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紀寧 JI, NING |
---|---|
論文名稱: |
臺灣與大陸國初中音樂教科書之創作內容分析比較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Music Creativity Contents in Junior High School Textbooks of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
指導教授: |
林小玉
Lin, Sheau-Yuh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
論文出版年: | 2016 |
畢業學年度: | 10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15 |
中文關鍵詞: | 音樂創作 、音樂元素 、音樂媒介 、音樂創造力 、教科書 |
英文關鍵詞: | medium for musical creativity, music elements, musical creativity |
DOI URL: |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3753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52 下載:1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分析、比較臺灣與大陸兩岸國初中音樂教科書之音樂創作內容。研究者採內容分析法,以臺灣康軒、翰林版國中藝術與人文教科書,與大陸人民音樂、人民教育版音樂教科書作為研究對象,每個版本各6冊,共計二十四冊。以文獻內容發展而成之「兩岸音樂教科書之音樂創作內容類目表」作為研究之工具,將其分成「音樂創作內容次數與所占比例、音樂創作內容所反映之音樂元素次數與比例、音樂創作內容所運用之創作媒介次數與比例」等三個主類目,並以此發展出其他對應的次類目對研究對象進行分析、比較。依據分析之結果與發現,本研究有以下結論:
臺灣與大陸四個版本國初中音樂教科書中音樂創作內容次數與所占比例均甚低,大陸人音版音樂創作內容出現次數與所占比例相對最高。音樂創作內容所反映之音樂元素項目次數與比例方面,臺灣康軒版以節奏與曲調元素並列最高,臺灣翰林版以曲調元素最高;大陸人音版以節奏元素最高,人教版以曲調元素最高。所運用之音樂創作媒介,在兩岸四個版本音樂創作內容中,皆以記譜為最多。臺灣兩個版本在運用肢體創作比例方面相對最低;大陸人音版以運用數位創作比例相對最低,人教版以運用圖形/音畫及肢體創作比例相對最低。
最後,研究者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提供教育行政單位、教科書編輯者、音樂教學者以及後續研究者之參考。
This study aimed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musical creativity contents in junior high school textbooks of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Using the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the researcher investigated the Kanhsuan, Hanlin Arts and Humanities textbook versions in Taiwan and the People's Music Publishing House,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Music textbook versions in Mainland China. With six volumes per version, there were 24 volumes involved as study subjects. Based upon literature review, a self-developed content analysis table was utilized as the research instrument, in which the frequencies and percentages of musical creativity contents, music elements exemplified and creation medium consisted of the main analysis categories. The secondary analysis categories were developed hereby.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finding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were drawn:
The frequencies and percentages of musical creativity contents in the four textbook series were all very small; among them, the People's Music Publishing House took a relatively large proportion. As to the category of music elements exemplified in music creativity-related textbook sessions, Kanhsuan topped others in rhythm and melody ; Hanlin included most creation activities in melody; People's Music Publishing House covered mostly in rhythm-related content;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dealt mostly with the music element of rhythm. When it comes to the creation medium incorporated, the conventional music notation occupied most of the space in all four versions; the two Taiwan versions least utilized the medium of body creation; People's Music Publishing House least implemented the digital medium;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least involved iconic/music mapping or body creation.
The researcher proposed suggestions for references to educational administrators and institutes, to textbook publishers, to music instructors as well as to future researchers.
一、中文部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1)。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北京。
王文科(1999)。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
王雅代(2008)。國小低年級學生在奧福即興音樂活動中創造力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庄曜(2008)。數字時代新技術媒體對音樂創作的影響。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51-57,南京。
吳秋琴(1994)。高中音樂欣賞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吳榮順(2000)。傳統音樂的即興-以臺灣原住民為例。藝術評論,12,51-73。臺北:國立藝術學院出版組。
吳蕙純(2007)。兩岸三地小學音樂創作教學課程綱要與教材內涵之分析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
宋蓓、郁正民(2010)。新中國六十年音樂課程標準發展的回顧。教學研究,33(2),79-82。
李小弘(2013)。小學音樂教學中創造教學的策略研究─以錦江區小學音樂創造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四川師範大學,成都。
李麗芬(2006)。應用生活經驗於兒童音樂創作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沈啟箴(2013)。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音樂創作教學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朱富榮(2006)。國小音樂創作課程實施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
周珮儀(2003)。教科書之選擇與評鑑。高雄:復文。
周曉筠(2001)。臺海兩岸小學音樂課程標準與音樂教科書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易海燕(2011)。澳門和臺灣小學音樂教科書的比較研究。載於浙江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現代中小學教育(頁70-72)。
林小玉(2002)。音樂創造力之內涵與研究趨勢探討。音樂藝術學刊,2,87-118。
林小玉(2003)。藝術與人文教師應知的創造力五提問與創造力教育七建議。國民教育,43(6),50-55。
林小玉、紀雅真、簡菁瑩(2004)。臺美國小五年級音樂教科書創作部分之比較研究。載於「音樂教育學術研討會─音樂教育的趨勢與展望」論文集(頁213-234)。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林小玉(2007)。音樂創造力─概論、教育心理學觀與實徵研究。臺北:五南。
林淑芳(2011)。發現音樂─大班兒童音樂創思之研究。藝術研究學報,4,81-109。
林錦鈺(2005)。臺海兩岸小學階段音樂教育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暨南國際大學,南投。
金世余(2012)。新中國中小學音樂教學大綱的發展。教育教學論壇,22,255-257
帥大燕(2013)。音樂教學中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教師教育研究,25。取自http://www.jsjyyjzz.com/content/?1408.html
胡慧芳(2003)。即興運用於初階鋼琴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
范儉民(1990)。音樂教學法,臺北:五南。
顧建華、張占國(1999)美學與美育詞典。學苑出版社,北京。
紐文英(2009)。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雙葉書廊。
馬達(1998)。中日初中音樂教科書的比較研究。人民音樂,9,1994-2015。
馬夢淳(2015)。新課標下中小學“音樂創作”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重慶師範大學,重慶。
國民教育社群網(2015)。90年暫行綱要。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0.php。
康軒文教網。各校版本查詢。取自 http://www.knsh.com.tw
康謳(1967)。怎樣指導音樂創作活動。音樂教育,1,2-4。
張春興(2001)。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修訂版)。臺北,東華。
張禹欣(2004)。大陸、日本小學音樂課程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臺南。
張瑩瑩(2012)。日本初中音樂教科書音樂創作内容的介紹與分析。中國音樂教育,10,30-34。
張蔭伯(1989)。略論聲音媒介與音樂表現的關係。西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125-129。
張蕙慧(2004)。從情感與形式探討蘇珊朗格的音樂審美論。新竹師院學報,18,387-412。
張顥齡(2005)。臺韓小學生活領域課程之音樂教材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教育部(2003a)。創造力教育白皮書:打造創造力國度。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b)。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0.php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教育部。
曹理、何工(2000)。音樂學科教育學。北京:首都師範大學。
梁寶華(2005)。音樂創作教學─創世紀音樂教育新趨勢。香港:卓思。
梁寶華(2014)。音樂創作教學—理念、原則和策略。北京:人民音樂。
莊瑞玉(1991)。中日小學音樂課程與教科書之比較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2,321-326。
許佩禎(2008)。建構主義取向與講解式教學對國小六年級音樂創作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
許碧勳(1989)。幼兒的創造韻律教學。國教月刊,36,5-9。
陳昭儀(2006)。傑出音樂家創作歷程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1,221-239。
陳祐加(1997)。創造思考策略教學對國小學童曲調創作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
陳慧筠(2009)。兒童音樂創作數位學習系統的發展與成效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
陸錦林(2015)。小學音樂教學中舞蹈與音樂間的相容性分析。教師教育,23,9-10。
彭焕胜(2009)。臺灣教育史。高雄:麗文文化。
曾如詩(2009)。應用5E學習環觀點輔以資訊科技融入音樂創作教學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黃宇平(2004)。國中音樂課程即興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黃怜華(2013)。 兩岸三地角概念教科書內容比較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楊世華(1993)。奧福(Orff)與高大宜(Kodaly)教學法於音樂行為與創造行為比較之研究:二個小團體之觀察(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楊孝濚(1989)。內容分析。載於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主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頁809-831)。臺北:東華。
楊玲悅(2010)。國高中公民科教科書課程銜接之研究-以政治部分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葉雲生(2011)。自動作曲融入國小六年級音樂創作教學之教材設計與學習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
葉維珍(2012)。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領域教科書音樂創作之內容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廖家驊(1993)。音樂教育課程。載於曹理(主編),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學(頁145-190)。上海:教育。
趙千惠(2006)。彰化縣國民小學六年級藝術與人文領域音樂教師音樂創作之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劉賢兵(2007)。新課程觀下高中音樂創作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首都師範大學,北京。
歐用生(1991)。教育研究法。臺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1994)。課程發展的基本原理。高雄:復文。
蔡振家(2001)。臺灣民間戲曲音樂中「活奏」的訓練─來自書法教育的啟示。取自http://members.tripod.com/gia_5/zuschauer/calligraphy.htm
課程教材研究所(2001)。20世紀中國中小學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彙編(音樂·美術·勞技卷),117。
鄭方靖(1993)。本世紀四大音樂教育主流及其教學模式。臺北:奧福教育。
賴美鈴(1995)。我國國民中學音樂教科書的現況。中等教育,46(4),56-67。
駱正榮(1992)。國小音樂創作教學探討—節奏部分—。國教世紀,27(6),48-61。
謝苑玫(2014)。臺灣地區中小學音樂教學。收錄於梁寶華(編著),音樂創作教學—理念、原則和策略(頁62-74)。北京:人民音樂。
謝嘉幸與郁文武(2006)。音樂教育與教學法。北京:高等教育。
藍順德(2003)。教科書開放政策的演變與未來發展趨勢。國立編譯館館刊,31,2-25。
羅雅莉(2008)。圖像符號應用於國民小學音樂創作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蘇金輝(2010a)。從音樂創作的發展探討數位音樂在教學上的實踐。人文社會學報,6,85-107。
蘇金輝(2010b)。創造力在音樂通識教育的探討與應用。通識學刊:理念與實務,2(1),161-188。
蘇金輝(2011)。電腦科技在音樂創作教學上的發展與應用。人文社會學報,7(2),21-39。
鐘若欣(2008)。國語流行歌曲融入國小高年級音樂創作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二、英文部分
Abeles, H. F., Hoffer, C. R., & Klotman, R. H. (1984). Foundations of music education. New York, NY: Schirmer.
Amabile, T. M. (1983).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New York, NY: Springer-Verlag.
Beall, G. H. (1981). Music as Experience-Structure and Sequence for the Elementary School. Iowa, IA:Wm. C. Brown.
Brophy, T. S. (2000). Assessing the developing child musician:A guide for general music teachers. Chicago, IL:GIA.
Brophy, T. S. (2001). Developing improvisation in general music classes.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88(1), 34-53.
Andrew R. B. (2015). Computers in Music Education: Amplifying Musicality. Computer Music Journal, 32(3), 105-108.
Campbell, P.S. (1991). 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4, 95-120.
Davis, G. A. (1986). Creativity is forever. Dubuque, IA: Kendall/Hunt.
Elliott, D. J. (1995). Music matters: A new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ordon, E. E. (1971). The psychology of music teaching.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Hickey, M. (1995).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hildren's creative musical thinking processes and product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7(1), 145A.
Humphreys, J. (2006). Toward a reconstruction of “creativity” in music education: “Points for Debate” article. British Journal of Music Education, 23, 251-261.
Kratus, J. (1991). Growing with improvisation.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78(4), 35-40.
Radocy, R. E., & Boyle, J. D. (2003). Psychological foundations of musical behavior (4th ed.). Springfield, IL: Charles Thomas.
Reimer, B. (2003). A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 Advancing the vision (3rd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Education.
Fitzsimonds, G. (2002). Improvisation in five minutes a day. Teaching Music, 10(3), 28-33.
Webster, P. (1991). Creativity as creative thinking. In D. L. Hamann (Ed.), Creativity in the music classroom(pp. 25-35). Reston, VA: MENC.
Wiggins, J. (1990). Composition in the classroom: A tool for teaching. Reston, VA: Music Educators National Con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