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溫志文
論文名稱: 我國行政與立法兩機關互動及溝通之研究-以國防部國會連絡機制為例
指導教授: 紀俊臣
Chi, Chun-Ch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3
中文關鍵詞: 國會聯絡府會關係立法院國防部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97下載:6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題目:我國行政與立法兩機關互動及溝通之研究
    -以國防部國會聯絡機制為例

    摘 要
    行政與立法是國家政府組織的二大公權力核心,兩者間的運作、溝通與互動,不僅影響政府的施政效能,更與人民生活、福利息息相關,而台灣自2000年政黨輪替後,民進黨在立法院因席次未過半而無法控制立法院,造成朝小野大,使得行政、立法兩院經常衝突與對立,導致政策推動受到嚴重的影響。因此,行政機關在面對複雜的互動環境,必須動用更多的努力、資源及人員來處理與立法院間的政治互動關係。
    透過國會聯絡機制,將行政與立法二機關間之互動及溝通串起,可視為兩機關合作的重要機制。此一聯絡途徑如能通暢,將是維繫行政、立法有效溝通與合作的重要管道,並可降低行政與立法二機關,在互動過程中造成的誤會及衝突。我國行政部門的國會聯絡機制發展至今已形成一體系,在行政與立法部門政策形成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並在兩機構互動與運作上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因工作關係,近年來多所接觸國防部國會聯絡機制,深感行政與立法兩機關互動及溝通的重要,而國防事務較一般行政事務尤為特殊,因其具有機密特性,在與立法院互動與溝通過程中,更是比起其他部會要來得更為複雜與特殊,而國防部國會聯絡機制所扮演的關鍵性角色,正是本論文之主要探討重點之所在。
    關鍵詞:國會聯絡、府會關係、立法院、國防部

    Abstract

    As the two major check and balance public powers, the administration and legislature branches, with all the function,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not only influence the efficacy of the government, but are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s life and welfare. Nevertheless, a phenomenon of “small administration and big opposition” has emerged in the political arena since the alternation of party in power in 2000, resulting from the ruling DPP’s failing to gain 1/2 seats (with 27 vs. 113 seats in the 2008 election) in the Legislative Yuan. Frequent conflicts and opposition between both branches have severely impacted the promotion of governmental policies. Hence, the administration, confronting with such complex administration-legislation environment, has committed a tremendous effort, resources and manpower to resolving the political dilemma.
    The legislative liaison offices function as a crucial mechanism in connecting the administration and legislation branches. A well functioning legislative liaison mechanism is expected to serve as an important channel to maintain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and to reduce possible misunderstandings and clashes occurred in the course of mutual interaction. As a well established system, the legislative liaison offices in the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has evolved over the years into a key role and exerted a certain degree of influence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functions of both branches.
    In my personal experience as a member of legislative liaison offices of the 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se, I have sensed to a great extent, the importance of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two branches. Distinct in its confidential nature, national defense bills are far more complex than general administration affairs. As such, this study intends to focus on the key role that the legislative liaison office of the 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se has played in linking the two branches.

    我國行政與立法兩機關互動及溝通之研究-以國防部國會聯絡機制為例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0 第四節 相關文獻探討與名詞釋義詮釋--------------------------------------12 第二章 行政與立法兩機關之憲政地位與關係建構-----------------------25 第一節 權力分立理論建造行政與立法之憲政定位-----------------------25 第二節 相互制衡理論形塑行政與立法之憲政關係-----------------------32 第三節 實務運作經驗檢視行政與立法之憲政作為-----------------------38 第三章 國會聯絡機制與行政、立法兩機關之互動與溝通作用--------49 第一節 國會聯絡機制之政治意義--------------------------------------------50 第二節 國會聯絡機制對行政與立法兩機關互動之功能-----------------76 第三節 國會聯絡機制對行政與立法兩機關溝通作用--------------------83 第四章 美、日兩國國會聯絡機制之角色與功能---------------------------93 第一節 美國總統制之國會聯絡機制與運作--------------------------------93 第二節 日本內閣制之國會聯絡機制與運作-------------------------------109 第三節 美、日國會聯絡機制對我國行政、立法兩機關互動與溝通之影響-------------------------------------------------------------------------130 第五章 國防部國會聯絡機制與行政、立法兩機關互動與溝通之運作---------------------------------------------------------------------------137 第一節 國防部國會聯絡機制之設置與運作-------------------------------137 第二節 國防部國會聯絡機制與發展行政、立法兩機關互動機機能檢討---------------------------------------------------------------------------156 第三節 國防部國會聯絡機制與強化行政、立法兩機關溝通成效評析---------------------------------------------------------------------------167 第六章 結論---------------------------------------------------------------------173 第一節 研究發現----------------------------------------------------------------173 第二節 研究建議----------------------------------------------------------------175 第三節 未來研究展望----------------------------------------------------------180 圖表目次 圖次 圖1-1 論文研究架構………………...………………………..……8 圖5-1 國會聯絡組織架構…….……………………………..…..141

    中文書目
    王國璋(1989),〈白宮聯絡國會的機構與人員(上)〉,台北:《美國月刊》,第 3 卷 11 期,頁 4-13。
    冉伯恭(2000),《政治學概論》,台北:五南圖書。
    古登美、沈中元、周萬來(2001),《立法理論與實務》,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立法院法制局(2004),《立法原理與制度》,台北:立法院。
    朱文德(1993),《我國憲法上國會與軍隊間之關係》,台北:永然文化。
    朱鎮明(2003),《政治管理》,台北:聯經出版社。
    江丙坤(1998),《從日本國會運作談我國立法效率之提升-政府再造專題系列》,台北:經建會。
    江復明等(2004),《人際關係與協商》,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何鴻榮(1996),《再造效能政府:行政重組、國會控制與改造,》台北: 時英出版社。
    何鴻榮(2001),《台灣行政體系國會聯絡機制之研究--以行政與立法互動關係為觀點》,台北: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吳定(1992),〈利益團體與政策運作的關係〉,《行政管理論文選輯》,第十六輯,頁473-492,台北:考試院。
    吳春來(1991),《行政院與立法院在政策制定過程中互動關係之研究─行政院組織法修正案分析》,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亞力(2000),《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
    周萬來(2002),《議案審議-立法院運作實況》,台北:五南圖書。
    林天量(2004),《我國國防部國會聯絡制度的建制與運作之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高階公共政策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水波(1995),《追求理性政治:政策與體制批判》,台北:自刊本。
    林水波(2002),《憲法政治學》,台北:元照出版。
    林紀東(1994),《行政法》,台北:三民書局。
    林騰鷂(2005),《中華民國憲法》,台北:三民書局。
    邱榮舉(1987),《孫中山憲政思想之研究──析論其對中央政制之設計》,台北: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侯世傑(2003),《我國國會黨團協商機制之研究-以立法院第二屆至第五屆第二會期為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姜讚裕(2001),《「制衡」的爭議─民主思想、制度設計與憲政運作》,嘉義: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能傑(1985),《國會監督與政策執行-美國經驗之研究與兼論我國之發 展》,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茂坤(2004), 《e世紀國會聯絡機制之研究》,桃園: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陸訓等譯(2001),《軍隊與國會關係》,Stephen K. Scroggs 著,台北:政治作戰學校。
    紀俊臣(2004),《地方政府與地方制度法》,台北:時英出版社。
    紀俊臣(2000),《地方政府再造》,台北:時英出版社。
    孫本初(1997),《公共管理》,台北:時英出版社。
    席代麟等譯(2001),《政府再造與發展行政》,Turner, Mark原著,台北:韋伯文化。
    國防部(2005),《國防部國會聯絡任務職掌手冊》,台北:國防部。
    國防部史編局(1987),《:一九八七年日本防衛白皮書》,台北:國防部史編局。
    張天任(2004),《談判的戰略與戰術》,台北:滄海書局。
    張世賢、林水波(1983),《公共政策》,台北:五南圖書。
    張世賢、陳恆鈞合著(1998),《比較政府》,台北:五南圖書。
    張正編著(1998),《行政法》,台北:保成出版社。
    張家洋、陳志華編著(1999),《行政法基本理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張蔚德(1991),〈台灣省政府府會聯絡員的任務與功能〉,《台灣文獻》,42卷1期 ,頁123-145,南投:台灣省政府。
    曹瑞泰譯(2000),《現代日本政治-制度與選舉過程》,沖野安春著,台北:國立編譯館。
    許介鱗(1991),《戰後日本的政治過程》,台北:黎明文化。
    許世楷(1991),《台灣新憲法論》,台北:前衛出版社。
    許志雄(1980),《權力分立之理論與現實─其構造與動態之剖析》,台北: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宗力(1992),《地方自治之研究》,台北:五南圖書。
    郭銳(2004),《我國軍事機構國會聯絡人角色扮演與功能之研究》,台北: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玉燕(1998),《我見我思日本政情》,台北:幼獅文化。
    陳志華(2004),《中華民國憲法》,台北:三民書局。
    陳志華、趙達瑜、劉華美(2005),《行政法基本理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陳金貴(1990),〈美國府際關係與府際管理的探討〉,《行政學報》第22期,頁 13 -26,台北:台北大學。
    陳思澤編譯(1996),《當代比較政府-美英德法日政治體系》, 台北:風雲論壇。
    陳恆鈞、王崇斌、李珊瑩譯(2001),《政策制定過程》,Charles E. Lindblom and Edward J. Woodhouse著,台北:韋伯文化。
    陳健民、周育仁(2002),《國會改革與憲政發展》,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陳淞山(1995),《國會制度解讀-國會權力遊戲手冊》,台北:月旦出版社。
    陳敦源(2002 ),《民主與官僚-新制度論的觀點》,台北:韋伯文化。
    陳銘薰、吳瓊恩等編(2005),《公共管理》,台北:空中大學。
    彭錦鵬、李天羽、黃錦堂等(1995),《國防部與國會溝通管道之建立—美、德、日經驗之分析》,台北:國防部
    湯德宗(1998),《權力分立新論》,台北:三民書局。
    湯德宗(2004),〈大法官有關行政、立法兩權關係主要解釋新論〉,台北:《憲政時代》,第24卷第3期,頁68-80。
    華力進(1985),《政治學方法論》,台北:經世書局。
    黃安元(2004),《預算審議過程中行政與立法互動之研究-以空軍預算為例》,台北: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秀端(2002),〈國會倫理優質化〉,《群策會國政研討會論文集001》,台北:財團法人群策會。
    黃德福(1990),《世界主要政黨內部運作之研究》,台北:正中書局。
    黃懿慧 (1999),《公關策略與其效果之關連性研究-行政院部會與立法院互動關係之探討》,國科會研究報告。
    楊作洲(1996),〈主要民主國家國會與改革後立法院之比較研究〉,《立法院院聞》第27卷第4期,頁86-101,台北:立法院。
    楊婉瑩(2003),〈台灣與美國國會委員會:結構功能比較 〉,《兩岸立法制度與立法運作》,頁316-331,台北:韋伯文化。
    楊智傑譯(2003),《憲法與政治理論》,Jan-Erik Lane著,台北:韋伯文化。
    葉重新(2001),《教育研究法》 ,台北:心理出版
    葛永光(1986),〈美國總統如何影響國會-兼論國會關係室的運作方式〉,台北:《美國月刊》,第1卷第2期,頁12-18。
    董翔飛(2000),《中國憲法與政府》,台北:自印。
    詹中原(1999),《立法院生態發展趨勢之研究》,台北:國家安全局委託研究計劃論文。
    雷飛龍(1993),《英國政治制度論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廖雪鳳(2002),《治理互賴與政策執行》,台北:商鼎文化。
    管歐(2001) ,《中華民國憲法論》,台北:三民書局。
    趙永茂、孫同文、江大樹(2001),《府際關係》,南投:暨南國際大學。
    劉志鵬(1982),《日本國會國政調查權之研究》,台北: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省作(2004),《行政部門在國會運作之研究﹔以中央健康保險局為例》,台北: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劉惠美(2006),《我國文建會國會聯絡機制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鄭明德(1998),〈論立法院黨團的法律意義與地位〉,台北:《律師雜誌》236期,頁90-98。
    鄧榮進(1993)〈美國國會的黨黨團結投票〉,台北:《美國月刊》8卷3期,頁89-98。
    戴家有(2005),《中美軍事機構國會聯絡機制定位與功能之比較》,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薛復寧(2006),《國會聯絡人核心能力之研究-以行政院暨所屬各部為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謝俊義(2003),〈政策執行民化理論的探討 〉,《立法院院聞》第31卷2期,頁45-57,台北:立法院 。
    謝瑞智(1993),《憲法大辭典》,台北:千華書局。
    羅志淵(1982),《美國國會立法程序研究》,台北:正中書局。
    羅孟浩(1980),《英國政府及政治》,台北:正中書局。
    羅傳賢(2000),《行程序法論》,台北:五南圖書。
    蘇惠群(2005),《國會聯絡溝通策略之研究》,彰化:大葉大學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學系碩士論文。

    英文書目
    Bert, Rockman, A. (1984), "Legislative—Executive Relations and Legislative Oversight", Legislative Studies Quarterly, 9 (3): 387-440.
    Dahl, Robert A.(1956), A Preface to Democratic Theory ,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Gamely Jr., William T. (1987), "Institutional Policy Analysis: A Critical Review." Journal of Policy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6 (2): 153-169.
    Gans, Herbert J. (1988), Middle American Individualism",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Habermas, Jurgen (2001),On the Pragmatics of Social Interaction: Preliminary 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Cambridge: Mass , MIT Press 。
    Laski, Harold J. (1974), Parlimentary Government in England, New York: Vikings Press.
    Mainwaring Scott(1993) ,"Presidentialism , Multipartism , and Democracy : The Difficult Combination ,"in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 .
    Malbin, Michael J.(1979), Unelected Representatives: Congressional Staff and the Future of Representatives Government", New York:Basic Books.
    Meyer, JohnW.& Brian,Rowan(1977),"Institutional Organizations :Formal Structure As Mythand Ceremony",American Jouranl of Sociology, Vol.83:340~363.
    Wright, Deil S. (1990), "Federalism,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 and Intergovernmental Management—Conceptual Reflections, Comparisons, and Interpretations," in Robert W. Gage & Myrna P. Mandell (eds.) Strategies for Managing Intergovernmental Policies and Networks.(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 pp.151-179.

    網路資料
    立法院全球資訊網(2007),(http://www.ly.gov.tw/)
    邱榮舉(2004),《權力分立、法治及憲政主義》,http://www.knu.edu.tw/
    日本防衛省全球資訊網(2007),(http://www.mod.go.jp/)
    日本內閣府全球資訊網(2007),(http://www.cao.go.jp/)
    國防部全球資訊網(2007),http://www.mnd.gov.tw/)
    美國國防部全球資訊網(2007),(http://www.defenselink.mil/)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