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益明
論文名稱: 自我運動技藝如同他者─運動技術的失憶與復甦經驗之研究
The Sport Skill of Self as the Other– A Study of Loss of Fine Sport Skills and the Recovery Experience
指導教授: 劉一民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0
中文關鍵詞: 梅洛龐蒂基進反思運動身體經驗身體記憶
英文關鍵詞: Maurice Merleau-Ponty, radical reflection, athletic body experience, body memor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36下載:1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對運動員而言,一定常常對自己或他人說出「今天球感怪怪的」的類似話語,而這種感覺經常衝突著運動員的身體經驗,這種長期「球感怪」的現象,其實是技術失憶的現象,也就是技術消失在選手身體之中,其現象經常出現於選手訓練與比賽過程中,旁觀者對於此一現象的產生,多以一種「不是學會就會」的眼神與口吻看待運動員的身體經驗,而此,本研究是為釐清運動技術失憶現象以及探討運動復甦經驗之方法。研究結果如下:(一)運動技術的產生,係由思想、意象與身體三個元素組合而成,意即須有正確的技術思想、成功的技術意象以及身體技術的展現,始能完美的呈現運動技術本身。(二)運動技術的失憶,可分為空間感、時間感與身體感三大部分,一項技術的失憶,面臨多重因素的相互影響,教練與選手間須從此三面向進行細微的探知,以求復甦方式的選取。(三)運動技術的復甦方式共有三種,一為傳統式的不斷重複技術本身,二為保守式的技術導引,三為大膽式的拋棄技術本身,三者皆可能為選手尋回技術,惟因技術失憶後,選手與教練的情緒皆受到波動,本研究建議以保守式及大膽式為佳,盡量減少使用傳統式的方法,以避免選手與教練間產生激烈的衝突現象。

    An athlete must have said something like “I’m not in a good feeling today” to himself/herself or others frequently and the perception comforts with the body experience of him/her. The long-term “bad feeling” is the phenomenon of loss of sport skill, which means the previous skills possessed by players have vanished. The phenomenon often occurs in the process of trainings or contests. In terms of the phenomenon occurrence, others always hold an opinion of “you have what you learned” to treat the body experience of athlete. For this reason, the study aimed to clarify the loss of sport skill and discuss the methods to recover it.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formation of sport skills are consisted of 3 components - thoughts, images and body; the sport skills are presented in perfection by accurate technique thoughts, success technique images and the presentation of physical abilities. (2) The loss of sport skills may be separated into 3 aspects - spatial, temporal and physical. Loss of a technique affects multiple components mutually. Coaches and players should perform a subtle discussion on these aspects to determine the recovery mode. (3) There are 3 ways to recover the sport skills. First is a traditional method to repeat the skill continuously; second is a conventional method to induce the skills; third is an adventurous way to abandon the skill. All of them are possible to recover the ability of athletes, however the affected emotion of players and coaches should be considered. The study suggested that the conventional and adventurous methods are better to be taken and should avoid the traditional way in order to avoid the intense conflict between player and coach.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目 次…………….……………………………………….…..………………………...…iii 表 次…………….……………………………………….…..……………………..…v 圖 次…………….……………………………………….…..……………………..…vi 序章 1 壹、研究背景與目的 1 貳、文獻探討 3 參、研究重要性 15 肆、研究方法與限制 16 伍、名詞解釋 25 陸、章節安排 26 第一章 脫序的身體 27 第一節 技術構築元素 27 第二節 失憶的身體 38 第二章 甦醒的身體 46 第一節 重複技術輪廓 46 第二節 旁敲側擊 49 第三節 忘卻後重生 53 結章 57 參考文獻 59

    一、專書
    石明宗、呂潔如,《運動書寫》,臺北:師大書苑,2006。

    查德.哈巴赫(Chad Harbach),《防守的藝術(The Art of Fielding)》(施清真譯),臺北:時報,2012。

    張春興,《心理學概要》,臺北:東華,2014。

    梅洛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眼與心:身體現象學大師梅洛龐蒂的最後書寫(L’(Eil et l’Esprit)》(龔卓軍譯),臺北:典藏,2007。

    奧根‧赫立格爾(Eugen Herrigel)《射藝中的禪(Zen in the Art of Archery)》(顧法嚴譯),臺北:慧炬,2003。

    劉一民,《運動哲學研究》,臺北:師大書苑,1991。

    劉一民,《運動哲學新論—實踐知識的想像痕跡》,臺北:師大書苑,2005。

    龔卓軍,《身體部署─梅洛龐蒂與現象學之後》,臺北:心靈,2006。

    二、期刊
    李加耀,〈網球運動員身體感之人類學研究〉,《運動文化研究》,19(臺北,2011.12):7-27。

    李佑峰,〈從「看不見」到「看見」─教練實踐知識的「圖像化」〉,11《運動文化研究》(臺北,2009.12):33-63。

    林德隆,〈外在回饋對運動技能學習的影響〉,《中華體育季刊》,9:2(1995.09):67-72。

    陳俊汕,〈記憶與運動技能學習〉,《大專體育》,98(臺北,2008.10):81-87。

    劉一民,〈運動身體經驗本源的追問-相遇於梅洛龐蒂的基進反思〉,《運動文化研究》,14(臺北,2010.09):7-33。

    劉一民,〈運動風格經驗的現象學探討─風格與反風格間的周旋〉,《運動文化研究》,18(臺北,2011.09):7-39。

    劉一民,〈運動技術重建經驗的發生現象學探討〉,《運動文化研究》,21(臺北,2012.12):7-36。

    鄭鯤茂、麥吉誠、林志隆,〈網球運動技能用語概念剖析〉,92年度(下)《大專體育學術專刊》(臺北,2003.06):379-385。

    謝立哲,〈運動員yips症狀探討與延伸研究〉,《中正體育學刊》,3(臺北,2013.02):49-59。

    簡曜輝,〈運動技能學習的階段與過程〉,《體育學報》,2(臺北,1980.12):107-120。

    嚴雅婷,〈兩側遷移與運動技能學習〉,《政大體育研究》,19(臺北,2010.09):85、87-101。

    三、學位論文
    李加耀,〈網球運動員追求卓越的過程:運動人類學領域的解析〉,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博士論文,2002。

    施登堯,〈自我口語提示對運動技能學習效果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1997。

    胡天玫,〈運動經驗的雙重性─「是」與「有」的反省〉,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1993。

    曾俊華,〈運動神祕經驗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1990。

    黃芳進,〈運動「身體主體」經驗探索—「時間性」和「空間性」的省思〉,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1995。

    謝鎮丞,〈破紀錄之旅─以焦點意識及支援意識探討運動學習經驗〉,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2008。

    鍾芝憶,〈說不出的知道:運動默會知識(tacit knowledge)的體驗〉,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2006。

    顧兆臺,〈運動無我經驗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1998。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