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簡孟津 Meng-Jin Chien |
---|---|
論文名稱: |
「流光‧剪影」— 簡孟津創作研究 A Silhouette of Time—A Study of Meng-Jin Chien’s Art Creations |
指導教授: |
郭博州
Kuo, Bor-Jou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15 |
畢業學年度: | 10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69 |
中文關鍵詞: | 生命意象 、現代性 、精緻屍體 |
英文關鍵詞: | Life Image, Modernity, Cadavre Exquis |
DOI URL: |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5628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67 下載:4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流光‧剪影」創作研究是希望通過繪畫的形式來呈現個人對自然及生命的體悟與反省,帶有回顧過去、審視現在、遙望未來的意圖。研究的範圍以個人自2010年以來在台師大美研所創作組研讀至今的系列創作為主,這系列創作是以「回憶」的狀態出發,逐步衍生對自我生命意象的探討,並通過回顧現代主義繪畫的理論與實踐,及對美學上的領悟,來體認現代主義繪畫的本質。透過本論文的撰寫釐清個人的創作脈絡,落實對藝術創作的理念與實踐。本論文在架構上分為以下六個章節:
第一章「緒論」:闡述個人的研究動機、目的、方法、範圍、及名詞釋義。
第二章「創作研究之學理基礎」:就影響個人創作的的學理基礎做分析、闡述與歸納。
第三章「創作理念與實踐」:透過現代主義繪畫原則,實踐創作理念。
第四章「創作形式、媒材與技法」:說明個人創作的形式、創作過程、媒材使用、技法表現等。
第五章「作品解析」:針對畫作的創作理念、技法,分別說明。
第六章「結論」:剖析創作研究之心路歷程,分析檢討與未來展望。
中文專書:
1. 王秀雄,《美術心理學》,台北:北市美術館,1991。
2. 林吉峰主編,《詩‧夢‧自然—米羅的藝術》,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1992。
3. 何政廣主編,《米羅-載詩載夢的畫家》,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6。
4. 余秋雨,《藝術創造論》,台北:天下遠見出版社,2006。
5. 何政廣主編,《克利》,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9。
6. 何懷碩,《大師的心靈》,台北:立緒文化,1998。
7. 朱孟庠《形.形.色.色:圖像語言的奧秘》,高雄市,復文,2008。
8. 何懷碩,《大師的心靈》,台北:立緒文化,1998。
9. 车建全,《現代繪畫材料研究》,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03。
10. 常甯生,《國外後現代繪畫》,江蘇美術出版社,2000。[電子資源]
11. 黃文叡,《現代藝術啟示錄》,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
12. 李明明,《形象與語言:西方現代藝術評論文集》,台北市,三民書局,1992。
13. 沈語冰編著,《經典文獻導讀書系 美術卷》,北京:北京師範大學,2010。
14. 陳奇相,《歐洲後現代藝術》,台北:藝術家,2002。
15. 陸蓉之,《後現代的藝術現象》,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0。
16. 陸蓉之,《後現代主義》藝術家出版社
17. 陳懷恩,《圖像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台北:如果出版社,2008。
18. 陳秋瑾,《現代西洋繪畫的空間表現》,台北市:藝風堂,1989。
19. 陳香君著、林曼麗、蕭瓊瑞主編,《記憶的表情:藝術中的人與自我》,台北:東大圖書,2006。
20. 曾長生,《超現實主義藝術》,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0。
21. 劉振源,《表現派繪畫》,台北:藝術圖書公司,2000。
22. 劉振源,《超現實畫派》,台北市:藝術家,1998。
中文譯本:
1. Clement Greenberg,張心龍譯《藝術與文化》,台北:遠流,1993。
2. Susannek.Langer,劉大基等譯《情感與形式》,台北:商鼎文化,1991。
3. North Lynton,楊松峰譯 《現代藝術的故事》,台北:聯經,2003。
4. Anna Moszynska, 黃麗娟譯 《抽象藝術》,台北:遠流,1999。
5. Jean-Luc Chalumeau,王玉齡 黃海鳴譯《藝術解讀》台北:遠流,1996。
6. H.W.Janson,曾堉、王寶連譯,《西洋藝術史》,台北:幼獅文化公司,1980。
7. Eddie Wolfram ,傅嘉琿譯 ,《拼貼藝術之歷史》,台北: 遠流, 1975。
8. Hippolyte-Adolphe Taine,傅雷譯,《藝術哲學—尋找藝術轉變的關鍵時刻》,台北:好讀出版社,2004。
9. Claire-Helene Blanquet, 高實珩譯,《米羅 : 一個清醒的夢幻者》台北:牛頓,1994。
10. Gaston Bachelard,龔卓軍、王靜慧譯《空間詩學》,台北:張老師文化,2003。
11. W. Worringer,魏雅婷譯,《抽象與移情》,台北:亞太圖書,1992。
12. Achille Bonito Oliva著,陳國強譯,《國際超前衛》,台北:遠流,1996。
13. Gilles Deleuze,姜宇輝譯,《普魯斯特與符號》,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
14. Rosie Dickins,朱惠芬譯,《現代藝術,怎麼一回事?》,台北:臉譜,城邦文化,2009。
15. 康丁斯基著,吳瑪莉譯,《藝術的精神性》,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8。
16. 埃里克.哈迪,劉其偉譯 《西洋近現代巨匠畫集—克利KLEE》,台北:錦繡文化,1993。
17. Rodulf Amheim著,李長俊譯,《藝術與視覺心理學》,台北:雄獅,1976。
18. Johannes Itten,杜定宇譯,《色彩藝術》,上海市,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9。
19. 羅杰.弗萊《弗萊藝術批評文選》,沈語冰譯,江蘇美術出版社,2010。
20. Herschel B. Chipp,余珊珊譯,《現代藝術理論》,台北市 : 遠流出版,1995。
21. Alexandrian Sarane,李長俊譯,《超現實主義的藝術》,台北市 : 大陸,1971。
22. 謝君麗譯,《超現實主義》,台北,縱橫文化,1997。
23. 羲千鬱著,《繪畫物語:當代畫體另類物象》,台北:生智文化事業,1997。
24. 克里斯提安.哥爾哈爾著,吳瑪俐譯,《表現主義大師保羅克利生活與作品》,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87。
25. C. G. Jung, 劉國彬、楊德友譯,《榮格自傳 : 回憶.夢.省思》台北市:張老師,1997。
26. Pam Meecham and Julie Sheldon,王秀滿譯,《最新現代藝術批判》,新北市:韋伯文化,2013
27. Crary, Jonathan, 蔡佩君譯,《觀察者的技術:論十九世紀的視覺與現代性》,臺北市:行人,2007。
期刊論文:
1. 邁克爾•弗雷德著,沈語冰譯,〈格林伯格現代主義繪畫的還原論批判〉,《浙
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 40卷第 2期,2010年3月,頁 53-58。
2. 鍾一,不完全藝評(More than art critique)——由格林伯格《藝術與文化》談起,議藝份子,第二十二期。
網頁: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913/15/1081224_147913172.shtml
2. http://wenku.baidu.com/view/2a2578d133d4b14e852468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