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晉嘉
論文名稱: 唐太宗帝王身份與其詩歌觀點及創作間關係之研究
指導教授: 李清筠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2
中文關鍵詞: 帝王身份唐太宗政治家文學家宮廷詩宮體詩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37下載:1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論文摘要

    本論文旨在探討唐太宗的詩歌觀點及創作與其「帝王」身份間的關係,此研究的目的,除了形構出屬於太宗個人濃厚的帝王文學風範外,同時也將討論的重心,放在關於他詩歌觀點與創作間的關係,探究太宗的詩作是否有落實其理論的問題。此外,因為身兼文壇領導者的關係,所以太宗的詩作與理論,亦可視為是初唐文學理論及創作的一個主要模範與依歸,因此,關於太宗詩歌觀點及創作對當時文壇的影響,也是本論文在討論的過程中,會旁觸到的一個層面。所以,本論文所呈現出的研究結果,除了先揭示出唐太宗的詩歌觀點及創作內涵外,同時也會對其詩論及創作的時代意義做一整合性的討論。而關於太宗詩歌觀點及創作間無法彼此配合與落實的「矛盾」現象,亦是本文在探究完太宗詩歌觀點與創作後,所要進行討論的一個面向,此討論將有助於後人對此「矛盾」成因的了解,以及釐清此「矛盾」現象是否真的存在的問題。
    本論文共六章,首章論述研究動機、文獻探討、研究範疇與方法;第二章,對唐太宗的詩作進行繫年與分期的工作;第三章,探討身兼「帝王」與「詩人」雙重身份的唐太宗,會呈現出哪些互融又互異的文學觀點,及其文學觀點所具備的時代精神與意義;第四章,以「帝王身份」為討論中心,立體化呈現出太宗詩作裡的王者氣息,並透過對其作品的分析,來檢視詩作是否有落實其觀點之處;第五章,綜合前面三、四章的討論,對太宗詩作及觀點間的「矛盾」現象及導因問題,做一更深入的釐析,並以此重新檢視太宗詩作與觀點間是否真的處於一種完全背道而馳的矛盾關係,抑或仍有其彼此互相呼應與溝通之處;第六章,結論,總結以上各章所述,歸納出唐太宗的詩歌觀點及創作,對初唐文學有何貢獻及意義之處,並對後人所指稱的太宗詩歌觀點與創作之「矛盾」現象,做一重新的定義,以求最客觀的評價。總之,希望能透過本論文的討論與實際的檢視,可以為唐太宗在文學史上的定位,取得最公正及恰當的詮釋。

    關鍵字:帝王身份、唐太宗、政治家、文學家、宮廷詩、宮體詩

    唐太宗帝王身份與其 詩歌觀點及創作間關係之研究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3 第三節 研究範疇及取材依據…………………………8 第四節 研究方法及篇章結構…………………………10 第二章 唐太宗詩作繫年與分期 第一節 詩作繫年 ……………………………………15 第二節 詩作分期 ……………………………………36 一 第一期(貞觀元年~貞觀五年)………………37 二 第二期(貞觀六年~貞觀十六年)……………38 三 第三期(貞觀十七年~貞觀二十三年) ………41 第三章 帝王身份下的詩歌觀點 第一節 裨於政理:益於勸誡教化的儒家詩教觀………52 第二節 節於中和:文質並重的創作理想 ……………61 第三節 文求宏麗:珠流璧合的美感追求 ……………68 第四章 帝王身份的創作展現 第一節 國家安定的現實考量……………………… 79 一 典故運用裡的典範形塑…………………… 80 (一)借聖賢以勵己……………………… 80 (二)借昏主以自警……………………… 84 二 太平盛世的讚揚……………………………88 (一)天下一統的稱頌 ……………………88 (二)政治建設的自滿與期待 …………… 92 第二節 戎馬生涯的沙場回憶 …………………… 96 一 功成名就後的人事回顧…………………… 96 二 征戰天下的兵戎回憶………………………100 第三節 帝王生活的如實體現………………………103 一 歡宴朝臣故老的喜悅………………………104 二 巡幸觀覽時的景物描繪……………………107 三 君臣間的寄贈唱和…………………………112 第四節 物象寄託中的帝王心理…………………… 118 一 菊:王者之悲 …………………………… 119 二 蘭:王者之氣 …………………………… 124 第五章 創作與理論的矛盾及成因 第一節 現象的揭示:宴遊題材與教化思想的衝突… 127 第二節 成因的分析 ………………………………130 一 文學自身的發展規律………………………131 二 太宗文學理論的侷限性……………………138 三 生活經驗的影響 ………………………… 140 第三節 創作與理論矛盾現象的再檢視 ……………144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成果………………………………… 151 一 結合南北朝文學觀的創作理念…………… 151 二 從宮體詩走向宮廷詩的創作變革………… 152 三 詩作與理論間的表象矛盾…………………153 四 開啟唐代多元文風 ………………………154 五 影響唐代科舉取士標準 ………………… 155 第二節 研究展望…………………………………157 參考書目………………………………………………158

    參考書目
    一、專書
    (一) 古籍文獻(按朝代先後順序,同朝代者,則依筆劃順序排之)
    (北齊)魏收:《魏書》(台北:鼎文書局,1975年9月)
    (後晉)劉昫:《舊唐書》(台北:鼎文書局,1976年10月)
    (唐)令狐德棻撰:《周書‧王褒庾信傳論》卷41(台北:鼎文書局,1975年3月)
    (唐)吳兢:《貞觀政要》(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5年12月)
    (唐)李延壽:《北史》(台北:鼎文書局,1976年11月)
    (唐)李延壽:《南史》(台北:鼎文書局,1976年11月)
    (唐)姚思廉:《梁書》(台北:鼎文書局,1975年1月)
    (唐)姚思廉:《陳書》(台北:鼎文書局,1975年3月)
    (唐)劉肅:《大唐新語》(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12月)
    (唐)劉餗:《隋唐嘉話》(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
    (唐)魏徵:《隋書》(台北:鼎文書局,1975年3月)
    (宋)尤袤:《全唐詩話》(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年12月)
    (宋)王溥:《唐會要》(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3月)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台北:華世書局出版社,1987年1月)
    (宋)計有工撰、楊家駱主編:《唐詩紀事》卷4(台北:鼎文書局,1971年3月)
    (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台北:鼎文書局,1976年10月)
    (明)王世貞:《全唐詩說》(台北:廣文書局,1971年9月)
    (明)胡震亨著:《唐音癸籤》(台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7月)
    (明)胡應麟:《詩藪》(台北:廣文書局,1973年9月)
    (明)高棅:《唐詩品彙》(台北:學海出版社,1983年7月)
    (明)許學夷:《詩源辯體》(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10月)
    (清)王士禛:《五代詩話》(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74年12月)
    (清)陳鴻墀撰:《全唐文紀事(上)》(台北:世界書局,1967年12月)
    (清)聖祖御制:《全唐詩》(台北:藝文印書館,1960年5月)
    (清)嚴可均校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京都:中文出版社,1981年6月)

    (二) 近人專著(按筆畫順序)
    丁福保:《歷代詩話續編》(台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7月)
    王夢鷗:《初唐詩學著述考》(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7年1月)
    王瑤:《中古文學史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1月),
    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轉型》(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年)
    宇文所安著、賈晉華譯:《初唐詩》(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年4月)
    余英時:《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0年8 月)
    佟培基:《全唐詩重出誤收考》(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
    吳先寧:《北朝文化特質與文學進程》(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年10月)
    吳雲、冀宇校注:《唐太宗全集》(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2月)
    李正治:《政府遷臺以來文學研究理論及方法之探索》(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8年11月)
    李從軍:《唐代文學演變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年10月)
    杜曉勤:《初盛唐詩歌的文化闡釋》(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年7月)
    林瑞翰:《中國通史》(台北:三民書局,1970年6月)
    袁行霈:《唐詩風神及其他》(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2005年)
    袁濟喜:《六朝美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8月)
    國立編譯館主編、中國唐代學會編:《中華叢書——唐代研究論集第三輯》(台北:新文豐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
    常振國、降雲主編:《歷代詩話論作家(一)》(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9月)
    淡江大學中國研究所主編:《文學與美學——當代中國美學之省思》(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
    許總:《唐詩史》(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
    許總:《唐詩體派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10月)
    陳伯海、黃剛、張寅彭編撰:《唐詩論評類編》(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1993年1月)
    陶敏、傅璇琮:《唐五代文學編年史》(瀋陽:遼海出版社,1998年12月)
    陳望衡:《中國古典美學史》(台北:華正書局,2001年8月)
    傅道彬、陳永宏:《歌者的悲歡:唐代詩人的心路歷程》(河北:河北大學出版社,2001年8月)
    傅璇琮:《唐代科舉與文學》(陝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
    黃永武:《中國詩學——考據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77年4月)
    黃永武:《中國詩學——思想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77年4月)
    黃永武:《中國詩學——設計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77年4月)
    黃永武:《中國詩學——鑑賞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76年10月)
    葉朗:《現代美學體系》(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月)
    葉朗:《現代美學體系》(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
    葛曉音:《漢唐文學的嬗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11月)
    聞一多:《唐詩雜論‧詩與批評》(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9年11月)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台北:華正書局,1994年7月)
    劉雨:《寫作心理學》(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3月)
    黎運漢:《漢語風格學》(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2月)
    盧清青:《齊梁詩探微》(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10月)
    羅宏曾:《魏晉南北朝文化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
    羅宗強、郝世峰:《隋唐五代文學史(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3月)
    羅宗強:《隋唐五代文學思想史》(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8月)
    羅宗強:《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6月)

    二、單篇論文
    (一) 期刊論文(按筆畫順序)
    丁忱:〈唐太宗李世民公文文風辨〉,《唐都學刊》第22卷第6期,2006年11月,頁19-21。
    江建:〈唐太宗與初唐詩壇〉,《淮陰師範學院學報》第20卷第81期,1998年4月,頁108-111。
    李洲良:〈唐太宗詩歌二題〉,《北方論叢》第164期,2000年8月,頁91-95。
    李紅慧、辜靜波:〈唐太宗與初唐宮廷詩創作〉,《江西財經大學學報》第53期,2007年4月,頁87-89。
    李寅生、褚為強:〈論唐太宗對宮體詩的改造〉,《唐都學刊》第22卷第1期,2006年1月,頁18-22。
    李曉青:〈論唐太宗的政治詠懷詩〉,《刑台學院學報》第21卷第1期,2006年3月,頁9-11。
    阮忠:〈初唐對傳統文風的解讀與自我文風的重構〉,《海南師範學院學報》第16卷第5期,2003年2月,頁66-71。
    周唯一:〈唐太宗詩歌對南北朝詩歌的承繼與發展〉,《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第23卷第2期,2002年4月,頁81-86。
    徐伯鴻:〈唐太宗在唐代詩人漢朝情結形成中的作用〉,《南督學壇》第22卷第3期,2002年5月,頁76-79。
    郝明、鄒進先:〈論唐太宗的文學思想〉,《文學遺產》第1期,2004年,頁137-139。
    高林廣:〈論唐太宗的詩學思想及其對初唐詩風的影響〉,《文科教學》第5期,1997年1月,頁5-8。
    高青:〈論唐太宗李世民的詩歌〉,《山西大學學報》第4期,1996年,頁82-85。
    張申平:〈唐太宗的個性和生命意識與其詩歌創作〉,《福州大學學報》第3期,2004年3月,頁56-61。
    康震:〈唐太宗政教詩的文化反思〉,《唐都學刊》第15卷第4期,1999年10月,頁35-38。
    張學忠:〈李世民的審美價值觀與初唐詩風的嬗變〉,《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4期,1999年7月,頁62-66。
    張麗青:〈宮體詩在初唐延綿的原因〉,《集寧師專學報》第26卷第2期,2004年6月,頁18-22。
    曹日見:〈帝王之悲:從詩中之菊探唐太宗的內心之情結〉,《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第23卷第1期,2007年,頁85~86。
    許清雲:〈李世民五律聲律研究〉,《東吳中文學報》第5期,1999年5月,頁19-21。
    許輝:〈唐太宗文治思想述論〉,《江蘇社會科學》第5期,1997年,頁122-128。
    陶廣學、劉彥輝:〈論唐太宗詩文創作與其文學思想的偏離〉,《安陽師範學院學報》第4期,2007年5月,頁78-81。
    楊柳:〈唐太宗的詩歌創作〉,《文史知識》第2期,1983年,頁89-93。
    楊柳:〈唐太宗詩創作的理論與實踐初探——兼論其對唐詩的發展〉,收錄於《中國古典文學論叢》(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12月),頁96-107。
    趙小華:〈雅正:唐太宗禮樂文化觀和文學思想的核心〉,《文史哲》第299期,2007年11月,頁143-152。
    衛德明、康達維:〈論唐太宗詩〉,《文史哲》第6期,1989年11月,頁86-90。
    鄭功正:〈李世民的美學思想及其詩美成就〉,《文史哲》第268期,2002年11月,頁70-75。
    鄭伯勤:〈關於唐太宗與宮體詩問題〉,《晉陽學刊》第2期,1998年,頁67-69。
    聶永華:〈成功的帝王與不成功的詩人——李世民詩歌綜論〉,《殷都學刊》第4期,2002年10月,頁75-79。
    譚潤生:〈初唐樂府析論〉,《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第2期,1999年3月,頁353-375。
    蘇志敏:〈唐太宗的文學主張與創作實踐的矛盾〉,《陝西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報》第23卷第4期,2006年12月,頁50~53。

    (二)學位論文(按筆畫順序)
    吳元嘉:〈初唐宮廷詩內容探析:以君臣唱和詩為對象〉(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1月)
    李剛:〈唐太宗詩歌研究〉(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5月)
    范富安:〈唐太宗的弘文觀念和貞觀宮廷詩風〉(寧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年11月)
    陳猷青:〈初唐前期詩的解讀——以詩人與唐太宗朝廷的關係為切入點〉(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8年5月)
    郭曉霞:〈唐太宗的詩學觀念及其詩歌創作〉(內蒙古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年6月)
    曾守正:〈唐初史官文學思想及其形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993年5月)
    褚為強:〈唐太宗詩文研究〉(廣西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