance the paintings of water, ink and colors, to pursue the pure beauty and delights in water painting.
The Taiwan lily is the symbol of group flower for the Rukai who is one of the indigenous peoples of Taiwan. The Taiwan lily is represent glory and purity. In 2000, the Government Information Office hold a vote, in this vote, the Taiwan lily was selected to be one of the Taiwan’s images.
The Taiwan dandelions have persevering vitality. Despite the harsh environment, it can still grow finely on the ground, just like the people in Taiwan. Its white seeds can spread through the wind and generated the next gen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Both of these flowers are edible and natively growth. The author would take its spirit of ecological beauty and lifelong characteristics.
Furthermore, the thesis would like explore the creation subjects, the symbol usages, creative forms and techniques from eastern and western paintings. Based on the spirits of Taiwan lilies and dandelions, the thesis discusses the formations, colors and lines. It also explains the creative thinking and works analysis. The author retrospects individual points of view. Finally, the thesis concludes the research reflections. I hope the research can still breakthrough and go on developing.
一 專書
1. (宋)郭若虛,《論黃徐體異》,許仁圖發行,《中國畫論類編》,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5年。
2. (元)倪瓚,《倪雲林論山水》,許仁圖發行,《中國畫論類編》,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5年。
3. 王世德主編,《美學辭典》,台北:木鐸出版,1987。
4. 李苦禪,〈為有源頭活水來〉,《八大山人研究論文專輯》,載於藝術家雜誌1987年。
5. 李苦禪,〈恩師白石翁二三事〉《齊白石專輯》,載於藝術家雜誌,第十八卷第四期,1975年。
6. 李欽賢,《臺灣的風景繪葉書》,臺北:遠足文化,2004年。
7. 李澤厚,《美學三書》,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年。
8. 李時珍,《本草綱目》明朝萬曆二十三年(1596年)刊行。
9. 何懷碩,《大師的心靈》,台北:立緒文化,1998年。
10. 何恭上,《梵谷全集》,臺北:藝術圖書有限公司,2001年。
11. 何懷碩,《給未來的藝術家》,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 年。
12. 余秋雨,《藝術創造工程》,臺北:允晨文化,2001年 初版十刷。
13. 沈叔羊,《談中國畫》,台北:古風出版社,1988年。
14. 里德,《現代繪畫簡史》,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79年。
15. 宗白華,《美學的散步》臺北:洪範書局,1987年。
16. 林德勳,鍾國基《植物解說圖鑑》,台中:晨星出版,2008年。
17. 林建成,《民族的美感 台灣原住民藝術與西洋藝術的對話》,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9年。
18. 林昌德,《先秦至兩宋繪畫寫生理論之研究》,民國七十七年十二月。
19. 林真真,《與山海共舞原住民》,臺北:秋雨文化,2002年11月。
20. 林慶章主編,《紫雲英與蒲公英》,〈花百科書誌55〉,台北:牛頓出版社,1997年。
21. 袁金塔,《中西繪畫構圖之比較》,台北:藝風堂,1999年。
22. 馬持盈註譯,《詩經今註今譯》,《詩經 國風‧周南 桃夭》,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23. 陳其南發行,《臺灣現代美術大系》,臺北:行政院文建會,2004年。
24. 張碧源、張蕙芬,《臺灣野花365天 春夏篇》,臺北:大樹文化,1997年。
25. 許仁圖發行,《中國畫論類編》,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5年。
26. 莊柏和,《中國繪畫史綱》,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7年。
27. 黃永武,《中國詩學:思想篇》,臺北:具流圖書出版,1979年。
28. 葉朗,《中國美學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
29. 楊辛、甘霖,《美學原理》,台北市,曉園出版社,1991年。
30. 楊士毅,《藝術與人生》,台北:自立晚報出版社,1992年。
31. 劉錟,《詠花古詩欣賞》,天津:語文出版社 ,1999年。
32. 潘富俊,《中國文學植物學》,臺北:貓頭鷹出版社,2012年4月二版。
33. 潘天壽,《中國繪畫史》,北京:團結出版社,2005年。
34. 談錫永,〈談潘天壽的畫〉─《潘天壽畫集」序》,載於藝術家雜誌第十卷第四期,1980年。
35. 鍾國基,林德勳著,《植物解說圖鑑》,臺中:晨星出版,2008年。
36. 顏娟英等著,《臺灣的美術》,臺北:允晨文化,2006年。
37. 蕭雲菁,《品花語‧玩花飾》,臺北:東販出版,2011年2月。
38. Jonathan Crary 著,蔡佩君譯《觀察者的技術:論十九世紀的視覺與現代性》,行人出版,2007年。
39. (日)秦寬博,葉芳如譯,《花的神話》,臺北:可道書房,2008年。
40. 康丁斯基著 吳瑪悧譯,《藝術的精神性》,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8年。
41. 福開森(John C.Ferguson),《歷代箸錄畫目》,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2年。
二 期刊、論文
1. 吳柔慧,《寫心寄情繁花間》,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民國100年。
2. 李賢文,〈台灣美術三百年〉,《雄獅美術》1990年1月號,台北:雄獅美術月刊社,1997年。
3. 林淑女,《水光花影─花自芳菲水自流》,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8年。
4. 林慶章主編,〈紫雲英與蒲公英〉,《花百科書誌55》,台北:牛頓出版社,1997年。
5. 姚淑芬《心象與隱喻的關係研究》,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2年。
6. 崔宜慈,《有情天地─探索心靈的花鳥畫》,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9年。
7. 陳梅君,《蕨行間》,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民國100年
8. 劉展君,《群聚‧延展─劉展君彩墨創作》,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民國100年。
三 網路資料
1. (元)王淵,《竹石集禽圖》,http://www.fineart-china.com/search_cn.php?key 2013/3/12閱讀。
2. 《 康乃馨﹐百合﹐百合﹐玫瑰》,http://www.sudu.cc/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5770003383&Category
2013/3/13閱讀。
3. 《百合朵朵笑迎君》,http://www.5fu.idv.tw/kumo1941/20130312 2013/3/12
閱讀自李穀摩書畫網。
4. 《純潔聖女》,http://www.npm.gov.tw 2013/3/13閱讀自國立故宮博物院。
5. 《聖經•舊約•雅歌》,http://www.kmxchh.com/news/html/?381.html2013/3/13閱讀自百度百科。
6. 米勒,《蒲公英》,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millet/millet 2013/3/12閱讀自視覺素養學習網。
7. 吳冠中,《蒲公英》,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003/25/P2010032501862013/3/12閱讀自香港藝術館。
8. 梵谷,《松樹和蒲公英》,http://www.tfam.museum/TFAM_Collection/pic_page.aspx?collid=60&PMId 2013/3/8閱覽自臺北市立美術館。
9. 陳淳,http://www.baike.com/wiki/%E9%99%88%E6%B7%B32013/2/4閱覽。
10. 達文西,《天使報喜》,http://www.epochtimes.com/b5/6/12/25/n1568283 2013/3/13閱讀。
11. 養石山房-劉牧石,http://www.myarttw.net/node/327 2013/3/8閱讀自鑽石陣容藝家。
12. 謝東山,「當代水墨傳奇-李振明的花、鳥、蟲、魚」展覽序
http://tw.myblog.yahoo.com/ji-mi2013/3/8閱讀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