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書賢
Shu-Hsien, Wang
論文名稱: 國中生科技學習現況與偏好之研究
A Study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echnology Learning Performances and Preferences
指導教授: 林坤誼
Lin, Kuen-Y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Department of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1
中文關鍵詞: 國中生生活科技學習現況學習偏好
英文關鍵詞: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performance, learning preferences, living technolog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39下載:3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瞭解九年一貫體制下國中生科技學習現況與偏好,在十二年國教正值發展之際,提供教育改革者一個參考依據。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研究以課程內涵、學習活動與教學方法三個面向架構出國中生的科技學習現況與偏好之調查問卷,並利用分層隨機抽樣抽取全國254間學校作為調查對象。本研究共回收教師有效問卷127份,學生有效問卷663份,有效回收率分別達到五成及六成。主要結論如下:(1)國中生對於生活科技課程內涵、學習活動與教學方法的熟悉度尚可,而其偏好分別為科技的影響與創意實作、遊戲與實作類型、以及遊戲與示範教學法;(2)生活科技教師對於課程內涵的認同度較高,在學習活動方面也能運用多元的學習活動,而在教學方法方面主要以講述與示範教學法為主;(3)國中教師與學生對於落實生活科技的課程內涵、學習活動與教學方法等看法有差異,值得持續重視與檢討改善。透過本研究的相關結論,期望能作為未來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或相關人員之重要參考依據。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echnology learning performances and preferences, and propose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in the process of deveoping the 12-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revious purpose, the survey method was employed in this study, and a questionnaire was developed in exploring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echnology learning performances and preferences. The questionnaire was mailed to 254 schools, and 127 teachers’ and 663 students’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returned. The main results of the study were as follow: (1)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had normal degree of familiarity in curriculum contents, learning activities, and teaching methods in living technology, and their preferences were the impacts of technology and creative hands-on learning in curriculum contents, game-based and hands-on learning activities, game-based and demonstration teaching methods. (2) Living technolog teachers had higher degree of agreement in curriculum contents, utilized different learning activities, and adopted the didactic and demonstration teaching methods. (3)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and students had different viewpoints in implementing the curriculum contents, learning activities, and teaching methods in living technology, so it was worthy of emphasis, reflection, and improvement. In sum, it is hoped that these conclusions could be taked as important references for the 12-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or other related members.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vi 目 錄 vii 表 次 ix 圖 次 x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四節 名詞釋義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課程內涵 13 第二節 學習活動 24 第三節 教學方法 3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9 第三節 研究流程 42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5 第五節 資料分析與詮釋 5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3 第一節 基本資料分析 53 第二節 國中生對生活科技的課程內涵、學習活動與教學方法的學習現況與喜好程度 58 第三節 生活科技教師在生活科技的課程內涵、學習活動與教學方法的教學現況與落實程度 73 第四節 國中教師與學生對科技課程學習現況與偏好之分析 9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5 第一節 結論 105 第二節 建議 108 參考文獻 111 附 錄 117 附錄一 國中生活科技學習現況與偏好調查問卷 119 附錄二 國中生活科技教學現況調查問卷 124 附錄三 專家會議邀請信函 129 附錄四 致調查研究學校教務主任說帖 130 附錄五 致調查研究學校生活科技教師說帖 131

    一、中文部分
    王保進(1999)。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臺北:心理。
    朱耀明、王淑慧(2004)。活動導向式生活科技課程之教學設計與實施:以「科技在哪裡」單元為例。載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舉辦之「2004國際科技教育課程改革與發展研討會」會議論文集光碟,高雄。
    吳明隆(2009)。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與實務(二版)。臺北:五南。
    李欣儒(1999)。科技教育之教學策略與教室規劃。生活科技教育,32(11),25-33。
    李隆盛(1996)。科技與職業教育的課題。臺北:師大書苑。
    李隆盛(2005)。科技與生活科技。載於李隆盛(主編),生活科技概論(頁1-34)。臺北:心理。
    李隆盛、林坤誼(2003)。中美中小學生活科技標準之比較。中等教育,54(3),20-29。
    李隆盛、張玉山、蔡東鐘、魏炎順(1999)。英、美、澳三國中小學科技課程之比較。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新世紀的教育挑戰與各國因應策略(頁389-419)。臺北:揚智。
    林坤誼(2001)。MST取向之模組化教學探討。生活科技教育,34(10),12-17。
    林進財(2004)。教學原理。臺北:五南。
    林雅玲、李大偉、林展立(2007)。科技教育的研究與展望-從教學設計的角度探討。生活科技教育,40(8),5-24。
    林錫昭(2002),自然與科技可否合為同一教學領域?生活科技教育,35(4),2-10。
    侯世光(1997)。工藝/科技教育改革。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邁向未來的課程與教學(頁29-43)。高雄:復文 。
    柯兆欣、黃銘修(2011)。競賽式遊戲學習系統對國中自然領域學習成就之影響之教學歷程及結果。載於華梵大學資訊管理學系舉辦之「2011數位科技與創新管理研討會」論文集(頁358-367),臺北。
    胡嘉智(2007)。科技匯流下之「跨科際整合課程教育教學研究」:以世新大學大學部「媒介經濟學」課程為例。傳播與管理研究,6,87-132。
    國家教育研究院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部編本教科書研發編輯委員會(2008)。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一上)(二版)。臺北:作者。
    國家教育研究院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部編本教科書研發編輯委員會(2008)。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一下)(二版)。臺北:作者。
    國家教育研究院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部編本教科書研發編輯委員會(2008)。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二上)(二版)。臺北:作者。
    國家教育研究院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部編本教科書研發編輯委員會(2008)。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二下)(二版)。臺北:作者。
    國家教育研究院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部編本教科書研發編輯委員會(2008)。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三上)(二版)。臺北:作者。
    國家教育研究院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部編本教科書研發編輯委員會(2008)。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三下)(二版)。臺北:作者。
    康軒文教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編寫委員(2010)。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一上)(初版)。臺北:康軒。
    康軒文教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編寫委員(2010)。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一下)(初版)。臺北:康軒。
    康軒文教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編寫委員(2010)。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二上)(初版)。臺北:康軒。
    康軒文教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編寫委員(2010)。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二下)(初版)。臺北:康軒。
    康軒文教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編寫委員(2010)。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三上)(初版)。臺北:康軒。
    康軒文教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編寫委員(2010)。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三下)(初版)。臺北:康軒。
    教育部(1995)。國中課程標準。臺北:作者。
    教育部(2003)。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作者。
    郭玉生(1999)。心理與教育研究法。臺北:精華。
    陳佑成(2005)。台臺北縣國民中學生活科技課程實施現況調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玫良(1996)。提高國中階段科技素養的解決問題教學策略。載於國立台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系舉辦之「國際技學素養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頁96-105),臺北。
    陳長振、鍾汪宏(2006)。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實施生活科技課程之影響因素研究。生活科技教育,39(3),89-98。
    陳建文(2000)。國小三年級自然科課程軟體之設計與製作。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
    鈕文英(1999)。身心障礙者行為問題處理。高雄:高雄師大特教中心。
    黃政傑(1997)。教學原理。臺北:師大書苑。
    黃振裕(2004)。STS教學策略融入國中生活科技課程研究-以「運輸科技」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黃能堂(2004)。澳洲科技教育。生活科技教育,37(3),8-26,2011年8月15日,取自http://www.ite.ntnu.edu.tw/06/index.htm。
    黃麗真、汪巧玲(2003)。「生活科技」名存實亡?生活科技教育,36(4),8-14。
    楊龍立(1996)。國中學生性別因素、科學能力自我概念、三種對科學的態度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7,159-182。
    翰林文教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編寫委員(2009)。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一上)(修訂五版)。臺北:翰林。
    翰林文教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編寫委員(2009)。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一下)(修訂五版)。臺北:翰林。
    翰林文教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編寫委員(2009)。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二上)(修訂五版)。臺北:翰林。
    翰林文教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編寫委員(2009)。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二下)(修訂五版)。臺北:翰林。
    翰林文教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編寫委員(2009)。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三上)(修訂五版)。臺北:翰林。
    翰林文教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編寫委員(2009)。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三下)(修訂五版)。臺北:翰林。
    賴進貴(1997)。台臺灣地區主題地圖集:台臺灣區域畫分圖。2011年9月13日,取自http://lab.geog.ntu.edu.tw/lab/cml/homework/twmap/twmap.htm。
    鐘培齊(2003)。國小六年級學童學習風格、知覺學習環境、對科學的態度與自然科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饒見維(1996)。國小數學遊戲教學法(初版)。臺北:五南。
    二、外文部分
    Caleb, L. (2000). Design technology: Learning how girls learn best. Equity & Excellence, 33(1), 22-25.
    Chiappetta, E. L., Koballa, T. R., Jr, & Collette, A.T. (1998). Science instruction in the middle and secondary schools (4th ed.). New Jersey: Lecture: Merrill Prentice-Hall.
    Clark, D.R. (1995). Meet people with technology. Retrieved September 20, 2011, from http://www.nwlink.com/~donclark/hrd/sat.html.
    DeVellis, R. F. (1991). Scal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London: SAGE.
    DeVellis, R. F. (2003). Scal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2nd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 Inc.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Education Association(2000). Standards for Technological Literacy: Content for the Study of Technology. Reston, VA: Author.
    Kemp, W. H., & Schwaller, A. E. (Eds.). (1988).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for technology education 37 yearbook. Mission Hill, CA: Glencoe Publishing Company.
    Krejcie, R. V., & Morgan, D. W. (1970). Determining sample size for research activities.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30(3), 7-610.
    Maley, D. (1978). The industrial arts teacher’s handbook. Boston: Allyn & Bacon Inc.
    Martila, J. A., & James, J. C. (1977).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Journal of Marketing, 2(1), 77-79.
    Raymond, K. S., & Chu, T. C. (2000). An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of hotel selection factors in the Hong Kong hotel industry: a comparison of business and leisure travelers. Tourism Management, 21, 363-377.
    Savage, E., & Sterry, L. (Eds). (1990).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technology education. The technology teacher, 50(1), 6-11.
    Shroyer, M., Backe, K., & Powell, J. (1995). Developing a science curriculum that addresses the learning preferences of male and female middle level students. In D. Baker, & K. Scantlebury, (Eds). Science “Coeducation”: Viewpoints for Gender, Race and Ethnic Perspectives, (pp. 88-108). Reston, VA: NARST.
    Volk, K.S., & Yip, W.M. (1999). Gender and technology in Hong Kong: A study of pupils’ attitudes toward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Design Education, 9, 57–71.
    Weber, K., & Custer, R. (2005). Gender-based preferences toward technology education content, activities, and instructional methods. Journal of Technology Education, 16(2), 55-71.
    Zuga, K. (1999). Addressing women’s way of knowing to improve the technology education environment for all students. Journal of Technology Education, 10(2), 57-71.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