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宗鎮
論文名稱: 北埔慈天宮與鄉土教學
指導教授: 溫振華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02
中文關鍵詞: 慈天宮鄉土教學金廣福中元普渡平安戲媽祖戲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90下載:10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年來由於本土意識的提昇與重視鄉土文化,從原住民文化、台灣歷史各階段的研究、到鐵道文化的開發、產業內涵的探討、傳統藝術的傳承與創作、自然生態教育、博物館主題展覽,不斷地提供學校辦理「校外鄉土教學」的素材。本人任教於國中,如何從鄉土文化中,探討其歷史意涵,依專業設計出適合國中學生之校外鄉土教學活動,藉由實地的踏查與學習,期能提昇師生之鄉土意識,從而建立對鄉土的認同感與責任心。
    86學年度起國民中學開始實施的「新課程標準」,為因應對台灣本土教育的重視,傳統的歷史教學有了重大的改變,國中一年級的歷史課程中,開始有了台灣史(認識臺灣歷史篇)及「鄉土藝術課程」。如何加強對台灣史的了解,與實施鄉土藝術教學,成了歷史教師及學校課程規畫者最迫切需要克服的課題。
    多年前本人就讀師大歷史學系時,根隨王啟宗老師到桃竹苗地區進行田野考查。當時即對北埔的古蹟群及其聚落即留下深刻的印象,因為在北埔台地近400公尺見方的面積裡,有一座當時台灣年紀最輕的一級古蹟──金廣福公館、天水堂,僅百餘年歷史,它也是桃竹苗地區唯一一座第一級古蹟;此外又有三級古蹟慈天宮、姜阿新洋樓、姜氏家廟、忠恕堂、防禦性的巷道與民宅、日治時代的大正建築商店。在寧靜的山間小鎮裡,為何會有這麼豐富且各具特色的古蹟群,這初次接觸的印象與疑惑就這麼深留在腦中。於是當本人著手規畫鄉土教學時,北埔即成為活動辦理的首選目標。
    廟宇在早期社會中,擔負起除了政府統治之政治力以外的其他功能,北埔慈天宮即是大隘地區的經濟、教育、政治、社會、宗教之中心。若能將地方寺廟為基點,將其歷史發展沿革與地方變遷的史實,相互比較分析,並進行整體性、深入性的觀察與研究,並加以延伸到地域社會,觀察彼此之間互動的諸多面相,更可以幫助學生認識與瞭解該地社會文化的發展變化及其中的歷史與意義。
    民國74年時,簡樸的北埔慈天宮竟能在台灣眾多香火鼎盛或知名度盛高的廟宇中,脫穎而出名列「三級古蹟」,並不以它是否有華麗的建築或雕飾取勝,反而在於它具有原型建築的完整性及其濃厚且強烈的歷史性。因此本人擬以北埔慈天宮作為探討的主要課題,就慈天宮之創建背景、歷史特色及其藝術文化之美,做一論述。並藉由實地的調查與紀錄,詳細標明出各項人物彩繪作品的位置,透過對慈天宮之裝飾藝術與人物彩繪作品的圖樣、故事內涵進行的分析說明。再訪查台灣西部與宜蘭地區各地以「觀音」或「媽祖」為主祀神明的廟宇,及新竹地區各鄉鎮市主要廟宇,相互比較來突顯出與瞭解北埔慈天宮富有墾隘及姜家色彩的歷史特色。透過對北埔慈天宮的研究與瞭解,用以規劃國中鄉土教學課程之設計,以利將來鄉土教學之實施。

    目錄 第一章 緒 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和目的………………………………………1 第二節 相關研究成果評述及研究方法……………………………2 第二章 北埔地區的開發……………………………………………5 第一節 北埔地區的自然環境………………………………………5 第二節 姜秀鑾家族領導之「金廣福」及其墾隘成果……………6 第三章 慈天宮的興建與修築……………………………………25 第一節 慈天宮的風水…………………………………………25 第二節 慈天宮歷年的修築………………………………………31 第四章 慈天宮與居民信仰………………………………………41 第一節 慈天宮所供奉的諸神祇…………………………………41 第二節 慈天宮的主要祭典與宗教活動…………………………78 第三節 民國94年大隘聯庄祭祀紀實…………………………97 第四節 慈天宮廟埕廣場之功能…………………………………128 第五章 慈天宮的建築與藝術文化…………………………………135 第一節 慈天宮的建築風格……………………………………135 第二節 慈天宮的裝飾藝術……………………………………166 第三節 慈天宮的彩繪作品及其意涵…………………………216 第六章 慈天宮與校外鄉土教學…………………………………243 第一節 鄉土教學之目標與意………………………………243義 第二節 鄉土教學活動設計……………………………………248 第七章 結語………………………………………………………271 徵引書目 ……………………………………………………………275 附錄

    徵 引 書 目
    一、重要史料
    司馬遷,《史記》,台北市:鼎文書局,1980。
    石玉崑著,《三峽五義》,台北市:三民書局,1998。
    未著作者,徐秀榮發行,《山海經校注》,台北市:里仁書局,1982。
    台灣總督府,《昭和十年台灣震災誌》,台北市:南天書局,1999。
    羊春秋注釋,《新譯孔子家語》,台北市:三民書局,1996。
    沈昫等撰,《舊唐書.狄仁傑》,北京市:中華書局,1975。
    宋建和譯(島袋完義著),《(北埔)鄉土誌:北埔公學校,1934》,新竹縣北埔鄉,1996。
    吳子光,《臺灣紀事》,台北市:臺銀經研室,1959。
    吳璿,《薛仁貴征東》,台北市:文化圖書公司,1997。
    林百川、林學源,《樹杞林志》,台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
    郁永河,《裨海遊記》,南投市中興新村: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
    班固,《漢書》,台北市:鼎文書局,1979。
    李延壽,《北史.魏收傳》,台北市:藝文印書館,1961。
    李昉等編,《太平廣記卷.第五十.裴航》,北京市:中華書局,2003。
    陸西星,《封神演義》,台北市:三民書局,1991。
    徐宗幹,《治臺必告論》,台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
    唐贊袞,《臺陽見聞錄》,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8。
    黃成助發行,《新竹縣志》,台北市: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
    連橫,《台灣通史》,台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94。
    陳盛韶,《問俗錄》,台北市:武陵出版有限公司,1991。
    國立編譯館,《認識臺灣(社會篇)試用本》,臺北市:國立編譯館,1997。
    國立編譯館,《認識臺灣(社會篇)正式本》,臺北市:國立編譯館,1998。
    國立編譯館,《認識臺灣(歷史篇)試用本》,臺北市:國立編譯館,1997。
    國立編譯館,《認識臺灣(歷史篇)正式本》,臺北市:國立編譯館,1998。
    教育部,《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市:教育部,1995。
    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市:教育部,2001。
    董天工,《臺海見聞錄》,南投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61。
    馮夢龍撰,《警世通言》,台北市:三民書局,1983。
    慈天宮管理委員會,《大隘區慈天宮管理委員會暨慈天宮簡介》,新竹縣北埔鄉:慈天宮管理委員會,1993。
    新竹縣北埔鄉公所,《北埔鄉概述》,新竹縣北埔鄉:新竹縣北埔鄉公所,1998。
    新竹縣北埔鄉公所,《新竹縣北埔鄉誌》,新竹縣北埔鄉:新竹縣北埔鄉公所,1977。
    新竹縣北埔鄉公所,《北埔鄉志》,新竹縣北埔鄉:新竹縣北埔鄉公所,2005.11。
    新竹縣湖口鄉公所,《湖口鄉志》,新竹縣湖口鄉:新竹縣湖口鄉公所,1996。
    溫國良編譯,《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宗教史彙編(明治二十八年十月至明治三十五年四月)》,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9。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淡新檔案選錄行政編初集》,台北市:臺灣銀行,1971。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私法物權編》,台北市:臺灣銀行,1963。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新竹縣采訪冊》,台北市,台灣銀行,1962。
    夢花館主著,《白蛇傳》,湖南長沙:岳麓書社,2004.6。
    鄭用錫,《淡水廳志稿》,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8。
    鄭鵬雲、曾逢辰,《新竹縣志初稿》,台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
    錢彩編次《說岳全傳》,台北市:三民書局,2000。
    瞿海源編纂,《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三住民志宗教篇第二冊,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2。
    羅貫中撰,《三國演義》,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1980。

    二、今人論著
    1.專書
    王晴佳,《臺灣史學50年》,台北市,麥田出版,2002。
    王慶台等著,《台灣宗教藝術》,台北縣蘆洲市:國立空中大學,2001。
    古秀如編輯,《鄧南光影像故事》,新竹縣北埔鄉:北埔鄉農會,2000。
    石萬壽,《台灣的媽祖信仰》,台北市:臺原出版社,2000。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台灣客家人口分布圖》,台北市: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4.9。
    地理台灣資訊庫編著,《桃竹苗全覽百科地圖》,台北市:戶外生活,2005。
    宋光宇,《宗教與社會》,台北市:東大圖書公司,1995。
    李皇,〈聆聽正在茁壯的客家新曲〉,《臺灣月刊》,第218期(南投,2001.2)頁30-32。
    李祖定主編,《中國傳統吉祥圖案》,台南市:大孚書局有限公司,1998。
    李乾朗,《臺灣建築史》,台北市:北屋出版公司,1980。
    李乾朗,《北港朝天宮》,台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2。
    李乾朗,《北埔慈天宮整修規劃研究》,新竹縣:新竹縣政府,1997。
    李乾朗,《20世紀台灣建築》,台北市:玉山社,2001。
    李乾朗,《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2003。
    李乾朗,《台灣古建築鑑賞二十講》,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2005。
    呂理政,《傳統信仰與現代社會》,台北縣板橋市:稻鄉出版社,2000。
    呂順安主編,《新竹縣鄉土史料》,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
    吳文星等著,《台灣開發史》,台北縣蘆洲鄉:國立空中大學,1996。
    吳炳輝,《台灣傳統民宅的人文風貌》,台北縣永和市:稻田出版,2003。
    吳密察、吳瑞雲編譯,《台灣民報社論》,台北縣板橋市:稻鄉出版社,1992。

    吳育臻,《大隘地區聚落與生活方式的變遷》,新竹縣竹北市:新竹縣立文化中心,2000。
    吳槐,〈台灣人有關結婚與生產的俗信〉,《民俗臺灣.第七輯》,台北市:武陵出版,1998.1。
    吳學明,《金廣福墾隘研究》,新竹縣竹北市:新竹縣立文化中心,2000。
    吳濁流,《無花果》,台北市:草根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5。
    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台北市:草根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3。
    余安邦,《社區有教室》,台北市:遠流出版社,2000。
    卓克華,《從寺廟發現歷史》,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2003。
    林文睿編,《鄉土史教育學術研討會實錄》,台北市: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1997。
    林玉茹,《清代竹塹地區的在地商人及其活動網絡》,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2000。
    林永村、林志浩,《笨港-一個古老港口的歷史與文化》,雲林縣北港鎮:笨港文化事業,1995。
    林美容,《鄉土史與村庄史》,台北市:臺原出版社,2000。
    林國平,《閩台民間信仰源流》,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林會承,《傳統建築手冊》,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95。
    林滿紅,《茶、糖、樟腦業與臺灣之社會經濟變遷》,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1997。
    邱彥貴、吳中杰,《台灣客家地圖》,台北市:貓頭鷹出版社,2003。
    邱萬興編,《北埔百年影像史》,新竹縣竹北市:新竹縣文化局,2004。
    金廣福文教基金會編著,《北埔光景》,台北:允晨文化,1998。
    施鎮洋、李榮聰合著,《鹿港龍山寺.天后宮木雕藝術概覽》,彰化縣鹿港鎮:施鎮洋華泰文史工作室,1999。
    姜義鎮,《台灣的鄉土神明》,台北市:臺原出版社,1995。
    高燦榮,《台灣古厝鑑賞》,台北市:南天書局,1995。
    馬書田,《中國佛教諸神》,台北市:國家出版社,2004。
    財團法人台灣省新竹縣褒忠亭,《2005褒忠亭義民節大隘聯庄祭典活動簡介》,新竹縣:褒忠亭義民節大隘聯庄祭典委員會,2005。
    莊英章,《田野與書齋之間》,台北市:允晨文化,2004。
    黃本驥,《歷代職官表.卷五》,台北市:洪氏出版社,1976。
    黃榮洛,《台灣客家民俗文集》,新竹縣竹北市:新竹縣文化局,2000。
    梁宇元,《清末北埔客家聚落之構成》,新竹縣竹北市:新竹縣立文化中心,2000。
    陳正哲,《台灣震災重建史》,台北市:南天書局,1999。
    陳其南,《臺灣的傳統中國社會》,台北市:允晨文化,1987。
    陳其南,〈宗教信仰與意識型態〉,《婚姻、家族與社會》,台北市:允晨文化,1993。
    陳朝龍,《新竹縣采訪冊》,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9。
    陳維萍,《關懷鄉土促進會刊第七、八雙期刊》,新竹縣北埔鄉:北埔關懷鄉土促進會,1995.5。
    陳運棟,《客家人》,台北市:聯亞出版社,1979。
    連橫,《台灣通史》,台北市: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
    康鍩錫,《台灣廟宇圖鑑》,台北市:貓頭鷹出版社,2004。
    覃力,《中國建築-中國的城》,台北縣新店市:錦繡出版,2003。
    曾勤良,《三峽祖師廟雕繪故事探原》,台北市:文津出版社,1996。
    董芳苑,《台灣民間宗教信仰》,台北市:長青文化,1975。
    董芳苑,《探討台灣民間信仰》,台北市:常民文化,1996。
    慈天宮管委會,《北埔慈天宮歷史沿革及今日現況》,新竹縣北埔鄉:慈天宮,
    1992。
    新竹縣政府,《大隘聯庄客家文物展覽專輯》,新竹縣竹北市:新竹縣立文化中心,1998。
    管梅芬主編,《吉祥圖像故事全集》,台南市:文國書局,2005。
    趙慶華等人編著,《台灣百年小學故事》,台北市:柿子文化,2004。
    樓慶西,《中國傳統建築裝飾》,台北市:南天書局,1998。
    樓慶西,《中國建築的門文化》,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2000。
    劉文三,《台灣宗教藝術》,台北市:雄獅圖書,1996。
    劉登翰,《台灣文學史(上)》,上海市:海峽文藝出版社,1991。
    劉還月,《台灣民間信仰小百科(節慶卷)》,台北市:臺原出版社,1994。
    劉還月,《台灣民間信仰小百科(廟祀卷)》,台北市:臺原出版社,1994。
    劉還月,《台灣民間信仰小百科(醮事卷)》,台北市:臺原出版社,1994。
    劉還月,《台灣的客家族群與信仰》,台北市:常民文化出版社,1999。
    蔡雅雲、林一宏、林會承、許嘉勇等著,《新竹縣北埔姜氏家廟彩繪記錄》,新竹縣竹北市:新竹縣文化局,2003。
    蔡榮光編,《褒忠義民廟文史專輯》,新竹縣竹北市:新竹縣文化局,2001。
    燕仁(即馬書田的筆名),《中國民間俗神》,台北縣新店市:漢欣文化,1993。
    謝宗榮,《臺灣傳統宗教文化》,台中市:晨星文化,2003。
    謝重光,《閩台客家社會與文化》,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戴炎輝,《清代臺灣之鄉治》,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1979。
    戴寶村、王峙萍,《從台灣諺語看台灣歷史》,台北市:玉山社,2004。
    龍玉芬,《北埔慈天宮之研究》,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6。
    龍瑛宗,《杜甫在長安》,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1987。
    龍瑛宗,《植有木瓜樹的小鎮》,台北市:遠景出版事業,1979。
    未著作者,《玉曆寶鈔》,台南市:和裕出版社,2005。
    陳金田譯(井田巖著),《台灣風俗誌》,台北市: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0。
    台銀經研室譯,佐倉孫三著,《臺風雜記》,台北市: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96。
    林川夫編(國分直一著),〈村落的歷史和生活-以中壢臺地的「湖口」為中心〉,《民俗臺灣.第六輯》,台北市:武陵出版,1997。
    林川夫編(倉田哲著),〈民俗採訪(下)〉,《民俗臺灣.第六輯》,台北市:武陵出版,1997。
    馮作民譯(鈴木清一郎著),《臺灣舊慣習俗信仰》,台北市:眾文圖書公司,1989。
    古亭書屋編譯(增田福太郎著),《臺灣漢民族的司法神-城隍信仰體系》,台北市:眾文圖書,1999。
    古亭書屋編譯(野崎誠近著),《中國吉祥圖案》,台北市:眾文圖書,2000。
    李孝愷譯(史景遷著),《婦人王氏之死》,台北市:麥田出版社,2001。

    2.論文
    王明珂,〈誰的歷史:自傳、傳記與手述歷史的社會記憶本質〉,《思與言》,34:3(台北,1996.9),頁147-184。
    王佩蓮,〈如何落實鄉土教學活動〉,《北縣教育》,第23期(台北縣板橋市,1998.5),頁22-28。
    王鑫,〈鄉土教學概論〉,《環境教育季刊》,40期(台北市,1999.6),頁2-6。
    杜正勝,〈鄉土文化與鄉土歷史〉,《臺北縣立文化中心季刊》,35期(台北縣板橋市,1993.3),頁4。
    杜正勝,〈鄉土史與歷史意識的建立〉,《鄉土史教育學術研討會》(台北市: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1997),頁9-12。
    邱彥貴,〈從祭典儀式看北台灣義民信仰〉,《第四屆國際客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宗教、語言與音樂》(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00) ,頁1-48。
    李皇,〈聆聽正在茁壯的客家新曲〉,《臺灣月刊》,第218期(南投,2001.2)頁30-32。
    吳明清,〈學校生活與鄉土教育〉,《北縣教育》,第23期(台北縣板橋市,1998.5),頁14-17。
    吳密察,〈歷史教育與鄉土史教育〉,《鄉土史教育學術研討會》(台北市,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1997),頁79-86。
    吳學明,〈清代一個務實拓墾家族的研究〉,《臺灣史研究》,2:2(台北,1995.12),頁5-47。
    林玉茹,〈清代竹塹地區的商人團體〉,《臺灣史研究》,5:1(台北,1999.11),頁47-89。
    林美容,〈台灣區域性宗教組織的社會文化基礎〉,《東方宗教研究》,第2期(台北,1990.10),頁345-364。
    林富士,〈台灣的義民廟與義民爺〉,《文化視窗》,第五期(南投縣:台灣省政府文化處,1998),頁12-19。
    林衡道,〈臺灣世居住民的祖籍與神明〉,《臺灣地區開闢史料學術論文集》,(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6),頁227-319。
    林許文二、陳師蘭,〈佛陀的生命傳奇〉,《香光莊嚴》,七十期(嘉義縣竹崎鄉,2002.6.20),頁4。
    金鍾潤,〈國家史與鄉土史的聯繫〉,《鄉土史教育學術研討會》(台北市: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1997),頁41-50。
    徐正光,〈臺灣的族群關係:以客家人為主題的探討〉,《臺灣史與臺灣史料(二)》(台北市:吳三連基金會出版,1995)。
    姚誠,〈在鄉土發現歷史──論鄉土意識與歷史意識〉,《鄉土史教育學術研討會》(台北市,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1997),頁109-124。
    耿志華,〈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課程標準的觀察和討論〉,《國民教育》,36:1(台北市,1995.10),頁22-30。
    夏黎明,〈鄉土的範圍、內容與教育意涵〉,《鄉土教育》(台北市:漢文書局,1995),頁3-9。
    黃佳慧,〈許連成師傅-門神彩繪成就初探〉,《臺灣文獻》,56:2(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5.6),頁365-400。
    黃美娥,〈北臺文學之冠-清代竹塹地區的文人及其文學活動〉,《臺灣史研究》,5:1(台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1999.11),頁91-139。
    陳梅卿、朱榮貴,〈臺灣廟宇角色的現代轉變:以廣澤尊王廟宇為例〉,《臺灣文獻》,56:2(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5.6),頁47-82。
    陳國彥,〈「認識台灣」地理篇與鄉土地理〉,《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4:6(台北,1994.4),頁6-10。
    陳漢光,〈日據時期臺灣漢族祖籍調查〉,《臺灣文獻》,23:1(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72.3),頁94。
    許毓良,〈清代臺灣的武科與軍功〉,《臺灣文獻》,56:2(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5.6),頁197-231。
    溫振華,〈生態觀與鄉土史重建〉,《鄉土史教育學術研討會》(台北市: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1997),頁389-402。
    曾慧佳,〈整合性的鄉土教學〉,《國民教育》,36:1(台北市,1995.10),頁36。
    新竹文獻委員會,《新竹文獻會通訊》第零壹參號(新竹市,新竹文獻會,1954)。
    鄧天德,〈鄉土教學活動單設計概說〉,《國教月刊》,44卷:3.4期(台北市,1997.12),頁49-54。
    劉枝萬,〈臺灣臺北縣中和鄉建醮祭典〉,《中央研究院民族所集刊》,第33期(台北市,1973),頁135-163。
    劉枝萬,〈中國醮祭釋義〉,《中央研究院民族所專刊》,第22期(台北市,1974),頁1-19。
    鄧國雄,〈鄉土情、世界觀〉,《國教月刊》,第44卷3.4期(台北市,1997.12),頁44。
    劉美蓮,〈值得推廣的本土歌謠〉,《北縣教育》,第23期(台北縣板橋市,1998.5),頁29-31。
    詹曉梅,〈臺灣客家人的宗教信仰〉,《客家文化論叢》(台北市,地球出版社,1994),頁177。
    熊召弟,〈鄉土教育之理念與實務〉,《國民教育》,36:1(台北市,1995.10),頁12-21。
    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臺灣研究資源,台灣宗教民俗圖錄,
    http://www.lib.ntu.edu.tw/spe/Taiwan/religion/lot/lotfr2.htm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圖書館網路,http://www.aerc.nhctc.edu.tw。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