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珮珍
論文名稱: 劉禹錫柳宗元辭賦研究
指導教授: 高秋鳳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3
中文關鍵詞: 劉禹錫柳宗元辭賦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26下載:8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論文摘要
    第一章「緒論」 本章說明論文研究動機、 研究範圍、研究方法、 研究現況與預期目標等。
    第二章「劉禹錫柳宗元時代背景」 本章由第一節政治社會環境、第二節學術思潮、第三節文學發展等三方面介紹劉柳所處時代背景。
    第三章「劉禹錫柳宗元生平簡介」 本章第一二節由 生平事略、思想概述(哲學思想、政治思想、文學思想)等簡介劉柳生平,第三節敘述劉柳交往經過與情誼,第四節 比較劉柳貶謫後心境與適應情形。
    第四章 「劉禹錫柳宗元辭賦內容討」 本章分別由抒情賦、詠物賦、說理賦、諷刺賦等四節分別探討劉柳辭賦內容
    第五章 「劉禹錫柳宗元辭比較」 本章由體式、情志內涵等兩二節比較劉柳辭賦異同。
    第六章「劉禹錫柳宗元辭賦之特色與價值」 本章總結劉柳辭賦各具特色與價值。
    結論

    劉禹錫柳宗元辭賦研究 目 次 第一章緒 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1 第三節 研究現況與預期目標………………………………………………….2 第四節 論文章節大要………………………………………………………….4 第二章 劉禹錫柳宗元時代背景………………………………………………12 第一節 政治社會環境…………………………………………………………12 一、內憂外患………………………………………………………………….12 (一) 藩鎮割據 (二)宦官專權 (三)外敵侵擾 (四)賦稅繁重 二、永貞革新…………………………………………………………………15 (一)革新始末 (二)歷史評價 第二節 學術思潮………………………………………………………………19 一、 春秋經學求致實用……………………………………………………19 二、佛道思想盛行……………………………………………………………23 (一)佛教思想發達——天臺禪宗華嚴盛行 (二)道教思想興盛——皇室以李耳後裔自居 道士女冠興起 第三節 文學發展………………………………………………………………26 一、 詩歌—— 韓孟怪誕奇險 元白通俗實用……………………………27 二、 散文—— 韓柳古文承先啟後 唐宋古文遂成正宗…………………28 三、辭賦—— 騷體賦勃然興復 新文賦卓然自立………………………31 第三章 劉禹錫柳宗元生平簡介………………………………………………34 第一節 劉禹錫…………………………………………………………………34 一、生平事略…………………………………………………………………34 二、思想概述…………………………………………………………………37 (一)哲學思想 (二)政治思想 (三)文學思想 第二節 柳宗元…………………………………………………………………42 一、生平事略…………………………………………………………………42 二、思想概述…………………………………………………………………45 (一)哲學思想 (二)政治思想 (三)文學思想 第三節 劉柳交往經過與倆人情誼……………………………………………51 一、少年定交志氣豪…………………………………………………………51 二、學行相當同切磋…………………………………………………………52 三、同是南遷失意客…………………………………………………………53 第四節 劉柳貶謫後心境與適應情形…………………………………………54 一、 劉禹錫——十年楚水楓林下 心如砥石意剛強……………………55 二、 柳宗元——海畔尖山割愁腸 幽獨孤憤詠離騷……………………56 第四章 劉禹錫柳宗元辭賦內容探討………………………………………….60 第一節 抒情賦…………………………………………………………………60 一、劉禹錫抒情賦概述………………………………………………………61 (一)登高懷鄉 (二)悼妻念舊 (三)詠史悼今 (四)貶謫失意 (五)老邁豪情 二、柳宗元抒情賦概述………………………………………………………64 (一)貶謫失志 (二)懷鄉思歸 (三)弔古傷今 第二節 詠物賦…………………………………………………………………68 一、劉禹錫賦詠物抒懷………………………………………………………69 二、柳宗元賦詠物言志………………………………………………………69 第三節 說理賦…………………………………………………………………70 一、劉禹錫說理賦概述………………………………………………………72 (一)問天求卜以自解 (二)體物論理 二、柳宗元說理賦概述………………………………………………………73 (一)應天以哲思 (二)論治國良方 (三)藉物說理 第四節 柳宗元諷刺賦概述……………………………………………………77 一、罵奸小之陰險醜惡…………………………………………………….78 二、哀世人之貪昧愚癡…………………………………………………….80 三、怨貶廢失志之憤恨…………………………………………………….81 四、嘆人心之巧詐欺偽…………………………………………………….82 第五章 劉禹錫柳宗元辭賦比較……………………………………………….84 第一節 體式……………………………………………………………………84 一、騷體賦…………………………………………………………………….84 (一)結構 (二)句式 (三)用韻 二、新文賦……………………………………………………………………95 (一)結構 (二)句式 (三)用韻 三、詩體賦…………………………………………………………………106 (一)結構 (二)句式 (三)用韻 四、律賦……………………………………………………………………110 (一)結構 (二)句式 (三)用韻 第二節 情志內涵……………………………………………………………116 一、主題……………………………………………………………………116 (一)失志不遇 (二)思鄉懷歸 二、題材……………………………………………………………………119 (一)寫景 (二)詠史 (三)詠物 三、思想……………………………………………………………………124 (一)人生哲理 (二)政治思想 (三)情志心境 第六章 劉禹錫柳宗元辭賦之特色與價值…………………………………….130 第一節 劉禹錫柳宗元辭賦特色……………………………………………….130 一、 情意內涵………………………………………………………………130 (一)劉禹錫——理多於情,說理淺白 (二)柳宗元——情多於理,抒情濃厚 二、 寫作手法………………………………………………………………132 (一)劉禹錫——單調平穩 (二)柳宗元——豐富多樣 三、 語言藝術………………………………………………………………136 (一) 劉禹錫——清麗簡古 (二)柳宗元——精麗富贍 四、 風格情韻………………………………………………………………138 (一) 劉禹錫——陽剛明達 積漸為雄 (二)柳宗元——沉鬱內斂 奇峭幽冷 第二節 劉禹錫柳宗元辭賦價值…………………………………………….141 一、 劉禹錫…………………………………………………………………142 (一)〈楚望賦〉詳寫楚地風情民俗具有民俗學價值 (二)〈秋聲賦〉為對傳統詠秋主題之反揚 (三)〈傷往賦〉寫亡妻傷痛 (四)〈平權衡賦〉審題精細 二、 柳宗元…………………………………………………………………144 (一) 再現屈宋辭風 (二) 開拓諷刺賦作 (三) 結合辭賦寓言 (四)影響後代擬作 第七章 結論……………………………………………………………………148 參考資料………………………………………………………………………….154 附錄……………………………………………………………………………….161

    參考資料
    劉禹錫
    《劉夢得文集》(臺灣: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正編》)
    《劉禹錫詩文繫年》高志忠(廣西:廣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八)
    《劉禹錫詩文賞析集》王元明(四川:巴蜀書社一九八九年二月)
    《劉禹錫》卞孝萱、吳汝煜(臺北:群玉堂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一九九二年六月初版)
    卞孝萱、卞敏《劉禹錫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一月)
    《劉禹錫叢考》卞孝萱(成都:巴蜀書社二○○○年)
    《劉禹錫集》卞孝萱校訂(北京:中華書局二○○○年十二月二刷)
    柳宗元
    《柳河東集》(臺灣:商務印書館《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
    《柳宗元事蹟繫年暨資料類編》羅聯添(臺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一九八一年)
    《柳文選析》胡楚生(臺北:華正書局一九八三年十二月)
    《柳子厚寓言文學探微》段醒民(臺北:文津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七月)
    《唐代詩文六家年譜》羅聯添(臺北:學海出版社一九八六年七月)
    《柳宗元散文藝術》吳小林(山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十月一刷)
    《韓柳文新探》胡楚生(臺北:學生書局一九九一年)
    《柳文研究法》〔清〕林紓(臺北:廣文書局一九九八年七月)
    《柳宗元散文研讀》王更生(臺北:文史哲出版社一九九九年)
    《唐宋八大家》吳小林(臺北:里仁書局一九九九年十二月)
    《柳宗元集》(北京:中華書局二○○○年一月三刷)
    《柳宗元評傳》孫昌武(江蘇:南京大學出版社二○○○年十二月一刷)
    《一代宗師柳宗元》翟滿桂(湖南:岳麓書社二○○二年七月一版)
    辭賦類
    《楚辭補注》〔宋〕洪興祖(臺灣中華書局《四部備要》)
    《賦話》〔清〕李調元(臺北:廣文書局一九七一年一月)
    《賦小齋賦話》〔清〕溥銑《叢書集成續編》
    《山帶閣注楚辭餘論》〔清〕蔣驥(臺北:商務印書館一九七一年)
    《楚辭書目五種》姜亮夫(臺北:泰順書局一九七○年)
    《屈賦通箋敘論》劉永濟(臺北:華正書局一九七二年)
    《楚辭注六種》楊家駱編(臺北:世界書局一九七八年)
    《魏晉詠物賦研究》廖國棟(臺北:文史哲出版社一九九○年十月三版)
    《賦學通論》葉幼明(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賦史大要》鈴木虎雄(臺北:正中書局一九九二年)
    《全漢賦》費振剛輯校(河北: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四月一版)
    《辭賦流變史》李曰剛(臺北:文津出版社一九九四年一月二刷)
    《中國歷代賦選》畢萬忱何沛雄洪順隆(江蘇: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一月)
    《辭賦大辭典》霍松林(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五月)
    《中國辭賦發展史》郭維森 許結(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八月一刷)
    《中國歷代名賦金典》吳萬剛張巨材(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一九九八年三月)
    《賦史》馬積高(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八年九月)
    《賦學概論》曹明綱(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十一月)
    《六朝駢賦研究》黃水雲(臺北:文津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十月)
    《屈原賦今譯》姜亮夫(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十一月)
    《漢唐賦淺說》俞紀東(上海:東方出版中心一九九九年十二月)
    《散文賦卷》鄭振鐸(河北:教育出版社二○○一年一月)
    《歷代辭賦研究史料概述》馬積高(北京:中華書局二○○一年四月)
    《魏晉南北朝賦史》程章燦(江蘇:古籍出版社二○○一年六月)
    《唐宋賦學新探》詹杭倫李立信廖國棟(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二○○五年三月)
    經、史、子

    《國語》(臺灣:中華書局《四部備要》)
    《禮記》(臺灣:中華書局《四部備要》)
    《毛詩正義》(臺灣: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正編》
    《春秋左傳正義》(臺灣:中華書局《四部備要》

    《漢書》〔漢〕班固(臺灣:中華書局《四部備要》)
    《晉書》〔唐〕房玄齡(臺北:鼎文書局)
    《北周書》〔唐〕李百藥(臺灣:中華書局《四部備要》)
    《通典》〔唐〕杜佑(浙江: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八年)
    《舊唐書》〔後晉〕劉煦(臺灣:中華書局《四部備要》)
    《新唐書》〔宋〕宋祁(臺灣:中華書局《四部備要》)
    《唐鑑》〔宋〕范祖禹(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六八年)
    《資治通鑑》〔宋〕司馬光(臺灣: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正編》)
    《唐大詔令集》〔宋〕宋敏求(臺北:鼎文書局一九七二年九月)
    《文獻通考》〔宋〕馬端臨(臺北:新興書局一九六五年十月)
    《唐會要》〔宋〕王溥(臺灣:商務印書館《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
    《文史通義》〔清〕章學誠(臺北:盤庚出版社)
    《國故論衡》〔清〕章炳麟(臺北:廣文書局一九七一年四月再版)
    《二十二史劄記校證》〔清〕趙翼(臺北:王記書坊一九八四年九月)
    《十七史商榷》王鳴盛〔清〕(臺北:大化書局一九七七年五月)
    《讀通鑑論》王夫之〔清〕(臺灣: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正編》)
    《唐代政教史》劉伯驥(臺灣:中華書局一九五四年八月)
    《隋唐史》岑仲勉(香港:文昌書局一九七四年八月)
    《經學歷史》皮錫瑞(臺北:漢京出版社一九八三年九月)
    《中國中古政治史論》毛漢光(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一九九○年)
    《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劉乾(臺北:文史哲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十月)
    《中國道教史》劉精誠(臺北:文津出版社一九九三年七月)
    《經學史》連清吉 林慶彰譯(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一九九四年十月)
    《唐代政治史論稿》陳寅恪(臺北:商務印書館一九九四年)

    《荀子》〔戰國〕荀況(臺灣:世界書局)
    《山海經圖贊》〔晉〕郭璞(臺北廣文書局《諸子薈要》)

    《論衡》〔漢〕王充(臺灣:中華書局《四部備要》)
    《曹子建集》〔魏〕曹植(臺灣:中華書局《四部備要》)
    《詩品》〔晉〕鍾嶸(臺灣:中華書局《四部備要》
    《文心雕龍》〔梁〕劉勰(臺灣:中華書局《四部備要》)
    《白氏長慶集》〔唐〕白居易(臺灣: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正編》)
    《元氏長慶集》〔唐〕元稹(臺灣:中華書局《四部備要》)
    《韓昌黎集》〔唐〕韓愈(臺灣:中華書局《四部備要》)
    《李義山詩集》〔唐〕李商隱(臺灣: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正編》)
    《盈川集》〔唐〕楊炯(臺灣: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正編》)
    《陳柏玉集》〔唐〕陳子昂(臺灣: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正編》
    《權載之文集》〔唐〕權德輿(臺灣:中華書局《四部備要》)
    《皎然集 》〔唐〕皎然(臺灣: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正編》)
    《詩式 》〔唐〕皎然(臺灣:商務印書館《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
    《文苑英華》〔宋〕李昉(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笤溪漁隱叢話》〔宋〕胡仔(臺灣:世界書局《詩話叢編》)
    《元遺山詩集》〔金〕元好問(臺灣:中華書局《四部備要》)
    《困學記聞》〔宋〕王應鱗(臺灣:中華書局《四部備要》)
    《弗堂類稿》〔宋〕姚華(臺北:大華印書館一九六八年五月)
    《鶴林玉露》〔宋〕羅大經(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三年)
    《四六話序》〔宋〕王銍(臺北:藝文印書館一九六五年)
    《衍極》〔宋〕鄭杓(臺北:藝文印書館《十萬卷樓叢書》)
    《東坡七集》〔宋〕蘇軾(臺北:中華書局《四部備要》)
    《書史會要》〔宋〕陶宗儀(臺北:商務印書館《四庫全書珍本》)
    《因話錄》〔宋〕趙璘(高濬輯《椑海》臺北:大化書局)
    《唐詩紀事》〔宋〕計有功《臺北:商務印書館《國學基本叢書四○○種》。
    《唐語林》〔宋〕王讜(臺北:商務印書館《國學基本叢書四○○種》)
    《唐文粹》〔宋〕徐鉉《臺北: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正編》》
    《文章精義》〔宋〕李塗(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六○年)
    《滹南遺老集》〔金〕王若虛(臺灣: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正編》)
    《古賦辨體》〔元〕祝堯(臺灣:文淵閣四庫全書)
    《文體明辨》〔明〕徐師曾(東京:中文出版社)
    《焚書》﹝明﹞李贄(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一九七四年三月)
    《詩藪》胡應麟﹝明﹞(臺北:廣文書局)
    《詩話叢刊》〔明〕瞿佑(臺北:弘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七一)
    《小倉山房文集》〔清〕袁枚(臺北:中華書局《四部備要》)
    《歷代詠物詩選序》〔清〕俞琰(臺北:廣文書局一九六八年一月)
    《青溪集》〔清〕程廷祚(臺北:大西洋圖書公司一九八五)
    《昭昧詹言》〔清〕方東樹(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八五年九月)
    《四六叢話》〔清〕孫梅《臺北:商務印書館《國學基本叢書四○○種》。
    《藝概》〔清〕劉熙載(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八五年九月)
    《清詩話》〔清〕丁仲祜編(臺北:藝文印書館)
    《續歷代詩話》〔清〕丁福保(臺北:藝文印書館)
    《山海經校注》袁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年)
    《詞話叢編》(臺北:廣文書局一九七六年)
    《全唐詩》〔清〕(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五年)
    《全唐文》〔清〕(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五年)
    《歷代賦彙》〔清〕陳元龍編(東京中文出版社)
    其它
    《藝術的奧秘》姚一葦(臺灣:開明書局一九六八年二月)
    《論文雜記》劉申叔(臺北:廣文書局一九七○年)
    《何謂諷刺(Sative)》Pallard Arthur撰、董崇選譯(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一九七三年)
    《文學創作與欣賞》王逢吉(臺中:青山出版社一九七四年三版)
    《朱光潛美學文集》朱光潛(上海:文藝出版社一九八二年)
    《唐代古文運動通論》孫昌武(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四月一刷)
    《談文學》朱光潛(臺北:康橋出版事業公司一九八六年元月初版)
    《文氣論研究》朱榮智(臺北:學生書局一九八六年三月初版)
    《文學理論新編》黃世瑜(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六月一刷)
    《隋唐五代文學思想史》羅宗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六年九月)
    《文學概論》涂公遂(臺北:華正書局一九八八年七月)
    《唐代文學論集》羅聯添(臺北:學生書局一九八八年)
    《談藝錄》錢鍾書(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一九八八年增訂版)
    《左傳文章義法探微》張高評(臺北:文史哲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八月再版)
    《詩論》朱光潛(臺北:國文天地雜誌社一九九○年三月)
    《中國古代文體概論》褚斌杰(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年)
    《唐代文學演變史》李從軍(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吾汝煜(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中國文學的精神世界》葉太平(臺北:正中書局一九九三年十二月臺初版)
    《現代漢語修辭學》黎漢運等(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一九九四年二月)
    《古詩文例話輯 詩詞例話》周振甫(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一九九四年五月初版)
    《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概觀》王立(臺北:文史哲出版社一九九四年七月初版)
    《中國文學發展史》劉大杰(臺北:華正書局一九九四年七月)
    《中國古代心理詩學與美學》童慶炳(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一九九四年八月初版)
    《文藝美學方法論》胡經之王岳川(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十月)
    《鏡與劍-中國諷刺小說史略》齊裕焜、陳惠琴(臺北:文津出版社一九九五年九月)
    《唐代文學史》吳舜耕 董乃斌(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十二月)
    《中國古代寓言史》陳蒲清(南京:湖南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六年)
    《文章寫作學》劉士劍(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一九九六年四月初版)
    《宋代詩學通論》周裕楷(成都:巴蜀書社一九九七年)
    《闡釋修辭論》童山東 吳禮權(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八年)
    《屈原評傳》郭維森(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一刷)
    《中國古代宦官》洪任(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九八年十二月)
    《唐代人物與政治》王壽南(臺北:文津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六月)
    《中國文學史》袁行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八月一刷)
    《唐代詩禪關係探賾》盧燕平(甘肅:甘肅文化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十月)
    《中國文學與美學》(臺北:五南出版圖書公司二○○○年九月)
    《中唐政治與文學》胡可先(安徽:安徽大學出版社二○○○年十月)
    《中唐文學思想研究》唐曉敏(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二○○○年十一月一刷)
    《創造之秘-文學創作發生論》蔡毅(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二○○二年二月一刷)
    《唐代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二○○二年二月)
    《修辭方法析論》沈謙(臺北:文史哲出版二○○二年十月)
    《唐三大地域文學士族研究》李皓(北京:中華書局二○○二年十月)
    學位論文
    博士論文
    《韓柳比較研究》方介(臺灣大學國研所博論一九九○年六月)
    《中唐三家寓言研究》顏瑞芳(臺灣師範大學國研所博論,一九九五年五月)
    《蘇軾辭賦理論及其創作之研究》廖志超(臺灣師範大學國研所博論,二○○四年四月)
    碩士論文
    《劉禹錫及其詩言究》楊秋生(高雄師範大學國研所碩論,一九八一年六月)
    《劉夢得研究》張長台(臺北東吳大學國研所碩論,一九八二年六月)
    《劉禹錫的文學研究》劉菁菁(國立政治大學中研所碩論,一九八五年六月)
    《柳宗元散文研究》金容杓(臺灣大學國研所碩論,一九八五年六月)
    《柳宗元寓言研究》袁本秀(東海大學中研所碩論,一九八五年六月)
    《羅隱諷刺文學研究》張慧梅(東海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一九八五年五月)
    《唐代詠史詩之發展與特質》廖振富(臺灣師範大學國研所碩論,一九八九年五月)
    《枚乘七發與七體研究》邱仕冠(東海大學中研所碩論,一九九六年六月)
    《漢代騷體賦研究》王學玲(中央大學中研所碩論,一九九六年六月)
    《唐代訪古賦研究》王欣慧(政治大學中研所碩論,一九九七年六月)
    《唐代古賦研究》陳文成(政治大學中研所碩論,一九九八年六月)
    《潘岳陸機辭賦之比較研究》殷念慈(成功大學中研所碩論,一九九八年六月)
    《晚唐諷刺詩研究》劉幸宜(成功大學中研所碩論,一九九八年六月)
    《晚唐諷刺小品文研究》陳莞菁(成功大學中研所碩論,二○○○年六月)
    《唐代古文家賦研究》蔡梅枝(中正大學中研所碩論,二○○一年六月)
    《柳宗元辭賦研究》鄭色幸(東海大學中研所碩論,二○○二年六月)
    單篇論文
    〈劉禹錫的崇法思想與革新精神〉敬堂(《文物》一九七四年第九期)
    〈十見白江白芷生〉陽自潤(《湖南師院學報》一九八○年第二期)
    〈柳宗元詩中的寄託〉張式銘(《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一九八○年第二期)
    〈論《永州八記》的思想性〉茅亭、姜光斗(《教學與進修》一九八一年第二期)
    〈辭賦中的奇葩〉姚奠中(《山西大學學報》一九八一年第二期)
    〈論柳宗元懲咎賦主題思想〉(《益陽師專學報》一九八二年一月)
    〈劉禹錫-中唐獨樹一幟的詩人〉吳汝煜(《徐州師範學院學報》一九八四年第一期)
    〈劉禹錫文學創作概論〉卞孝萱、吳汝煜(《鹽城師專學報》一九八四年第一期)
    〈永貞革新與韓柳〉嚴壽澂《似川重慶師院學報》一九八四年三月)
    〈論詩豪劉禹錫〉黃華強(《許昌師專學報》一九八五年第二期)
    〈論劉禹錫諷刺詩〉肖瑞峰(《杭州大學學報》一九八五年四月)
    〈論劉禹錫詩的歷史地位〉肖瑞峰(《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一九八六年四月)
    〈略談劉禹錫朗州散文〉戴志傳(《湖南常德師專學報》一九八六年一月)
    〈論劉禹錫的詠史詩〉袁宗一(《寧夏大學學報》一九八六年第二期)
    〈「卜居」「漁父」人生對話之辨析〉王淑禎(中興大學《文史學報》第十九期,一九八九年三月)
    〈劉禹錫的宇宙觀〉紀作亮(《中國哲學史》一九八九年五月)
    〈論唐宋賦的尚理傾向〉曹明綱(《學術研究》第三期一九九○年)
    〈柳宗元懲咎非悔志解〉何淑貞(《高雄師範大學學報》一九九○年第一期)
    〈追傷屈原因以自喻-析賈誼「吊屈原賦」〉畢萬忱(《古典文學知識》一九九○年第六期)
    〈雄直勁健:劉禹錫貶謫詩文的風格主調〉尚永亮(《中州學刊》一九九一年第四期)
    朱我蕊〈論劉禹錫樂府風貌〉(《僑光學報》一九九二年十月)
    〈追求中的怨慕與迷惘中的傷感-古代文學中的相思與思鄉主題比較〉王立(《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一九九三年第三期)
    〈柳宗元劉禹錫遠州司馬期間心態評議〉金五德(《長沙水電師院學報》一九九三年第一期)
    〈誇張的心理基礎〉李英霞(《修辭學習》一九九三年第五期)
    〈淺談柳宗元和劉禹錫的天論〉汪益民(《中國哲學史》一九九三年第五期 )
    〈唐柳宗元寓言作品初探〉袁本秀(《臺中商專學報》卷二十六一九九四年)
    〈韓柳辭賦比較〉胡楚生《新亞學術期刊》一九九四年十三期)
    〈試論賦的修辭特色〉吳禮權(《修辭學習》一九九五年一月)
    〈論文學語言的音樂性在賦體駢律化的作用〉馬予靜(《中州學刊》一九九五年五月)
    〈柳宗元諷諭體散文論析〉林翠鳳(《孔孟月刊》第三十六卷第六期一九九五年)
    〈論柳宗元辭賦對屈賦的繼承與發展〉劉洪仁(《四川師範大學學報》一九九六年一月)
    〈韓愈為什麼沒有參加王叔文集團〉任暉(《河南中州學刊》一九九六年第六期)
    〈論漢魏六朝俳諧滑稽之賦及賦體文之內容與形式〉蘇瑞隆《第三屆國際辭賦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政治大學一九九六年十二月)
    〈由囚山賦談柳宗元的山水移情與悲劇意識〉袁本秀(《臺中商專學報》一九九六年)
    〈庾信賦體演變考〉李國熙《第三屆國際辭賦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政治大學一九九六年十二月)
    〈論秋聲賦〉徐信義《第三屆國際辭賦學學術研討論文集》(臺北:政治大學一九九六年十二月)
    〈試論唐賦之發展及其特色〉簡宗梧《第二屆國際唐代學術會議論文集》(臺北:政治大學)
    〈試論〈卜居〉與〈漁父〉〉吳曉青《第三屆國際辭賦學學術研討論文集》(臺北:政治大學一九九六年十二月)
    〈劉禹錫與佛教及其詩論〉馬現誠(《廣西民族學院學報》一九九九年一月)
    〈柳宗元詠物賦研究〉蔡妙珍(《中華學苑》一九九九年二月)
    〈淺析誇張的心理機制〉疏志強 陸生(《修辭學習》一九九九年第二期)
    〈騷體賦的界定與其在賦體文學中地位〉郭建勳《求索》二○○○年五月)
    〈淺談柳宗元寓言文學創作〉鹿琳(《齊齊哈爾大學學報》二○○○年七月)
    〈論楚辭體的內在特質兼說楚騷傳統〉何念龍(湖北《江漢論壇》二○○一年第四期)
    〈劉禹錫對遷謫文學傳統的突破〉劉夢初(《中國韻文學刊》二○○二年第一期)
    〈生命:悲怨文學的活力之源〉徐子方(《文史哲》二○○二年第四期)
    〈中國放逐詩學初探〉熊國華(《中國韻文學刊》二○○三年第一期)
    〈敘事中的諷刺與幽默〉仲紅節(《修辭學習》二○○三年第五期)
    〈圓外方內-柳宗元被貶後的心性設計與主客觀矛盾〉尚永亮(《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二○○三年第五期)
    〈從〈惜誦〉看屈原的發憤抒情說〉王紅(湖北《江漢論壇》二○○三年第七期)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