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李孔智 Kung-Chi Li |
---|---|
論文名稱: |
大學校院公關人員所需職能之研究 A Study of Competencies for University Public Relations Specialists |
指導教授: |
李隆盛
Lee, Lung-She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Department of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11 |
中文關鍵詞: | 大學校院 、公共關係 、職能 、德懷術 |
英文關鍵詞: | university, public relations (PR), competence, Delphi technique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3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灣的大學面臨「少子化」教育市場縮減衝擊,競爭日益激烈,如何使得學校增加競爭優勢,行銷辦學特色,已成為當務之急。於此,大學公共關係運作愈形重要,發展職能模式有助大學公關人才之選用育留。
本研究目的在分析大學公關人員所需的職能,並從中了解大學校院公關人員對各項職能之重要程度和使用頻率的看法。方法方面採用文獻分析以及德懷術,先探討大學公關人員職能文獻,草擬所需職能類目,再發展德懷術調查問卷,經桃園縣內大學校院 11位專家三回合德懷術問卷的調查,歸納出大學公關人員所需職能類目之重要程度及使用頻率。結論如下:(1)大學公關人員於知識構面需具備:「熟悉大學校院競爭現況」、「了解大學校院彼此優劣與差異」、「清楚貴校教育理念與學校文化」、「嫻熟各級行政運作機制」、「具備學校形象塑造能力」、「瞭解高教技職政策」、「具備撰稿與編輯能力」、「發布新聞與籌辦記者會」、「建立良好媒體關係」、「創造新聞議題」、「企劃活動與執行」、「瞭解媒體實務運作機制」等職能類目,其中以「清楚貴校教育理念與學校文化」、「嫻熟各級行政運作機制」、「企劃活動與執行」、「瞭解媒體實務運作機制」最重要,使用頻率最高。(2)大學公關人員於技能構面需具備執行「善於協調溝通」、「口語(包含外語、方言)表達清晰」、「事件分析掌握能力」、「電腦資訊使用」、「快速學習能力」、「協助緊急事件危機處理」、「建立專業開明形象」、「維持與各界良好關係」、「引導媒體避免負面報導」、「說服學校接受專業建議」、「有效資源整合」、「聯繫校友爭取支持」等職能類目,其中以「善於協調溝通」最重要且使用頻率最高;「有效資源整合」最重要,「建立專業開明形象」、「維持與各界良好關係」使用頻率最高。(3)大學公關人員於人格特質構面需具備高成就動機、自信樂觀、敏銳觀察、高EQ抗壓性、主動靈活、親和有理、團隊意識、倫理道德等人格特質。
Facing the shrunk education market as a result of low birth rate, the universities in Taiwan are in severe competition. Under this circumstance, how to increas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market school characteristic has become an urgent matter. The public relations (PR) operation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e competency model can provide effective help with the selection , employment, traimging and retention of PR specialists in universities.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competencies of University Public Relations Specialist.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 can make us to be mor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and frequence of PR competency . This study used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Delphi technique. By analyzing related literature and developing the Delphi technique questionnaire to 11 university PR specialists in Taoyuan county, this study dre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1)University PR specialists must have the following competencis in the domain of the knowledge:university competitions, SWOT analysis of universities, education ideas and school culture, university administrative operations, technolog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policies, media operation, along with the ability of establishing positive school image, establishing positive media relations, creating news subjects, issuing news and organizing press conferences, planning and implementing business projects. Among the above competencis , education ideas and school culture, university administrative operations, media operation and ability of planning and implementing business project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and frequently-used ones. (2)University PR specialists must have the following competencis in the domain of skills:efficient communications and coordination, local and foreign languages, event analysis, computer software, fast learning, risk management, establishing professional images, maintaining good public relations, avoiding negative news report, persuading the university to accept professional advice, efficient resources management,seeking alumni support. Among the above competencis , efficient communications and coordination is both the most important as well as frequently-used used one,and efficient resources manageme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establishing professional images, maintaining good public relations”has the highest usage frequency. (3)University PR specialists must have the following competencis in the domain of traits: high incentives to achievement, being self confident and optimistic, keen observation, high EQ, being active and flexible, being polite and friendly, team consciousness and morality.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怡雯(2006)。台灣公關學者對公關策略及其考慮因素看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大葉大學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學系,彰化縣。
王洪鈞(1986)。公共關係。台北市:華視教學部出版。
王新昌(2005)。大學網路公關策略運用之研究--以網站首頁資訊呈現分析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朱元祥(1999)。終身學習社會中學校公共關係之角色。中等教育,50(6),32-39。
吳清山、林天祐(2001)。教育名詞解釋:德懷術。教育研究月刊,92,127。
吳清山、林天祐(2005)。公共關係。教育研究月刊,131,155。
吳煥烘、吳芊萱(2009)。不同性別國小校長推動學校公共關係之研究。嘉義大學通識學報,7,65-113。
岑雅慧(2003)。大學校院體育學系網路公關運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臺北市。
余蕙芬(2005)。台灣公關公司關鍵才能評估模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銘傳大學傳播管理學系,台北市。
李承餘(1995)。臺灣地區公關顧問公司之初探。未出版碩士論文,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台北市。
李俊德(2004)。彰化縣政府公務員公共關係核心能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行政管理所,彰化市。
李隆盛(1988)。德爾菲預測術在技職教育上的應用。工業職業教育雙月刊,7(1),34-60。
李隆盛(2004)。科技與人力教育的創新。台北:師大書苑。
李隆盛、陳裕昌(2005)。美國加州大學分類及其學雜費差異化的意涵。教育部高教簡訊,176,14-15。
李隆盛、賴春金(2007)。技職教育現況及其未來發展。國家菁英季刊,3(1),35-69。
沈介文(2002)。公關人員對專業核心能力認知之研究。新聞學研究,72,119-145。
沈渼君(2002)。中式宴會廳基層人員應具備專業能力:修正式德菲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研究所,台北市。
林志成(2001)。學校公關之迷思困境暨其推動策略。學校行政,11,4-12。
林坤正(2007)。台灣醫學中心公關人員評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林宗翰(2008)。多國籍企業駐臺管理人員職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臺北市。
林芳妃 (2000) 。公關業的規劃方向。公關雜誌,40,26-27。
林旻俐(2006)。我國大學公共關係現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臺北市。
林建仲(2003)。德懷術,載於康自立等(主編),技術及職業教育百科全書1(頁644-650)。台北: 教育部。
林政逸(2003)。學校公共關係推展策略之研究。教育趨勢導報,3,27-30。
林振中(2007)。教育市場化的學校公關與學校效能。載於張慶勳(主編),學校公共關係(頁186-209)。臺北市:五南。
林靜伶、吳宜蓁、黃懿慧(1996)。公共關係。台北市:空大。
邱淑芬、蔡欣玲 (1996) 。德爾菲預測術一種專家預測的護理研究方法。護理研究,4 (1),92-98。
邱淑華(1997)。學校如何拓展公共關係。教師天地,86,22-26。
邱淑華(2008)。公關專業的知識累積與傳承。未出版博士論文,私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台北市。
姚惠忠(2004)。WHAT’S PR公關基本教練。台北:威肯公關。
孫秀蕙(1997a)。公共關係:理論、策略與研究實例。臺北市:正中。
孫秀蕙(1997b)。網際網路與公共關係:理論與實務模式思考。廣告學研究,9,159-181。
海伍德(Haywood, R.)(2003)。全面公關時代:打造企業公關的新形象(Managing your reputation: how to plan and run communication programes that win friends and build success)(胡祖慶譯)。臺北市:麥格羅希爾。(原作2001年出版)
高建源 (2005) 。警察機關公關人員核心能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張月麗 (2005) 。企業公關人員核心能力指標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張火燦(2002)。人力資源管理的新典範-能力管理。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桃園地區委員會課程,桃園。
張廣漢(2009)。醫療機構公共關係人員的核心能力指標。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台中。
張憲庭(2005)。少子化現象對學校經營管理之衝擊與因應之道。學校行政,36,87-93。
莊英慎、林水順(2003)。顧客對高等教育機構行銷特性認知分析:以中華大學為例。中華管理學報,4(3),91-113。
許瑞翔(2004)。企業公關人員職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應用統計學研究所,台北縣。
郭秋勳、郭美辰(2006)。少子化時期高等教育的因應策略與發展。教育研究月刊,151,46-55。
陳幸仁(1996)。重視學校公共關係之推展:從系統理論談起。國教月刊,43(3),34-39。
陳怡潔、盧柏安(2007)。國內私立大學公共關係之研究:以元智大學為例。學校行政,47,113-130。
陳俊宏(2005)。我國大專校院公共關係推廣:以研究所博覽會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南華大學亞太研究所,嘉義縣。
陳美如 (2006) 。醫院公關人員職能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台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學研究所,台北市。
陳珮嘉(2000)。台北市各級醫院公共關係之現況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台北市。
陳瑞萍(2000)。師範校院招生行銷策略規劃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臺北市。
陳慧玲(1992)。行銷理論在推展學校公共關係的應用。高市鐸聲,2 (2),29-34。
陳慧玲(1999)。學校公共關係。臺北市:師大書苑。
彭國樑(2002)。學校公共關係。載於張銀富(主編),學校行政:理論與應用(頁363-398)。臺北市:五南。
湯堯(2001)。學校經營管理策略:大學經費分配、籌款與行銷。臺北市:五南。
黃坤謨(1999)。從CIS到SIS:談校園識別系統在學校公共關係上的實際運用。研習資訊,16(4),83-86。
黃偉菖(2007)。學校公共關係的研究與發展。載於張慶勳(主編),學校公共關係(頁372-405)。臺北市:五南。
黃靖惠(2004)。科技大學學生對公共關係傳播媒介與學校形象認知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黃瓊慧(2001)。學校公共關係的重要性與具體措施。學校行政,11,25-30。
黃瓊慧 (2002)。當前校園危機的管理與因應。學校行政雙月刊,22,44-50。
黃懿慧(2001a)。公共關係之「關係」研究:研究方向的省思與展望。廣告學研究,17,21-44。
黃懿慧(2001b)。90年代台灣公共關係研究之探討:版圖發展、變化與趨勢。新聞學研究,67,51-86。
黃懿慧(2003)。台灣公共關係學門及研究:1960-2000年之回顧。廣告學研究,20,13-50。
黃懿慧 (2004)。台灣公共關係學與研究的探討:台灣傳播學的想像《下》。台北市: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黃懿慧、林穎萱(2004)。公共關係之關係策略模式初探:在地與文化的觀點。新聞學研究,79,135-195。
楊尊恩(2003)。職能模式在企業中實施之現況調查。2005年10月2日,取自http://www.cyc.org.tw/se/Documents/HTM/Enterprise.htm
楊慕理、陳明鎮(2008)。私立大學公關人員運作與公關認知差異之探討。傳播與管理研究,7(2),43-72。
詹中原、楊聖怡(2000)。企業公共關係組織管理初探。人力發展月刊,82,67-72。
廖文靖(2005)。製造業核心能力管理模式建構與驗證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彰化市。
廖梅利(2003)。銀行業理財規劃人員所需能力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系,台北市。
熊源偉(2002)。公共關係學。臺北市:揚智。
臧國仁(1988)。公關的淵源與展望。載於孔誠智(主編),公關手冊:公關原理與本土經驗(頁73-90)。臺北市:商周。
趙美惠(2005)。私立技專院校公共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大葉大學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學系,彰化市。
劉秀曦(2001)。我國大學公共關係之探討。學校行政,11,14-24。
劉榮輝(2007)。桃園縣國民小學新聞公關人員角色認知與媒體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臺北市。
蔡培村(1996)。學校經營與管理。高雄市:麗文。
鄭文怡(2008)。國內大學公共關係研究--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及世新大學公共關係室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臺北市。
鄭貞銘(1999)。公共關係總論。臺北市:五南。
賴祥蔚(2009)。公關計畫 : 活用媒體曝光術。台北市:書泉
韓國瑾(1998)。大學院校體育室行政人員公共關係實施態度及現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臺北市。
簡惠閔(2006)。學校公共關係的行銷媒介及其運用之道。學校行政,46,135-144。
闕淑茹(2000)。我國大學校院公關負責人與媒介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顏朱吟(2003)。與平面媒體互動關係之公關策略研究:以高雄地區大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顏朱吟(2004)。高等教育市場環境變遷與大學公共關係。學校行政,31,167-173。
鍾佩君(2005)。企業職能本位人才甄選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魏梅金(譯)(2002)。才能評鑑法。台北市:商周。
魏惠娟(2006)。臺灣地區學校行銷研究評析及其對學校行銷策略規劃的啟示:1984-2004的探索。教育政策論壇,9(2),131-154。
魏瑞珣、盧煥升、李麗瓊(2008)。旅行業中階主管職能模式之研究。運動知識學報,5,370-383。
譚以敬(2003)。從學校公共關係建立談後SARS時代學校因應策略。學校行政,27,89-98。
蘇達明(1990)。你走火入魔了嗎?教育行政人員與公共關係。國教之友,42(2),19-21。
二、外文部分
Bagin, D., & Gallagher, D. R. (2001). The school and community relations
(7th ed.).Boston,MA: Allyn and Bacon.
Bernays, E. L. (1952). Public relations. Norman ,OK: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Brooks, K. W. (1979). Delphi technique: Expanding applications. North
Central Association Quarterly, 54(3), 377-385.
Custer, R.L. & Scarcella, J.A. & Stewart, B.R.(1999). The modified delphi
technique – A rotational modification. Retrieved April 15, 2010, from http://scholar.lib.vt.edu/ejournals/JVTE/v15n2/custer.html
Cutlip, S. M., Center, A. H. ,& Boom, G. M. (2000). Effective public
relations. Upper Saddle River , NJ: Prentice-Hall.
Dougall, E. K. (2006). Tracking organization–public relationships over time:
A framework for longitudinal research. Public Relations Reviews, 32,174-176.
Faherty, V. (1979). Continuing social work education: Results of a Delphi survey.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Social Work, 15 (1), 12-19.
Fowles,J. (1978).Handbook of Futures Rrsearch. Westport, CT: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Grunig, J. E.,& Hunt, T. (1984). Managing public relations. New 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n.
Grunig, J. E., & Repper, F. C. (1992). Strategic management, public, and issues. In J. E. Grunig (Ed.), Excellence in public relations and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pp. 285-325). Hillsdale, 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Grunig, J. E. (2001). Two-way symmetrical public relations: Past,present,and future. In R. L. Heath (Ed.), Handbook of public relations (pp. 11-30). Thousand Oaks, CA: Sage.
Hollden & Wedma (1993). Future issues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The results of a Delphi stud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41(1), 5-24
Huber, G. P. (1980). Managerial decision making. Glenview, IL: Scott Foresman
Judd, R. C. (1972). Forecasting to consensus gathering: delphi grows up to college needs. College and University Business, 53 (1), 35-38, 43.
Kierstead, J. (1998). Competencies and KSAO’s, research directorate,policy,research and communications branch. Public Service Commission of Canada.
Kotler, P., & Fox, K. F. (1995). Strategic marketing fo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Lucia, Anntoinet D. and Lepsinger(1999).The art and science of Competency models :Pinpointing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in organizations. San Francisco : Jossey-Bass.
McClelland, D. C. (1973)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 American Psychologist,28(1):1-24.
McCulloch,G.(2004).Documentary research in education,history and the social sciences.New York:Routledge Falmer.
Smith, R. D. (2005). Strategic planning for public relations. Mahwah, NJ :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Spencer L. & Spencer M. (1993). Competence at work: 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 New York : John Wily & Sons,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