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詩雯
論文名稱: 戲劇活動融入視覺藝術課程教學研究-以台南市某兩所國中七年級學生為例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Drama Activities into Visual Arts Instruction -A Case Study of the Seventh Grade Students in Two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nan City
指導教授: 林仁傑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8
中文關鍵詞: 戲劇活動視覺藝術教學藝術與人文領域
英文關鍵詞: drama activities, visual arts teaching, arts and humanities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0221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47下載:1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九年一貫課程藝術與人文領域強調藝術之學習應了解時代、文化、社會、生活與藝術的關係,並運用感官、知覺和情感,辨識藝術的特質,建構意義。因此在藝術課程方面,應如何讓學生對藝術作品產生更深切的體認與情感?本研究目的在運用戲劇活動融入視覺藝術課程,探討以國中七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以獲得其學習成效與回饋反應。本研究以行動研究的方式,探究整個教學歷程。經歷試探性教學、課程修正,並於正式教學實施後,取得學生前、後測資料,輔以教學日誌、學生心得、課後學生自我評量表、學習單為評量依據,以推論本研究課程之實施成效與可行性。本研究依據研究問題,所獲致之研究結論如下所述。
    一、發展課程設計方面:戲劇活動教學項目應對應教學目標以及考量學生能力與需求。
    二、課程實施歷程方面:課程修正方面應以學生需求為主體、教學方法應重視常規與默契的建立、學生學習情意態度之培養,以及戲劇情境之營造。
    三、學生學習興趣方面:從前測、後測評量結果,以及學生課後自評表可得知,戲劇活動融入視覺藝術課程有助於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基於前述結論,研究者進一步提出對以戲劇活動融入視覺藝術課程教學之課程實施建議,以供未來藝術教育工作者參考。

    The learning of Arts and Humanities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 and its time, culture, society, as well as life. The learners may appreciate art works and construct meanings with senses and emotions. The lessons of art appreciation should make them admire art works more. The study, implemented with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aims to explore learning effects and feedback of the students by adopting the drama activies integrated with the lessons of visual art appreciation. The objects of the study are the seventh grade students in two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nan City. The study is analyzed with the pretest and posttest result of the students in addition to the reflective journals, the students’ reports, the after-class self-evaluation of the students, as well as their worksheets. The feasibility and the effects of the lessons are implied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as follows.
    1.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e teaching of drama activities should meet with the teaching objects, students’ ability and their needs.
    2.Teaching process. The revised lessons should accord with students’ needs. The teaching approach has to emphasize disciplines, arouse students’ affection and develop an appropriate atmosphere for drama activites.
    3.Learning interests.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the approach of drama activities integrated with the lessons of visual art appreciation can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s.
    Based on the findings, more suggestions for drama activities into visual arts and the visual arts lessons implemented with the approach of drama activities are made for the art educator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四節 名詞解釋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視覺藝術課程教學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9 第二節 戲劇教學之理論基礎與應用相關研究 20 第三節 戲劇活動融入視覺藝術課程教學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3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9 第一節 研究方法 49 第二節 研究設計 5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3 第四節 資料處理 55 第五節 研究情境 58 第四章 課程發展與實踐歷程 61 第一節 課程設計理念與內容 61 第二節 課程架構與教學大綱 62 第三節 課程實施與方式 65 第五章 課程實施成效與省思 89 第一節 課程實施成效之評估 89 第二節 學生學習反應之評估 106 第三節 教學實務之省思 11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17 第一節 結論 117 第二節 建議 124 參考文獻 125 壹、中文部分 125 貳、英文部分 129 附件 131

    壹、中文部分
    王有福(2002)。創作性戲劇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兒童創造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台北。
    王 琄(2002)。愛上表演課。台北:幼獅。
    王秀雄(1988)。各派心理學的研究對美術教育的啟示。國教天地,77,3-13。
    王秀雄(1989)。怎樣教「美術批評」-美術鑑賞教學之研究。美育,5,7-13。
    吳明隆(1999)。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吳靜吉(2002)。戲劇太有趣,很有創意!台北:天下。
    李美蓉(1996)。視覺藝術概論。台北:雄獅美術
    李卉喬(2011)。台南市國小教師對表演藝術融入視覺藝術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呂燕卿(1999)。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綱要與統整互融式課程設計之觀念。美育,106期,29-38。台北:教育部。
    呂桂生(1994)。台灣地區國小兒童美勞科人物繪畫與塑造表現能力研究。刊於台北市立師院:1994 年亞洲藝術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林玫君(2001)。參與教習劇場有感—教習劇場與其他相關戲劇教學法之異同。載於蔡奇璋等(主編)。在那湧動的潮音中—教習劇場 TIE,187-192。台北:揚智。
    林玫君(2005)。創作性戲劇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
    林素花(2002)。戲劇教學對提昇學習動機低落兒童學習動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台中。
    林曼麗(2000)。台灣視覺藝術教育研究。台北市:雄獅。
    林麗嬈(2006)。視覺藝術結合戲劇活動在藝術與人文領域應用之研究〜以三年級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洪嘉璐、盧明(2002)創造性戲劇活動引導技巧之初探-以九歌兒童劇團實施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5,433~460。
    胡寶林(1998)。兒童生活世界「舞臺」和行為表現力的互動。師友,372,9-15。
    高楠(1993)。藝術心理學。台南巿:復漢。
    高實珩(2003)。從兒童美術心理發展探討國小視覺藝術鑑賞教育的實踐。國教之友,54(4),8-20。
    徐秀菊(2007)。藝術教育的展望。載於藝術與人文教育(頁718)。台北市:師大書苑。
    夏清林(譯)(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室動手做研究。台北:遠流。
    容淑華(2007)。兒童戲劇—理性的藝術。美育,159,44-47。
    陳仁富(2002)。創造性戲劇的課程設計與實踐。輯於2002年國民中小學戲劇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29-245)。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陳麗如(1996)。國小低年級兒童繪畫表現模式及其影響因素之多重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嘉義。
    陳朝平、黃壬來(1995)。國小美勞科教材教法。台北:五南。
    陳朝平、黃壬來(1996)。國小美勞科教材教法。台北:五南。
    陳朝平(2002)。視覺藝術教學研究。載於黃壬來(主編)。藝術與人文教育(頁439-462)。台北:桂冠。
    陳仁富、張曉華(2002)。藝術與人文教育。台北:桂冠圖書。
    陳榮清(2002)。資訊科技融入國小視覺藝術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台北。
    陳芬美(1994)。幼兒繪畫表現發展之研究。刊於海山兩岸兒童藝術教育的改革與研究論文集。台北:聯明。
    陳麗槑(2004)。國小高年級視覺藝術與戲劇統整課程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3)。教育部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第一期五年計畫(103年至107年)臺灣•好美〜美感從幼起、美麗終身學。台北市:教育部。
    區曼玲(譯)(1998)。劇場遊戲指導手冊。台北市:書林。
    張文龍(2005)。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領域停看聽--從全國表演藝術課程實施問卷調查看教學現況。美育,143,78-89。
    張德銳、簡賢昌、李健民、丁一顧、李俊達、高紅瑛、林芳如、高敏麗、張淑娟、鄒小蘭、蔡美錦和王永進(2007)。教學行動研究—實務手冊與理論介紹
    張曉華(1999)。創作性戲劇原理與實作。台北巿:財團法人成長文教基金會。
    張曉華(2003)。創作性戲劇教學原理與實作。台北:成長基金會。
    張曉華(2004)。教育戲劇理論與發展。台北:心理。
    張曉華(主編)(2008)。表演藝術 120 節戲劇活動課的實作設計。台北:書林。
    曾永美(2004)。多元智能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與社會領 域學業成就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曾藝美(2011)。視覺藝術「找」問題 基層教師的實務觀察。美育,179,52-56。
    黃政傑(1999)。課程改革。台北市:漢文。
    黃壬來(1993)。國小美勞科教學研究。台北:五南。
    黃秀英(2003)。「創作性戲劇教學」應用於「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課程設計與教學實務—以國北師附小四年級藝術與人文課之行動研究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台北。
    楊璧菁(1997)創造性戲劇對小學三年級學生表達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藝術學院,台北。
    詹美鈴(2002)。青少年對創作性戲劇的詮釋與展現—以南投希望國中一年級學生在國語文課程表現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台東。
    趙靖雲(2008)。創作性戲劇教學法融入視覺藝術鑑賞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宜蘭縣中華國中一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趙惠玲(2011)。美術鑑賞。台北市:三民。
    鄭黛瓊(譯)(1999)。戲劇教學:啟動多彩的心。台北:心理。
    廖順約、闕美珍(2003)。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的戲劇表演藝術課程發展。載於淡江大學舉辦之社會變遷與中小學課程教學再造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35-151),台北。
    歐用生(1996)。教育專業成長。台北:師大書苑。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總統公布法律令(1997,3月公布)藝術法案,華總(一)義字860060070號
    劉豐榮(2001)。當代藝術教育論題之評析。視覺藝術,4,59-96。
    劉純芬(譯)(2005)。假戲真做,做中學。台北:成長文教基金會。
    劉詩兵(2015)。表演藝術概論。台北市:鳳凰網路。
    盧建宏(2007)。戲劇運用於視覺藝術教學對學生影響之研究―以蘆洲國小六年級某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謝政達(2002)。以創意戲劇整合「藝術與人文」領域的課程。美育,126,86-90。
    羅明珍(2000)。結合社區文化資源之藝術教育課程設計研究─以宜蘭縣國中美術課程設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蘇建文、王雪貞、林翠湄、連廷嘉、黃俊豪(譯)(2003)。Shaffer, D. R .著。發展心理學。台北:學富。

    貳、英文部分
    Efland, A., Freedman,K., & Stuhr, P. (1996). Postmodern art education: An Approach to curriculum. Reston,VA:National Art Education Association.
    Eisner, E. W. (1976). Educating Artistic Vision. NY: Harper and Row.
    Goldberg, M. (1982). American Children's Theatre in the '80s. Children's Theatre Review, 31(4), 13-16.
    Hamblen, K. (1997). The Emergence of Neo-DBAE. In J. Hutchenc & M. Suggs (Eds). Art Education: Content and practice in a postmodern era. Reston, VA: National Art Education Association.
    Heathcote, D. (1991). Collected Writings on Education and Drama. NY:Evanston.
    Lowenfeld, V. (1982). Creative and Mental Growth. NJ: Prentice Hall.
    Morry, M. (1989). The Effective use of Role-Play. NY : New York.
    Vygotsky, L. S. (1967). Play and its role in the mental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 Sovient Psychology, 5,6-18.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