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許維安
Hu, Wei-An
論文名稱: 「友誼」抑或「疾病」?近代中國女同性戀論述之轉變(1920s-1940s)
指導教授: 黃克武
Huang, Ko-W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7
中文關鍵詞: 同性戀異性戀規範近代中國女性塑造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1900339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552下載: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自五四新文化運動開始,科學論述取代了儒家論述,成為維繫社會性別秩序的權威。在此背景下,「同性戀」此一概念與其他西方生理學、心理學與性學知識傳入中國,並且被中國知識分子所挪用,以重新穩固過去以儒家論述為基底的性別秩序,如一夫一妻的父系家庭。
    本文在討論在引入「同性戀」此一概念的形塑過程中,性別在這之中所扮演的角色為何,以及「同性戀」對性別秩序中的異性戀規範。主要透過三位在同性戀論述中具有重要意義的學者,如:佛洛伊德、加本特和藹理士。透過分析這三位作家的理論著作,在經過中國知識分子的翻譯、傳播與挪用之下,是如何影響中國對於同性戀的認識,以及中國知識分子又是如何受社會需求刺激,導致同性戀此概念的形塑具有疾病化和陰柔特質,進而維繫一夫一妻、一男一女的異性戀體系,尤其突顯在女性的社會角色認同上。

    謝辭 I 摘要 III 目次 IV 第一章 緒章 1 一、 前言 1 二、 研究回顧 6 (一) 西方同性戀史發展概述 8 (二) 近代中國的同性戀 11 三、 研究方法與架構 21 第二章 同性情慾的疾病化:以潘光旦筆下之馮小青為例 27 一、 心理學中的性慾知識 29 (一) 五種心理學理論 30 (二) 清華學校的風氣與心理學資源 36 二、 趁勢而起:男女同校爭議與同性愛 41 (一) 男女授受不親:男女同校爭議 42 (二) 同性愛成因與男女不同校 45 三、 理論創建:從〈馮小青考〉到《小青之分析》 48 (一) 才命觀到慾命觀 48 (二) 潘氏心理學理論 52 四、 成書之後:議題擴大與社會影響 56 (一) 出版過程與市場策略 56 (二) 讀者回饋 60 小結 63 第三章 同性情慾去病化之困境:加本特與中性論之翻譯與傳播 67 一、 加本特思想與《愛的成年》之引介 70 (一) 引進:周作人與加本特思想 70 (二) 一門好生意:四家出版社之出版與宣傳《愛的成年》 74 二、 低聲呢喃:中性論的翻譯特點 78 (一) 《愛的成年》的中性論 80 (二) 關鍵詞彙的翻譯:同性戀愛、同性愛、中性與Urning 83 (三) 是否傳達同性戀去病化? 91 三、 情感與疾病之爭:《同性愛問題討論集》 94 (一) 論爭:語意的誤差 95 (二) 精神之愛與後天疾病 100 小結 104 第四章 同性戀概念之女性化傾向:從陶劉慘案到《性心理學》譯註 107 一、 友情還是愛情?陶劉慘案前後的女性同性情誼變化 109 (一) 女校同性情誼:拉朋友與同性愛 109 (二) 轉捩點:1932年陶劉慘案 114 二、 權威競爭再起:變態心理理學興起與同性戀成因之爭 120 (一) 陶劉慘案與心理學之發展 121 (二) 疾病化理論的共性與差異 126 三、 不存在的天生同性戀:以潘光旦譯註《性心理學》為例 130 (一) 靄理士與性心理權威 132 (二) 無法佐證的天生論 134 (三) 同性戀概念女性化 136 小結 139 結論 141 徵引書目 149

    一、 史料

    《上海智仁勇女校廿二年級級刊》,(上海),19??。
    《大公報》,(天津),1931。
    《中華教育界》,(上海),1932。
    《中學生》,(上海),1932。
    《少年中國》,(上海),1919-1924.
    《民國日報·平民》,(上海),1920-1924。
    《民國日報·婦女評論》,(上海),1921-1922。
    《民國日報·婦女週報》,(上海),1923-1926。
    《民國日報·覺悟》,(上海),1920-1929。
    《申報》,(上海),1920-1934。
    《宇宙風:乙刊》,(上海),1939-1941。
    《西風》,(上海),1939。
    《京報副刊》,(北京),1924-1926。
    《東方雜誌》,(上海),1933。
    《社會日報》,(上海),1938。
    《青年界》,(上海),1932-1934。
    《玲瓏》,(上海),1931-1937。
    《真美善》,(上海),1927-1931。
    《婦女共鳴》,(上海),1930。
    《婦女雜誌》,(上海),1918-1925。
    《清華生活──清華十二周年紀念號》,(北京),1923。
    《清華周刊》,(北京),1921-1926。
    《華年》,(上海),1932-1937。
    《新青年》,(北京),1918。
    《實業界專刊》,(上海)1932。
    北京清華學校圖書館,《清華學校圖書館中文書籍目錄》,北京:北京清華學校,1927。
    北京清華學校編,《游美同學錄》,北京:北京清華學校,1917。
    任白濤譯,《戀愛心理研究》,上海:亞東圖書館,1927。
    后安譯,《愛的成年》,北京:晨報社,1920。
    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著,彭舜譯,巫毓荃審定,《精神分析引論》,臺北:左岸文化事業公司,2018。
    吳致覺,《心理學原理》,上海:商務印書館,1923。
    吳致覺,《教育心理學》,上海:商務印書館,1923。
    周作人,《周作人日記》,北京:新華書店,1996
    周作人,《周作人先生文集》,臺北:里仁書局,1982。
    哈夫洛夫˙藹理士(Havelock Eliss)著,潘光旦譯,《性心理學》,臺北:左岸文化事業公司,2008。
    桂質良,《女人之一生》,南京:正中書局,1937。
    高覺敷,《精神分析引論新編》,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
    高覺敷編,《青年心理與訓育》,南京:正中書局,1942。
    張京媛編著,《中國精神分析學史料》,臺北:唐山出版社,2009。
    張東蓀,《精神分析ABC》,上海:世界書局,1929。
    張競生,《性史》,臺北:大辣出版社,2005。
    曹觀來,《青春生理談》,南京:正中書局,1936。
    郭一岑、吳紹熙編,《教育心理學(上冊)》,香港:中華書局,1938。
    郭任遠,《人類的行為》,臺北:萬年青書店,1971。
    郭昭熙譯,《愛的成年》,上海:大江書鋪,1929。
    陳大齊,《心理學大綱》,上海:商務印書館,1918。
    琦君,《媽媽銀行》,臺北:九歌出版社,1992。
    黃維榮,《變態心理學ABC》,上海:世界書局,1928。
    黃維榮主編,《郭任遠心理學論叢》,上海:開明書店,1929。
    楊鄂聯編,《女子心理學》,上海:商務印書館,1924。
    樊仲雲譯,《加本特戀愛論》,上海:開明書店,1927。
    樊炳清,《心理學要領》,上海:商務印書館,1920。
    潘乃穆、潘乃和編,《潘光旦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潘光旦,《小青之分析》,上海:新月書店,1927。
    蕭孝嶸,《變態心理學》,南京:正中書局,1934。

    二、 中文書籍
    《同性愛問題討論集》,上海:北新書局,1930。
    Cheshire Calhoun著,張娟芬譯,《女同出走》,臺北:女書文化,1997。
    Deborah T. Meem / Michelle A. Gibson / Jonathan F. Alexander著,葉宗顯、黃元鵬譯,《發現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與跨性別》,臺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12。
    Jeffrey Weeks著,宋文偉、侯萍譯,《20世紀的性理論和性觀念》,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
    Sarah Maza著,陳建元譯,《想想歷史》,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2018。
    工藤貴正著,範紫江、張靜、吉田陽子翻譯,《廚川白村現象在中國與台灣》,臺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2017。
    王明珂,《反思史學與史學反思》,臺北:允晨文化公司,2015。
    北京圖書館編,《民國時期總書目(1911—1949)社會科學 (總類部分)》,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5。
    田露,《20年代北京的文化空間:1919-1927年北京報紙副刊研究》,上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
    沈國威,《近代中日詞彙交流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10。
    周川主編,《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人物辭典,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姚一鳴,《中國舊書局》,北京:金城出版社,2014。
    紀大偉,《同志文學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17。
    胡延峰,《留學生與中國心理學》,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9。
    桑梓蘭,《浮現中的女同性戀─現代中國的女同性愛慾》,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4。
    張玲霞,《清華校園文學論稿》,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張靜盧輯著,《中國現代出版史料甲編》,北京:中華書局,1954。
    梁庚辰主編,《心理學:身體、心靈與文化的整合》,臺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18。
    清華大學校史研究室編,《清華人物志(二)》,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2。
    清華大學校史編寫組編,《清華大學校史稿》,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81。
    許維賢,《從艷史到性史:同性書寫與近現代中國的男性建構》,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出版中心,2015。
    許慧琦,《「娜拉」在中國:新女性的塑造及其演變(1900s-1930s)》,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2003。
    郭昭熙譯,卡本特著,《愛的成年》,上海:大江書鋪,1929。
    費孝通著,會海明譯,《中國紳士》,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黃金麟,《政體與身體:蘇維埃的革命與身體,1928-1937》,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5。
    劉詠聰,《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
    閻書昌,《中國近代心理學史(1872-1949)》,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

    三、 中文論文
    王秀雲,〈疾病與「天生如此」的戰場:近代醫療科學史中的同性戀〉,收入陳美華、王秀雲、黃于玲主編,《欲望性公民:同性親密公民權讀本》,臺北:巨流圖書公司,2018。
    呂文浩,〈個性解放與種族責任之張力──對潘光旦婦女觀形成過程之考察〉,《清華大學學報》,第31卷第一期,2016年1月,頁125-135。
    李世鵬,〈公眾輿論中的情感和性別——陶思瑾案與民國女性同性愛話語〉,《婦女研究論叢》,第5期,2017年9月,頁60-78。
    胡博,〈新月書店考〉,《文學評論》,第六期,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2015年11月,頁160-168。
    倪平,〈新月派的兩個支柱:書店、月刊的起迄〉,《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第六期,中國現代文學館,2005年12月,頁269-279。
    涂豐恩,〈明清書籍史的研究回顧〉,《新史學》,二十卷一期,2009年3月,頁181-215。
    袁書菲(Sophie Volpp),〈規範色慾:十七世紀的男色觀點〉,收入張宏生主編,《明清文學與性別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
    張素玲,《女大學生與中國現代教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4。
    清地ゆき子著,桃紅譯,〈近代譯詞「戀愛」的成立及其譯譯的普及〉,《東亞觀念史集刊》,第六期,2014年6月,頁255-300。
    陳美華,〈重構親密領域:複數的性、關係與家庭構成〉,收入陳美華、王秀雲、黃于玲主編,《慾望性公民:同性親密公民權讀本》,臺北:巨流圖書公司,2018。
    游鑑明,〈千山我獨行?廿世紀前半期中國有關女性獨身的言論〉,《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9期,2001年8月,頁121-187。
    馮客,〈對孫隆基先生〈論中國史之傅柯化〉的回應〉,《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44期,2004年9月,頁195-198。
    黃四婷,〈潘光旦先生與同性戀研究〉,收入陳里、郭衛平、王慶仁主編,《潘光旦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0。
    葉秋妍,〈民國時期對於性與性教育問題的探討(1920-1937)〉,桃園:中央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13。
    葉德蘭,〈良言傷人,六月亦寒:台灣反對同性婚姻網路言論探析〉,《考古人類學刊》,第86期,2017年6月,頁69-110。

    四、 英文專書
    Brady, Sean Masculinity and Male Homosexuality in Britain, 1861-1913.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5.
    Chiang, Howard. After eunuchs: science, medicin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sex in modern China.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8.
    Dikötter, Frank. Sex, Culture and Modernity:Medical Scie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exual Identities in the Early Republican Period, Hawaii: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5.
    Garton, Stephen. Histoies of Sexualiy: Antiquity to Sexual Revolution. London: Acumen Publishing, 2004.
    Halperin, David M. How to Do the History of Homosexuality.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2002.
    Halperin, David M. One Hundred Years of Homosexuality. NY: Meridian, 1990.
    Kang, Wenqing. Obsession: Male Same-Sex Relations in China, 1900-1950.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9.
    Ko, Dorothy.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中譯本參閱:高彥頤(Dorothy Ko)、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Mann, Susan L. Gender and Sexuality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1.
    Meeker, Martin. Contacts Desired: Gay and Lesbian Communications and Community, 1940s-1970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6.
    Pflugfelder, Gregory M. Cartographies of Desire: Male-Male Sexuality in Japanese Discourse, 1600-1950 .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9.
    Rowbotham, Sheila. Edward Carpenter: A life of Liberty and Love. London: Verso, 2008.
    Sommer, Matthew H. Sex, Law and Socie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Sedgwick, Eve Kosofsky. Epistemology of the Closet.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0.
    Weeks, Jeffrey. What is Sexual History?. Cambridge: Polity Press, 2016.

    五、 英文論文
    Baum, Emily “Spit, Chains, and Hospital Beds: A History of Madness in Republican Beijing, 1912-1938.”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2013.
    Beachy, Robert. “German Invention of Homosexuality.” The Journal of Modern History 82:4, December 2010, pp. 801-838.
    Bennett, Judith M. “‘Lesbian-Like’ and the Social History of Lesbianisms.”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Sexuality 9, no. 1/2 , January/ April 2000, pp. 1-24. .
    Boswell, John “Revolution, Universals, and Sexual Catagories.’’ In Martin Duberman, Martha Vicinus and George Chauncey, Jr. eds., Hidden from History: Reclaiming the Gay and Lesbian Past. NY: Meridian, 1990.
    Brown, Tony. “ Introduction.” In Tony Brown, ed., Edward Carpenter and Late Victorian Radicalism. London: Frank Cass, 1990.
    Carroll, Peter J. ““A Problem of Glands and Secretions”: Female Criminality, Murder, and Sexuality in Republic China.” In Howard Chiang, ed., Sexuality in China: Histories of Power & Pleasure.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18.
    Chiang, Howard “Epistemic Modernity and the Emergence of Homosexuality in China.” Gender & History 22:3, November 2010, pp. 629–657.
    Darnton ,Robert “What Is the History of Books.” In The Kiss of Lamourette: Reflections in Cultural History. New York: Norton, 1990.
    Hengstberger, Peter. “The Work of Trigant Burrow and Homophobia as a Social Image.” Group Analysis 50:4, December 2017, pp. 467-477.
    Hsu, Rachel Hui-Chi. “The “Ellis Effect”: Translating Sexual Science in Republic China, 1911-1949.” In Veronika Fuechtner, Douglas E. Haynes, and Ryan M. Jones, ed., A Global History of Sexual Science, 1880-1960.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18.
    Rocha, Leon Antonio “Xing: The Discourse of Sex and Human Nature in Modern China.” Gender & History 22:3, November 2010, pp. 603-628.
    Sommer, Matthew H. “Reviewed Work(s): Obsession: Male Same-Sex Relations in China, 1900-1950.”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71:1, February 2012, pp. 212-213.
    Suzuki, Michiko. “The Translation of Edward Carpenter’s The Intermediate Sex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Japan.” In Heike Bauer, ed., Sexology and Translation: Cultural and Scientific Encounters across the Modern World.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2015.
    Volpp, Sophie. “Reviewed Work(s): Sex, Law and Socie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Sexuality, 10:3/4, July- October, 2001, pp. 588-591.
    Oosterhuis, Harry. “Sexual Modernity in the Works of Richard von Krafft-Ebing and Albert Moll.” Medical History 56.2, 2012, pp. 133-155.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