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謝佳純
Hsieh,Chia-Chun
論文名稱: 大學生對PM2.5防治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某國立教育大學為例
A study on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intention of PM2.5 control toward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on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指導教授: 葉國樑
Yeh, Gwo-Liang
曾治乾
Tseng, Chie-Chi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3
中文關鍵詞: PM2.5大學生環境敏感度防治行為意圖
英文關鍵詞: PM2.5, undergraduate students, environment sensitivity, behavioral intention of PM2.5 controll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4207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26下載: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了解大學生們對於PM2.5細懸浮微防治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研究採用橫斷法,抽取台北地區某大學院校,隨機取樣共404名有效樣本,進行「大學生對PM2.5防治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施測,資料分析所得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為女生的防治行為意圖顯著優於男生;而細懸浮微粒知識、環境敏感度、防治態度上,也發現女生顯著優於男生。
    二、研究對象在不同學院類別對於PM2.5防治意圖、減少受害亦有顯著差異。在此樣本中,大學生的減少產生行為意圖因學院不同而有所差異,結果發現教育學院、文學院、藝術學院、管理學院的減少產生行為意圖比運動與休閒學院正向。
    三、參加環境相關研習活動在大學生對於PM2.5的防治行為意圖比未參加者更為顯著正向。
    四、研究對象在PM2.5知識現況屬於中上程度,對於環境敏感度屬於正向積極,對防治行為意圖達到顯著水準,由此可判斷PM2.5知識、環境敏感度與防治態度可以有效地預測防治行為意圖解釋變異量44.3%。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college students' behavior intention of PM2.5 control and its related factor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used cross sectional random sampling method was conducted. A total of 404 valid samples drawn from an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in Taipei area were collected.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obtained from this study:

    1. Female students' behavior intention of PM2.5 contro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male students. Female students also had higher scores on PM2.5 knowledge,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and control attitude.
    2. Subjects from different college did not show difference in behavior intention of PM2.5 control and it's sub-category PM2.5 control behavior intention of harm reduction, bu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ehavior intention of PM2.5 source reduction between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colleges. After using multiple post hoc comparison, we found students from college of education, college of liberal art, 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were more positive in behavior intention of PM2.5 source reduction than students from college of sports and recreation.
    3. Students with environmental activity experiences had higher behavior intention of PM2.5 control than students without those experiences.
    4. Subjects showed a middle-high level in knowledge of PM2.5, and positive in attitude and in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Knowledge of PM2.5,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and attitude toward PM2.5 control can effectively predict the total variance by 44.3%.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研究目的 6 第三節研究假設 6 第四節名詞界定 7 第五節研究限制 10 第二章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細懸浮微粒現況 11 第二節細懸浮微粒污染來源 13 第三節細懸浮微粒(PM2.5)防治 15 第四節細懸浮微粒(PM2.5)對健康之相關影響 18 第五節探討大學生PM2.5知識、環境敏感度、防治態度、行為之相關理論及研究 22 第三章研究方法 27 第一節研究架構 27 第二節研究對象 28 第三節研究工具 29 第四節研究步驟 37 第五節資料處理與分析 37 第四章研究結果與討論 43 第一節人口學變項分佈情形 44 第二節細懸浮微粒PM2.5知識 47 第三節環境敏感度、防治態度與行為意圖 53 第四節不同人口學變項的大學生,其防治行為意圖之差異 58 第五節各變項與防治行為意圖的影響分析 73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77 第一節結論 77 第二節建議 79 參考文獻 82

    大紀元報導(2016)。PM2.5危害台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增3成。2016年1月14日。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16/1/7/n4611263.htm

    王柏崴、黃禎貞、唐孝蘭、葉國樑、曾治乾(2009)。臺北市國中學生綠色消 費知識、態度、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研究~以某國中為例。科學教育學 刊,17(3),255-274。

    王櫻婷、蔡淳淳(2012)。大學生環境行為與態度之探討-以真理大學台
    南校區為例。環境教育學刊,12,1-16。
    王建楠、李璧伊(2014)細懸浮微粒與心血管疾病: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中華職業醫學雜誌,21(4),193-204。
    行政院環保署。空氣品質改善維護資訊網。取自 http://air.epa.gov.tw/Public/suspended_particles.aspx
    李聰明(1987)。環境教育。臺北:聯經出版社。
    林姵君(2010)。國中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臺北縣某國中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臺灣。
    周儒、潘淑蘭、吳忠宏(2013)。大學生面對全球暖化議題採取行動之影響因子研究。環境教育研究,10(1),1-34。
    吳安倉(2006)。九年一貫課程高中職學生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境行 為之研究。以國立華南高商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立德管理學院,臺南。
    張郁雯、沈少文(2012)。高雄市國小環境教育實施現況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學報,14(1),319-340。
    徐世達(2010)。沙塵暴與細懸浮微粒對健康影響以過敏氣喘病人為例。台灣氣喘衛教學會,19,4-9。
    陳秋澕(1999)。國小學童環保行為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景宏(2003)。國小學童資源回收知識、資源回收態度、資源回收行為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晉興(2016)。PM2.5第一級的致癌物質。健康世界,473,16-17。
    莊博閔、曾治乾、黃禎貞、葉國樑(2011)。北縣某國中學生綠色消費與環境敏感度之調查研究。學校衛生,58,27-44
    許世璋、任孟淵(2014)。培養環境公民行動的大學環境教育課程 ― 整合理性、情感、與終極關懷的學習模式。科學教育學刊,22(2),211-236。
    曾治乾、林姵君、黃禎貞、張永達、鄧毓浩、黃壁祈、葉國樑(2012)。新北市某國中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之相關研究。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雜誌, 32,103-124。
    麥清維(2003)。國小教師對九年一貫環境教育議題認知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新竹。
    楊昌翰(2005)。從校園整潔活動的實施探究彰化縣國小學生的環境行為。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應用科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楊坤芳(2011)。環境教育的重要性。亞洲高齡全人健康及產業發展期刊,1,162-171。
    葉國樑、黃禎貞、陳佩英(2005)。台北市大安區國中生永續發展行為意圖研究。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雜誌,25,21-44。
    葉國樑、陳王琨、曾治乾、簡弘民、林文印、詹長權、鄭尊仁、黃禎貞、周維倫、邱弘毅、郭育良、許方源、張惠美、林立婷(2012)。細懸浮微粒之健康風險與預防手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
    廖哲緯、曾治乾(2013)。能源教育課程對於國中學生能源認知、能源態度、環境敏感度及能源行為之影響。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雜誌,35,45-60。
    鄭尊仁(2012)。細懸浮微粒的健康效應及法規制訂。生態台灣,35,8-9。
    劉潔心、晏涵文(1997)師範院校環境教育介入研究-著重師院學生負責任環 境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成效分析。發表於「八十六年度環境教育」研討會。 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劉潔心、邱詩揚、晏涵文、潘瓊如、馮嘉玉、李恆華(2003)。大學校院學生環境素養及其相關因素調查研究。衛生教育學報,19,71-94。
    劉志堅(2014)。細懸浮微粒的來源與現況-並論台中地區空氣品質含PM2.5現況。生態台灣,45,7-15。
    謝珮珊(2003)。食品綠色消費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研究-以台北縣某高中學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欣佐(2001)。師院學生的綠色消費態度與綠色消費行為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龔心怡、蕭伯紹、李靜儀(2015)。國中學生環境教育知識與環境態度的關聯性與差異性之分析。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脈動電子期刊。4,68-84。
    西文部分
    Butler, T., Kenong, G. L., & Everett, L. N. The operations management role in hospital strategic planning.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Chawla, L. (1998). Significant life experiences revisited: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sources of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9(3), 11-21.
    Cortese, A. D., & Hattan, A. S. (2010). Education for sustainability as the mis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Sustainability, 3(1), 48-52.
    Edward, J. Growth is the name of the game. Education leadership,
    Hungerford, H. R., & VolK, T. L. (1990), Changing learner behavior through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1(3), 8-21.
    Krejcie, R.V.,& Morgan ,P.W.,“Determing sample size for research activities.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Vol.30,pp. 607-610(1970).
    Lee IM, Tsai SS, Ho CK, Chiu HF, Yang CY.(2007). Air pollution and hospit al admissions for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in a tropical city:Kaohsiung, Taiwan. Inhalation toxicology 19(10): 899-904.
    Schwartz J, Norris G, Larson T, Sheppard L, Claiborne C, Koenig J.(1999).Episodes of high coarse particle concentrations are not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mortality.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107(5):339-42.
    Scriven, M.. Beyond formative and summative evaluation. In M. W. McLaughlin & D. C.
    Ramsey,C.,& Rickson,R.(1976).Environmental knowledge andattitude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8(1):10-18.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