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映汝
論文名稱: 協餉與清廷的新疆治理(1759-1884)
指導教授: 林滿紅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0
中文關鍵詞: 協餉撥解新疆陜甘新回變西北史地學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66下載:4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主要從協餉的角度探討清廷對新疆治理政策的轉變。由於新疆位處西北國防上的重要位置,所以清廷把新疆納入版圖後,不得不派大軍駐守,實施以伊犁將軍為首的軍府統治政策,同時對當地人民採取「因俗而治」的管理方式。惟新疆當地的稅收不足,每年都需要從內地協濟兵餉,故協餉對新疆而言實有軍事國防上的重要意義。但是隨著太平天國的爆發,內地各省在自顧不暇或是道路受到梗阻之下,欠解協餉的情形日益嚴重,至同治初年甚至出現分毫不解的情況,而協餉的無法到達,終於成為新疆回變爆發的原因之ㄧ。後來還是靠著向華商和洋商借款,使餉源能大量而及時的解到,再加上內地局勢的逐漸恢復穩定,清廷才有機會再度征服新疆。針對新疆長期需要協餉的情況,朝野官員學者曾多所討論,他們的意見大致可分成兩個不同立場,其中一派認為新疆耗餉,又無益於中國,故應該讓其自治,採取羈縻的統治方式即可;另外一派則認為新疆並不耗餉,而且土地豐美,只要加強開發,需餉問題就可獲得解決,後者的立場通過嘉道年間西北史地學研究的興起,累積成豐富的學術資源,並且在最後形成以左宗棠為代表的建省主張,同時得到落實。

    第一章 緒論 1 第二章 協餉與新疆財政 15 第一節 協餉制度的內容 15 第二節 新疆的財政收支 38 第三章 新疆協餉的撥解 57 第一節 太平天國起事以前 57 第二節 太平天國起事期間 67 第三節 陜甘新回變時期 82 第四章 朝野關於新疆協餉的討論 103 第一節 嘉道年間 103 第二節 咸同年間 121 第三節 光緒初年 130 第五章 結論 147 徵引書目 153 附錄一 乾隆年間省際之間協濟情形 161 附錄二 嘉慶年間省際之間協濟情形 164 附錄三 鹽課、關稅、商捐協濟各省情形 168 表次 表2.1.1 列朝直省兵額表 25 表2.2.1 新疆駐防官兵統計 39 表2.2.2 新疆換防官兵統計 40 表2.2.3 惠遠、惠寧兩城將軍、大臣、同知等糧餉 42 表2.2.4 惠遠城滿營糧餉 42 表2.2.5 錫伯營餉銀 43 表2.2.6 索倫營餉銀 43 表2.2.7 左、右翼察哈爾營餉銀 43 表2.2.8 上三旗厄魯特營餉銀 43 表2.2.9 綠營糧餉 44 表2.2.10 喀什噶爾官兵糧餉 45 表2.2.11 伯克糧餉 45 表2.2.12 喇嘛糧餉 46 表2.2.13 土爾扈特、和碩特札薩克糧餉 46 表2.2.14 伊犁的支出項目與金額 47 表2.2.15 估調道光三十一年歲需俸餉經費銀兩 47 表2.2.16 新疆與各地綠營額定養廉銀 48 表2.2.17 伊犁的收入項目與金額 49 表2.2.18 回疆每年收入項目與金額 50 表2.2.19 乾隆年間新疆所需經費 51 表2.2.20 新疆每年所需經費 51 表3.1.1 甘肅新疆每年所需經費 58 表3.1.2 外省協撥數額與比例 59 表3.1.3 乾隆四十二年(1777)不敷兵餉省分並受協數目 60 表3.1.4 乾隆年間各省對甘肅的協餉 60 表3.1.5 嘉慶十七年(1812)各直省錢糧出入清單 61 表3.1.6 嘉慶十七(1812)年不敷兵餉省分並受協數目 61 表3.1.7 張格爾事件各省協撥餉銀 65 表3.3.1 同治六年(1867)初各海關代借洋款金額 93 表3.3.2 同治六年底各海關代借洋款金額 94 表3.3.3 同治五年十月至同治十二年十二月各省關撥解陝甘協餉數額 95 表3.3.4 光緒二年(1876)指定各省關撥解西征協餉數額 98 表4.1.1 戶部存銀 107 表4.2.1 各省關撥解西征協餉情形 127 表4.3.1 光緒初年甘肅新疆歲需餉額 134

    一、檔案資料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明清史料》。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宮中檔嘉慶朝奏摺》,未出版。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宮中檔咸豐朝奏摺》,未出版。。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軍機處.月摺包》。
    故宮博物院文獻館,《史料旬刊》,台北:國風出版社,1963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宮中硃批奏摺財政類-經費》。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嘉慶道光兩朝上諭檔》,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2000。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咸豐同治兩朝上諭檔》,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1998。

    二、官書典籍
    《仁宗睿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
    《文宗顯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
    《世祖章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
    《高宗純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
    《聖祖仁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
    七十一,《西域總志》,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
    于敏中等纂,《欽定戶部則例(乾隆朝)》,香港:蝠池書院出版有限公司,2004。
    允祿等監修,《大清會典(雍正朝)》,台北:文海出版社,1995。
    王延熙、王樹敏輯,《皇清道咸同光奏議》,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
    王雲五編,《道咸同光四朝奏議》,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0。
    王慶雲,《石渠餘紀》,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
    王錫祺輯,《小方壺齋輿地叢鈔》,台北:廣文書局,1962。
    左宗棠,《左文襄公全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79。
    托津等奉敕纂,《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嘉慶朝)》,台北:文海出版社,1991。
    朱壽朋,《光緒朝東華錄》,台北:文海出版社,2006。
    何紹基,《東洲草堂文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73。
    沈垚,《落帆樓文遺稿二卷》,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9。
    汪琬,《堯峯文鈔》,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15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李雲麟,《西陲事略》,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
    和寧,《回疆通志》,台北:文海出版社,1965。
    承啟等纂,《欽定戶部則例(同治朝)》,香港:蝠池書院出版有限公司,2004。
    祁韻士原著、松筠纂定,《西陲總統事略》,台北:文海出版社,1965。
    奕訢,《欽定平定陜甘新疆回(匪)方略》,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
    徐松原著、松筠纂定,《欽定新疆識略》,台北:文海出版社,1965。
    馬大正、吳豐培主編,《清代新疆稀見史料匯輯》,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微縮複製中心,1990。
    馬大正、吳豐培主編,《清代新疆稀見奏牘匯編.道光卷》,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
    馬大正、吳豐培主編,《清代新疆稀見奏牘匯編.同治、光緒、宣統朝卷》,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
    崑岡修,《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台北:啟文出版社,1963。
    曾國藩,《曾文正公全集.奏稿》,台北:文海出版社,1974。
    張集馨,《道咸宦海聞見錄》,北京:中華書局,1981。
    曹振鏞等纂,《欽定平定回疆剿擒逆匪方略》,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
    賀長齡輯,《皇朝經世文編》,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
    新疆社會科學研究院民族研究所編著,《新疆簡史》,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
    楊岳斌,《楊勇慤公(厚菴)遺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
    葛士濬輯,《皇朝經世文續編》,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
    國史館校註,《清史稿校註》,台北:國史館印行,1986。
    蘇爾德,《新疆回部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
    劉蓉,《劉中丞奏疏》,臺北:文海,1972。
    劉銘傳,《劉壯肅公奏議》,台北:大通書局,1987。
    劉璈,《巡台退思錄》,台灣文獻叢刊第二十一種,台北:台灣銀行,1958。
    劉錦棠,《劉襄勤(毅齋)公奏稿》,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
    劉錦藻,《清朝續文獻通考》,台北:新興書局,1963。
    錢鼎銘,《錢敏肅公奏疏》,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
    魏光燾,《戡定新疆記》,臺北:台灣文華出版社,1968。
    魏源,《聖武記》,台北:世界書局,1962。
    羅正鈞,《左文襄公年譜》,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1。
    鐵保總纂,《欽定八旗通志》,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68。
    龔自珍,《龔自珍全集》,台北:河洛出版社,1975。

    三、專書著作
    王志宏,《左宗棠平西北回亂糧餉之籌劃與轉運研究》,台北:正中書局,1972。
    王家儉,《魏源年譜》,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67。
    王業鍵,《清代經濟史論文集(一)》,台北:稻香出版社,2003。
    布羅代爾(Fernand Braudel)著、唐家龍等譯、吳模信校,《飛利普二世時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何平,《清代賦稅政策研究:1644-1840》,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何烈,《厘金制度新探》,台北:私立東吳大學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1972。
    何烈,《清咸、同時期的財政》,台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81。
    李鵬年、劉子揚、陳鏘儀編著,《清代六部成語詞典》,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
    周志初,《晚清財政經濟》,濟南:齊魯書社,2002。
    周育民,《晚清財政與社會變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李信成,《楊增新在新疆》,台北:國史館,1993。
    林永匡、王熹,《清代西北民族貿易史》,北京:中央民族學院,1991。
    林恩顯,《清潮在新疆的回漢隔離政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8。
    林滿紅,《茶、糖、樟腦與台灣之社會經濟變遷(1860~1895)》,台北:聯經出版社,1997。
    阿拉騰奧其爾,《清代伊犁將軍論稿》,北京:民族出版社,1996。
    芮瑪麗(Mary Clabaugh Wright)著;房德鄰等譯,《同治中興:中國保守主義的最後抵抗(1862-1874)》,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侯德仁,《清代西北邊疆史地學》,北京:群言出版社,2006。
    柯文(Paul A. Cohen)著、林同奇譯,《在中國發現歷史-中國中心觀在美國的興起》,北京:中華書局,2005重印。
    秦翰才,《左文襄公在西北》,上海:商務印書館,1947。
    馬大正等,《新疆史鑑》,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張中復,《清代西北回民事變-社會文化適應與民族認同的省思》,台北:聯經出版社,2001。
    張家藝,《清代新疆社會經濟史綱》,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張德澤,《清代國家機關考略》,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
    莊吉發,《清高宗十全武功研究》,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2。
    郭麗萍,《絕域與絕學-清代中葉西北史地學研究》,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7。
    陳鋒,《清代軍費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
    陳鋒,《清代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研究》,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彭明輝,《晚清的經世史學》,台北:麥田出版,2002。
    曾小萍(Zelin, Madeleine)著、董建中譯,《州縣官的銀兩-18世紀中國的合理化財政改革》,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2005年。
    曾問吾,《中國經營西域史》,台北:文海出版社,1978。
    華立,《清代新疆農業開發史》,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4。
    費正清(Fairbank, John King)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譯室譯,《劍橋中國晚清史1800-1911》,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1993。
    黃仁宇著、阿風等譯,《十六世紀明代中國之財政與稅收》,台北:聯經出版社,2001。
    黃鑒暉,《山西票號史》,太原:山西經濟出版社,1992。
    董繼斌、景占魁主編,《晉商與中國近代金融》,太原:山西經濟出版社,1992。
    新疆科學研究院民族研究所編著,《新疆簡史》,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
    管守新,《清代新疆軍府制度研究》,烏魯木齊:新疆大學出版社,2002。
    翟玉樹,《清代新疆駐防兵制的研究》,台北:嘉新水泥公司,1976。
    劉翠溶,《順治康熙年間的財政平衡問題》,台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1969。
    劉廣京,《經世思想與新興企業》,台北:聯經出版社,1990。
    稻葉君山著、但燾譯訂,《清朝全史》,上海:中華書局,1914。
    賴建誠,《邊鎮糧餉:明代中後期的邊防經費與國家財政危機,1531-1602》,台北市:中央研究院、聯經,2008。
    羅玉東,《中國釐金史》,台北:學海出版社,1970。
    羅運治,《清高宗統治新疆政策的探討》,台北:里仁書局,1983。
    Lin, Man-houng(林滿紅). China Upside Down:Currency, Society, and Ideologies,1808-1856,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Millward, James A. Beyond the Pass:Economy, Ethnicity, and Empire in Qing Central Asia, 1759-1864. 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California, 1998.
    Perdue, Peter C. China Marches West:The Qing Conquest of Central Eurasia. 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Polachek, James M. The Inner Opium War. Cambridge, Mass.:Council on East Asian Studie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Waley-Cohen , Joanna. Exile in Mid-Qing China:banishment to Xinjiang 1758-1820.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1.
    Wang , Yeh-chien(王業鍵). Land Taxation in Imperial China, 1750-1911. 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3.

    四、期刊論文
    王業鍵,〈清雍正時期(1723-35)的財政改革〉,收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32本(1961),頁47-75。
    百瀨弘著,鄭永昌譯,〈清朝的財政經濟政策〉,收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社會經濟史組編,《財政與近代歷史論文集》下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9,頁745-842。
    何瑜,〈晚清中央集權體制變化原因再析〉,《清史研究》,1992年第1期,頁68-77。
    何漢威,〈從清末剛毅、鐵良南巡看中央和地方的財政關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8:1(1997),頁55-115。
    何漢威,〈晚清四川財政狀況的轉變〉,《新亞學報》14(1984),頁199-348。
    何漢威,〈清季中央與各省財政關係的反思〉,《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2:3(2001),597-698。
    吳元豐,〈清乾隆年間新疆普爾錢的鑄造流通及其作用〉,《西域研究》,1997年第1期,頁39-49。
    呂文利,〈1839年:張穆學術人生轉折若干問題〉,《清史研究》,2007年第1期,頁75-85。
    呂世朋,〈清代的理藩院〉,《東海大學歷史學報》1期(1977),頁61-98。
    李國祁,〈左宗棠與台灣〉,收入李國祁主編,《郭廷以先生百歲冥誕紀念史學論文集》,台北:台灣商務,2005。
    沈松僑,〈江山如此多嬌—1930年代的西北旅行書寫與國族想像〉,《臺大歷史學報》37期(2006.06),頁145-216。
    林恩顯,〈清代新疆札斯克制度研究〉,《中國地方文獻學會年刊》民66.12,頁34-39。
    林恩顯,〈清代新疆州縣制度之研究〉,《人文學報》2期(1976.07),頁34-39。
    林恩顯,〈清代新疆伯克制度研究〉,收入姜占魁等,《慶祝朱建民先生七十華誕論文集》(台北:正中書局,1978),頁609-643。
    林恩顯,〈清代新疆換防兵制之研究〉,《政大邊政研究所年報》8期(1977.05),頁159-214。
    林滿紅,〈與岸本教授論清乾隆年間的經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8期(1998.12),頁235-252。
    林滿紅,〈晚清的鴉片稅,1858-1906〉,《思與言》16:5(1979.01),頁427-476。
    徐泓,〈序〉,收入賴建誠,《邊鎮糧餉:明代中後期的邊防經費與國家財政危機,1531-1602》,台北市:中央研究院、聯經,2008。
    徐磊、桂全民,〈清政府「協餉」政策對治理新疆的歷史作用評析〉,《伊犁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1期,頁40-43。
    張朋園,〈落後地區的資本形成-雲貴的協餉與鴉片〉,《貴州文史叢刊》1990年第2期,頁50-74。
    郭太風,〈解協餉制度演化對清朝統治機制的影響〉,《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第3期,頁29-34。
    陳國棟,〈林爽文、莊大田之役清廷籌措軍費的看法—清代一個非常時期財政措施的個例〉,《台灣風物》31:3(1981),頁5-16。
    陳國棟,〈清代前期(1644-1842)海洋貿易的形成〉,《大陸雜誌》64:2(1982.2),頁21-35。
    陳鋒,〈清代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的調整〉,《歷史研究》,1997年5期,頁100-114。
    彭雨新,〈清代田賦起運存留制度的演進-讀梁方仲「田賦史上起運存留的劃分與道路遠近的關係」一文書後〉,《中國經濟史研究》,1992年第4期,頁
    124-133。
    彭雨新,〈清末中央與各省財政關係〉,收入李定一、包遵彭、吳相湘編纂《中國近代史論叢》第二輯第五冊(台北:正中書局,1963年),頁3-46。
    華立,〈清代新疆屯墾方式重心的轉移及其意義〉,《西域研究》,1991年第4期,頁42-53。
    賈寧,〈美國史學界關於清代早期邊疆研究的新發展〉,《清史研究》1995年第2期,頁104-108。
    齊清順,〈清代新疆的協餉供應和財政危機〉,《新疆社會科學》,1987年第3期,頁74-85。
    齊清順,〈清代新疆的協餉和專餉〉,《新疆歷史研究》,1985年第1期,頁60-71。
    齊清順,〈清代新疆餉銀的來源、使用和欠額〉,《新疆歷史研究》,1985年第3期,頁77-84。
    齊清順,〈論清代新疆的稅收〉,《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第4期,頁65-71。
    劉增合,〈光緒前期戶部整頓財政中的規復舊制及其限度〉,《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9:2(2008.06),頁235-299。
    劉增合,〈西方預算制度與清季財政改制〉,《歷史研究》,2009年第2期,頁82-105。
    厲聲,〈乾隆年間新將協餉撥解及相關問題〉,《清史研究》,1998年2期,頁51-65。
    歐立德(Mark C.Elliott),〈滿文檔案與新清史〉,《故宮學術季刊》24:2(2006.12),頁2-15。
    鄭永昌,〈政軍基礎的延續力量-論清代乾隆年間對新疆與西藏實施的貨幣政
    策〉,《故宮學術季刊》21:1(2003.秋),頁135-180。
    鄭永昌,〈清代乾隆年間榷關管理與稅收變化分析〉,《兩岸發展史研究》5期(2008.06),頁121-168。
    鄭永昌,〈清代前期台灣貨幣流通的發展與演變(1684-1800)〉,《故宮學術季刊》19:1(2001.秋),頁227-261。
    鄧孔昭,〈台灣建省初期的福建協餉〉,《台灣研究集刊》,1994年第4期,頁59-66。
    蕭之興,〈清代的幾個新疆〉,《歷史研究》1979年8期,頁81-84。
    賴惠敏,〈從高樸案看乾隆朝的內務府與商人〉,《新史學》13:1(2001.03),頁71-133。
    羅運治,〈清代道光年間屯墾回疆之研究〉,《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19期
    (1987.07),頁271-287。
    吳政台,〈清順治朝軍費的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研究所95學年度碩士論文。
    宋惠中,〈票商與晚清的官僚體系(1862--1911)〉,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83學年度碩士論文。
    Lin, Man-houng “China’s ‘Dual Economy’in International Trade Relations, 1842-1949”, in Kaoru Sugihara ed., Japan, China, and the Growth of the Asian International Economy, 1850-1949.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pp. 179-198.
    Newby, L. J.“The Chinese Lierary Conquest of Xinjiang,”Modern China 25.4(1999), pp. 451-474.
    Rawski, Evelyn S.“Reenvisioning the Qing:The Significance of Qing Period in Chinese History,”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55.4(1996), pp. 829-850.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