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邱宜玲
Qiu, Yi-Ling
論文名稱: 台灣北部釋教的儀式與音樂
指導教授: 呂錘寬
Lu, Chui-Ku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畢業學年度: 8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67
中文關鍵詞: 音樂音韻學祭祀音樂釋教音樂
英文關鍵詞: MUSIC, PHONOLOG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04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緒論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在傳統音樂研究的範疇中,帶有濃厚宗教色彩的「祭祀音樂」一直是極弱的一環,存
    在於喪葬儀式中的音樂,基於國人「忌諱」之心態,尤其乏人問津。從事道教音樂研
    究多年的指導教授呂錘寬老師有鑑於此,在田野採集中見台灣北部釋教活動力之旺盛
    及音樂內容之豐富,便鼓勵筆者將之作為碩士論文的研究課,適逢個人對民間宗教的
    內涵與精神一直存有偏好,遂促成本研究之著手與完成,是為研究動機。
    (二)研究目的
    如前言所述,本研究以「釋教音樂」之初探,希望以田野蒐集為主,並佐以文獻的參
    考,對下列問題作概括的了解與呈現:
    1.釋教音樂發展的歷史背景與地理範疇
    2.釋教音樂在台灣的傳播與傳承
    3.釋教功德法事的組成因素與內容
    4.釋教音樂的特點、運用原則與變遷情形
    二、研究對象與範圍
    (一)關於「釋教」的定義
    本文所研究之「釋教」,乃指執行法事的人員以為喪家做功德為業,伙居、菇葷,法
    事場合懸掛佛教系統之培薩神祇圖像,法事使用香花科儀(或稱「龍華科儀」),唱
    念以漢語及河洛語發音,自稱屬「釋教」之具宗教色彩的職業團體。
    主持釋教法事之人員對外自稱為「和尚」、「道士」、「做事的」等,而民間則有「
    司功」、「道士」、「先生」、「師父」、「先的」等不同的稱呼。自釋教從事的生
    活習性觀之,實較為接近「道士」,但因法事內容屬佛教系統,本文仍以和尚稱之,
    又為別於出家眾,加上「」以示區別。
    (二)研究範圍,據文獻及本人田野調查所得,台灣閩籍地區目前仍存在釋教團體與
    法事者自北而南有基隆、宜蘭、台北、桃園、台中、彰化、雲林、嘉義等縣市,本文
    以台灣北部的台北、基隆、桃園三縣市之釋教法事作為研究對象,其原因有三:
    1 .其餘地區釋壇經常於法事中改用電子琴、爵士鼓等現代樂器伴奏,而此三縣市在
    伴奏器器上大多仍維持使用長久來的北管系統樂器,在音樂形態上較能保持原貌。
    2 .台灣北部因人口集中,經濟條件優渥,釋壇的數量與活動頻率皆優於中南部地區
    ,又因為亡者「做功德」之喪家多指定做三壇至五壞(中南部地區通常只做出山功德
    ),同一壇在儘量不重複經懺與科儀的原則下,較能完整地呈現出法事規模的全貌。
    3 .此三縣市的釋壇彼此常互調人手,而據釋教從業人員所稱,其活動範圍也多有北
    自基隆、南至桃園之統一說法。為此,本研究雖以台北地區的田野調查為主,仍可視
    此三縣市為一獨立的釋教活動區域。在研究內容方面,釋教之法事實際上包括平時為
    喪家行拔度儀式之法事及陰曆七月的普渡法事兩種,對於後者的科儀與音樂內容,只
    在本文第二章第三節中略述,不在本研究範圍之內,本文所研究乃為釋教在為特定對
    象進行拔度儀式時,相關之人、事、物與科儀、音樂內容的整理和分析,音樂方面又
    以唱腔為主要研究對象。

    無法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