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月貴
論文名稱: 孔子的「因材施教」與多元智能教學的對應研究
指導教授: 陳滿銘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8
中文關鍵詞: 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多元智能個別差異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52下載:11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教育機會均等是民主社會追求的理想之一,所謂機會均等,不僅是指讓不分貴賤智愚的學生皆獲有接受教育的機會,更意涵著學校應為不同性向、能力、學習風格的學生,安排因材施教的措施,使每個學生的潛力均能充分發展。孔子並未提出「因材施教」或「多元智能」這些字,但卻充分展現了這些理論的精神;迦納自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論以後,在美國引起教育界的重視,而且有多所學校運用多元智能理論進行課程、教學與評量的改進,結果發現:多元智能理論對提高測驗分數、提昇紀律、增進家長參與、改善對學習障礙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多元智能理論的運用,已形成教育革新的另一出路。本研究透過對孔子的教育理論與多元智能的教育理論做相應研究。提出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與多元智能教學的實際應用,對本研究提出相關的例證與示範並探討教師對於多元智能的信念能否顯著地影響學生去創造積極的自我實現的預言。
    本研究目的如下:
    一 探討孔子因材施教的意義與應用。
    二 探討多元智能理論的意義與應用。
    三 分析二者理論之異同。
    四 探討多元智能實際教學給予教育革新的啟示。

    本研究搜集孔子與迦納博士相關教育理論資料,嘗試以當代社會環境與時代思潮,尋求其二位教育理論之異同,並導出一合理解釋。獲得他們的教育理論之相似觀念,再依此形成架構,對他們的教育理論加以分析,提出本文架構。先闡述孔子的教育理論之內涵,舉出孔子為學與誨人、有教無類與孔子的主要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再闡述迦納之多元智能的教育理論,針對多元智能的提出、個別差異與多元智能的主要教育方法(個別式教育)。提出對孔子的教育理論與迦納的多元智能的教育理論為對應研究,首先,探討孔子的教育理論與多元智能的教育理論之相通處,再者,探討孔子的教育理論與多元智能的教育理論之相異處,最後,探討孔子的教育理論與多元智能的教育理論之融通處,分別以孔子的教育理論與多元智能的教育理論之異中求同及同中求異。

    本文先從歷史文獻之探討分析著手,搜集孔子與迦納博士相關教育理論資料,嘗試以當代社會環境與時代思潮,尋求其二位教育理論之異同,並導出一合理解釋。獲得他們的教育理論之相似觀念,再依此形成架構,對他們的教育理論加以分析。所以本研究屬一種相互比較法(descriptive method)。但本文未進行影響研究僅進行平行研究,希望透過比較文化的平行研究方法,形成對照找出二者之同,經過比較找出二者之異,把孔子與迦納博士相關教育理論彙整研究,經過解釋分析與綜合,最後加以闡釋,並舉出他們之差異。因此,基本上,這是一種從歸納(inductive)到演繹(deductive)的研究歷程。

    最後,將相應研究歸納成結論:
    一、多元智能的提出為全人教育帶來啟發
    二、迦納多元智能理論的教育主張和孔子的教育方式不謀而合
    呼應教育由古代到現代最基本的理念與方法,其實就是「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 7 第二章 孔子的教育理論 …………………………………………… 9 第一節 為學與誨人 ………………………………………………… 9 第二節 有教無類 ………………………………………………… 15 第三節 孔子的主要教育方法(因材施教)……………………… 18 第三章 多元智能的教育理論 …………………………………… 22 第一節 多元智能的提出 ………………………………………… 22 第二節 個別差異 ………………………………………………… 31 第三節 多元智能的主要教育方法(個別式教育) …………… 35 第四章 孔子的教育理論與多元智能的教育理論之相通處 …… 41 第一節 孔子倡「有教無類」提示「全民教育」,對應多元智能尊重「個別差異」強調「真正的學習」 ………………………………………… 41 第二節 孔子採「因材施教」適應各人的智慧與性情,對應多元智能的「個別式教育」重視個別差異的教育方式 ……………………………… 50 第三節 孔子的啟髮式教學法,對應多元智能運用理解的多樣性教學方法 ………………………………………………………………………… 55 第五章 孔子的教育理論與多元智能的教育理論之相異處 …… 61 第一節 孔子將智慧分為三級相異於多元智能將智慧分成八項 61 第二節 孔子「以教師為中心」相異於多元智能「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 …………………………………………………………………… 64 第三節 孔子以「一對多」的師生關係相異於多元智能以「多對一」的師生關係 …………………………………………………………………… 69 第四節 孔子「有教無類」是教育目標相異於多元智能不是教育目標 ………………………………………………………………………… 72 第六章 孔子的教育理論與多元智能的教育理論之融通處 …… 76 第一節 孔子的教育理論與多元智能的教育理論之異中求同 … 76 第二節 孔子的教育理論與多元智能的教育理論之同中求異 … 81 第七章 孔子的「因材施教」與多元智能教學的實際應用 …… 84 第一節 孔子「因材施教」的實際應用 ………………………… 84 第二節 多元智能教學的實際應用 ……………………………… 90 第三節 多元智能和教師的信念 ………………………………… 99 第八章 結論 ……………………………………………………… 105 參考書目 …………………………………………………………… 109

    參考書目

    專書:
    (宋)朱熹 《四書章句集註》 台北 鵝湖出版社 民73
    (宋)朱熹 《朱子語錄》 文津出版社 1986年
    (秦)呂不韋 《呂氏春秋》 陳奇猷校註 台北 華正書局 民78 卷 2 〈仲春紀〉
    (清)劉寶楠 《論語正義》 山東省 山東友誼書社出版 1991年
    (清)錢大昭 《補續漢書藝文志》 台北 藝文印書館 民53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等正義 《 禮記正義》 台北 藝文印書館 民78 卷 18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 《論語》 台北 藝文印書館 民78 卷 19 〈子張〉
    《論語》十三經註疏 台北 藝文印書館 民90
    王開府著 《四書的智能》 台北 萬卷樓 民88
    王連生著 《教育人類學》 台北 五南出版社 民91
    王萬清著 《多元智能創造思考教學-國語篇》 高雄 覆文圖書出版社 民90
    朱熹《論語集注》 台北 世界書局 民88
    任時先著 《中國教育思想史》 台北 商務印書館
    伍振鷟著 《中國教育思想史-先秦部分》 台北 師大書苑 民76
    余書麟著 《中國教學法史(上冊)》 台北 國立編譯館 民76
    余書麟著 《先秦教育思想》 台北 華岡出版部 民45
    宋錫正著 《孔子的教育思想》 台北 正中書局 民61
    李弘善譯 《發現與探索心智習性/Arthur L. Costa、Bena Kallick》 台北 遠流 民90
    汪嘉龢撰 《孔子教育思想研究》 台北 文津出版社 民64
    汪懋祖著 《教育學》 台北 正中書局 民45
    匡亞明著 《孔子評傳》 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0年
    林玉體著 《西洋教育思想史》 台北 三民書局 民84
    封四維著 《多元智能教學-以國中英語科為例》 台北 師大書苑 民89
    胡美琦著 《中國教育史》 台北 三民書局 民67
    韋政通著 《中國思想史(上)》 台北 水牛 民80
    韋政通著 《孔子》 台北 東大 民85
    高政一註譯 《四書讀本》 台南 大孚書局 民76
    高 明著 《孔學管窺》 台北 廣文書局 民61
    吳清山著 《教育理念與問題研究》 台北 覆文圖書出版社 民80
    孫邦正主編 《教育學》 台北 正中書局 民55
    梁雲霞譯 《多元智能和學生成就:六所中小學的成功實例》 台北 遠流出版公司 民89
    郭俊賢 陳淑惠譯 《多元智能的教與學》 台北 遠流出版公司 民88
    郭齊家著 《中國教育思想史》 台北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民79
    郭為藩著 《教育改革的省思》 台北 天下文化出版 民84
    陳大齊 《孔子言論貫通集》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71
    陳大齊等著 《孔子思想研究論集(二)》 台北 黎明 民72
    陳大齊著 《孔子學說》 台北 正中書局 民53
    陳滿銘著 《論孟義理別裁》 台北 萬卷樓 民92
    陳 香著 《孔子的智能》 台北 國家出版社 民89
    豪爾‧迦納著 陳瓊森、汪益譯 《超越教化的心靈:追求理解的認知發展》 台北 遠流出版公司 民84
    傅佩榮 《論語的智能》 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 民76
    湯瑪斯‧阿姆斯壯著 羅吉台/席行蕙譯 《多元智能豐富人生》 台北 遠流出版公司 民90
    湯瑪斯‧阿姆斯壯著 李平譯 《經營多元智能》 台北 遠流出版公司 民90
    湯瑪斯‧阿姆斯壯作 丁凡譯 《因材施教:開啟多元智能 破除學習困難的迷思》 台北 遠流出版公司 民87
    馮友蘭著 《中國哲學史新編( 一)》 台北 藍燈文化 民80
    黃錦鋐著 《中學國文教材教法》 台北 教育文物出版社 民73
    黃聰榮著 《孔子的影像與思想》 台北 三民書局 民70
    黃濟,郭齊家主編 《中國教育傳統與教育現代化-基本問題研究》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3年
    楊化之編 《孔子研究集》 台北 中華叢書 民49
    楊碩夫著 《孔子教育思想與儒家教育》 台北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民75
    溫世頌著 《教育心理學》 台北 三民書局 民86 
    豪爾‧迦納著 李心瑩譯 《再建多元智能》 台北 遠流出版公司 民89
    豪爾‧迦納著 田耐青譯 《統整多元智能與學習風格》 台北 遠流出版公司 民91
    錢穆著 《孔子與論語》 台北 聯經 民63
    戴維揚著 《多元智能與英語文教學-認知、建構、創新導向》 台北 師大書苑 民92 
    簡茂發主編 《啟發多元智能論文集》 台北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民88
    羅敬之著 《孔子學說新探》 台北 文津出版社 民64
    Gardner、H. (1983). 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New York:Basic Books. Selected by five book clubs. British Edition、W. Heinemann. Translated into Spanish、Japanese、Italian、Hebrew、Chinese、French、and German. Basic Books Paperback、1985.
    學位論文:
    王為國撰 《國民小學運用多元智能理論的歷程分析與評估之研究》 民89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李玉鳳撰 《運用多元智能理論改善學生學習態度之行動研究》 民89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官志隆撰 《宋代書院教育與教材教法》 民91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語文系國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金基吉撰 《論語中之孔子思想》 民75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誼華撰《國中公民與道德科多元智能教學之實驗研究》,民91,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源暄撰 《杜威與孔子的教育思想比較》 民85 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淑真撰 《多元智能融入商業科目教學設計之研究──以商業概論為例》 民92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商業教育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一誠撰 《李贄「童心說」對國中國文教材編選的啟示》 民93 彰師國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靜嫺撰 《多元智能童詩教學及寫作歷程之研究-以國小三年級為例》 民92 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永美撰 《多元智能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與社會領域學業成就影響之研究》 民93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謝日榮撰 《多元智能教學活動對國中生多元智能之影響──以電腦教學為例》 民92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歐慧敏撰 《運用多元智能理論在國小一年級生活課程之教學實驗研究》 民91 政大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謝淑熙撰 《孔子禮樂觀所涵蘊教育思想之研究》 民93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學碩士暑期班碩士論文
    權宅龍撰 《孔子教育思想對後世影響之研究》 民79 文化大學三研所博士論文

    期刊:
    (迦納中國行談多元智能) 《中國教育報》2004年8月5日第3版。
    田耐青 《由多元智能的理論談教學評量──一些台灣的實例》 台北 教師天地 民88 99期
    周祝瑛 《帶好每一位學生-多元智能本土化研究專案介紹》 教育研究月刊69期
    李永吟 《如何在學校落實因材施教-多元智能教學的應用》 台北 師大校友 民88年298期
    馬慶發 (多元智能理論及其對素質教育的啟示) 《上海教育科研》1999年第7期
    敖小蘭 (從孔子身上看到的教師素質) 《孔孟月刊》 第34卷第4期
    陳麗雪 (孔子的「教學方法」開後世教學思想之先河) 《孔孟月刊》 第31卷第5期
    黃錦鈜 《論孔子的啟發教學法》 國文學報 1975年4月第2期
    張稚美 《學校實踐多元智能的方針和挑戰》 台北 民89 教師天地106期
    蔡愛仁 (孔子的教育思想及方法) 《孔孟月刊》 第9卷第6期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