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鄭劍豪
論文名稱: 馬克思社會發展理論之研究
Karl Marx's Social Development theory
指導教授: 楊世雄
Yung, Shih-Shung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02
畢業學年度: 9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0
中文關鍵詞: 生產力上層建築階級意識社會發展意識形態理性重建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629下載:24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論文提要
    論 文 名 稱 :馬克思社會發展理論之研究
    校 ( 院 ) 所別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畢業時間及提要別:九十學年度第二學期 博士論文提要
    研 究 生 :鄭劍豪 指導教授:楊世雄博士
    論文提要內容:
    從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發展的長遠歷史的觀點來看,馬克思學說作為人類文化發展的重要成果,它總是不可避免不斷被重複評價及重建。因此馬克思的思想如何在脫離官方馬克思主義(Orthodox Marxism)想的意識形態的形塑之下,重新找回其理論新的生命力為當代社會學的課題。
    馬克思的社會發展理論一直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核心,也是馬克思思想最重要的傳承。馬克思其他社會理論,無論是政治經濟學、階級理論都是以歷史唯物論為其基礎。因此如何評價和重建馬克思的具有經濟決定論性質的社會發展理論成為自二十世紀以來除了共黨的官方馬克思主義以外,西方的馬克思的理論家包括「西方馬克思主義」(Western Marxism)及「後馬克思主義」(Post-Marxism)學者開始重新詮釋馬克思理論的重要理論。
    本論文分為八章來論述馬克思的社會發展理論及其重建。論文第一章緒論首先提出本文所要討論的問題,並確定問題的性質及其定義,另外說明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範圍及論述的架構。
    第二章論述馬克思社會發展理論的第一個主軸生產力及生產關係的辯證關係,其間所要討論的問題包括生產力及生產關係的定義及討論生產力及生產關係這一組關係的因果性關係及延伸性原因,這些問題澄清對馬克思社會發展理論的理解有很大的幫助。
    第三章要討論是馬克思的第二組的辯證關係即是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關係,這組關係牽涉到馬克思社會發展理論是否為經濟決定論或技術決定論的爭議,其實至今這一類的爭議仍在社會理論討論之中,牽涉到社會發展理論中主體的能動性。
    第四章討論馬克思的階級理論,其中仍以馬克思的辯證關係來討論無產階級作為一種社會發展最重革命的主體,其可能條件在那裏?近年來對馬克思階級理論的論文及對階級結構形成及階級鬥爭的之間的辯證關係是探討的重點。
    第五章則是討論科技與社會結構關係,科技在馬克思的理論原屬生產力的一部分,但是科技問題在後現代的社會中問題越來受到重視,故以科技與社會結構的主題來加以論證,西方的馬克思主義學者在這方面作不同的批判及繼承。
    第六章則是論述哈伯馬斯、紀登斯及後馬克思主義等學者對馬克思社會發展理論在批判中找尋新的意義及作理性的重建。
    第七章討論主題是中共對社會發展理論之實踐的問題,中共統治下的中國大陸,從毛澤東到鄧小平,整個社會主義的發展強調在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的指導下從中國國情出發。從毛澤東及四人幫以政治掛帥,生產關係優先於生產力之上,至鄧小平時改以改革開放全力發展經濟為第一考慮,因此生產力為成為第一要素。至江澤民時代,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仍被第三代領導集體強調為基本路線和行動指南。
    第八章則是結論對各章前述理論從概念、方法論及理論模式上對馬克思的社會發展理論及其他學者對馬克思的社會發展理論的重建作一回顧及反省。
    中文關鍵字:社會發展、生產力、上層建築、階級意識、
    意識形態、理性重建。

    馬克思社會發展理論之研究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問題提出與論點……………………………1 第二節 研究的範圍與論述架構……………………3 第三節 理論模式與研究的方法……………………13 第二章 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之辯證…………………...19 第一節 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之分析………………….19 第二節 物質生產的首要性………………………….28 第三節 商品拜物教………………………………….31 第四節 生產力、經濟結構與社會發展…………….34 第五節 後資本社會生產力的轉變………………….42 第三章 上層建築與下層建築之辯證…………………46 第一節 上層建築的定義……………………………..46 第二節 上層建築與下層建築的關係………………..48 第三節 經濟決定論之反省…………………………..56 第四章 階級結構與階級意識之辯證………………….63 第一節 階級結構與社會發展…………………………65 第二節 階級意識與社會發展…………………………71 第三節 階級形成與社會發展………………………..77 第四節 階級結構與階級意識反省…….…………….82 第五章 科技與社會發展………………………………87 第一節 科技屬性之辯證……………………………...87 第二節 科技與社會結構………………………………91 第三節 科技之意識形態問題…………………………94 第六章 後人對馬克思社會發展理論之重建………….103 第一節 哈伯馬斯對馬克思社會發展理論之重建…..105 第二節 紀登斯對馬克思社會發展理論之重建…..…116 第三節 托瑟爾對馬克思社會發展理論之重建……..125 第七章 中共對馬克思社會發展理論之實踐…………132 第一節 毛澤東時期對馬克思社會發展理論之實踐..132 第二節 鄧小平時期對馬克思社會發展理論之實踐..137 第三節 江澤民時期對馬克思社會發展理論之實踐..139 第四節 中共對馬克思社會發展理論之爭議………...141 第八章 反省與批判…………………………………….154 第一節 馬克思社會發展理論概念的之反省及批判...154 第二節 馬克思社會發展理論邏輯之反省及批判…...159 第三節 馬克思社會發展理論典範之反省及批判..….165 圖表目次 圖目次 【圖1-1】 韋伯社會行動的動機圖…………………… 006 【圖1-2】 本研究章節架構圖………………………… 011 【圖1-3】 馬克思社會發展理論的行動與結構模式圖.. 014 【圖4-1】 階級意識與階級結構的分析圖…………………065 【圖4-2】 Wright階級的分類及衝突定位圖…………… 085 【圖6-1】 紀登斯的社會形式分類圖…………………… 120 【圖6-2】 托瑟爾生產/行動概念圖.………………… 128 表目次 【表1-1】 孔德演化三階段法則……………………………005 【表2-1】 柯亨的生產力的因素分析表……………… 019 【表6-1】 哈伯馬斯之社會結構發展表 ……………… 116 【表6-2】 紀登斯批判唯物論史觀表………………………117 【表6-3】 紀登斯的社會分類表……………………… 122 參考書目………………………………………………….171 名詞索引……….……………………………………… 189 人名索引……………………………………………….…197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一、馬克思恩格斯原著中譯本
    1.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至第五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985

    2.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至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3.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資本論」第 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
    4.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資本論」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
    5.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資本論」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
    6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剩餘價值學說」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
    7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剩餘價值學說」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
    8.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剩餘價值學說」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
    二、其他著作
    毛澤東
    1960「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5「毛澤東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3「毛澤東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4「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4 「毛澤東思想萬歲」,第一輯,台北:中華民國
    國際關係研究所,複制本。
    1974 「毛澤東思想萬歲」,第二輯,台北:中華民國
    國際關係研究所,複制本。
    石計生
    2000 「馬克思理論與當代社會制度」,台北:揚智出版公
    司。
    卡爾巴柏(Karl Popper)
    1981李豐斌譯,「歷史定論主義的窮困」,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988 程實定譯,「客觀知識」,台北:結構群出版公司
    1987 莊文瑞 李英明譯,「開放社會及其敵人」,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卡西勒(Ernst Cassirer)
    1981 甘陽譯, 「人論」,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1989 甘陽譯, 「國家的神話」,台北:成均出版公司。
    丹尼爾.貝爾(Denial Bell)
    1989 高銛.王宏周.魏章玲譯,「後工業社會的來臨」,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布萊姆(Baumer Franklin L)
    1987 李日章譯, 「西方近代思想史」,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阿圖塞(Althusser, Louis)
    1990 杜章智譯,「列寧和哲學」,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1990 杜章智、沈起予譯,「自我批判評論文集」,
    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沈清松
    1991 「解除世界的魔咒」,台北:時報出版公司。
    1990 「現代哲學論衡」,台北:黎明文化出版公司。
    李英明
    1985 「馬克思異化論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所
    博士論文。
    1989 「哈伯馬斯」,台北:東大出版社。
    1991 「文化意識型態的危機:蘇聯、東歐、中共的轉變」,
    台北:時報出版公司。
    1993 「資本論導讀」,台北:時報出版公司。
    吳安家編著
    1983 「中共史學新探」,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1984 「中共政權四十年的回顧與展望」,台北:國立政治
    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吳庚
    1992 「韋伯的政治理論及其哲學基礎」,台北:聯經出版 事業公司。
    宋國誠
    1984 「中共意識型態之危機」,台北:政大東亞所碩士論文。
    1989 「馬克思的人文主義-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新探」,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1996 「中國跨世紀綜合國力」-公元1990-2020,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姜新立
    1990 「新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理論」,台北,結構群出版公司
    紀登斯(A. Giddens)
    1994 簡惠美譯,「資本主義與現代社會理論」 ,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1999 鄭武國譯,「第三條路:社會民主的更新」,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2000 李惠斌、楊雪冬譯,「超越左派右派—激進政治的未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彼得杜拉克(Peter Druker)
    1999 陳學明譯, 「後資本主義社會」,台北:時報出版公司。
    彼得柏格(Peter Burger)
    1981 蔡啟明譯,「發展理論的反省—第三世界發展的困境」
    林琳文
    1989 「馬克思意識型態概念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7「後社會主義中國: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
    台北 :生智出版公司。
    柯亨(G. A Cohen)
    1991結構群譯,「馬克思的歷史理論-一個辯護」,台北:結構群文化出版公司,。
    科拉夫斯基(Kolakowski, L.)
    1993 高俊一譯,「理性的異化」,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994 馬元德譯,「馬克思主義的主流」,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哈伯馬斯( Habermas , Jurgen)
    1990,結構群譯,「溝通與社會演化」,台北:結構群
    出版社」。
    1999 李黎.郭官義譯,「作為意識形態的技術與科學」
    ,上海:學林出版社。
    1995陳學明譯,「合法性危機」,台北:時報出版社。
    施密特(A. Schmidt)
    1989 沈力譯,「馬克思的自然概念」,台北:結構群出版公司。
    派深思(Parsons T.)
    1991 章英華譯,「社會的演化」,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柏林(Isaish Berlin)
    1986 陳曉林譯,「自由四論」,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991 趙干城 鮑世奮譯,「馬克思傳」,台北:時報出版公司。
    威廉.蕭(William Shaw)
    1990 結構群譯,「馬克思的歷史理論」,台北:結構群出版社。
    洪鎌德
    1985 「馬克思與社會學」,台北:遠景出版公司。
    1996 「跨世紀的馬克思」,台北:月旦出版社。
    1997 「社會學說與政治理論-當代尖端思想之介紹」,
    台北:揚智出版公司。
    1997 「馬克思社會學說之析評」,台北:揚智出版公司。
    1997 「馬克思」,台北:東大出版公司。
    2000 「人的解放:廿一世紀馬克思學說新探」,台北:揚智
    出版公司。
    高宣揚
    1991 「哈伯馬斯論」,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1998 「當代社會理論上下冊」,台北:五南出版公司。
    徐崇溫
    1980 「法蘭克福學派述評」,北京:三聯書店
    1983 「西方馬克思主義」,天津:人民出版社
    陳岱孫
    1988 「從古典經濟學派到馬克思」,台北:谷風出版社。
    康德
    1991 何兆武譯,「歷史理性批判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
    1991 結構群譯,「實用人類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黑格爾
    1989 賀麟譯, 「精神現象學」,台北:仰哲出版社。
    張家銘
    1999 「社會學理論的歷史反思」,台北:洪葉文化公司。
    葉啟政
    2000 「進出結構-行動的困境:與當代西方社會學理論論述
    對話」, 台北:三民書局。
    黃瑞祺編著
    1994 「馬克思論方法」,台北:巨流出版公司。
    1994 「批判理論與現代社會學」,台北:巨流出版公司。
    1998 「馬學新論:從西方馬克思主義到後馬克思主義」,
    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1996 「歐洲社會學理論」,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道格拉斯 諾斯( Douglass North)
    1999 劉瑞華譯,「經濟史的結構與變遷」,台北:時報出版公司。
    曹玉文
    1996 「社會發展理論」,台北:揚智出版公司。
    楊世雄
    2001 「馬克思的經濟哲學:中共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台北:五南出版公司。
    楊世雄譯
    1991務慈(A. F. Utz)著 ,「第三條路哲學」,台北:九鼎
    出版社。
    楊適
    1990 「馬克思經濟學哲學手稿述評」,台北:谷風出版社
    葉闖
    1996 「科學主義批判與技術社會批判」,台北:淑馨出版社。
    鄧小平
    1984 「鄧小平文選(1975-1982)」,香港:三聯書店香港分店。
    1993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鄭學稼
    1980 「所謂毛澤東思想之本源」,中共三十年面面觀,
    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1980 「中共興亡史」1-2卷,台北:學術出版社。
    1978 「從文革到十一大,毛澤東扮演的最後悲劇」
    ,台北:黎明出版社。
    1996 「青年馬克思」,台北:時報出版公司。
    潘世墨 陳振明
    1991 「現代社會中的科學」,台北:淑馨出版社。
    羅曉南
    1993 「哈伯瑪斯對歷史唯物論的重建」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三、中文期刊、論文、報紙
    石天杰
    1981 「談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決定作用和反作用」,載於《甘
    肅師大學報》1981年第二期,頁57-62。
    江澤民
    1997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
    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江澤民在中共十五大
    報告),文匯報,香港。
    李淮春
    1981 「物質的決定作用和精神的能動作用」,載於《教學與研究》,1981年第一期。頁63-66
    宋國誠
    1992 「大陸學界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辦」,載於《中國大陸研究》,民國82年2月。頁23-45
    1993 「大陸學界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論辦」,載於《中國大陸研究》,民國82年5月。頁83-96
    1993 「江八點與後鄧時期的兩岸關係」,載於《中國大陸研究》,民國82年5月。頁171-196
    洪鎌德
    1992 「馬克思的自由觀的剖析」,載於《中山學術論叢》,
    第十一期。
    1993 「馬克思平等觀的析評」,載於《中山學術論叢》,
    第十七期。
    姜新立
    1994 「馬克思主義與國家問題」(上),載於《共黨問
    題研究》,第十七卷第五期。(下)第十七卷第六
    期。
    黃人傑
    1994 「析論歷史哲學中的二律背反概念」,載於《師大三 民主義學報》1994年9月。
    1998 「人文學後設方法-辯證法之研究」,載於《師大三民主義學報》1998年6月。
    張長蘭
    1981 「關於生產關係在一定條件下的決定作用問題」,載於《甘肅師大學報》1981年第二期,頁63-68。
    楊世雄
    1989 「社會主義人性論之省思」,載於《哲學年刊》第七期。
    1994 「社會哲學意義下的經濟理論」,載於《國立政治大學
    哲學學報創刊號》。
    1995 「馬克思價值論的哲學反省」,載於《哲學雜誌》,
    台北:業強出版社。
    1994 「資本論與馬克思的階級理論」,載於李英明編《資本論導讀》,台北:時報出版公司。
    1995 「馬克思國家理論的哲學反省」,載於《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第二期。
    劉光裕
    1981 「只有一個決定作用」載載《文史哲》,第四期,頁83-89
    趙紫陽
    1987 「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在中共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台北,中國大陸研究教學資料中心編印,第五十二期。
    樊瑞平
    1981 「論精神在一定條件下的決定作用」載《文史哲》,
    第四期,90-95
    四,英文部分
    Althusser, Louis.
    1970 For Marx, trans.by Ben Brewster,New York:
    Vintage,1970 .
    Anderson Perry
    1976 Consideration on Western Marxism , London :Verso.
    Aronson, Ronald
    1995 After Marxism,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
    Aronowitz, S.
    1984 The Crisis in Historical Materialism,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Avineri, Shlomo
    1968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Thought of Karl Marx,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erlin, Isaiah
    1969 Four Essays on Liberty,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Karl Marx: His life and Environment,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th ed.
    Bottomore ,Tom. Ed.
    1988 A Dictionary of Marxist Thought, Massuchusett:Harvand University press,
    Bob Jessop with Charie Malcion – Brown ed .
    1990 Karl Marx’s Social and Political Thought ,Vol I. London: Routedge.
    Buchanan, Allen E.
    1981 “The Marxian Critique of Justice and Right” In Nielson & C.Patten eds Marx and Morality, pp. 269-306.
    Cohen, G. A
    1978 Karl Marx’s Theory of History: A Defence ,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History, Labor and Freedom :Themes From Marx, Oxford: Clarendon Press.
    Callinicos , Alex.
    1983 Marxism and Philosophy, Oxford : Clarendon,.
    1982 Is There a Future for Marxism , London : The
    Macmillan Press.
    Carr, E.H.
    1947 Karl Marx’s Capital: An Introductory Essay, London: Geoffrey Cumberlege.
    Durkheim, Emile
    1960 The Division of Labor in Society , Glencoe, III: The Free Press.
    Elster, Jon.
    1986 Making Sense of Marx ,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Self-Realization in Work and Politics: The Marxist Conception of Good Life”, Social philosophy and Policy,3 :97-126.
    Geras, Norman
    1989 “The Controversy about Marx and Justice”, in Alex Callinicos ed., Marxist Theor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211-265
    Giddens, Anthony
    1971 Capitalism and Modern Socia lTtheor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3 The Class Structure Of the Advance Societies ,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1981 A Contemporary Criticque of Historical Meterialism:Vol I: Power, Properity and the State, London: Macmillan.
    1984 The Constitution of Society:Outline of the Theory of Structuraction,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85 A Contemporary Criticque of Hisorical Meterialism: VolII : The National State and theViolence,Cambridge: Polity Press.
    Gouldner, A. W.
    1980 The Two Marxisms, New York: The Seabury
    Press.
    Habermas, Jurgen
    1970 Knowledge and Human interest,translated by J.J.Shapiro,Boston: Beacon Press.
    1979 Communication amd the Evolution of Society, Boston: Beacon Press.
    1981 “Modernity versus Postmodernity, “New German Critique,
    22: 3-14.
    1987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VolII ,Thomas
    McCarthy(trans.),Boston: Beacon Press.
    Heller, Agnes
    1976 The Theory of Needs in Marx, London: Allison and Busby.
    Kamenka ,Eugene.
    1988 The Ethical Foundation of Praxis ,New York :Rouledge.
    Kitching, Gavin
    1988 Karl Marx and The Philosophy of Praxis, New York: Routledge.
    Korsch , K.
    1970 Marxism and Philosophy ,New York: Monthly Review
    Press.
    Kolakowski, Lezek
    1982 Main Currents of Marxism, 3 vols., Oxford: Clarendon
    Press.]
    Laclau, E. and Mouffe C.
    1985 Hegemony and Socialist Strategy , London :Verso.
    Lowith, Karl
    1996 From Hegel to Nietzsche : the Revolution in Nineteenth Century Thought , translated by D. E. Green,New York:Halt Rinehart and Winston.
    Lukacs,Georg
    1971 History and Class Consciousness , London: The
    Merlin Press.
    Lichtheim, George
    1961 Marxism: An Historical and Critical Study, London:
    Routledge.
    Marcuse, Herbert
    1941 Reason and Revolution: Hegel and the Rise of Social Theor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1995 2nd ed.
    1968 One- Dimensional Man, Boston: Beacon.
    Mayer, T.
    1994 Analytical Marxism, California :Sage .
    Mcmurtry , John.
    1978 structure of Marx’s World-view,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Mclellan, David
    1970 Marx Before Marxism, New York: Harper &Row,1980 2nd. Ed.
    McCarthy, Thomas
    1978 The Critical Theory of Jurgen Habermas , Cambridge: Mass.
    Miliband, Ralph
    1977 Marx and Politi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Class Power and State Power. London: Verso Press.
    Miller, James
    1979 History and Human Existence: From Marx to Merleau-Ponty Berkeley & Los Angels : University of C. A
    Martine , Jay.
    1989 Totality and Marxism, Los Angels: University of
    C. A.
    Miller, Richard
    1984 Analyzing Marx: Morality, Power and History, Princeton,NJ.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Ollman, Bertell
    1971 Alienation, Cambridge :Cambrige University Press.
    Oakley, Allen
    1983 The Making of Marx’s Critical Theory : A Bibliography Analysis,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Parsons, Talcott
    1937 The Structure of Social Ac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Plamenatz, John
    1975 Karl Marx’s Philosophy of Man,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oulantzas, N.
    1975 Classes in Contemporary Capitalism , London: New Left Books and Sheed & ward.
    Pelczynski, Z. A. ed.
    1984 The State and Civil Society: Studies in Hegel’s Political
    Philosophy,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awls, John
    1971 A Theory of Justice,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Rosdolsky, Roman
    1977 Peter Burges trans, The Making of Marx’s Capital, London: Pluto Press.
    Scott, Arnord.
    1990 Marx’s Critique of Capitalist Society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cott, John.
    1996 Class- Critical Concept ,London : Routledge.
    Schumpeter, Joseph A
    1947 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 , London :George
    Umwin.
    Sensat,Julius,Jr.
    1979 Habermas and Marxism:An Appraisal, Beverly Hills.
    Tucker, Robert
    1961 Philosophy and Myth in Karl Marx, 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2nd ed. 1972
    1969 Marxian Revolutionary idea, New York: W. W. Norton.
    Urry, J.
    1982 Duality of Structure: some critical issue, Theory,Culture and
    Society 1:100-106
    Wood, Allen
    1980 “The Marxian Critique of Justice”, in : Cohen ,Nagel &
    Scanlon eds., pp3-41, Philosophy and Public Affairs. 1(30)
    1981 Karl Marx ,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Wood, John Cunningham
    1988 Karl Marx ‘s Economics :Critical Assessment,
    New York:Croon Helm
    .
    Wright, Erik Olin
    1985 Class, London: Verso.
    Zeitlin, Irving M.
    1987 Ideology and Development of Sociological
    Theory,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nc.,third ed.,first ed.,1968.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