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簡如姬
Chien Ru-Ji
論文名稱: 桃園縣新設國民中學學校建築規劃及相關問題之研究
Research on the Planning for School Construction of Newly-built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oyuan County and other Related Issues
指導教授: 張明輝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6
中文關鍵詞: 新設學校學校建築規劃分期興建
英文關鍵詞: new school building,, planning for school construction, a divided allocation of funds from the government for school construc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70下載: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探討桃園縣90至98學年招生之9所新設國民中學,其學校建築規劃設計之特色;新設學校建築規劃過程中,可能遭遇之困難問題與解決策略;新設國民中學分期興建校舍,對學校建築規劃之影響,及可能遭遇之困難問題與解決策略等。本研究採用訪談法進行研究,以9所新設國民中學為研究範圍,訪談對象包括前述9所新設學校校長、總務主任、分校主任等。本研究依據訪談結果進行分析,並與相關文獻及研究相互參照討論,對桃園縣新設國民中學學校建築規劃相關問題之研究結果,所獲致之結論如下:
    壹、桃園縣新設國民中學學校建築各具特色,且各項特色均能體現教育學與學校建築學的新思潮。
    貳、桃園縣新設國民中學學校建築規劃,能符應教育理念及學校建築的發展趨勢,展現教育的主流價值。
    參、桃園縣新設國民中學學校建築規劃,普遍存在工程經費的不確定性,和學校管理人員工程經驗不足兩大困境。
    肆、解決新設國民中學學校建築規劃問題的關鍵,一為縣府的經費與相關支援,一為新設校人員本身的專業知能。
    伍、新設校分期興建造成安全、噪音、經費、成本、工程介面、招生壓力等問題,影響工程及教學品質。
    陸、改進新設校分期興建的問題,經費應一次核定,整體規劃,分年編列;新設校人員亦應有以有限創造無限的積極作為。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改進之建議,期望可提供日後有關單位及人員之參考。

    This research project has its focus on the chosen nine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oyuan County newly built between 2001 and 2009. It looks at the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the planning for these target new schools. It envisages difficulties the planning for new school construction could possibly run into, and the feasible ways to cope with the problems. Moreover, it evaluates the impact of a divided allocation of funds from the government on the planning for school construction. It also intends to anticipate the possible problems and workable ways to deal with the situation. This research is conducted through interview survey . Nine newly-erected junior high schools are included within the research of this project. Principals, directors of general affairs and directors of various campuses of the aforementioned schools have been interviewed. This research conducts analysis of the interview results, and has discussion on and cross-reference to related literature and researches. The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planning and other related issues for the nine newly-constructed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oyuan County are listed as follows.

    1. These school buildings have their own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Each feature can embody both the new trends of pedagogy and school architecture.

    2. The planning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ly-built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oyuan County precisely corresponds to education philosophy and future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construction, and demonstrates the mainstream values of education.

    3. It is common to face difficulties while intending to do the planning for school construction as there are uncertainty of the project funds, and lack of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in management.

    4. Monetary and related support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school staff having professional expertise are key to handle problems from the planning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buildings.

    5. The divided allocation of funds from the government for the new school construction will cause problems, such as safety, noise, funding, cost, engineering interface and pressure from student enrollment. These facts have impact on both the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quality.

    6. Problems caused by the divided allocation of funds can be improved by an efficient approval, overall planning, and annual allocation of a lump sum. The staff of the new school should also take effective action in achieving the goal while the available resources are limited.

    This project has a detailed discussion on its research findings and has also offered advice for improvement. It expects to serve as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schools and staff concerned in the near future.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4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8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學校建築規劃的基本理念……………………………………9 第二節 學校建築規劃的發展趨勢 …………………………………16 第三節 國民中學新設學校建校過程與相關問題 …………………36 第四節 學校建築規劃與新設學校建校過程的相關研究 ……… 4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69 第一節 研究對象 …………………………………………………69 第二節 研究工具 …………………………………………………71 第三節 實施程序 ……………………………………………………73 第四節 資料處理 ……………………………………………………74 第五節 研究倫理 ……………………………………………………75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77 第一節 桃園縣新設國民中學學校基本資料分析 …………………77 第二節 桃園縣新設國民中學學校建築規劃特色分析 ……………80 第三節 桃園縣新設國民中學學校建築規劃問題分析……………111 第四節 桃園縣新設國民中學學校分期興建問題分析……………137 第五節 綜合討論……………………………………………………15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57 第一節 結論 ………………………………………………………157 第二節 建議 ………………………………………………………159 參考文獻 ……………………………………………………………163 壹、中文部分 …………………………………………………………163 貳、英文部分 …………………………………………………………169 附錄……………………………………………………………………171 附錄一 教授推薦函 …………………………………………………171 附錄二 邀請專家審題函 ……………………………………………172 附錄三 訪談大綱(專家審題) ………………………………………173 附錄四 訪談大綱 ……………………………………………………177 附錄五 訪談紀錄舉隅 ………………………………………………180 附錄六 桃園縣新設國中學校建築規劃與細部設計一覽表 ………206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于宗先(1990)。臺灣學校建築的時代觀。教育研究,13,13-17。
    王文華(2005)。臺灣公立中小學建築規劃的迷思與省思。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學校建築:現代化vs.國際化(頁199-214)。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王震武(1997)。教育改革的新迷思-評教改會《總諮議報告書》。教育研究資訊,5(1),9-18。
    王德軍(2009)。安全第一 學校重建掀質量比拼。2009年10月1日,取自http://www.takungpao.com/news/09/05/13/sichuan_earthquake07-1080862.htm?id=1080862&nid=1080862&cid=1351
    田應薇(2008)。新設學校規劃設計與使用評估之研究──以桃園縣立同德國民中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臺北:行政院教改會。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04)。環境白皮書。2009年9月22日,取自http://www.epa.gov.tw/attachment_file/upload/e/環境白皮書94.pdf。
    何杏雀(2006)。行政與校園建築的合作關係,載於建築改造合作社(主編),反省與對話 921震災「新校園運動」的回顧與前瞻研討會手冊(頁197-204)。臺北市:建築改造合作社。
    何昕家(2006)。從教育空間資源共享觀點探討相鄰學校校園規劃歷程模式之研究-以台中市新設學校為例。國立高雄大學都市發展與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明堂(2003)。九二一地震災區重建小學校園規劃與學校建築分析研究:以新校園運動之小學為例。屏東師院學報,18,403-436。
    李美慧(2003)。九二一震災重建校園空間規劃之研究-以南投縣(市)國民小學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系碩士論文。
    李隆盛(1997)。褒貶參半的「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教育研究資訊,5(1),32-35。
    呂俊甫、張芳全(1997)。教改會應該做得更多與更好-行政院教改會總諮議報告書之評析。教育研究資訊,5(1),25-31。
    林天祐(1996)。認識研究倫理。教育資料與研究,12,57-63。
    林明地(2000)。質的研究實例舉隅:校長領導的參與觀察。載於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頁51-92)。高雄市:麗文。
    林生傳(1997)。「教育改革」評析:解構-鬆綁-再建構的觀點。教育研究資訊,5(1),36-48。
    林明瑞(1999)。永續校園,環境科學技術教育專刊,16,23-42。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林明地(2002)。學校與社區關係。臺北市:五南。
    林春宏(1990)。臺灣省國民小學教室改善研究。私立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林亭廷(2001)。國民小學班群教室空間規劃設計之用後評估。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海清、王有煌、蔡淑貞、江季青(2001)。鑑古塑今論臺灣的學校建築,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e世紀的的校園新貌(頁115-130)。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林海清(2002)。後現代學校建築趨勢之探討-談學校建築的解構與建構,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優質的學校建築(頁50-57)。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林海清(2003)。從SARS風暴探討校園規劃與永續發展,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永續發展的校園建築(頁98-105)。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林海清(2006)。友善校園的規劃與經營,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友善校園規劃與經營(頁2-15)。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林盛豐(2001)。迫切的危機-校園重建九二一重建推動委員會的角色。建築師,316(4),76-78。
    林勤敏(1986)。學校建築的理論基礎。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林萬義(1986)。國民小學學校建築評鑑之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林逸青(2003)。新設校學校建築規劃設計與工程發包之研究---以一所國民中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林逸青(2005)。學校建築--規劃設計與工程發包。高雄市:復文。
    吳永安(2005)。桃園縣新設國民小學運動遊憩設施用後評估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休閒產業經營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吳明修(1997)。開放教學環境之規劃設計。輯於開放教育與教育視導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33-47。
    吳財順、侯世昌主編(2002)。學校工程實務,7-12。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吳清山(1992)。學校效能研究。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吳清山(1998)。迎接新世紀,打造新校園-談學習型社會的學校建築之建構,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學習型社會的學校建築(頁87-119)。
    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吳建邦(2006)。新設國中學校建築用後評估之研究—以臺南縣大橋國中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吳建邦、林義欽、王曉慧、葉建良、沈怡君、林谷達(2006)。掌握契機打造南瀛新校園-在地執行者的願景與策略,載於建築改造合作社(主編),反省與對話 921震災「新校園運動」的回顧與前瞻研討會手冊(頁175-196)。建築改造合作社,臺北市。
    吳順發(1997)。中小學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新世紀學校建築革新與展望,171。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邱華玉(2002)。學科教室群教學空間規劃與使用之研究-以臺北市麗山高中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胡雅萍(2001)。北市公立國民小學營建工程預算編審作業現況之缺失與改善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范巽綠(2001)。讓我們為下一代蓋個好學校!為綠色校園的永續經營奮鬥不懈。建築師,316(4),72-67。
    洪武智(2005)。綠建築與生態環境應用於新設學校之研究─以新設國立屏北高中為例。致遠管理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縣。
    桃園縣政府(2000)。新設校特色館專輯。桃園縣:作者。
    桃園縣政府(2001)。桃園縣政府九十年度新設學校設校經費核配會議會議記錄。2001年2月7日,桃園縣政府九十府教國字第0二二九二0號函。
    桃園縣政府教育處(2009)。桃園縣政府教育處新設學校概況。2009年9月22日,取自http://media.tyc.edu.tw/educiv/soc.htm
    桃園縣政府教育處(2010)。桃園縣教育現況。2010年5月2日,取自ttp://www.tyc.edu.tw/boe/main.php?menu_page=status&city=
    徐明和(2001)。新設國民中小學學校經營之研究—以雲林縣一所國民小學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徐月娥(2007)。革新與進步 創新與行銷-以「南港高中校舍優質化」方案為例,談老舊學校的新生,教師天地,146,38-43。
    黃玉英(2004)。臺北市公立國民中學學校建築規劃現況與學生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世孟、曾漢珍(1990)。臺灣地區學校建築研究之回顧與分析,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當前學校建築基本問題專題研究(頁19-54)。臺北市:臺灣書店。
    黃世孟(1995)。教育改革中的最大教具:國民小學學校建築之轉型,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第四屆優良學校建築規劃評介(頁2-27)。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黃世孟等(1998)。臺北市立國民小學教學空間規劃基準之分析。建築學報,27,19-33。
    黃世孟主編(2000)。學校建築研究:黃世孟學校建築論文集。臺北市:作者。
    黃秀政、張勝彥、吳文星(2004)。臺灣史。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黃宗顯(2003)。教改十年的省思與展望。教育研究月刊,114,111-119。
    黃承令(2001)。新校園環境的課題、回響與展望-體現人本教育的改革價值觀。建築師,317(5),154-157。
    黃鈺雯(2004)。國小教學資源中心空間使用及規劃之用後評估研究─以嘉義市一所學校為例。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黃耀榮(1990)。國民小學學校建築計劃及設計問題之調查研究。臺北市: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籌備處編輯委員會。
    黃瓊儀(2000。校園建築規畫報告書應用成效之檢討─以臺北市國民小學為例。國立臺灣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游春生(2002)。校園更新規劃設計過程中使用者用後評估之探討-以頭城國中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游秀華(2005)。永續校園環境改造之成效探討-以臺南市國小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張明輝(1999)。學校教育與行政革新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郭吉模(2003)。從「教改萬言書」看臺灣十年教改。學校行政雙月刊,27,161-168。
    郭為藩(1996)。科技時代的人文教育。臺北市:幼獅文化。
    郭紹儀(1973)。學校建築研究。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陳乙華(2006)。新竹縣新設及改建國民小學校園景觀與學校經營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木金(2008)。活化校園建築創造空間領導。教育研究,174,61-74。
    陳伯璋、盧美貴(1993)。開放教育。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明印(2001)。從九二一重建看新校園運動~把握再造契機推動新校園運動。主計月刊,551,62-80。
    陳惠邦(2001)。談學校建築與規劃。桃園縣:桃園縣政府教育局。
    陳琦媛(2000)。開放教育極其空間規劃,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二十一世紀的學校建築與設施(頁101-120)。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陳誌宏(2000)。從小學教育理念變遷探討校園規畫─以新竹市為例。中華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寶柱(1995)。學校建築規畫設計。松商學報,3,67-82。
    教育部(1996)。「教育總諮議報告書」。2008年5月13日,取自http://www.sinica.edu.tw/info/edu-reform/farea2/
    教育部(1998)。「教育改革行動方案」報告書。2008年5月13日,取自http://www.edu.tw/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388
    教育部(2001a)。讓我們為下一代蓋個好學校!載於教育部主編:新校園運動特輯。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1b)。教育部921災後重建成果2,新校園運動。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2)。國民中小學設備基準。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4)。教育政策白皮書。2009年9月22日,取自http://mail2.ylc.edu.tw/~gces.kentxchang/pipi/white.doc
    教育部(2005)。友善校園總體營造計畫。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6)。友善吧!校園:國民中小學友善校園評估手冊。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8)。教育部重大政策發展歷程—國民教育。2009年9月22日取自教育部網頁http://history.moe.gov.tw/policy.asp?id=2
    許進來(2009)。學校建築規劃及其用後評估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許碧蕙(2002)。校園規劃「用後評估」之研究--以南投縣九二一震災重建國小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黎琴(2003)。桃園縣新設國民中小學籌建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學校行政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湯志民(1986)。台北縣國民中學學校建築基本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湯志民(1991)。學校建築規畫的發展趨勢。臺灣教育,491,14-18。
    湯志民(1994)。現有學校建築設施的開放空間設計。教育研究,40,12-26。
    湯志民(2000)。邁向新千禧年學校,載於: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主編),第六次教育行政論壇論文集(頁227-248)。臺北市:作者。
    湯志民、王馨敏(2000)。學校建築與社區空間資源共享之探討,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二十一世紀的學校建築與設施(頁163-184)。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湯志民、廖文靜(2000)。教學革新與空間規劃,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二十一世紀的學校建築與設施(頁63-100)。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湯志民(2001a)。新世紀台灣教育設施規劃的方向,載於黃德祥主編,教育改革與教育發展(頁237-286)。臺北市:五南。
    湯志民(2001b)。學校空間革新趨向之探析,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e世紀的校園新貌(頁7-34)。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湯志民(2002a)。優質學校環境規劃之探析,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優質的學校建築(頁1-39)。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湯志民(2002b)。臺灣的學校建築。臺北市:五南。
    湯志民(2003a)。優質學校環境規劃與問題探析,載於,初等教育學刊,14,49-82。
    湯志民(2003b)。學校綠建築規劃之探析,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永續發展的校園與建築(頁11-80)。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湯志民(2006a)。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三版)。臺北市:五南。
    湯志民(2006b)。教學空間革新-學科形教室規劃之探析,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友善校園規劃與經營(頁24-49)。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湯志民(2007)。優質學校校園營造的指標及其意涵。載於吳清基等,優質領航-校園營造篇(頁6-27)。臺北市: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湯志民(2008)。未來學校:學校建築規劃。教育研究月刊,165,63-80。
    湯志民(2009)。優質校園營造:2010新趨勢,載於康宗虎等編輯,2009學校建築研究:校園建築優質化(頁9-49)。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溫明麗(1998)。自由主義的貧困-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中「鬆綁」理念的省思。中等教育,49(2),61-77。
    葉茂森(2003)。中部地區國小永續校園內涵之研究-以自然環境的觀點進行探討。國立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葉連祺(1996)。美國都市學校及其教室規劃新趨勢之概述與評析。研習資訊,13(4),55-66。
    葉國維(1999)。宜蘭縣國民中小學校園更新發展及參與過程之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曾光宗(2000)。校園重建與學校風格,桃縣文教,18,6-13。
    曾志朗(2001)。邁向學習社會。社會教育年刊,49,1-5。
    曾榮華(1999)。全面品質管理與學校建築品質。國民教育研究集刊,7,81-89
    曾漢珍(1994)。國民中小學學校建築規劃設計合理化之研究:以系統整合之觀點分析。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尚頴(2006)。新興學校校園規劃的歷程與其建置的迷思--立新國中個案研究。朝陽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縣。
    廖家春(2008)。桃園新設學校設校實務問題之探討,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校園建築與運動空間活化再利用(第329-343頁)。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維基百科(2009)。汶川大地震。2009年10月1日,取自
    http://www.takungpao.com/news/09/05/13/sichuan_earthquake07-1080862.htm?id=1080862&nid=1080862&cid=1351
    樓琦庭(1996)。「開放式學校」空間規劃準則之研究-以實施開放教育之學校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保田(1980)。學校建築的理論與實際之研究。臺北市:教育部。
    蔡保田(1986)。學校建築研究的發展。臺北市:五南。
    蔡保田、湯志民(1986)。台北市當前學校建築管理問題之研究。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國民中小學學校建築與設備專題研究,1-46。台北:台灣書店。
    蔡瑞榮(1995)。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的理念與作法。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學校社區化(頁83-107)。臺北市: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
    鄧運林(1995)。從教育發展趨勢看臺北縣教育改革經驗。輯於「臺北縣教育改革經驗」,24-45。高雄:復文。
    賴明輝(2004)。桃園縣都會區新設國民小學綠建築指標實踐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賴協志(2003)。台北市國民小學運動場規劃與用後評估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謝文全(1993)。學校行政。臺北市:五南。
    謝文全(1997)。行政院教改會諮議報告書之評析。教育研究資訊,5(2),140-148。
    謝文全(2002)。學校行政(八版)。臺北市:五南。
    薛方杰(2003)。國民小學班群教室多元彈性規劃與評估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薛芳芸(2004)。教師教學研究空間規劃之研究-以桃園縣國民小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蕭富陽(2006)。桃園縣新設國民小學建築規劃發展現況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教育處教師在職進修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簡夙蓮(2003)。從使用後評估的觀點探討國小校園空間。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蘇南芬、林信甫譯(1996)。一所沒有圍牆的學校-開放教育之路。臺北市:胡氏出版社。

    貳、英文部分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tors (AASA).(1949). American school building. Washington, D. C.:Author.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 (AASA) (1971).Open space school. Washington D. C.: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
    Castaldi,B.(1987).Educational facilities: Planning, modernization,and management(3rd ed.).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Earthman, G. I. (2000). Planning educational facilities for the next century. Reston, VA: Association of School Business Officials International.(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48573 )
    Evans, G. W., &Lovell, B.(1979).Design modification in open plan schoo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1(1) 41-49.
    Gee, L. (2006). Human-centered design guidelines. In D. G. Oblinger (Ed.), Learningspace (pp.10.1-10.13). Washing, D.C.: EDUCAUSE.
    George, P. S.(1975).Ten years of open space school:A review of the research.(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110431).
    Gump, P. V.,& Ross, R.(1987).The fit of milieu and program on school environments.In H. McGu ek(Ed.), Ecological factors in human development. New York:Elservier North-Holland.
    Nagakura, Yasuhiko, Moronuki,& Mikio(1986). How the architectural research is used in educational facilities and design in Japa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294318)
    Sanoff, H.(2001).School building assessment methods. Washington, D. C.: National Clearinghouse for Educational Facilities.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