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梁美珠 |
---|---|
論文名稱: |
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專業自主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林安邦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
論文出版年: | 2004 |
畢業學年度: | 9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9 |
中文關鍵詞: | 教師專業自主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59 下載: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瞭解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對專業自主的期望與自主的現況,及在不同背景變項下國民中學教師專業自主期望與現況之差異情形,並進而探討二者間之關係。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為主,採用文獻探討及預試方法建構正式量表,而預試問卷經項目分析及因素分析等統計方法處理後形成正式問卷,分析本研究問卷,均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命名為「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教育工作情形調查問卷」,以此為研究工具開始進行問卷調查研究。本論文之研究對象以分層比例抽樣方法,抽取桃園縣33所公立學校國中教師共825人,正式施測有效樣本共778位。調查研究所得資料以SPSS 10.0 for Windows 電腦統計套裝軟體進行描述統計分析、獨立樣本t考驗、相依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等統計方法對資料進行分析,研究重要發現如下:
一、教師專業自主之內容除教學活動自由、參與組織決策、維持專業品質、不受外力干預四個層面之外,尚可納入課程發展自由為其範疇。
二、國民中學整體教師專業自主期望及五個分向度程度良好,各向度由高至低依序為:教學活動自由期望、不受外力干預期望、維護專業品質期望、課程發展自由期望、參與組織決策期望。
三、國民中學整體教師專業自主現況知覺及五個分向度程度尚可,各向度由高至低依序為:教學活動自由現況、維護專業品質現況、不受外力干預現況、課程發展自由現況、參與組織決策現況。
四、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服務年資、擔任職務、任教領域、學校規模、是否參加學校教師會等背景變項,在教師專業自主期望量表上有顯著差異;而性別、教育程度及任教地區,在教師專業自主期望量表上則無顯著差異。
五、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性別、服務年資、擔任職務、任教領域、任教地區及學校規模等背景變項,在教師自主現況知覺量表上有顯著差異;而教育程度、是否參加教師會,在教師專業自主現況知覺量表上則無顯著差異。
六、國民中學教師專業自主期望與教師專業自主現況知覺具有顯著正相關。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如下:
一、對教育機構的建議
(一)體認教師對專業自主的需求,滿足教師期望
(二)適當調整學校規模,使教師與行政互動增加
(三)檢討教師在職進修政策,符應教師專業需求
二、對學校行政單位的建議
(一)確認教師專業自主時代來臨,權力下放,讓教師共同參與學校決策
(二)減輕導師壓力,增加專任教師對學校的關注
(三)捍衛教師專業,減少對教師的各種不當干預
三、對國民中學教師的建議
(一)改變冷漠心態,積極參與學校行政決策
(二)建立終身學習觀念,促進專業成長
(三)積極參與學校教師會,發揮教師會功能,落實教師法規定
(四)增進教師專業自主期望,提升教師專業自主,注意權責相符
(五)增進教師課程設計能力,配合九年一貫
四、對未來相關研究的建議
(一)研究對象方面:可將台灣其他地區的國中教師或是將高中、國小、幼稚園教師、私立學校教師納入研究範圍中。
(二)研究方法方面:除問卷研究法外,可輔以訪談或觀察等質性研究方法,取得更詳盡的資料。
(三)研究變項方面:未來研究者可考慮加入其他的背景變項,或是參考外國研究以其他變項作為相關的研究主題。
一、中文部分
三民書局大辭典編纂委員會(1985)。大辭典。臺北:三民。
王受榮(1992)。我國國民中小學教師效能感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王川玉(1995)。教師的權利與義務。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師權力與責任(頁87-102)。臺北:師大書苑。
王為國(1995a)。國小教師專業自主:一所國小之個案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王為國(1995b)。教師專業自主之概念分析。研考報導,32,97-109。
王廷煌(1998)。從--「教師法」談教師專業自主的意識與危機。北縣教育,21,17-19。
毛連塭、林淑貞(1995)。教師法的時代精神及其內涵。國民教育,36(2),5-9。
卯靜儒(1991)。學校科層化及教師專業自主與專業自棄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四一0教育改造聯盟教育法制重建委員會(1997)。重繪教育新圖像-教育基本法Q&A。臺北:稻鄉。
朱岑樓(1991)。社會學辭典。臺北:五南。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臺北:行政院教育部。
吳明隆(2003)。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知城數位科技。
吳宗立(1996)。中小學教師專業自主權之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10,71-75。
吳清山(1997a)。教師法基本精神與重要內涵之評析,國民教育,36(2),10-16。
吳清山(1997b)。專業自主與專業倫理。92.11.15,取自http://www.socialwork.com.hk/artical/educate/ik6.htm
吳清山(2000)。教育基本法及教育革新。載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主編,教育基本法相關議題研討會會議手冊論文彙編(頁9-42)。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吳順火(1995)。教師法與教師。北縣教育,10,32-34。
何舉鵬(1994)。從憲法上之教育論學校軍事教育。國防管理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何福田、羅瑞玉(1996)。教育改革與教師專業化。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頁1-30)。臺北:師大書苑。
沈珊珊(1997)。教師專業與教師自主性之社會學探討(NSC85-2413-H-134-010)。臺北: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
李宗薇(1997)。校園倫理與教師專業自主。國教之友,48(4),17-20。
呂金玲(2000)。從國民教育權及競爭績效分析教育券政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臺北:未出版。
呂來添(2001)。論中小學教師輔導管教之專業自主權-以教師法第十六條及第十七條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李柏佳(1997)。我國教育基本法建構初探。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聰明(1999)。教育基本法釋義。臺北:文化大學出版部。
李建良(2001)。大學自治、受大學教育權與法律保留原則-「二一退學制度」合憲性的探討。台灣本土法學,29,33-46。
李妙仙(2002)。國小教師課程自主實踐之個案研究:以臺北市大方國小兩位教師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碧娟(2003)。國中教師教學自主之研究-以一位東部國中教師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辛俊德,胡豐榮(2003),SS分析法在國小教師工作滿意度問卷調查上之應用,測驗統計簡訊,53,11-24。
範乃中(1996)。論教師的教育自由。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彩岫(1987)。國民中學教師專業自主性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生傳(1994)。教育心理學。臺北:五南。
林生傳(1996)。教育社會學。高雄:復文。
林清江(1999)。教育社會學。臺北:國立編譯館。
林淑芬(2001)。國民小學教師權力之研究-教師法公佈前後之演變,新竹師院國教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林憲聰(2001)。教師懲戒行為與刑法。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周淑卿(1997)。我國國民中小學課程自由化政策趨向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周志宏(1997)。教育法與教育改革。臺北:稻鄉。
周志宏(1999)。社會權-總論、教育權。月旦法學雜誌,48,130-131。
紀俊臣(1996)。師生之權利義務。教育資料與研究,10,52-61。
洪如玉(1997)。國民中小學教師專業自主概念之探究。國立編譯館通訊,10(2),43-46。
姜添輝(2002)。九年一貫課程政策影響教師專業自主權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48(2),157-197。
高新建(1991)。國小教師課程決定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高義展(1998)。學校行政官僚體制與教師專業自主關係之探討—以學校教師會為例。教育研究資訊,6(4),30-47。
高廣孚(1988)。教學原理。臺北:五南。
秦夢群(1998a)。教育行政:理論部分。臺北:五南。
秦夢群(1998b)。教育行政:實務部分。臺北:五南。
馮朝霖、薛化元(1996)。主體性與教育權。國家政策動態分析雙週刊,131,6-8。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
張春興(2000)。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及實踐。臺北:東華。
張曉玲(1999)。從基本權利觀點論我國中小學教師之教學自主。東吳大學法研所碩士班乙組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輝山(2000)。教育基本法與教師。教育資料與研究,32,27–28。
張玉慧(2001)。公立中小學學校事故中教師之法律責任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新民(1995)。中華民國憲法釋論。臺北:三民。
陳美玉(1997)。教師專業-教學理念與實踐。高雄:復文。
陳奎熹(2001)。教育社會學導論。臺北:師大書苑。
陳添球(1989)。國民小學教師教學自主性之研究----一所國民小學日常生活世界的探討。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郭為藩、高強華(1992)。教育學新論。臺北:正中。
郭淑珍(2002)。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自主與教師效能之相關研究--桃竹苗地區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黃昆輝(1988)。教育行政學。臺北:東華。
黃坤錦(1992)。各國教師專業之比較研究。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及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國際比較師範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頁617-637)。臺北:師大書苑。
黃坤錦(1993)。教師權的理念。高市鐸聲,4(1),13-17。
黃政傑(1993)。課程設計。臺北:東華。
黃東熊(1995)。日本之學術自由及大學自治(上)。臺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黃炳煌(1996)。教育改革-理念、策略與措施。臺北:心理。
黃正芳(1997)。論國民小學教師權益之保障。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盈彰(2002)。中小學教師工作滿意度特性之研究—與高層專業人員等職業類別做比較。教育與心理研究,25,149-177。
許慶雄(1991)。社會權論。臺北:眾文圖書。
許國賢(1995)。民主與個人自主性。載於張福建、蘇文流(主編),民主理論:古典與現代(頁277-301)。臺北:中央研究院。
許志雄、蔡茂寅、蔡宗珍、陳銘祥、周志宏(1999)。現代憲法論。臺北:元照。
許宗力(1999)。憲法與法治國行政。臺北:元照。
許育典(2002)。法治國與教育行政-以人的自我實現為核心的教育法。臺北:高等教育。
許祝君(2003)。我國教師專業自主權之研究-以公立高中教師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董保城(1996)。師生權利與義務,教育資料與研究,10,29-33。
董保城(1997)。教育法與學術自由。臺北:月旦法學。
游淑燕(1993)。國民小學教師課程決定權取向及其參與意願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程為山(1985)。國中教師專業領導現況的探討。高雄:復文。
單文經(1989)。美國奧力岡州中小學教科書的選用。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各國教科書比較研究(頁391-412)。臺北:台灣書局。
彭富源(1997)。學校教師會與教師專業自主。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彭富源(1998)。教師專業自主分析-符合台灣現況之詮釋與建議。研習資訊,15(2),66-80。
賈馥茗(1993)。教育概論。臺北:五南。
楊國賜(1996)。教育專業。載於黃光雄(主編),教育概論(頁417-443)。臺北:師大書苑。
楊益風(2001)。透視教師自律公約(126-127發言)。載於高強華(主編),跨世紀的教育挑戰(下)-透視教育問題與趨勢系列座談實錄(頁126-130)。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楊博智(2002)。教師專業自主的檢討與反省。載於高強華(主編),學校組織與課程革新(頁348-349)。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湯瑞雪(2001)。國中教師角色轉變之研究-國家權力與教師專業自主之關係。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虞志長(1997)。國民小學管理模式、教師專業自主知覺與學校衝突感受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溫明麗(1998)。鬆綁理念的省思。教師天地,95,22-29。
蓋浙生(1999)。教師法研訂始末。師說,129,8-17。
詹棟樑(2003)。教育社會學。臺北:五南。
蔡文輝(1988)。社會變遷。臺北:三民。
蔡清田(1996)。從課程革新的觀點論教師的專業角色。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頁129-154)。臺北:師大書苑。
蔡炳坤(1997)。牽動教育改革方向的時代三法:細說「大學法」、「師資培育法」與「教師法」。教育實習輔導季刊,3(2),3-8。
劉春榮(1996a)。教師專業自主與專業承諾研究(NSC85-2413-H-133-003)。臺北: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
劉春榮(1996b)。教師專業自主知覺與教師組織功能需求及其關聯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刊,5,65-122。
劉春榮(1998a)。教師專業自主。教育資料集刊,23,25-38。
劉春榮(1998b)。教育鬆綁潮流中的教師專業自主。教師天地,95,30-38。
劉炳華(1997)。教師培育與權利。臺北縣:稻鄉。
劉敏琪(2001)。一位國小教師實施統整課程的專業自主與抗拒再製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歐用生(1997)。從教師專業自主談教科書開放。政策月刊,26,8-9。
鄭世仁(2000)。教育社會學導論。臺北:五南。
潘安堂(2002)。國民小學教師授能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薛化元(1990)。教師地位與權利義務:以台灣中小學教師為中心。臺北市:國家政策研究資料中心。
薛化元(1994)。教育權之理論與爭議。載於薛化元、周志宏等著,國民教育權之理論與實際(頁1-8)。臺北:稻鄉。
盧增緒(1992)。教師是專業人員嗎?。載於瞿立鶴(主編),教師法定身分權(頁173 -178)。臺北:全國教育會。
謝瑞智(1996)。教育法學。臺北:文笙。
謝文全(1998)。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臺北:文景。
藍順德(1998)。從教師專業自主談高中教科書開放審定。國立編譯館通訊,11(4),2-9。
藍順德(1999)。教師專業自主與高中教科書開放。高中教育,5,4-9。
顏厥安、周志宏、陳建良(1996)。教育法令之整理與檢討-法治國原則在我國教育法制中之理論與實踐。臺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顏國樑(2000)。我國教育基本法的立法過程、內容分析及其對教育發展的影響。載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主編,教育基本法相關議題研討會會議手冊論文彙編(頁129-161)。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顏國樑(2002)。教育法規。高雄:麗文。
顏寶月(2002)。國民小學教師對課程自主知覺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羅清水(1998)。教師專業自主與教學選擇權,研考資訊,15(6),92.11.5,取自http://www.naer.edu.tw/issue/j1/v15n6/1.htm。
羅茂順(1999)。國民中小學教師專業自主權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二、英文部分
Askling,B.(1991).Structural and organizational contexts of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Chicago,IL,April3-7,1991).(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35 353)
Carr-Saunders, A.M. (1933). The profession. Oxford: Clarendon press.
Derrick, D.C.(1985).A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the Bartlesville public schools’ instructional skills program on teacher anxiety, and teacher autonomy.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Ed.D.(AAC 8515248)
Engel, G.V.(1970).Professional autonomy and bureaucratic organization. Administration science Organizations, 151D.
Etzioni, A.(1969). The childhood and semi-profession and their organization : Teacher, Nurses. New York:The Free Press.
Feir, R.E.(1985).The structure of school :teachers and authorit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57806)
Gnecco,D.R.(1983).The perceptions of autonomy and job satisfaction among elementary teachers in Southern Maine. Peabody College for Teachers of Vanderbilt University. (DAI-A44/04,p.931,Oct 1983)(AAC 8319039)
Hall, R.H.(1969).Occupstion and the social structure.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Prentice-Hall Company.
Hanson, E.M.(1985).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MA:Allyn and Bacon.
Hendley, H.H.(1983).Perceived teacher autonomy and situ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school organizational level and Principal’s philosophy. University of Georgia. (DAI-A44/11,p.3224,May 1984)(AAC 8405049)
Kamii, C.(1981).Teachers’autonomy and scientific training. The Education Digest, 47(2),9-15.
Katz, F.E.(1968).Autonomy and organization:The Limits of Social Control. NewYork:Radom House.
Liberman, M.(1956).Education as a profession .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 Hall, Inc.
Mcphie, W.E. & Kinney, L.B.(1959).Professional autonomy in education . The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 10(3),285-290.
Packard, J.(1976)The norm of teacher autonomy/equality:measurement & finding. Oregon University ,Eugene. Center for Educational Policy and Management.(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143 135)
Parsons, R. J.(1985). Faculty’s perception of autonomy in the workplace.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 University of Denver. Ph.D.(AAC 8517555)
Smelser, N.J.(1991).Sociology .4thed.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Stinnet, T.M.& Huggett, A.J.(1968) professional problems of teachers .(3rd ed)NY:The Macmillan Company.
Street, S. & Licata, W. (1988).Supervisor expertise, teacher autonomy and environmental robustnes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New Orleans,LA,April5-9,1988).(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99 697)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2 nd ed.)(1989).Oxford:Clarendon.
Webster's Desk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1983).NewYork:Gramercy Books.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1986).Chicago: Merriam-Webster.
Wilensky, H.L.(1964).The Professional of Everyon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70(2).13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