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張蕙雯 |
---|---|
論文名稱: |
頭版新聞標題的語法特徵及語言變異偏離現象之探析--以聯合報及蘋果日報為研究範圍 |
指導教授: | 楊如雪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畢業學年度: | 10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35 |
中文關鍵詞: | 新聞標題 、漢語語法 、主題 、語言變異 、零度與偏離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472 下載:4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2013年聯合報與蘋果日報頭版新聞標題為研究範圍,進行語法特徵及語言變異偏離現象之探析。共分為六章:緒論、文獻探討、新聞標題語料之初探、新聞標題的語法特徵之探析、新聞標題的語言變異偏離現象之探析,以及結論。
探析過程首先以兩報實際版面形象作為取材的依據,藉由頭版新聞及其標題在版面上的具體呈現,選取具代表性的兩報同宗新聞作為樣本,於第三章進行標題與文本之連貫性分析。此為新聞標題語料的初探階段,並於樣本分析中窺探新聞標題的部分形象。
針對頭版新聞標題的語言形象,本研究以第四章與第五章內容進行綜論。其中以兩大理論基礎作為論述的支持:其一,主題在漢語語法的特徵與功能;其二,出於交際之實際需要而採取的修辭手段。關於前者,漢語是主題明顯的語言類型,且以訊息傳遞為目標的話語通常具備明確的談論對象,此一談論對象也就是主題所指涉的對象。至於後者,為達成傳遞訊息的目的,必須為訊息內容選擇好的表達方式,而好的表達方式也就是好的修辭手段,對於話語的形象與表情達意的過程,能提供極大的幫助。
因此,本研究以上述兩點作為研究論述的重要基礎;並於研究中針對語法特徵及語言變異偏離現象,在句法層面、詞彙層面,以及新聞標題的主觀傾向中,援引適當的語料來進行各面向的討論,並呼應人在訊息傳遞過程中的認知思維活動。
(分別按姓氏筆畫排列)
一、 專書:
(一) 語言學方面
王寅:《認知語言學》,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年。
何自然主編,謝朝群、陳新仁編著:《語用三論:關聯論、順應論、模因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
孫亞:《語用和認知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陳原:《語言與社會生活──社會語言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1年。
葉蜚聲、徐通鏘:《語言學綱要》,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
謝國平:《語言學概論》,臺北:三民書局,1998年。
Sperber, D. & Wislson, D.著,蔣嚴譯:《關聯:交際與認知》(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
Victoria Fromkin & Robert Rodman著,黃宣範譯:《語言學新引》,臺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
(二) 漢語語法與修辭學方面
仇小屏、鐘玖英主編:《靈活的語言:王希杰語言隨筆集》,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王力:《中國現代語法(上)、(下)》,香港:中華書局,2002年。
王吉輝:《現代漢語縮略詞語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
王希杰:《修辭學通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王希杰:《漢語修辭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
王建華、周明強、盛愛萍:《現代漢語語境研究》,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2年。
朱德熙:《語法答問》,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年。
朱德熙:《語法講義》,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年。
何永清:《現代漢語語法新探》,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5年。
吳中偉:《現代漢語句子的主題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李子瑄、曹逢甫:《漢語語言學》,臺北:正中書局,2009年。
李知沅:《現代漢語外來詞研究》,臺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
屈承熹著,潘文國等譯:《漢語篇章語法》,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6年。
竺家寧:《詞彙之旅》,臺北:正中書局,2009年。
竺家寧:《漢語詞彙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
邵敬敏:《現代漢語通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
邵敬敏:《漢語語義語法論集》,上海 :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段業輝、李杰、楊娟:《新聞語言比較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
徐杰:《普遍語法原則與漢語語法現象》,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徐烈炯、劉丹青:《話題的結構與功能》(增訂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
高更生:《漢語語法研究》,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年。
張弓:《現代漢語修辭學》,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
張小平:《當代漢語詞彙發展變化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8年。
張郇慧:《華語句法新論(上)》,臺北:正中書局,2012年。
曹煒:《現代漢語詞彙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曹逢甫著,王靜譯:《漢語的句子與子句結構》,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5年。
曹逢甫著,謝天蔚譯:《主題在漢語中的功能研究:邁向語段分析的第一步》,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年。
許世瑛:《中國文法講話》,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94年。
陳汝東:《認知修辭學》,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1年。
陳望道:《修辭學發凡》(第4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
陸儉明、沈陽:《漢語和漢語研究十五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湯廷池:《國語變形語法研究:第一集 移位變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9年。
黃慶萱:《修辭學》,臺北:三民書局,1979年。
葉國泉、羅康寧:《語言變異藝術》,韶關:廣東教育出版社,1992年。
葛本儀:《現代漢語詞彙學》(修訂本),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4年。
趙元任:《國語語法:中國話的文法》(再版),臺北:學海出版社,1991年。
趙元任著,丁邦新譯:《中國話的文法》,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0年。
劉月華、潘文娛、故韡:《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增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年。
鄭縈、曹逢甫:《華語句法新論(下)》,臺北:正中書局,2012年。
黎錦熙:《新著國語文法》,臺北:里仁書局,1982年。
駱小所:《現代修辭學》,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
(三) 新聞學方面
沈征郎:《實用新聞編採寫作》,臺北:聯經出版社,1992年。
胡傳厚主編:《編輯理論與實務》,臺北:學生書局,1977年。
徐昶:《新聞編輯學》,臺北:三民書局,1992年。
馬西屏:《文字追趕跑跳碰:如何製作漂亮的標題》,臺北:三民書局,2007年。
郭伯佾:《新聞標題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1986年。
陳石安:《新聞編輯學》,臺北:三民書局,1988年。
陳萬達:《新聞採訪與編輯--理論與實務》,臺北:威仕曼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彭家發:《進階新聞寫作:理論、分析與範例》,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鄭貞銘:《新聞採訪與編輯》,臺北:三民書局,2002年。
錢震原著,鄭貞銘、張世民、呂傑華增修:《新聞新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蘇蘅:《競爭時代的報紙:理論與實務》,臺北:時英出版社,2002年。
顧朗麟:《新聞標題製作:台灣五大報一百二十六個活教材》,臺北:亞太圖書出版社,1999年。
黃年等撰:《聯合報六十年:1951-2011》,臺北:聯合報社,2011年。
黃清龍:《報業還有明天嗎:美、日、中媒體發展觀察》,臺北: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四) 其他
王錦堂:《大學學術研究與寫作》,臺北:東華書局,1992年。
張春興:《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1996年。
張春興:《現代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1991年。
管倖生等:《設計研究方法》,臺北:全華出版社,2010年。
蘇建文等:《發展心理學》,臺北:心理出版社,1995年。
John W. Santrock著,黎士鳴編譯:《心理學概論》,臺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二、 期刊論文:
王心梅:〈淺談報紙版面語言的運用〉,《新聞愛好者》(2009年1月),頁54-55。
田貴森、孫建民:〈語言變異研究的理論與方法〉,《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第25卷第3期(2009年9月),頁99-103。
李貞怡、李秀珠:〈台灣媒體競爭市場之報紙內容多樣性研究〉,《新聞學研究》第88期(2006年7月),頁135-172。
李萌萌:〈對零度偏離理論的認知闡釋〉,《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8卷第1期(2009年1月),頁104-108。
徐佳士 :〈中文報紙版面改革的研究〉,《新聞學研究》,第12期(1973年,11月),頁17-66。
翁秀琪:〈閱聽人研究的新趨勢──收訊分析的理論與方法〉,《新聞學研究》第47集(1993年6月),頁1-15。
袁毓林:〈語義角色的精細等級及其在信息處理中的應用〉,《中文信息學報》第21卷第4期(2007年7月),頁10-20。
張文強:〈閱聽人與新聞閱讀-閱聽人概念的轉變〉,《新聞學研究》第55集(1997年7月),頁291-310。
張玉佩:〈當認同遇到隱喻:談隱喻在認同塑造的運作〉,《新聞學研究》第64期(2000年7月),頁73-101。
張春榮:〈修辭三性的活用〉,《國文天地》,第28卷第8期(2012年1月),頁104-107。
張福民:〈淺談記者的主觀議論〉,《新聞愛好者》(2003年3月),頁43-44。
陳滿銘:〈論三一理論與作文評改〉,《中等教育》第59卷第3期(2008年9月),頁42-62。
喻惠群:〈語篇連貫機制的認知解讀〉,《南京林業大學學報》第6卷第4期(2006年,12月),頁51-54。
覃建平:〈句子成分與參與者角色〉,《咸寧學院學報》第29卷第5期(2009年10月),頁70-71。
楊振蘭:〈詞的色彩意義歷時演變特點試析〉,《山東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頁43-46。
臧國仁:〈新聞報導與真實建構:新聞框架的理論觀點〉,《傳播研究集刊》第三集(1998年12月),頁1-102。
趙雅麗:〈符號版圖的迷思:影像化趨勢下語言的未來發展〉,《新聞學研究》第77期(2003年10月)新聞學研究,頁187-215。
蔡維天:〈漢語疑問狀語的事件結構〉,《現代中國語研究》第10期(2008年),頁1-10。
薛小英:〈語篇連貫性的建立與接受〉,《中南大學學報》第17卷第6期(2011年12月),頁243-247。
鍾蔚文:〈認知與傳播研究〉,《新聞學研究》第41期(1989年4月),頁211-216。
聶焱:〈王希杰語境理論的特色〉,《國文天地》第25卷第6期(2009年11月),頁75-78。
羅文輝、吳筱玫、Anna R. Paddon:〈台灣報紙頭版設計的趨勢分析:1952-1996〉,《新聞學研究》第59期(1999年4月),頁67-90。
羅文輝:〈打開天窗說亮話──版面革新的未來走向〉,《報學》第八卷第五期,頁33-37。
三、 論文集論文:
沈家煊:〈句式和配價〉,《認知與漢語語法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頁82-95。
屈承熹:〈話題的表達形式與語用關係〉,原載日本《現代中國語研究》第一期,2000年10月。收錄於史有為主編:《從語義信息到類型比較》,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1年,頁48-74。
袁毓林:〈述結式的論元選擇及其句法配置〉,《漢語語法研究的認知視野》,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頁300-333。
袁毓林:〈漢語結構類型的普遍語法觀照-評徐烈炯、劉丹青《話題的結構與功能》〉,《漢語語法研究的認知視野》,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頁217-236。
曹德和:〈漢語句序排列規律〉,《語言應用與語言規範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頁90-106。
湯廷池:〈關於漢語的詞序類型〉,《漢語詞法句法論集》,臺北:學生書局,1988年,頁449-537。
楊成凱:〈漢語句子的主語和話題〉,原載日本《現代中國語研究》第一期,2000年10月。收錄於史有為主編:《從語義信息到類型比較》,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1年,頁75-97。
四、 學位論文:
宋梅惠:《從社會語言學觀點探討報紙標題夾用臺語之現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巫宜靜:《台灣新聞標題語言結構之研究與華語文教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李媛媛:《現代漢語標題的語言特點研究》,南京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林淑欣:《蘋果日報頭版照片呈現之風格與意義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周世豐:《學什麼?像什麼:報紙版面設計之競爭意涵──以蘋果日報出刊前後中時聯合自由三報為例》,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林宜箴:《頭版設計與年輕讀者閱報效應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林雯旋:《新聞標題的語言分析──以中國時報娛樂版(2006)為範圍》,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0年。
徐喜萱:《台灣報章標題隱喻詞彙宏觀分析與外籍生認知度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彭戴娜:《新聞標題語法特點研究》,湘潭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曾穎:《報紙新聞主標題語法結構和話題表現研究》,四川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黃甲乙:《台灣新聞標題的語言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2004年。
黃義書:《新聞產製場域中的攝影記者─認知、角色、專業權力及生存心態分析》,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楊海蘭:《新聞連貫性的探析—以報紙標題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五、 網站資源:
聯合知識庫 原版報紙資料庫:http://udndata.com/library/fullpage/
聯合報全文報紙資料庫:http://udndata.com/udn/
蘋果日報網站:http://www.appledaily.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