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曼林 Huang, Man-Lin |
---|---|
論文名稱: |
幾何造形應用於漢字標誌設計之創作研究 A Study of the Creative Application of Geometric Forms in Chinese Character Logo Design |
指導教授: |
林俊良
Lin, Chun-Liang |
口試委員: |
傅銘傳
Fu, Ming-Chuan 劉建成 Liu, Jian-Cheng 林俊良 Lin, Chun-Liang |
口試日期: | 2023/07/20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
論文出版年: | 2023 |
畢業學年度: | 11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61 |
中文關鍵詞: | 幾何造形 、漢字標誌 、城市標誌 |
英文關鍵詞: | Geometric forms, Chinese character logos, City logo |
研究方法: | 內容分析法 、 文獻分析法 、 創作實證法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301007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53 下載:4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作為一種特有的華文表達方式,漢字標誌和我們人類的文明一樣有著濃厚的歷史意義值得我們去探究。而每一座城也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漢字的獨特性往往能傳遞出一種獨特的韻味與城市相關,這是西方的英文文字無法構成的。本研究將運用「文獻分析法」收集相關文獻,梳理其「幾何造形」、「漢字標誌」、「城市標誌」三者的定義和發展脈絡。再透過「內容分析法」歸納幾何造型漢字標誌和城市標誌之構成手法以及表現形式,最終歸納出幾何造形漢字標誌的構成手法可分為「正負空間型」、「畫字互構型」、「色塊構成型」、「筆畫共用型」、「筆畫省略型」、「替換型」、「單一結構型」七類。城市標誌的表現形式可分為「地標建築型」、「景觀型」、「文化特色型」、「地理特色型」、「融合特色型」、「社會特色型」、「經濟特色型」、「象徵型」、「單一文字型」、「徽章型」十類。最終以2022年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發佈的《2022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中4個「一線」城市與15個「新一線」城市為創作對象,透過了解每個城市的特色、定位和發展方向來進行創作概念的發想,創作出19個幾何造形應用於漢字標誌設計中城市的標誌設計,作為創作主題。
本研究結論如下:(1)幾何造形應用於漢字標誌設計中城市標誌設計的創作方法為:確定欲製作之城市標誌所屬城市、找出城市定位及特色代表、選定城市標誌表現類型、選定漢字標誌的構成手法、創意構思與草圖發想、標誌設計、檢討修整、設計完成。(2)在城市標誌的設計上,城市標誌的表現形式比城市定位更重要。(3)融合特色型、社會特色型和徽章型的城市標誌表現手法以及色塊構成型和筆畫省略型的幾何造型漢字構成方式在城市標誌上較難運用。正負空間型和畫字互構型的幾何造型漢字構成方式在城市標誌上較好運用。(4)將幾何造形漢字標誌運用在城市標誌上,能夠凸顯城市的獨特華文文化,相較於使用英文標誌,更能充分展現城市的獨特性和豐富性,同時幾何造形漢字標誌能夠更好地展現華文城市的具體特徵。
As a unique form of Chinese expression, Chinese character symbols hold significant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just like our human civilization, and deserve exploration. Each city also possesses its own distinct culture, and the uniqueness of Chinese characters often conveys a special charm associated with the city, something that Western English characters cannot replicate. This research will utilize the "document analysis method" to gather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examine the definitions and developmental context of "geometric design," "Chinese character symbols," and "city symbols." Subsequently, the " Content analysis" will summarize the techniques and forms of geometric design in Chinese character symbols and city symbols. Ultimately, the research will classify the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of geometric design in Chinese character symbols into seven categories: "positive-negative space style," "character combination style," "color block composition style," "shared-stroke style," "stroke reduction style," "replacement style," and "single-structure style." The expression forms of city symbols will be classified into ten categories: "landmark architecture style," "landscape style," "cultural feature style," "geographic feature style," "integrated feature style," "social feature style," "economic feature style," "abstract style," "single-character style," and "badge style." The final creative theme was based on the "2022 City Business Attractiveness Rankings" published by the 2022 First Financial and New First-tier City Research Institute, which included four "first-tier" cities and fifteen "new first-tier" cities. The concept for the creation process involved understanding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positioning,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s of each city. As a result, 19 geometric designs were created and applied to the logo designs of the cities, incorporating them into the Chinese character logos, serving as the central theme for the creative process.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 The creative process of applying geometric design in city symbol designs using Chinese characters involves the following steps: identifying the city for which the city symbol is intended, identifying the city's positioning and representative features, selecting the type of city symbol representation, selecting the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of Chinese character symbols, creative conception and sketching, symbol design, review and refinement, and finalizing the design. (2) In city symbol design, the expression form of the city symbol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city's positioning. (3) The application of integrated feature style, abstract style, and badge style in city symbol representation, as well as the geometric design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color block composition style and stroke reduction style in Chinese characters, is more challenging. Positive-negative space style and character combination style in the geometric design of Chinese characters are more suitable for city symbol representation. (4) Utilizing geometric design Chinese character symbols in city symbol designs can highlight the city's unique Chinese cultural aspect. Compared to using English symbols, this approach can better showcase the distinctiveness and richness of the city. Additionally, the geometric design of Chinese character symbols can better represent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ities.
書籍
Graphic社編輯部(2016)。Typography字誌·Issue 02。台北市:臉譜出版。
John Fiske(2002)。傳播符號學理論(張錦華譯)。台北市:遠流出版。(原著出版於1990)
Kevin Lane Keller(2009)。戰略品牌管理(盧泰宏,吳水龍譯)。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原著出版於1998)。
Kevin Lynch(2014)。城市的意象(胡家璿譯)。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原著出版於1960)
Lewis Mumford(2018)。城市發展史:起源、演變與前景(宋俊嶺、宋一然譯)。上海市:上海三聯書店。(原著出版於1961)
Marcel Danesi(2018)Understanding Media Semiotics. London:Bloomsbury Academic
NPO法人日本タイポグラフィ協會(2018)。日本タイポグラフィ年鑑 2018。東京市:PIE International Inc.
NPO法人日本タイポグラフィ協會(2019)。日本タイポグラフィ年鑑 2019。東京市:PIE International Inc.
NPO法人日本タイポグラフィ協會(2020)。日本タイポグラフィ年鑑 2020。東京市:PIE International Inc.
NPO法人日本タイポグラフィ協會(2021)。日本タイポグラフィ年鑑 2021。東京市:PIE International Inc.
NPO法人日本タイポグラフィ協會(2022)。日本タイポグラフィ年鑑 2022。東京市:PIE International Inc.
Oswald Arnold Gottfried Spengler(2008)。西方的沒落(張蘭平譯)。西安市: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原著出版於1918)
Owen Jones(1910)。The grammar of ornament : illustrated by examples from various styles of ornament. London: Quaritch
王永生(2016)。貨幣文化交流史話。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史話編輯部。
王桂沰(2005)。企業 · 品牌 · 識別 · 形象:符號思維與設計方法。台北市: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中華書局辭海編輯所修訂(1961)。辭海試行本第1分冊語詞(下集)。上海市:中華書局辭海編輯所。
本山桂川(1942)。滿洲北支民藝圖選。東京市:東亞民俗研究所。
左旭初(2003)。中國近代商標簡史。上海市:學林出版社。
左佐(2015)。字型設計。台北市:松崗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曲彥斌(2000)。中國招幌與招徠市聲:傳統廣告藝術史略。沈陽市:遼寧人民出版社。
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2022)。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北京市: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汝信(2002)。全彩西方建築藝術史。銀川市:寧夏人民出版社。
李凡、李洋(1995)。康定斯基畫風。重慶市:重慶出版社。
李薦宏、賴一輝(1973)。造形原理。台北市:大聖書局。
李澤奉、劉如仲(1996)。古董鑒賞收藏叢書 唐三彩鑒賞與收藏。長春市: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
呂清夫(1991)。造形原理。台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吳國欣(2002)。標誌設計 —— 中國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系列教材。上海市: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何方(2006)。標誌設計。武漢市: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林品章(1995)。字學。台北市:星狐出版社。
林品章(1999)。造形原理。台北市: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林品章(2007)。視覺傳達設計的理論與實踐。台北縣: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林銘泉(1993)。造形(一)。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林磐聳(1988)。企業識別系統。台北市:藝風堂出版社。
明蘭(2012)。設計史。北京市: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
周增輝、王陽漫(2017)。標誌設計。成都市: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柳林、汤晓颖、孙霖(2003)。字体设计与创意。武漢市:武汉大学出版社。
馬躍(2004)。畢加索圖傳。北京市:中國書籍出版社。
翁英惠(1980)。造形原理。台北市:正文書局有限公司。
高茜(2011)。現代設計史。上海市: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
陸紅陽(1996)。平面構成入門。南寧市:廣西美術出版社。
陳懷恩(2008)。圖像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台北市:如果出版。
笹部貞市郎(2017)。茶水間的數學。台北市:大是文化。
第一財經(2022)。2022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北京市:北京利豐雅高長域印刷有限公司。
許俊基(2006)。中國廣告史。北京市: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張玉忠、韓久海、李冬影(2011)。標誌設計。武漢市: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張惠如(1998)。創意精選 ·標誌設計篇。台北市:藝風堂出版社。
張惠如(2002)。創意字體設計。台北市:藝風堂出版社。
張銳、張燚(2007)。城市品牌。北京市:中國經濟出版社。
黃升民、丁俊傑、劉英華(2006)。中國廣告圖史。廣州市:南方日報出版社。
黃蕾(1999)。漢字標誌設計。杭州市: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董占軍(2012)。西方現代設計藝術史。濟南市:山東教育出版社。
喻湘龍,陸紅陽(2006)。現代設計項目 · 標誌設計。南寧市:廣西美術出版社。
勝見勝(1976)。設計運動一百年(翁嘉祥譯)。台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原著出版於1965)
靳埭強(2013)。品牌設計100+1:100品牌商標與1個城市品牌形象案例。香港:經濟日報出版社。
靳埭強(2017)。字體設計100+1。香港:經濟日報出版社。
趙俊傑(2015)。標誌設計。北京市:化學工業出版社。
管倖生、阮綠茵、王明堂、王藍亭、李佩玲、高新發、黃鈴池、黃瑞菘、陳思聰、陳雍正、張文山、郭辰嘉、楊基昌、楊清田、董皇志、童鼎鈞、鄭建華、盧麗淑(2010)。設計研究方法。台北市:全華圖書。
餘明陽、薑煒(2004)。城市品牌。廣州市:廣東經濟出版社。
餘強(2018)。造物設計:幾何精神探析。北京市:中國紡織出版社。
劉鍵(1999)。標誌設計。濟南市:山東美術出版社。
薑戎(2020)。狼圖騰。北京市: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錢定平(2004)。Logo的文化史。香港:中華書局有限公司。
謝燕平(2020)。漢字圖形在現代標誌設計中的應用研究。長春市:吉林大學出版社。
羅慧明、潘小雪、王梅珍(1988)。基礎造形。台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期刊
尹啟華、魏海濤(2003)。城市品牌研究。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3(4),5-8。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1181.2003.04.002
石鳳玲(2021)。從市徽到LOGO:城市象徵性標識發展回顧。湖南包裝,36(4),59-61。https://doi.org/10.19686/j.cnki.issn1671-4997.2021.04.017
曲紅升(2013)。視覺形象系統構建中的城市標誌設計。大舞台,7,122-123。https://doi.org/10.15947/j.cnki.dwt.2013.07.119
杜青龍、袁光才(2004)。城市品牌定位理論與實證分析。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5(6),105-108。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9-4474.2004.06.024
秦峰(2015)。基於城市品牌形象的城市標誌設計探析。青年記者,9,78-79。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2759.2015.09.050
陳建新、薑海(2004)。試論城市品牌。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7(2),77-81。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5124.2004.02.019
揭金平(2017)。幾何造型在陶瓷中的運用形式與表現。陶瓷研究,32(121),102-106。https://doi.org/10.16649/j.cnki.36-1136/tq.2017.s3.025
葉高華(2020)。1920 年地名大變革。臺灣學通訊,116,8-11。https://reurl.cc/N0E635
董曉峰,黎海南(2000)。淺議城市標誌。甘肅科技,16(2),22-23。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52.2000.02.013
廖偉民(2008)。台灣各縣市徽的造形檢視(上)。幼獅文藝,653。
廖偉民(2008)。台灣各縣市徽的造形檢視(下)。幼獅文藝,654。
韓冰、韓鋒(2014)。市花等城市標誌性植物對環境影響的初步研究。浙江社會科學,(3),90-94。https://doi.org/10.14167/j.zjss.2014.03.001
藍奕青(2020)。1920年地方改正精神―郡制與市制。臺灣學通訊,116,16-18。https://reurl.cc/N0E635
關於中國城市標誌與品牌視覺識別系統構建的思考與建議〔本刊編輯部〕。(2009)。廣告大觀(綜合版),10,155-162。https://reurl.cc/andXLY
學位論文
王介盈(2019)。幾何造形應用於漢字美術字之創作研究。台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研究所,台北市。
吳玉雯(2005)。幾何圖形教學對學童造形創造力之影響研究。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學系研究所,屏東市。
吳亭葶(2018)。台灣六都城市動態標誌設計創作研究。台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研究所,台北市。
吳冠蓓(2009)。以城市行銷探討縣市徽之設計。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研究所,桃園市。
吳思潔(2022)。《真意・遁形》幾何造形構成視覺動感之創作研究。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研究所,新北市。
呂添德(2009)。幾何抽象造形在空間中的現代性-呂添德雕塑作品研究。台灣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新北市。
林心緻(2010)。日本地方產業品牌識別標誌之研究—以食品產業為例。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研究所,桃園市。
林臻(2021)。幾何造形應用於活動形象識別之創作研究。台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研究所,台北市。
邱采榆(2016)。提升城市品牌形象之城市文化商品特質研究。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研究所,新北市。
姚朝茂(2005)。政府機關標誌造形意象認知之研究─以地方縣市政府標誌為例。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柯瑜慧(2020)。城市意象作為城市字體設計之探討。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研究所,鬥六市。
張景雯(2018)。幾何造形網格系統於漢字設計之創作研究。台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研究所,台北市。
張雲瑄(2020)。應用擴增實境於動態標誌之創作研究——以高雄城市意象為例。台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研究所,台北市。
陳欣妤(2021)。幾何錯視應用於台中市動態識別之創作研究。台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研究所,台北市。
陳俊龍(2013)。「城市品牌」形塑策略之研究 ——以廈門城市品牌形象創作為例。輔仁大學應用美術學系研究所,新北市。
黃韋潔(2018)。幾何圖形於圓柱造形體動態錯視效果中之運動知覺研究。雲林科技大學數位媒體設計系研究所,鬥六市。
黃卿穎(2015)。幾何造形應用於立體書的創作與研究。銘傳大學商業設計學系研究所,台北市。
黃堯慧(2001)。幾何造形構成元素在設計應用之探討─以服裝應用設計為例。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研究所,新北市。
黃義茗(2007)。台灣地方行政機關視覺識別標誌的形象傳達探討。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研究所,鬥六市。
廖冠智(2000)。渾沌相對運動與複雜幾何造形之研究。台灣科技大學工程技術研究所設計學程,台北市。
鄭文潔(2016)。Scanimation在不同類型光柵板的幾何造形錯視感受度研究。雲林科技大學數位媒體設計系研究所,鬥六市。
蕭衣紋(2014)。家徽研究與設計運用創作。台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研究所,台北市。
網路資料
「人文北京。」(2023)。北京市人民政府。https://reurl.cc/mDM6lY
「中國銀行的標誌。」(日期不詳)。百度百科。https://reurl.cc/o18Ey3
「北京2008年奧運會徽。」(日期不詳)。百度百科。https://reurl.cc/VDYbM6
「北京大學校徽。」(日期不詳)。百度百科。https://reurl.cc/aneKdG
「卡桑德雷(Adolphe Jean-Marie Mouron)的AU BUCHERON。」(日期不詳)。Cassandre。https://reurl.cc/55X976
「市情。」(2023)。天津市人民政府。https://reurl.cc/RzqnDg
「全景鄭州。」(2023)。鄭州市人民政府。https://reurl.cc/eDzvnQ
「走進上海。」(2023)。上海市人民政府。https://reurl.cc/94voVX
「走進佛山。」(2023)。佛山市人民政府。https://reurl.cc/y7L14M
「走進杭州。」(2023)。杭州市人民政府。https://reurl.cc/K0eK4p
「走進東莞。」(2023)。東莞市人民政府。https://reurl.cc/AAjnz3
「走進武漢。」(2023)。武漢市人民政府。https://reurl.cc/YeE7Gl
「走進重慶。」(2023)。重慶市人民政府。https://reurl.cc/dDnzLz
「走進深圳。」(2023)。深圳市人民政府。http://www.sz.gov.cn/
「南京概覽。」(2023)。南京市人民政府。https://reurl.cc/jDWMpD
「城市標誌設計。」(2022)Behance。https://www.behance.net/
「城市標誌設計。」(2022)LOGONEWS標誌情報局。https://www.logonews.cn/
「省情。」(2023)。陝西省人民政府。https://reurl.cc/nDN6r2
「科羅曼·莫塞爾(Koloman Moser)的作品。」(日期不詳)。Ncag。https://reurl.cc/8oYxZj
「揚帆青島。」(2023)。青島市人民政府。https://reurl.cc/qLVz4y
「港城北侖。」(2023)。寧波市人民政府。https://reurl.cc/nDN646
「構成主義海報。」(2021)。WKJ微信公眾號。https://reurl.cc/2DXqNX
「認識成都。」(2023)。成都市人民政府。https://reurl.cc/kXONaK
「魅力廣州。」(2023)。廣州市人民政府。https://reurl.cc/OvM7vA
「錦繡瀟湘。」(2023)。湖南省人民政府。https://reurl.cc/p63nVZ
「徽風皖韻。」(2023)。安徽省人民政府。https://reurl.cc/gDGkpN
「蘇州概覽。」(2023)。蘇州市人民政府。https://reurl.cc/65vV9Z
聚珍臺灣。(2018)。1920年7月26日,臺灣總督府發布敕令,準備進行臺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更!。點子貓科技有限公司。https://reurl.cc/o7rk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