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謝雯玲 Hsieh, Wen-Ling |
---|---|
論文名稱: |
國中生知覺父母教養態度、臉書涉入程度與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 A correlation study of parenting style,facebook involvement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
指導教授: |
陳李綢
Chen, Li-Chou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
論文出版年: | 2015 |
畢業學年度: | 10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4 |
中文關鍵詞: | 臉書 、知覺父母教養態度 、臉書涉入程度 、人際關係 |
英文關鍵詞: | facebook, parenting style, facebook involvemen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59 下載:67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生 知覺父母教養態度 、臉書涉入程度與人際關係之研 究。本研採便利抽樣方式,以調查法進行問卷資料蒐集三所公立國中七、 八九年級男女學生為樣本,有效共 九年級男女學生為樣本,有效共 九年級男女學生為樣本,有效共 九年級男女學生為樣本,有效共 818 人(男生 391人,女生427人)。研究工具包括「知覺父母教養態度 量表」、「 量表」、「 量表」、「 臉書 涉入程度量表」、「中學生人際關 涉入程度量表」、「中學生人際關 涉入程度量表」、「中學生人際關 係量表」 。所得資料以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相關、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處理,研究結果如下:
一、 不同性別、臉書登入頻率、臉書使用時間、臉書使用動機的國中生在知覺父母教養態度上有顯著差異。
二、 不同性別、臉書登入頻率、臉書使用時間、臉書使用動機的國中生在臉書涉入程度上有顯著差異。
三、 不同性別、臉書登入頻率、臉書使用時間、臉書使用動機的國中生在人際關係上有顯著差異。
四、 國中生 知覺父母教養態度 與臉書涉入程度有顯著 正相關。
五、 國中生 知覺父母教養態度 與人際關係有顯著正相。
六、 國中生 臉書涉入程度與人際關係有顯著正相。
七、 國中生 知覺父母教養態度 與臉書涉入程度對於人際關係有預測力。
最後, 研究者依據本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 相關具體建議 做為國中生親職教育、輔導工作及未來研究參考。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were to explore Parenting Style, Facebook Involvement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Convenience sampling was adopted in the research, and a survey study was conducted to collect data from the questionnaires. Seventh, eighth, and ninth grade students in three pubic schools were selected .There are 818 effective samples (391 boys and 427 girls). The tools of the research include “Parenting Style Scale”, “Facebook Involvement Scale”,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cale”. Data retrieved were analyzed with statistic methods like independent samples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esc.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
1.The degree of Parenting Style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with genders,the frequency of login facebook,the length of using facebook, and the motivation of using facebook.
2.The degree of Facebook Involvement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with genders,the frequency of login facebook,the length of using facebook, and the motivation of using facebook.
3.The degree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with genders,the frequency of login facebook,the length of using facebook, and the motivation of using facebook.
4.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arenting Style and Facebook Involvement.
5.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arenting Style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6.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Facebook Involvement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7.Parenting Style and Facebook Involvement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significant in predicting their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Finally, the researcher has a discussion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and
offered specific suggestions to parents,school administrant, teachers and the future researchers.
中文部分
丁文琪(2012):臺北市國中生知覺父母教養方式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系碩士論文。
王信凱(2013):臺南市國中生臉書使用態度與休閒阻礙、休閒協商關係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健康系所碩士論文。
王珏今(2014):台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教養態度、正向情緒與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
王美香(2011):青少年父母教養態度同儕關係與憂鬱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素珍(2014):使用臉書與親子關係之研究──以臺中市某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靜宜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王淑華(2013):高職生親子關係、父母教養方式與青少年價值觀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王黛玉(2004):高雄市國中生父母教養方式、同儕關係與憂鬱傾向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甘子美(2013):國中學生臉書使用與班級及網路人際關係之研究。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印永生(2013)。原住民國中生的父母教養方式、親子關係與生活適應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朱敬先(1992)。健康心理學。台北:五南。
何怡慧(2013):父母教養方式與父母因應親師溝通衝突方法相關之研究。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吳克振(2013):青少年自我中心、父母教養態度與憂鬱傾向之相關研究─以臺北市國中生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吳育楷(2006):國民中小學資賦優異班學童父母教養行為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怡瑱(2010):國小學童的父母教養方式與其正向情緒之相關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吳明真(2013):父母管教方式、同儕關係、控制信念與兒童幸福感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明鴻(2011):新北市一所國小高年級學童臉書使用情況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
吳泰龍(2010):國中生寂寞感、父母教養行為、社會支持、偏差行為及中途輟學之相關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萬春(2006):高雄市國中生父母教養方式與生活適應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吳麗娟(1998)。父母自我分化、教養態度對青少年子女自我分化、因應策略及適應影響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0(1),91-132。
呂婷婷(2013):同儕關係和父母管教方式對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宋鈴珍(2014):國中生的父母教養方式、同儕關係與自我概念之研究—以臺中市龍井區國中為例。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金珠(2011):父母教養方式、子女同儕關係與子女偏差行為相關性之研究~以中壢市六年級學童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李萍薇(2011):桃園縣國中生父母教養態度、班級氣氛與生涯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李嘉恩(2014):不同人格特質之國中學生在使用臉書現況與影響因素之研究—以新北市某國中為例。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沈宣武(2012):父母教養方式與子女學習成就。逢甲大學經濟學所碩士論文。
那昇華(2007):新移民子女的父母教養方式與學校生活適應相關之研究-以基隆市國民小學中高年級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12)。2012年兒少網路行為調查報告。取自http://www.children.org.tw/database_report.php?id=386&typeid=4
周碩振(2008):出生序和父母管教方式對國中生之同儕關係的影響。中華大學應用數學學系所碩士論文。
林其楓(2014):宜蘭縣國小學童網路媒體素養與臉書使用行為關聯性之研究。佛光大學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林玫君(2007):嘉義市國小學童父母管教方式與人際衝突解決策略迷思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芝妘(2013):屏東縣國小學生父母教養態度與人際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
林貞序(2013):國小學童使用臉書現況之探討:以台中市都會區某國小為例。中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林婉玲(2009):台中地區父母教養方式與幼兒社會能力之關係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林婉惠(2012):家長社經地位、父母教養方式與國中學生英語學業成就相關之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碩士論文。
林淑華(2002)。國小學童情緒管理與人際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淑滿(2014):國中生家長教養方式、臉書使用行為與生活適應之研究。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項爵(2009)。父母教養型態、教師管教方式與國小高年級學生霸凌行為之相關探討。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筱芬(2009):國中生知覺父母管教方式、自我概念、同儕關係之關聯性研究─以桃園縣為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鉦彪(2009):父母管教方式與國小學童電腦態度—以同儕影響當干擾。大葉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林鳳眉(2012):國小新住民學童之父母管教方式、教師期望、自我概念對同儕關係影響之研究。靜宜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社交媒體數據統計平台網站socialbaker。台灣Facebook使用人數與分析。取自http://www.socialbakers.com/facebook-statistics/taiwan
邱怡君(2014):臺北市某國小高年級學童使用社群網站現況 與其人際關係之研究-以臉書為例。臺北市立大學學習媒材與設計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柏珮瑀(2012):父母教養方式與幼兒社會行為表現之相關研究~以臺北市與新北市地區為例。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巧(2006):國小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與社交技巧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洪秀梅(2007):台南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管教方式、情緒覺察能力、自我概念對人際關係之影響。台南科技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佳慧(2011):國小高年級學童人際關係、知覺父母教養態度與其自我概念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聖陽(2002):不同性別之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教養方式、自我概念、依附關係與生涯成熟之關係研究。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輔導教學所碩士論文。
唐允君(2013):國小生知覺父母管教、自我概念、同儕關係之關聯性研究-以桃園縣為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怡凌(2014):國小高年級學童臉書使用行為、同儕關係與自我認同之研究-以台中市大甲區為例。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珮旂(2009)。國中生父母教養態度、友誼品質與幸福感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翁佳琪(2014):國中生臉書使用、人際互動與希望感之研究。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珍梅(2008):高職女生父母教養方式、同儕關係與異性交往態度之研究-以台北縣某高職幼保科為例。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高錦松(2013):臉書使用動機量表之發展:與人際關係、壓力因應模式之探討。元智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張小蓓(2013):臺北市國小學童網路、臉書使用行為與網路素養之研究。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育元(2014):國小六年級學生使用臉書交友行為意圖之教育介入研究。中華大學工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張怡真(2007)。父母教養方式、教師支持與國三學生偏差行為之關聯性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春興(1992)。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2003)。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昭容(2004):父母教養風格對高中/高職/五專學生抽煙/喝酒/嚼檳榔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秋慧(2004):跨文化家庭子女知覺父母教養方式與其學習適應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
張美珍(2007):新移民子女父母管教態度、人際關係及學業成就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張勝衍(2013):國中學生父母教養方式、情緒智力與學校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碩士論文。
張惠琴(2009):兒童氣質、父母教養方式與親子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兒童發展所碩士論文。
張雅婷(2012):國民中學學生父母教養方式對學業成就關聯性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張源茗(2012):父母教養方式與高中職學生利社會行為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張綺恒(2015):青少年父母教養、同儕關係與偏差行為之研究。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婉妮(2005):高雄市國中資優班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與成就動機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許斯晴(2014):青少年臉書社群人際互動與復原力之研究—以臺北市某國中為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許碧真(2010):父母教養行為對於中高年級學童利社會行為之影響。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所碩士論文。
郭明惠(2013):高中生的幸福感、生涯自我效能和父母教養態度的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郭芳君(2003):父母教養方式、自我韌性與內在性自我控制、少年偏差行為之關係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李綢(2009)。中學生人際關係量表之發展。測驗學刊,56(3),343-368。
陳宗賢(2014):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臉書使用與關係霸凌。國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怡婷(2014):高雄市國中生臉書使用行為、臉書人際關係與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陳美芝(2006):國小高年級學童情緒經驗、父母教養方式與利社會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陳惠文(2013):雲林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使用臉書對其人際關係與學習動機之交互影響研究。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陳琦茂(2000):少年父母教養知覺與親子衝突之研究-未犯罪與犯罪少年之比較。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雅惠(民100年12月)。我們都是讀「臉書」長大的─2011青少年閱讀力大調查。親子天下雜誌,30,150-151。
陳德嫺(2007):父母管教方式與同儕團體特質對國小高年級學童生活適應之影響。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慧蓉(2011):父母管教方式、同儕關係與青少年價值觀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慧潔(2013):國小高年級學童臉書使用行為、臉書成癮與人際溝通能力相關之研究。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靜惠(2010):台中縣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教養方式與自卑感之關係。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薇先(2012):臺東縣國中學生父母管教方式、同儕關係與霸凌行為之相關性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所碩士論文。
曾玉采(2013):國小高年級學童使用臉書與人際關係的相關度探討。明道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曾彥欽(2012):臉書之使用動機、休閒涉入與休閒效益之關係研究-以台南某科大為例。南台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曾隆一(2006):國中學生同儕關係父母教養模式與抽菸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筱純(2008):國一學生知覺父母教養方式與其憂鬱情緒之關係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鈺庭(2014):國小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與英語學習焦慮之相關研究。康寧大學應用外語研究所碩士論文。
程裕明(2013):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父母教養方式與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于芩(2014):父母教養方式、教師管教類型與道德行為之研究─以桃園縣公立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臺北市立大學公民與社會教學所碩士論文。
黃文明(2013):從人格特質與臉書使用行為探討學習成效─以雲林縣某國小六年級生為例。高苑科技大學資訊科技應用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怡婷(2013):國中生親子嘲笑風格與父母教養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黃明卿(2011):國小高年級學生知覺父母教養方式、數學自我概念與數學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中華大學應用統計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黃國芳(2011):國中生父母管教方式、同儕關係與其性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國濠(2012):國中學生臉書的使用與影響:人格特質、家庭文化資本與人際關係。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梅珍(2015):中學生使用臉書影響之探究。亞洲大學光電與通訊學系碩士在職 專班碩士論文。
黃惠玲(2004):父母管教方式、差別同儕結合與少年偏差行為相關之探討。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鈴淯(2009)。高雄市國中生的父母教養方式、依附類型與其解釋風格之相關研究。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樹生(2009):父母管教方式與國中生電腦態度-以同儕影響當干擾。大葉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黃靜宜(2008):青少年依附關係、父母教養方式與其異性交往態度之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
楊仁瑞(2009):父母教養行為、子女教養歸因及其與父母之溝通行為--以台北市國中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
楊佳穎(2008)。大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親職化與心理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楊國樞 (1986) 。家庭因素與子女行為:台灣研究的評析。中華心理學刊,1,7-28。
楊瑛慧(2006):父母教養態度對幼兒解決問題能力之影響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錦雲(2004):國中學生父母管教態度、同儕關係與解釋風格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
楊騏嘉(2008):中部地區父母教養態度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葛煜仁(2013):國中生父母管教方式、自我概念及 同儕關係對偏差行為影響之研究。大葉大學工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廖純雅(2006):嘉義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知覺父母教養方式與挫折容忍力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惠娜(2014):高職生父母教養態度、挫折容忍力與生涯自我效能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寬儒(2013):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臉書使用行為、自我揭露與人際關係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所碩士論文。
趙文德(2005):父母教養類型的一致性與國中生心理健康的關連性分析:以憂鬱為例。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劉佩宜(2014):國小高年級學童臉書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親子關係及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所碩士論文。
劉佳宜(2010):國中學生父母管教方式、人際關係與生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淑媛(2004)。父母教養方式與青少年行為困擾之調查與訪談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歐妙苓(2010):高雄市國小高年級獨生子女的父母教養方式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歐麗雪(2005):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管教方式、人際關係、情緒能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蔡典謨(1994)。幫助孩子成功的教養態度與方法。資優教育季刊,53,19-23。
蔡敏瑛(2009):國中資優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自我效能與完美主義類型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鄭婷云(2013):青少年父母管教方式、同儕關係與優勢能力表現之相關性研究。玄奘大學社會福利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鄭硯文(2011):國小低年級兒童家庭背景、父母教養方式與其自我概念之關係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鄭榮豐(2008):潮州高中學生父母教養態度、親子關係與其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彥勳(2007):國中學生的父母教養方式、批判思考、數理科成就與其科學創造力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文(1977)。國中學生人際關係欠佳之輔導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1,218 - 223。
蕭世慧(2006):高中職生父母教養方式、家庭氣氛與偏差行為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品秀(2009):父母教養方式、學校適應、自我覺察對國小學童同儕關係的影響之研究。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婉甄(2009):高雄地區高中生父母教養方式、情緒智力與道德判斷之相關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謝龍卿(2012):青少年臉書成癮、人際關係與學業成就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鍾麗儀(2012):父母教養態度、親子互動與幼兒情緒能力之研究。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鄺嘉玲(2009):國小學童父母教養方式、情緒經驗與情緒管理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蘇建文、龔美娟(1994)。母親的依附經驗、教養方式與學前兒童依附關係之相關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7,1-33。
蘇玲媛(2007):國小高年級學童人際智能、父母教養方式對同儕關係影響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素蓮(譯)(民102)。臉書世代的網路管教:數位小孩的分齡教養指南(原作者: James P. Steyer)。台北市:天下雜誌。(原著出版年:2012)
西文部分
Baumrind, D. (1991). The influence of parenting style on adolescent competence and substance use. Journal of Early Adolescence, 11(1), 56-95.
Blackwell, R. D., Miniard, P. W., & Engel, J. F (2001), Consumer Behavior (10th ed.), New York: The Dryden Press
Celsi, R. L. & Jerry C. Olson (1988). “The Role of Involvement in Attention and Comprehension Processe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5,210-224.
Heider, F. (1958). The psychology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New York: Wiley.
Horney, K. (1937). The neurotic personality of our time.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Maccoby, E. E., & Martin, J. A. (1983). Socializ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family: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In P. H. Mussen (Ed.),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Socialization , personalit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Vol 4., pp. 1-101). NY: John Wiley & Sons.
Maslow, A. (1971). The psychology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NY: Wiley.
Schiffman, L. G. , and Kanuk, L. L. (1983), Consumer Behavior, NY: Prentice Hall.
Schutz, W. C. (1958). FIRO: A three-dimensional theory of interpersonal behavior. Oxford, England: Rinehart.
Sherif,M. and H, Cantril.(1947). The psychology of ego-involvement.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
Sullivan, H. S.(1953). The interpersonal theory of psychiatry. London, UK:Routledge.
Swinyard, W. R. (1993). “The effects of mood, involvement, and quality of store experience on shopping intention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0, 271-280.
Zaichkowsky, J. L. (1985). Measuring the involvement construct.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