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惠莉
論文名稱: 中級華語會話教材之設計—以俄語背景學習者為例
The Design of Chinese Conversation Training Materials In Intermediate Level for Students with Russian Language Background
指導教授: 信世昌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9
中文關鍵詞: 俄語背景學習者會話教學對比型教材教材設計
英文關鍵詞: Students with Russian language background (Russian Students), contrastive analysis, Conversation training materials, Instructional desig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021下載:3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俄語背景學習者,除了母語為俄語的俄羅斯學生,還包含語言系屬與俄語接近的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學生,他們於本國的華語學習缺乏目標語環境和母語師資,現有教材又有老舊、缺乏針對性等問題,說明其對新編華語教材需求的迫切。本研究旨在透過俄漢語言的對比分析,尋求以俄語背景學習者為例之華語對比型教材的可行途徑,作為本研究發展對俄中級華語會話教材與提供編寫相關教材之未來方向。
    本研究主要採「發展研究法」,參酌漢俄兩語言的對比分析成果及其在教學應用之研究,並結合會話教學、課程與教材設計原則等,作為本研究之理論基礎,並透過對俄羅斯等三國華語教學現況的剖析,以及訪談俄語背景學習者和具對俄華語教學經驗的教師,瞭解師生對教材之需求與建議,歸納出中級華語會話教材設計之整體方向,最後進行教材設計範例。
    研究過程中,發現針對俄語學生之中級華語會話教材設計應注意下列幾點:一、掌握漢俄語言和文化對比的差異性;二、遵守教材編寫原則,包括科學性、趣味性、針對性、實用性、合作性、真實性六項原則;三、會話教學不只是語言知識的傳授,還應培養學生理解掌握語用規則、功能項目、文化知識等,符合交際情境,並注重語言交際的得體性。
    本研究認為未來應加強對比型教材的發展與完善相關理論研究,充實華語教師對各種母語及文化背景學習者的認識,將有助於提升整體華語教學效率與成果,增強台灣於華語教學領域的國際競爭力。

    The ultimate goal of this study is designing a Chinese Conversation textbook in intermediate level for students with Russian language background, include Russian, Ukrainian and Belorussian students, whose native language belong to the same language family- East Slavic.In Russia, Ukraine, Belorussia, students lack pure Chinese environment and Chinese teachers. Moreover, there is few complete Chinese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designed for students with Russian Language Background. Therefore, choosing appropriate conversational technique and topic content for intermediate conversational materials become critical in order to enhance their oral ability and expand Chinese language knowledge.
    This study focuses on Russian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caused b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Russian language, and devise intermediate conversation training materials for Russian students. From interview administered to Chinese language learners with Russian language background and Chinese teachers, and the analysis of learning circumstances and textbook content, students’ needs and teachers’ suggestions on conversation materials can be laid out. In additional to the interview, the theories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developmental standard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compiling teaching materials are incorporated to be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The preliminary conclusions are obtained. First, contrastive analysis in native and target language are helpful to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Secondly, a analysis about students’ need should be performed prior to compiling conversation training materials to conform to the demands of Russian student, include Russian interpretation of new words and grammar, and more illustrative sentences and exercises. The attention of future teaching development in Russia, Ukrainian and belorussian should place on the studies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in Chinese and Russian, designing more teaching materials, based on the outcome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as well as exp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目錄 vi 表目錄 ix 圖目錄 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一、俄羅斯的華語學習熱潮 1 二、台俄交流與對俄華語教學 3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 6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8 第四節 名詞釋義 10 一、華語、漢語 10 二、華語文教學 10 三、中級程度 10 四、口語課 10 五、會話課 10 六、對比型教材 11 七、俄語背景學習者 11 八、教研室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語言對比分析與教學 13 一、對比語言學 13 二、對比分析與教學 16 三、對比分析的侷限性 20 四、漢俄語言對比 23 五、小結 28 第二節 語言課程設計 29 一、課程設計 29 二、需求分析 37 三、小結 41 第三節 會話教學 42 一、口語與會話 42 二、教學目標 44 三、語言交際能力的內涵 44 四、教學內容 47 五、教材內容 50 六、小結 52 第四節 華語教材設計 53 一、教材分類 53 二、教材編寫原則 54 三、教材的對比性 60 四、教材評估 65 五、小結 6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69 第一節 研究方法 69 一、發展研究法 69 二、內容分析法 69 三、問卷和訪談調查法 70 第二節 研究過程 71 第三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71 一、文獻資料 72 二、相關教學資源 72 第四節 訪談 74 一、俄語背景學習者 74 二、華語教師 75 第四章 俄羅斯華語教學現狀與需求 79 第一節 俄羅斯大學的華語課程 79 一、莫斯科國立大學 Lomonosov Moscow State University 83 二、聖彼得堡國立大學 St. Petersburg State University 85 三、遠東國立大學 Far Eastern National University 88 第二節 烏克蘭與白俄羅斯的華語教學 92 第三節 現有教材分析 94 一、《漢語新目標》 94 二、《新實用漢語課本》 99 三、小結 102 第四節 訪談結果與需求分析 104 一、學生訪談結果 104 二、教師訪談結果 113 三、小結 119 第五章 中級會話教材設計原則與範例 121 第一節 教材設計的根據原則 121 一、文獻與教材分析 121 二、需求分析結果統整 122 三、語言教學之理念 122 第二節 教材設計之原則 123 一、教學目標 123 二、教學綱要模式 124 三、教學者角色 125 四、學習者角色 126 五、教材角色 127 六、教學評鑑 133 第三節 中級華語會話教材內容大綱 134 一、適用對象 134 二、教材內容 134 三、教材內容大綱 134 四、教材角色安排 136 第四節 教材範例 137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53 第一節 結論 153 一、母語與目標語間的對比研究有助教學 153 二、配合學生需求進行會話教材編寫 154 三、會話教學的目標 154 四、對俄中級會話教材的編寫原則 155 第二節 研究困難與限制 155 一、文獻與資料蒐集的完整性 155 二、時空限制、資訊不足 156 三、邀請國外華語專家的困難度 156 四、教材設計的限制 157 第三節 未來研究發展與建議 157 一、中級會話教材之實踐 157 二、其他對俄教材設計的可行性 158 三、適用不同年齡俄語學習者的華語教材 158 四、針對白、烏學生的華語教學研究 159 參考文獻 161 附錄 (一) 166 附錄 (二) 168 附錄 (三) 169

    中文部分
    王文科(2001)。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出版社。
    王海英(2005)。對外漢語是對外的漢語嗎?──關於對外漢語初級教材內容的思考。雲南師範大學學報,6,26-28。
    任遠(1995)。新一代基礎漢語教材編寫理論與編寫實踐。語言教學與研究,2,82-95。
    曲琨(2008)。關於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背景介紹──以漢語會話的授課為例。農業科技與訊息,8,60-61。
    牟嶺(2008)。準確界定學習者特點──對外漢語教材編寫的關鍵。雲南師範大學學報,2,3-5。
    余衛華(2002)。需求分析在外語教學中的作用。外語與外語教學,8,20-23。
    吳明清(2004)。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臺北:五南出版社。
    吳勇毅(2004)。對外漢語教學探索。上海:學林出版社。
    吳馥如(2008)。中級華語交際溝通會話課程之設計與實證。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必松(1993)。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講義)續五。世界漢語教學,3,206-219。
    呂必松(1999)。呂必松自選集。鄭州市:大象出版社。
    呂必松(2005)。語言教育與對外漢語教學。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呂叔湘(1992)。通過比較研究語法。語言教學與研究,2,4-18。
    宋殿矯(2005)。淺析俄漢語言對比研究。理論界,6,189-190。
    宋慧平(2006)。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中外語教師角色的定位。長治學院學報,6,85-86。
    李泉(2005)。對外漢語教學理論思考。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汪成慧(2004)。俄漢語言文字的差異與思維方式。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68-72。
    汪成慧(2004)。俄漢語差異的幾個特點。樂山師範學院院報,7,84-88。
    辛瑞青(2006)。外語教學中如何實踐“以學習者為中心”。湖北函授大學學報,1,61-63。
    佟秉正(1991)。初級漢語教材的編寫問題。世界漢語教學,1,33-39。
    佟秉正(1996)。從口語到書面──中級漢語教學課題之一。世界漢語教學,4,92-97。
    周烈(2009)。外語教學與言語交際的得體性。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1-7。
    周雪林(1996)。淺談外語教材評估標準。外語界,2,60-63。
    林忠(2008)。英漢對比分析與外語教學初探。牡丹江師範學院學報,6,112-115。
    林雪芳(1999)。商業華語短期密集課程設計。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信世昌(2001)。華語文閱讀策略之教程發展與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洪堡特(1997)。論人類語言結構的差異及其對人類精神發展的影響。北京:商務印書館。
    胡春燕(2002)。大力加強學科範疇史的研究——關於對比語言學的定義問題。外語與外語教學,4,60-63。
    胡敏(1990)。試評國外關於語言交際能力的幾種理論。湘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17-20,40。
    倪傳斌(2007)。外國留學生漢語的學習需求分析。語言教學與研究,1,68-75。
    倪傳斌、劉治(2006)。外語需求的特性分析。外語與外語教學,2,21-24。
    孫清忠(2006)。淺析對外漢語口語教材中文化項目的選擇和編排。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32-41。
    高霞(2006)。對比分析理論與第二語言教學。楚雄師範學院學報,3,71-75。
    寇成晶(1992)。初級階段對外漢語教材的科學性。世界漢語教學,2,132-136。
    張國輝(1992)。說話課的地位及其訓練方法。語言教學與研究,1,111-118。
    盛炎(1990)。語言教學原理。重慶市:重慶出版社。
    許余龍(1992)。對比語言學概論。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陳建民(1984)。漢語口語。北京:新華書店出版。
    陳瑩(2003)。對外漢語口語教材中的口語技能訓練。語文學刊,6,108-111。
    辜向東(2002)。懷疑與誤解—評《文彙報》文章“要素質還是應試”。外語界,6,66-70。
    馮惠敏、黃明東、楊旭升、汪曉清(1994)。大學生學習目的的調查、統計與層次分析。中國電力教育,2,27-29。
    楊石泉(1991)。教材語料的選擇。世界漢語教學,1,40-42。
    楊自儉(1999)。簡論對比語言學中的幾個問題。青島海洋大學學報(社會學科版),2,72-77。
    楊崢(2006)。淺談我國對比語言學。科技經濟市場,12,210。
    楊惠元(2002)。漢語聽力說話教學法。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楊慶華(1995)。新一代對外漢語教材的初步構想。語言教學與研究,4,4-7。
    趙世開(1979)。淺談英語和漢語的對比研究。外國語教學,3,20-25。
    趙金銘(1998)。論對外漢語教材評估。語言教學與研究,3,4-19。
    趙金銘(2005)。跨越與會通──論對外漢語教材研究與開發。語言文字應用,2,109-118。
    趙金銘主編(2004)。對外漢語教學概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趙敏善(1997)。俄漢語的本質性差異。中國俄語教學,3,43-46。
    趙賢州、陸有儀主編(1996)。對外漢語教學通論。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劉珣(1997)。試論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基本原則──兼論海內外漢語教學的學科建設。世界漢語教學,1,68-77。
    劉珣(2006)。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鄧氏香(2008)。對中國國內編寫對外漢語教材的建議。雲南師範大學學報,2,23-24。
    應惠蘭(1998)。大學公共英語教學改革──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題教學模式。外語教學與研究,4,22-23。
    羅竹風主編(1997)。漢語大詞典。台北市:台灣東華出版社。

    英文部分
    Davies, Alan (1968). Language Testing Symposiu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Ellis, Rod(1985).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ries, Charles Carpenter (1945).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Ann A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Lado, Robert (1957)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 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Nunan, David(1988). The Learner-Centred Curriculum. Cambridge [England] ;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rown, James Dean (1995). The Elements of Language Curriculum: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Program Development. Heinle & Heinle Publishers.
    Richards, Jack C and Rodgers, Theodore S (2001).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網路資源
    國家漢辦(2003)。俄羅斯和義大利分別成功舉辦第二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預賽。2009年2月23日,取自:http://www.hanban.edu.cn/content.php?id=213
    國家漢辦(2004)。《漢語新起點》、《漢語新目標》首發式在俄羅斯遠東地區舉行。2009年2月2日,取自:http://www.hanban.org/content.php?id=438。
    國家漢辦(2006)。俄羅斯學習漢語成熱潮,明年將建立若干孔子學院。2009年2月2日,取自:http://www.hanban.org/content.php?id=869。
    國家漢辦(2007)。俄羅斯卡爾梅克國立大學孔子學院成立。2009年4月16日,取自:http://www.hanban.edu.cn/content.php?id=2950。
    國家漢辦(2007)。俄羅斯國立人文大學孔子學院。2009年2月23日,取自:http://www.hanban.edu.cn/kzxyyd_content.php?id=2147。
    國際文化教育事業處(2009)。2009年臺灣獎學金及教育部華語文獎學金開始受理申請。2009年2月26日,取自:http://www.edu.tw/bicer/news.aspx?news_sn=2341。
    教育部統計處(2008)。教育統計(97年版),2009年2月26日,取自http://www.edu.tw/
    教育部統計處(2009)。外國在華留學生人數表(87~97學年度),2009年2月26日,取自http://www.edu.tw/。
    新華網(2005):俄國:漢語之“花”別樣紅。2009年4月10日,取自: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3/24/content_2737775.htm。
    環球網(2007)。俄羅斯:漢語熱迅速升溫,影響力仍然有限。2009年3月3日,取自:http://www.huanqiu.com/www/191/2007-12/33128.html。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