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王鈺婷 |
---|---|
論文名稱: |
大陸地區《歷史與社會》實驗課程暨教材研究 |
指導教授: |
朱鴻
Chu, Hu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04 |
畢業學年度: | 9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26 |
中文關鍵詞: | 歷史與社會 、新世紀版《歷史與社會》 、人教版《歷史與社會》 、綜合課程 、統整課程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18 下載:3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2001年中共教育部頒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奠定綜合實驗課程的法源依據。大陸面對這一輪課程改革,借鑑國內外及台灣九年一貫實施社會科的經驗,將歷史、人文地理及其他相關社會科學知識進行整合,成為新的一門綜合文科課程-《歷史與社會》,由教育部主導,在理論與實務的雙重考量下,同時制定了《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一)和《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二)。
根據《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一),上海教育出版社發行新世紀版《歷史與社會》教科書六冊,並於2001年秋季,在38個實驗區推廣;根據《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二),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輯了人教版《歷史與社會》教科書,晚一年,進入實驗區,至2004年9月,挑戰綜合度極高的九年級教材。
兩套《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對於實施綜合課程的基本理念和課程目標是一致的。但綜合模式上卻是截然不同,課標(一)採「學習主題型」;課標(二)為「主題整合型」,以統整程度而言,課標(二)略勝一籌。對應之下,人教版《歷史與社會》教材的綜合性高於新世紀版。
從《歷史與社會》課程,反觀台灣地區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受到市場需求、升學考試的影響下,「課程統整」備受教師、家長及整體社會的批評,相較之下,大陸推行課程改革的條件是利多於弊。
本研究以《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一)、《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二),和新世紀版、人教版教材為研究範圍,分析《歷史與社會》課程及教材,並對照台灣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探討兩岸推動統整課程的瓶頸。
壹、課程標準、教科書、教師用書
一、課程標準與課程標準解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一)(實驗稿)》,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二)(實驗稿)》,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一)解讀》,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二)解讀》,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
二、教科書
人民教育出版社歷史室,《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世界歷史(第一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
人民教育出版社綜合文科課程教材主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與社會(七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
人民教育出版社綜合文科課程教材主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與社會(七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人民教育出版社綜合文科課程教材主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與社會(八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
人民教育出版社綜合文科課程教材主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與社會(八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
人民教育出版社綜合文科課程教材主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與社會(九年級)》,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送審本)。
北京師範大學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總編委會主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與社會(七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3月2版2刷。
北京師範大學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總編委會主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與社會(七下)》,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2版3刷。
北京師範大學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總編委會主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與社會(八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2版3刷。
北京師範大學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總編委會主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與社會(八下)》,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2版2刷。
北京師範大學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總編委會主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與社會(九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1版1刷。
北京師範大學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總編委會主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與社會(九下)》,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1版1刷。
三、教師用書
人民教育出版社綜合文科課程教材主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與社會(七上)教師教學用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
人民教育出版社綜合文科課程教材主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與社會(七下)教師教學用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
人民教育出版社綜合文科課程教材主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與社會(八上)教師教學用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人民教育出版社綜合文科課程教材主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與社會(八下)教師教學用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
北京師範大學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總編委會主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與社會》(七上)教師教學用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2版1刷。
北京師範大學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總編委會主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與社會》(七下)教師教學用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1版。
北京師範大學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總編委會主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與社會》(八上)教師教學用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1版。
北京師範大學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總編委會主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與社會》(八下)教師教學用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1版1刷。
北京師範大學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總編委會主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與社會》(九上)教師教學用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1版。
北京師範大學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總編委會主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與社會》(九下)教師教學用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1版1刷。
貳、專書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20世紀中國中小學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匯編(歷史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主編,《試教通訊-歷史與社會專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中國教育年鑑編輯部,《中國教育年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
中國教育年鑑編輯部,《中國教育年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
中國教育學會歷史教學研究會、人民教育出版社合編,《面向21世紀歷史教材和歷史教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
中華民國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教育部印製,2003年。
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教科書之選擇與評鑑》,高雄,復文出版社,2003年。
王仲孚,《歷史教育論集》,台中:大同資訊出版社,2001年。
王宏志,《歷史教材的改革與實踐》,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王紅宇譯,多爾原著,《後現代課程觀》,台北︰桂冠,1999年。
王爾敏,《史學方法》,台北:東華書局,1986年4版。
白月橋,《歷史教學問題探討》,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
白月橋,《素質教育課程構建研究》,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
任長松,《走向新課程》,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3年。
呂秀萍,《最近三十年大陸地區中學歷史課程演變與歷史教學》,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沈雪林,《初中探究型課程實施指南》,上海︰學林出版社,2002年。
李稚勇、方明生編,《社會科教育展望》,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武文,《歷史與社會教學實施指南》,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
周志平,《體驗新課程—歷史與社會》,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
周愚文、黃烈修、高建民著,《大陸教育》,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9年。
胡昌智,《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台北:聯經出版社,1988年。
郝克明,《中國教育體制改革》,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
陳江平主編,《基礎教育改革全書》,卷(一)~卷(十),北京:印刷工業出版社,1999年。
陳國彥,《社會領域課程與教學》,台北︰學富文化事業公司,2001年。
陳新轉,《課程統整-理論與設計解說》,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2003年。
陳麗華、王鳳敏譯,美國社會科協會(NCSS)編,《美國社會科課程標準》,中華民國教育部,1996年。
國家教育政策法規司,《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實用要覽》,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6年。
黃光雄,《大陸初中教育政策與教育內容之研究-歷史組》,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1993年。
黃政傑、周愚文,《大陸初中教育政策與教育內容之研究-教育政策組》,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1993年。
黃政傑,《海峽兩岸初中及小學課程之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1993年。
黃炳煌,《社會學習領域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台北︰師大書苑,2002年。
張力編,《面向二十一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畫指導全書》,北京︰開明出版社,1999年。
楊思偉譯,臼井嘉一著,《社會科理論與融合課程之研究》,台北︰商鼎出版社,1999年。
劉北成、趙世瑜,《基礎教育新課程師資培訓指導—初中歷史與社會》,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
劉明遠,《21世紀,誰來教綜合課—談新課程結夠構的重建》,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熊梅,《當代綜合課程的新範式:綜合性學習的理論與實踐》,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
歐用生、楊慧文,《新世紀的課程改革-兩岸觀點》,台北:五南出版社,1998年。
歐用生,《課程典範再建構》,高雄:麗文文化事業機構,2003年。
嚴志梁,《世界歷史教材的改革與探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鍾啟泉、崔允漷、張華,《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鍾啟泉,《社會課程與教學論》,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
參、期刊論文
丁朝蓬,〈教科書結構分析與內容質量評價〉,《教育理論與實踐》,第21卷第8期,2001年,頁61-64。
王月梅、卜桂蓮,〈為什麼開設《歷史與社會》這門綜合課〉,《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第3期頁9-11。
王宏志,〈歷史人物和歷史教材〉,《課程.教材.教法》,1997年第11期,頁6-10。
王宏志,〈再談歷史人物和歷史教材〉,《課程.教材.教法》,1998年第7期,頁24-27。
王宏志,〈新中國歷史教科書在不斷改革中前進(上)〉,《歷史教學》,1999年第11期,頁5-8。
王宏志,〈新中國歷史教科書在不斷改革中前進(下)〉,《歷史教學》,1999年第12期,頁5-8。
王宏志,〈現代中學歷史教材應有的性能〉,《歷史教學》,2001年第1期,頁30-33。
王宏志,〈迎接新千年 重視歷史教育—關於歷史課程設置的想法〉,《課程.教材.教法》,2001年第2期,頁50-54。
王宏志,〈重視歷史課 開好歷史課〉,《歷史教學》,2003年第1期,頁15-18。
白幼蒂,〈培養史、地、政學科間綜合能力的探討〉,《歷史教學》,2000年第10期,頁18-22。
朱煜,〈歷史學科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課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9期,頁53-56。
朱煜、張連生,〈從“教本”到“學本”-論歷史教科書的改革和趨向〉,《歷史教學》,2003年第2期,頁22-26。
朱鴻,〈兩岸教改下初中(七~九年級)社會課程統整初探〉,《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教育》,第9、10期合刊,2003年12月,頁29-42。
史紹典,〈《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與《台灣九年一貫教育課程總綱綱要》比較〉,《培訓與研究—湖北教育學院學報》,第18卷第6期,2001年,頁61-66。
任長松,〈新世紀初中社會科課程設計建議〉,《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年第7期,頁43-46。
有寶華、張靜,〈綜合課程內容的基本問題分析〉,《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7期,頁49-28。
李建平,〈從教學大綱走向課程標準〉,《教育發展研究》,2002年第4期,頁30-34。
李稚勇,〈關於開設中學綜合社會科課程的思考與構想〉,《課程.教材.教法》,1998年第9期,頁19-24。
李稚勇,〈中美社會科課程標準比較研究(上)〉,《學科教育》,2003年第5期,頁43-49。
李稚勇,〈中美社會科課程標準比較研究(下)〉,《學科教育》,2003年第6期,頁44-49。
李榮萍,〈中學歷史課程設置的回顧與思考—從綜合與合科角度談中學歷史課程的設置〉,《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2年第10期,頁4-6。
宋玲玲,〈關於歷史與社會課程整合的若干思考〉,《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第5期,頁129-130。
胡江倩、蔣莉,〈中小學課程改革中教師的應為與難為〉,《基礎教育研究》,2001年第12期,頁18-19。
吳俊憲,〈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與策略及其在九年一貫課程之相關性探討〉,《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11卷第4期,2000年,頁73-87。
吳剛平,〈國家課程標準中的學習水平與行為動詞探討〉,《樂山師範學院學報》,第17卷第1期,2002年,頁66-69。
吳剛平,〈教學改革需要強化課程意識〉,《人民教育》,2002年第11期,頁44-46。
呂達、張廷凱,〈試論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趨勢〉,《課程.教材.教法》,2000年第2期,頁1-5。
沈曉敏、有寶華,〈綜合課程的范式解析〉,《課程.教材.教法》,2000年第10期,頁37-40。
和學新,〈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解讀〉,《教學與管理》,2002年第4期,頁3-6。
林慈淑,〈「學歷史」與「歷史學」之間-九年一貫「人與時間」領域的商榷〉,《東吳歷史學報》,第7期,頁139-171。
林麗惠,〈建構主義教學觀的剖析與應用〉,《玄奘社會科學學報》,2003年第1期,頁120-146。
范紅軍,〈試論中學歷史教科書編寫的已知結構和未知結構〉,《歷史教學》,2003年第4期,頁15-17。
徐玉珍,〈從學校的層面上看課程整合〉,《課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4期,頁21-27。
徐燕蘭,〈教師應與新課程同行—讀、講《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有感〉,《桂林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6卷第3期,2002年,頁79-81。
姬秉新,〈談歷史課程標準較之歷史教學大綱的發展〉,《歷史教學》,2003年第3期,頁38-41。
耿建尉,〈把握機遇 迎接挑戰-《歷史與社會》新課程評述〉,《保定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第6期,頁107-109。
韋建綱,〈歷史新課改的必要性和存在的問題〉,《歷史教學》,2004年第2期,頁46-50。
唐少華,〈談初中學生的探究與體驗學習-歷史課堂學習的新方式〉,《歷史教學》,2003年第2期,頁66-67。
高淩飈,〈關於新課程教科書的幾點思考〉,《課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9期,頁16-20。
曹文柱,〈另一種敘史方式的嘗試--《歷史與社會》第三冊評價〉,《學科教育》,2003年第6期,頁1-4。
曹正善,〈對我國現行基礎教育政策的初步分析〉,《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5卷第4期,1998年,頁122-127。
曹歆佳,〈中學綜合社會課與歷史課之比較〉,《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2002年第12期,頁4-6。
曹慶文,〈創新教育與歷史教學中的“三聯結”〉,《歷史教學》,2004年第1期,頁51-54。
郭元祥,〈新課程中課程整合的理念與策略〉,《語文建設》,2002年第3期,頁4-6。
陳惠芬,〈對新編國中歷史第三冊的幾點看法〉,《教學與研究》,第4期,1982年,頁207-216。
陳輝,〈我國九年義務教育初中歷史課程改革述評〉,《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1999年,頁31-35。
商發明,〈關於我國綜合課程開設方式及內容選擇和組合模式的探索〉,《教育科學研究》,2001年第10期,頁30-34。
葉小兵,〈論歷史教學中研究性課題的教學活動〉,《歷史教學》,2001年第2期,頁27-29。
葉小兵,〈當前中學歷史教學改革的發展及其所面臨的問題〉,《課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2期,頁43-48。
曾凡國,〈關於歷史地圖分析能力的培養〉,《歷史教學》,2004年第1期,頁55-56。
黃安年,〈也談中學歷史課程與歷史學科體系〉,《歷史教學》,2003年第3期,34-38。
黃秀政,〈試論現階段中華民國國中歷史教科書的編纂〉,《史學評論》,第11期,1986年,頁159-198。
黃牧航,〈中學歷史教材圖片設計的理論與實踐〉,《歷史教學》,2001年第9期,頁25-30。
黃牧航,〈論中學歷史教材的邏輯結構〉,《歷史教學》,2003年第6期,頁9-14。
黃延齡,〈建構主義的歷史教學〉,《師友》,第424期,2002年,頁70-72。
黃桂鳳,〈試論中小學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教育探索》,2002年第7期,頁39-41。
黃崇法,〈浙江初中社會課歷史教材編寫原則和特點〉,《歷史教學》,1997年第3期,頁28-29。
單懷俊,〈歷史教育的演進︰從歷史教學大綱到歷史課程標準〉,《歷史教學》,2002年第3期,頁28-32。
張廷凱,〈分科視野中的課程整合〉,《課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4期,頁15-20。
張桂芳,〈歷史課程觀和歷史教材改革的主要目標〉,《歷史教學》,2001年第8期,頁26-28。
張肇丰,〈中小學社會學科綜合課程研究(上)〉,《課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4期,頁14-17。
張肇丰,〈中小學社會學科綜合課程研究(下)〉,《課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5期,頁10-16。
張靜,〈論歷史學習中綜合能力的培養〉,《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0年第1期,頁25-27。
張靜,〈初中歷史課程改革及其思考〉,《歷史教學》,2001年第6期,頁30-34。
張靜,〈新一輪歷史課程和社會科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歷史教學》,2002年第5期,頁35-40。
張顯傳,〈關於目前社會課程改革的幾點看法〉,《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1年第7期,2001年第7期,頁31-32。
楊向陽,〈評價,把歷史教學引向那裡—關於歷史學科初中畢業、升學考試的改革〉,《歷史教學》,2003年第5期,頁62-65。
楊景堯,〈兩岸國初中歷史教科書比較研究〉,《歷史月刊》,第177期,2002年,頁121-130。
楊竣,〈《歷史與社會》課教學研究初探〉,《甘肅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8卷第2期,2002年,頁86-89。
劉宇,〈初中綜合課程實施現狀及策略研究〉,《課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11期,頁7-10。
劉德美,〈何炳松與新史學的提倡〉,《教學與研究》,第4期,1982年6月,頁187-200。
劉德美,〈一部英國中學歷史教科書述評〉,《教學與研究》,第5期,1983年6月,頁197-207
趙世瑜、楊梅,〈綜合文科課程與中學歷史教學改革—以《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二)》及人教版教材為例〉,《歷史教學》,2003年第5期,頁9-12。
趙昌木、徐繼存,〈我國課程改革研究20年︰回顧與前瞻〉,《課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1期,頁3-9。
趙亞夫,〈試析”社會”綜合課程的課程理念與內容設計方法〉,《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期,2000年,頁106-112。
趙亞夫,〈社會課程的存在與發展基礎〉,《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1年第7期,頁32-33。
趙亞夫,〈綜合課程的設置與歷史教育面臨的基遇和挑戰〉,《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1年第12期,頁4-7。
趙亞夫,〈國外社會科中的歷史教育〉,《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2年第1期,頁4-8。
趙亞夫,〈試論社會課程的基本理念與知識整合原理〉,《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6期,2002年,頁13-18。
趙亞夫、蕭素紅,〈美國北達科達州社會科課程標準中的歷史教育〉,《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2年第9期,頁4-6。
潘洪建,〈我國課程實驗20年︰回顧與展望〉,《課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2期,頁1-7。
臧嶸,〈我國歷史教科書編寫的理論與實踐〉,《課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1期,頁28-31。
謝俊美,〈中學歷史教材編寫芻議〉,《歷史教學》,2003年第2期,頁16-17。
聶幼犁、查正和,〈從美、英歷史學科國家課程標準看中國歷史教學新大綱〉,《歷史教學》,2001年第3期,頁27-30。
聶幼犁,〈假如在事實上不想被時代和學生拋棄-我國中學歷史課程改革再議〉,《歷史教學》,2003年第9期,頁15-18。
韓雪,〈課程整合的理論基礎和模式述評〉,《比較教育研究》,2002年第4期,頁33-37。
韓雪,〈美國社會科課程的歷史嬗變〉,《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6期,頁112-117。
蘇壽桐,〈中小學歷史教科書的回顧與展望〉,《課程‧教材‧教法》,1988年第10期,頁15-19。
鍾啓泉、楊明全,〈改革的背景與理念〉,《河南教育》,2002年第1期,頁14-15。
顧松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教師教育新模式的構建〉,《湖南第一師範學報》,第2卷2期,2002年,頁44-48。
肆、網路資料
一、網路文獻
丁朝蓬,〈中國中小學課程改革概覽〉,http://www.k12.com.cn.teacher/read,2003年7月18日。
張彩霞,〈瀋陽市《歷史與社會》課程改革實施情況〉,http://www.xsj21.com/lishi/shenyanggaige.php,2003年8月31日。
楊蓉,〈完善義務教育歷史教學大綱之我見〉,http://www.hz4z.net:83/suzhi/pujiu/00031,2003年10月4日。
趙繼翠,〈淺談關於史料教學的幾點體會〉,http://www.njl13sj.cn/Article-Print.asp,2004年6月30日。
二、網站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http://www.moe.edu.cn
k12教師頻道 http://www.ayyz.net/
人民教育出版社 http://www.pep.com.cn
新世紀課程網 http://www.xsj21.com
歷史與社會教學網 http://www.lsysh.com
歷史與社會教與學 http://edure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