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昭慶
WU,CHAO-CHING
論文名稱: 從復振經認同到發展—一個平埔族村落的探索研究
From Revitalization, Identification to Development:An Inquiry Research of One Pingpu village
指導教授: 陳茂泰
Chen, Mau-Tha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臺灣語文學系
Department of Taiwan Culture,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3
中文關鍵詞: 平埔族西拉雅族北頭洋復振認同
英文關鍵詞: Pingpu Tribes, Siraya, Pâk-thâu- iûⁿ, revitalization, identifica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80下載:3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探究台南縣佳里鎮北頭洋平埔村落從文化復振到自我認同的歷程以及村落未來的發展。
    從1990年平埔熱潮掀起後,北頭洋在當時蘇煥智立委(現台南縣縣長)的扶植下於1999年初次舉辦夜祭活動,由於北頭洋的西拉雅傳統祭典流失已久,其夜祭模式完全複製自同屬於西拉雅蕭壟社系統的吉貝耍。基於北頭洋平埔村落的文化復振是由外力的扶植而非從部落內部自發籌辦,北頭洋居民的自我認同與對夜祭復振之態度與看法值得深入研究探討。
      平埔族群在歷經荷西、鄭氏王朝、清帝國、日本強權與國民黨大中國沙文主義的多重統治,現今雖處於殖民者遠離的多元論述時代,但平埔族裔在長久歷史污名與備受歧視的自卑情感下,卻不敢承認自己是這塊土地原先主人的現象,研究者針對這些影響平埔文化復振運動的族群自我認同阻力予以分析詳述。
      此外,研究者訪談村落居民的集體記憶,透過其記憶中的西拉雅文化,找尋北頭洋能藉以凝聚族群認同的元素,而非經由政府、專家學者的霸權再現,創造出讓北頭洋居民誤以為是歷史傳統的傳統。而在認同度的調查上,研究者以訪談式的問卷調查法(interview survey),對居民進行問卷訪談,在血緣認同與文化認同兩層面上,訪查部落居民的自我認同,並以統計表方式呈現再以質性方式分析結果。
      最後探討北頭洋平埔村落在社區發展協會規劃下及行政院勞委會的人力支援,其經營發展模式與困境。

    This is an inquiring research of one Pingpu village,called as Pâk-thâu- iûⁿ and located at Chiali township, Tainan county. It's ethnic process, from revitalization,identification to development, stands out to be the main focus of this thesis.
      Kapas-au,another Pingpu village, held “night ritual” in the 90s, and Pâk-thâu- iûⁿ followed suit in 1999 and copied Kapas-au's ritual model fully. Behind the scenes, Pâk-thâu- iûⁿ's failure to this ritual tradition is the main reason, and the bureaucratism and agency's decision to revive this tradition (that is from top to bottom policy)as another important factors. Pâk-thâu- iûⁿ's reactions to this type of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are worth-while research topics thereof.
      On the other hand, what really counts is why the external colonial forces(that is the Dutch, the Zheng dynasty, the Japanese and Kuomintang)have already passed, the Pingpu, under modern era of multiculturalism, still do not dare to acknowledge themselves as the original master on this land, what is wrong with their self-identity? Do they have any collective memory as the basis to express their ethnic identity whatever? Questionnaire interview and its statistical data have been analyzed in this study to clarify such fussy phenomena and provide some qualitative explanations.
      Finally, this research examines how this ethnic group manages its development projects, initiated by the Communit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and the Manpower Support of the Executive Yuan Councils of Labor Affairs. Than,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is ethnic group require intense effort to walk in its own way, walking on the path their people plan by themselves. Best wishes for their ethnic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錄 ......................................iii 表目次 ......................................iv 圖目次 ......................................v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背景..........................1 第二節 文獻探討...............................4 第三節 研究方法...............................21 第二章 從泛平埔復振運動到西拉雅復振運動..........26 第一節 本土化下的平埔族復振....................26 第二節 西拉雅族復振運動........................37 第三節 北頭洋復振運動..........................39 第三章 我是誰 ---「番」字太沉重.................56 第一節 平埔族自我認同的阻力.....................56 第二節 北頭洋認同的多元面向.....................58 第四章 許一個未來---平埔村落的發展..............141 第一節 北頭洋平埔村的經營......................141 第二節 平埔村落發展的困境與危機.................14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50 第一節 結論..................................150 第二節 建議..................................154 參考書目.......................................157 附錄一 166 附錄二 167 附錄三 168 附錄四 169

    專書:
    王甫昌
    2003,《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台北:群學出版社。
    中村孝志 原著,吳密察,翁佳音,許賢瑤編譯
    2002,《荷蘭時代台灣史研究下卷 社會‧文化》,台北:稻香出版社。
    牟中原、汪幼絨
    1997,《原住民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米高. 奎因. 巴頓(Michael Quinn Patton)著,吳芝儀 李奉儒譯
    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布拉斯維特
    1984,《心聲歷史:民族語言在英語加勒比海詩中的發展》(History of the: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 Language in Anglophone Caribbean Poetry),London:New Beacon Book。
    夷將˙拔路兒
    2008,《台灣原住民運動史料彙編(上)》,台北:行政院原住民事務委員會暨國史館。
    李筱峰
    1999,《台灣史100件大事(上)》,台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吳新榮著 張良澤主編
    1981,《吳新榮全集-震瀛採訪記》,台北:遠景出版社。
    1988,《吳新榮全集─南台灣采風錄》,台北:遠景出版社。
    吳新榮著 呂興昌編訂
    1997,《吳新榮選集》,台南:台南縣文化局。
    吳子光
    1996,《台灣紀事》附錄三<淡水聽志擬稿>,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林修澈
    2001,《平埔族的分佈與人口》,台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郁永河
    1999,《裨海紀遊》,卷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郁永河原著,陸傳傑譯註
    2001,《裨海紀遊新注》,台北:大地地理出版社。
    黃文博
    1995,《南瀛歷史與風土(下)》,台北:常民文化出版社。
    曼威˙科司特(Manuel Castells)著,夏鑄九、黃麗玲 譯
    2002,《認同的力量》,台北:唐山出版社。
    陳柔森
    1999a,《重塑台灣平埔族圖像》,台北:原民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9b,《再見刺桐花開》,台北:原民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陳倫炯
    1996,《海國見聞錄》,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陳淑均
    1993,《噶瑪蘭廳志》,卷五(下)風俗(下)<番俗>,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陳逸君
    2002,《現代台灣族群意識之建構-以噶瑪蘭族為例》,台北: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郭洪紀
    1997,《文化民族主義=Cultural Nationalism》,台北:揚智出版社。
    張春興
    1996,《教育心裡學重訂版》,台北:東華出版社。
    詹素娟
    2007,《舊文獻 新發現 台灣原住民歷史文獻解讀》,台北:日創社文化事業。
    謝世忠
    1987,《認同的污名》,台北:自立晚報社。
    趙汝适
    1996,《諸蕃志》卷上<志國>「毗舍耶」,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盧蕙馨
    2004,《質性研究:參與觀察》,台北:心理出版社。
    Bart Moore-Gilbert,彭淮棟 譯
    2004,《後殖民理論》,台北:聯經出版社。

    英文書目:
    Babbi, Earl, 1990, Survey Research Methods, Belmont, Californi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DeVos George, 1982, Ethnic Pluralism:Conflict and Accommodation in Ethnic Identit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Hall Stuart
    1990, Cultural Identity and Diaspora. In Kathryn Woodward, Identity and Difference, London: Sage.
    1996,Who needs idetify?,London:Sage.

    單篇論文:
    江家錦
    1995,〈從祀壼來談西拉雅族的信仰〉,南瀛文獻 3(1/2):16-27。
    余明德
    2003,〈民族的認定與振興—以台灣原住民為例〉,收錄於潘朝成˙劉益昌˙施正峰主編《台灣平埔族》:140,台北:前衛出版社。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
    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3(2):122-136,台北三重:中華啟能基金會附設臺灣智能障礙研究中心。
    施正峰
    2003,〈平埔身份認同〉,收錄於潘朝成˙劉益昌˙施正鋒主編《台灣
    平埔族》:5-51,台北:前衛出版社。
    2009,〈西拉雅族的身份與政府的承認政策〉,收錄於2009平埔原住民學術研討會《西拉雅族的認同與認定》,台南:台南縣政府文化處。
    段洪坤
    2007,<當代吉貝耍西拉雅人的祀壺信仰與族群認同>收錄於台南縣政府「再現西拉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台南縣政府。
    2008,西拉雅歷史文化研習營-「西拉雅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西拉雅當代文化概述〉:5-21,未出版。
    孫大川
    2003,<在地的聲音-原住民的吶喊>,光華書報出版社:92。
    陳春木
    1975,〈東河村平埔族阿立母的祭祀〉,台南:南瀛文獻20:137-143。
    陳麗華
    1999,<台北市阿美族學童族群認同發展之研究>,收錄於《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與社會科學》,9(3):423-427,台北:國家科學委員會。
    陳依玫
    1987,〈你了解他嗎?〉《時報週刊》,476:53-57。
    陳叔倬
    2003,〈血緣族群與文化族群的差異危機〉,收錄於潘朝成˙劉益昌˙施正峰主編《台灣平埔族》:333-327,台北:前衛出版社。
    陳逸君
    2003,<認知與定位—當代噶瑪蘭族多重族群認同論述的差距>,收錄於潘朝成˙劉益昌˙施正鋒主編《台灣平埔族》:64-92,台北:前衛出版社。
    國分直一
    1999,<阿立祖巡禮>,譯自《民俗台灣》2(7‧8),收錄於陳柔森,《重塑台灣平埔族圖像》:134-143,台北:原民文化。
    劉斌雄
    1987,<台灣南部地區平埔族的阿立祖信仰>,《台灣風物》37(3):13。
    謝國斌
    2006,<評台灣平埔族群之族群認同運動>,台灣國際研究季刊2(2) :179-188。
    趙中麟
    2003,<關於台灣原住民「民族」生成的幾個論證>,台灣社會研究季刊51:185-224。
    潘朝成
    1999,<「原民會」應接納平埔各族為台灣原住民族>,收錄於陳柔森主編《再見刺桐花開》:12,台北:原民文化出版社。
    簡炯仁
    2002,〈由《噶瑪蘭‧西拉雅古文書》所收錄有關茄藤社的古契字試論「鳳山八社」中茄藤社的社指及其勢力範圍〉,《台灣文獻》53(1):124,臺北 :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詹素娟
    1996,〈詮釋與建構之間—當代「平埔現象」的解讀〉《思與言》34(3):45-78,台北:思與言雜誌社。
    謝世忠
    2004a,<原住民運動生成與發展理論的建立:以北美與台灣為例的初步探究>,刊於《族群人類學的宏觀探索:台灣原住民論集》:27-66,台北:台大出版中心。
    2004b,<「傳統文化」的操控與管理-國家文化體系下的台灣原住民文化>,刊於《族群人類學的宏觀探索:台灣原住民論集》:133,台北:台大出版中心。
    謝若蘭
    2009,〈西拉雅正名運動與認同建構〉,收錄於2009平埔原住民學術研討會《西拉雅族的認同與認定》:37-44,台南:台南縣政府文化處。

    學位論文:
    李雅琳
    2006,《從傳統祭典到社區總體營造之研究-以小林社區平埔文化再現為例》,高雄:高師大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春振
    2004,《台灣西拉雅族群文化變遷之探討》,台南: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莉雯
    2006,《東部原漢雙族裔成人認同研究》,花蓮:花蓮師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俊祥
    2007,《空間與認同-太魯閣族認同建構的歷程》,花蓮: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宜瑾
    2006,《部落集體認同的重新形塑:從拉勞蘭傳統青年會所振興歷程詮釋》,台北: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玉涵
    2007,《西拉雅文化資源發展生態旅遊之潛力分析-以台南縣佳里鎮北頭洋部落為例》,台南:台南大學生態旅遊所碩士論文。
    洪麗完
    2003,《從部落認同到『平埔』我群---台灣中部平埔族群之歷史變遷(1700-1900)》,台北: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阿洛˙卡力亭˙巴奇辣
    2007,《族群音樂與認同 以花蓮高寮部落阿美族為例》,台北: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鈞淑
    2006,《霧社事件文本的記憶與認同研究》,台南:成功大學台灣文學所碩士論文。
    陳昭宏
    2008,《歷史記憶與復振運動-以台南縣佳里鎮北頭洋為中心》,台北:台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建銘
    2006,《甘愿做番》,台南:台南藝術大學音像記錄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欽閔
    2004,《傳統與平埔文化復振運動—以噶瑪蘭族與凱達格蘭族為例》,新竹:交通大學語言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春蘭
    2005,《都市原住民後代的族群認同-以十二位都市原住民後代為例》,花蓮:東華大學族群關係及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怡婷
    2008,《論當代平埔族群主體性的構成:以埔里噶哈巫為例》南投:暨南國際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文乾
    2006,《原漢雙族裔原住民族族群認同教育歷程之研究-以花蓮縣依卡多散小學為例》,花蓮: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網路:
    google地圖http://maps.google.com.tw/maps?hl=zh-TW&tab=wl
    今日新聞:http://www.nownews.com/2007/12/26/11453-2207516.htm
    世界原住民權利法案資料庫:http://www.pts.org.tw/~abori/law/un/index.html
    自由時報電子報2010年1月9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an/9/today-p1.htm
    台南縣佳里鎮公所網站http://web2.tainan.gov.tw/Jiali/
    台灣日治時期統計資料庫網址:http://140.112.114.80/index.php
    北頭洋歷史與風華:http://www.soulang.com.tw/
    佳里鎮戶政事務所http://www.chiali-house.gov.tw/c8/c8.html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E5%9C%8B%E5%8B%A2%E8%AA%BF%E6%9F%A5
    紀錄片:
    潘朝成,《鳥踏石仔的噶瑪蘭》紀錄片,1997。
    其他:
    北頭洋,2006,<九十五年度台南縣社區營造點營造計畫>,未出版。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