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邱槿桉
CHIU,CHIN-AN
論文名稱: 報社所有權轉移與市場導向之關聯性研究-以中國時報為例
A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ransfer of News Enterprise’s Ownership and Market Orientation―Taking China Times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 劉立行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圖文傳播學系
Department of Graphic Arts and Communications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3
中文關鍵詞: 市場導向新聞學所有權內容分析
英文關鍵詞: Market- orientation journalism, ownership, content analysi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06下載:1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2008年6月發行58年、台灣媒體業龍頭之一的《中國時報》傳出無預警裁員,自此,中時集團求售,在2008年下半年的傳播圈即甚囂塵上。2008年11月4日中時媒體集團發表聲明表示,集團旗下包含中國時報、工商時報、中視、中天電視、時報資訊、時報周刊、商訊文化、中時電子報等全數交由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接棒經營,中時易主,文人辦報成為歷史,台灣媒體版圖出現重大變動。
      由於旺旺集團在中國大陸的高投資,被外界視為是具親中色彩的企業,在兩岸關係越來越重視經濟發展和追求利益的情況下,深耕中國大陸市場的台商取得報社所有權後,在政治和經濟力量的拉鋸下,旺旺如何經營中時集團?《中國時報》兩岸新聞的報導又會產生何種變化?
      本研究目的旨在分析台商取得媒體所有權,是否會影響媒體的經營與報紙的內容取向。據此,本研究利用個案分析方式,以市場導向新聞學為理論架構,採用「內容分析」研究方法,探究《中國時報》的新聞內容及廣告刊登等狀況,並輔以「深度訪談」了解《中國時報》之編輯中心管理情形與編輯策略,藉以觀察台商取得《中國時報》所有權後,其市場導向的變化。
      研究者以《中國時報》所有權轉移前、後的兩岸新聞及廣告為研究對象。抽樣期間排除2008年12月旺旺集團全面接手經營《中國時報》前、後半年間,組織面臨所有權轉移的過度期及調整期,針對《中國時報》2008年6月以前,及2009年5月以後,兩階段各抽取1個月的兩岸新聞及廣告樣本進行研究。
      內容分析結果發現,《中國時報》所有權轉移後,兩岸新聞的「報導量」顯著提升,「內容取向」也產生部分變化,包含:1.避開政治等敏感議題、2.重視「一般民眾」觀點、3.「評論類型」減少、4.「支持訴求」新聞量提升、5. 「正面」新聞增加。在廣告部分,本研究發現,旺旺取得所有權後,《中國時報》第一大落的廣告則數與版面未增加,但其版位分佈與廣告主有部分變化,包含:1. 新聞與廣告版面界線變模糊、2.前進大陸投資之建商、集團內產品的廣告量增加。
      綜合「深度訪談」分析資料後發現,旺旺併購《中國時報》,企業化經營模式更著重成本控制及營運管理,而其重視大陸市場經營的程度,除了反映在兩岸新聞的報導量外,也反映在對兩岸訊息採取更友善的觀點及更多元的報導上。因此,本研究認為,台商經營媒體,其管理與編輯策略部分會受市場發展考量等因素影響,重視且慎選中國大陸訊息的提供,市場導向更明顯。

    China Times, a leading media enterprise in Taiwan which has been operating for 58 years, lay off employees unexpectedly in June 2008. The news that China Times Group was seeking for a buyer spread rampantly in the sector of press since then. On November 4th 2008, China Times Group released a statement that presidencies of its subsidiaries, including China Times, Industry and Commerce Times, CTV, CTITV, Infotimes, CTU, and www.chinatimes.com, had all been transferred to the president of Want Want Group, Mr. Tasi Eng Meng. With the change of the president, newspaper run by bookmen has become history and a substantial variation in the press sector of Taiwan has also formed.
     With its huge amount of investment in China, Wang Wang Group used to be deemed an enterprise with pro-China tendency. Under the condi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fit pursuing within cross-strait relationship are more and more concerned, how should a Taiwanese firm devoting in Mainland China market, Want Want Group who has obtained the ownership of China Times Group, operate this group in the seesaw-struggle betwee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forces. And what changes would emerge in news reports about the cross-strait made by “China Times.”
     This study aimed to analyze whether operation of media and content orientation of newspaper would be influenced after Taiwanese firms having obtained ownership of media. Herewith, this study applied case analysis and employed market-orientation journalism as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methodology of “content analysis”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news content and advisement insertions in “China Times”, and by coordinating “in-depth interviews” this study figured out management status of editing center and its editing strategy, in order to observe the change occurred in market orientation after acquirement of “China Times” by the Taiwanese enterprise.
     The researcher took cross-strait news and advisements in “China Times” before and after ownership transfer as subjects. One month of sampling period, excluding half year before and after presidency of “China Times” being taken over by Want Want Group in December 2008 when the organization was in transition and adjustment period of ownership transfer, of cross-strait news and advertisement samples made use by this research included times before June 2008 and after May 2009.
     It was found from result of content analysis that quantity of reports about cross-strait new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some changes occurred to “content orientation” including: (1) sensitive issues such as political-related were avoided; (2) more attention on viewpoints of “the public” was paid; (3) commentary types decreased; (4) news quantity of “support appeal” increased; (5) “positive” news increased. With regard to advisement, it was found in this study that quantity of the largest advertisement insertions and layouts did not increased in “China Times”, but there were some changes in distribution of layout and advertisers including: (1) the boundary between layouts of news and advisements became indistinct; (2) product advertisements of construction companies and groups investing in Mainland China increased.
     By integrating analysis information of in-depth interviews, it was found that Want Want’s enterprise mode of operation attached more importance to cost control and operational management. The extent to which it concerned about its operation in Mainland China reflected not only report quantity of cross-strait news but also more friendly views and plural reports about cross-strait information. Therefore, this study believed that management and edition strategy of Taiwanese firms operating media were influenced by factors of such as market development. They concerned about as well as carefully chose information about Mainland China when supplying it, especially market orientation.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3 第三節 研究流程…………………………………………………………………4 第貮章 文獻探討…………………………………………………………………4 第一節 中國時報經營概況………………………………………………………4 第二節 市場導向媒介生態………………………………………………………14 第三節 所有權與經營模式………………………………………………………28 第四節 台灣報業市場經營概況…………………………………………………36 第五節 小結………………………………………………………………………45 第參章 研究方法…………………………………………………………………46 第一節 研究架構….……………………………………………………………46 第二節 研究方法…………………………………………………………………47 第三節 研究對象…………………………………………………………………50 第四節 研究工具…………………………………………………………………53 第五節 研究實施…………………………………………………………………58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方法……………………………………………………60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62 第一節 兩岸新聞報導敘述性統計分析…………………………………………62 第二節 廣告內容刊登敘述性統計分析…………………………………………79 第三節 深度訪談結果……………………………………………………………84 第伍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93 第一節 研究結論與討論…………………………………………………………93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建議…………………………………………………104 參考文獻…………………………………………………………………………106 附錄 附錄一 新聞內容編碼表 附錄二 訪談逐字稿

    一、中文參考書目
    2009年報紙媒體發展與回顧(2010)。載於中華民國廣告年鑑編纂委員會(編)2009-2010廣告年鑑,頁61-68。台北市:台北市廣告代理商業同業公會。
    丁興華(2008)。台灣報業經營創新策略之探討─以蘋果日報為例。東海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中時自救會 (2001)。中國時報縮編裁撤大事紀。目擊者,24:31-33。
    方美琴(1999)。報禁後臺灣報紙報導大陸新聞之研究─以中國時報、聯合報、中央日報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天濱(2003)。台灣報業史。台北:亞太圖書。
    王石番(1992)。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市:幼獅文化。
    王君儀(2011)。臺灣聯合報集團多角化經營之綜效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姝琇(2004)。新聞專業與商業利益的衝突與妥協─以《自由時報》消費版新聞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毓莉(2001)。網際網路發展對兩岸新聞交流影響之初探。載於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硏究曁發展中心(編),傳播與法律系列研討會(九)兩岸三地市場開放與資訊交流(頁1-1-1-1-1-28)。臺北市 :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硏究曁發展中心。
    石敬梅(2003)。大陸駐點記者報導台灣新聞內容呈現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何旭初(2007)。市場導向新聞學之思維與運作:〈蘋果日報〉個案分析,中華傳播學刊,11,243-273。
    何志平(2004)。中國時報系企業再造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克(2004)。持續節流,發揮集團力量。中時報系社刊,167,4-5。
    吳佩玲(2006)。商業化新聞操作下的自主空間─記者的反抗策略。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呂傑華(1998)。報業發展與經濟變遷─論報禁解除十周年台灣報業生態及發展趨勢,民意研究季刊,204,77-99。
    李心喬(2007)。台灣消費性雜誌經營模式與未來十年合宜性之預測。南華大學出版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李俊昌(2008)。「全民健康保險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計畫」經營模式之探討。銘傳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郁青(1996)。媒介議題設定效果的第二面向─候選人形象設定效果研究。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筱雯(2004)。好新聞?好生意?台灣報業生產政治的轉變。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谷玲玲(2006)。傳統報業及電子報發展前景。載於行政院新聞局(編),2006出版年鑑(頁56-63)。台北市:行政院新聞局。
    周冠宏(2009)。報紙消費新聞的產製與變遷:以《自由時報》週末生活版為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伯峰(2007)。Web 2.0 之創新應用服務與經營模式之研究。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東泰(2002)。大眾傳播理論。台北市:師大書苑。
    林富美(2006)。台灣新聞工作者與藝人。台北市:秀威資訊。
    林聖芬(1997年12月)。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第四屆海峽兩岸及港澳新聞研討會。香港新聞行政人員協會。
    林照真(2005)。「置入性行銷」─新聞與廣告倫理的雙重崩壞,中華傳播學刊,8,27-39。
    俞旭、黃煜(1997)。市場強勢典範與傳媒的倫理道德-香港個案之研究,新聞學研究,55,224-243。
    施凱瑜(2005)。品牌優勢、產品屬性、延伸契合度與所有權狀態對母品牌態度的回饋效果之探討-以聯合報與蘋果日報為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洪雪珍(2003)。台灣報紙廣告新聞化現象的研究。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胡幼慧、姚美華(1996)。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141-158)。台北市:巨流。
    胡瑞麟(2007)。媒體綜效化對新聞產製與公關運作的影響-以媒體集團內公關公司為例。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徐毓莉(2002)。組織變革對新聞室成員態度之影響-中時報系個案研究。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徐榮華(2007)。台灣報業經營困境與因應策略。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翁秀琪(1992)。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台北市:三民書局。
    高嘉甫(2009)。中共「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台灣新聞傾向與兩岸關係關聯性之研究-以1993年~2008年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涂建豐(1996)。編輯室公約運動,新聞學研究,52,35-48。
    動腦雜誌編輯部(2004年6月)。【媒體】廣告跌跌跌 業外找錢財,動腦新聞。2011年4月22日,取自http://www.brain.com.tw/News/NewsContent.aspx?
    ID=5549
    動腦雜誌編輯部(2008.6)。【媒體】2008年台灣報紙廣告營收調查 免費報 創新逆轉勝,動腦新聞。2011年1月10日,取自http://www.brain.com.tw/News/
    RealNewsContent.aspx?ID=10628
    動腦雜誌編輯部(2009)。Taiwan,2008總廣告量/09預估,動腦,395,68-83。
    動腦雜誌編輯部(2011)。2010年總廣告量,回春All Pass,動腦,419,90-99
    張卉穎(2004)。蘋果日報對聯合報、中國時報的影響。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紹勳(2000)。研究方法(初版)。滄海書局。
    張維安(2001)。文字模式線上訪談的特質及其限制,資訊社會研究,1,279-297。
    張錦華(2009年4月22日)。NCC對媒體併購案應有的政策立場。大紀元。2010年4月26日,取自:http://nccwatch.org.tw/story/20090423/37068
    莊麗莉(1995)。文學出版事業產銷結構變遷之研究-文學商品化現象觀察。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郭至楨(2000)。從網路發展看傳統事業的蛻變,中時報系社刊,152,12-13。
    郭婉玲(2003)。兩岸新聞交流歷程之探索。中國文化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
    陳志成(2001)。面臨裁員員工總是最後知道。目擊者,24,24-25。
    陳炳宏(2005)。探討廣告商介入電視新聞產製之新聞廣告化現象-兼論置入性行銷與新聞專業自主,中華傳播學刊,8,209-245。
    陳炳宏(2009)。旺旺集團入主中時疑慮還很多。目擊者,2010年11月8日,取自:http://www.atj.org.tw/watch/newscon1.asp?number=2053
    陳炳宏(2010)。媒體集團化與其內容多元之關聯性研究,新聞學研究,104,1-30。
    陳國祥、祝萍(1987)。台灣報業演進四十年。台北市:自立晚報出版部。
    陳淑英(2000)。為什麼要「三合一」?。中時報系社刊,152,10-11。
    陳澤美(2009)。九十七年報紙出版業概況。載於行政院新聞局(編),2009出版年鑑(頁24-32)。台北市:行政院新聞局。
    陳韻宇、蔡宛均(2011年1月24日)。2010全年廣告量分析。凱絡媒體週報,571。2011年6月10日,取自:www.mcei.org.tw/mcei/download/
    Carat_Media_NewsLetter-571-media.pdf
    陸燕玲(2002)。從「名門正派」到明教教徒?-台灣「壹週刊」新聞工作者的調適與認同。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覃正文(2008)。中共對台「國際輿論戰」之初探性實證研究-以美國《紐約時報》與《華盛頓郵報》為例。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惠鈴(1997)。報紙如何報導總統選舉新聞-聯合報、自由時報及中央日報的比較分析。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孝爃(1988)。傳播研究方法總論。台北市:三民書局。
    楊孝爃(1993)。內容分析。載於楊國樞(主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809-831頁)。臺北市:東華。
    楊雅茹(2008)。誰的藝文版?報紙藝文新聞產製和表現之初探-以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為例。世新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萬榮水(2010)。台灣新聞出版業趨向與經營策略之觀察,行政院新聞局(編),2010出版年鑑(頁168-181)。台北市:行政院新聞局。
    廖敏如(1997)。所有權移轉與報紙內容關連性之研究-以自立晚報為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褚瑞婷(2006年12月13日)。報業優勢不再熄燈退場路朦朧-論2006年報紙停刊潮。2011年06月10日,取自: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分析網頁: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EC/095/EC-B-095-036.htm
    劉君瑋(2008)。旺旺以204億拿下中時經營權。2011年06月10日,取自:MOL銘報即時新聞:http://www.mol.mcu.edu.tw/showmore_search_2009.php?
    enid=92065
    劉昌德、魏玓(2000)。檢視「罷免案」中的台灣媒體操作-《中國時報》與《聯合報》的假客觀真偏頗,當代,160,64-70。
    蔡宛珊(2005)。成人讀者對圖畫書的解讀-以幾米作品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錢震宇(2003)。李登輝執政時期台灣報紙兩岸政治新聞的脈絡與演變。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鍾起惠(2000)。新聞產製市場理論的檢視-一個公關活動的個案分析,世新學報,10,285-314。
    簡琬壁(2002)。李登輝的報紙形象-以聯合報、自由時報為例。淡江大學傳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顏雅娟(2009)。地方新聞的生與死?從中時「六一八事變」論當前臺灣報業地方新聞的困境。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羅吉尉(2001)。台灣主要報紙對美國總統選舉新聞報導之研究-以1992年美國總統大選為例。文化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蘇正倫(1987)。開發中國家的資訊流通問題研究-以我國的報紙媒介報導國際新聞為例。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蘇國權(2004)。媒體對特定議題之新聞呈現-兼論與民眾態度的差異。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蘇蘅(2002)。競爭時代的報紙-理論與實務。台北市:時英。
    蘇蘅(2006)。九十四年報業市場概況,載於行政院新聞局(編),2006年出版年鑑(頁11-16)。台北市:行政院新聞局。
    蘇蘅、牛隆光、黃美燕、趙曉南(2000)。台灣報紙轉型的問題與挑戰-提供讀者更好的選擇?新聞學研究,64,1-32。
    蘇鑰機(1997)。完全巿場導向新聞學-蘋果日報個案研究,載於陳韜文、朱立、潘忠黨(編),大眾傳媒與巿場經濟(頁215-233)。香港:鑪峰學會。
    Babbie, E. (1997/1998).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8th ed.). 李美華等(譯)。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初版)。台北市:時英。
    McQuail, D. (1994/2001)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An introduction (3rd ed.). 陳芸芸、劉慧雯(譯)。最新大眾傳播理論。台北市:韋伯文化。
    Severin W. J. & Tankard, Jr. J. W.(1997/2000)Communication theories: Origins, methods and uses in the mass media. 羅世宏譯。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第4版)。台北市:五南。
    Underwood, D. (1993/2000). When MBAs rule the newsroom: How the marketers and managers are reshaping today’s media. 林添貴譯。MBA當家企業化經營下報業的改變。台北市:正中。

    二、英文參考書目
    Bagdikian, B. (1990). The media monopoly. Boston: Beacon.
    Beam, R. A. (1996). How perceived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 influences the marketing orientation of U.S. daily newspapers.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73(2), 285-303.
    Beam, R. A. (1998). What it means to be a market-oriented newspaper. 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 19(3): 1-20.
    Beam, R. A. (2003). Content differences between daily newspapers with strong and weak market orientations.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80(2), 368-385.
    Bogart, L. (1989). Press and public: Who reads what, when, and why in American newspapers.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Burgoon, J. K., Burgoon, M., & Wilkinson, M. (1981). Writing style as predictor of newspaper readership, satisfaction and image. Journalism Quarterly, 58(2), 225-231.
    Hamel, G. (2000). Leading the revolution.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Harrower, T. (1998). The newspaper designer's handbook (4th ed.). Boston, MA: McGraw Hill.
    McManus, J. H. (1994). Market-driven journalism: Let the citizen beware? Newbury Park, CA: Sage.
    McManus, J. H. (1995). A market-based model of news production. Communication Theory, 5(4), 301-338.
    Picard, R. (1989). Media economics: Concepts and issues. Newbury Park, CA: Sage.
    Shoemaker, P. J. & Reese, S. D. (1996). Mediating the message:Theories of influences on mass media content (2nd ed.). NY: Longman .
    Wimmer, R. D. & Dominick, J. R. (2003). Mass media research:An introduction (7th ed.). Belmont, CA: Wadsworth.
    Wimmer, R. D. & Dominick, J. R. (2007). Mass media research: An introduction (8th ed.). Belmont, CA: Wedworth.
    McQuail, D. (2000). McQuail’s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4th ed.). Thousand Oaks, Calif: Sage.
    Hirsch, P. (1977). Occupational, organizational and institutional models in mass media research: Towards and integrated framework. In P. M. Hirsh, P. V. Miller & F. G. Kline (Eds.), Strategies for communication research (pp. 13-24). Beverly Hills, CA: Sage.
    Kenny, K. & Simpson, C. (1993). Was Coverage of the 1988 presidential race by Washington’s two major dailies biased? Journalism Quarterly, 70, 345-355.
    Coulson, D. C. & Hansen, A. (1995). The Louisville Courier-Journal’s news content after purchase by Gannett.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72, 205-215.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