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戴美蕙 Dai, Mei-Hui |
---|---|
論文名稱: |
以Ames'方法測定經亞硝酸鹽處理酒類中誘發突變物質之存在 |
指導教授: |
林榮耀
Lin, Rong-Yue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生命科學系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 |
畢業學年度: | 68 |
語文別: | 中文 |
中文關鍵詞: | Ames'方法 、亞硝酸鹽 、突變物質 、生物學 |
英文關鍵詞: | BIOLOGY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05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篇為利用 Bruce. N. Ames 氏所創之〝Salmonella Mammalian microsomal
mutagenicity test〞 來鑑定酒類中是否含有致突變物質的報告。
本報告利用Salmonella typhimurium之五種突變菌株,TA1535,TA1537,TA1538,
TA98及TA100 ,這些菌株皆不能合成生長所需之組織胺酸(即His ),但可藉逆突
變而重獲此能力(即His﹢)。由Minimal agar plate 上所產生逆突變菌落的數目
,即可知樣品致突變能力的強弱,作為初步鑑定其是否為致癌物質之一依據。本實
驗並輔以哺乳動物肝臟微粒體酵素(即S9),模擬體內之代謝,以研究需經活化作
用的致突變物質。
實驗分為四組:即經亞硝酸鹽處理,加入S9者為AS,不加S9者為A ;及不經亞硝酸
鹽處理,加入S9者為 S,及不加S9者為0 。結果顯示十二種酒類中,其中八種於AS
與A 兩組皆具有致突變物質的存在,且呈現直線之劑量與反應相關迴歸。
這些含致癌物質的樣品(例如YW,SS)在製造過程中,皆為不經蒸餾的酒,且於PH
2 時進行亞硝化,可獲得較強之致突變物質。於亞硝化進行之同時,以亞硝酸鹽當
量濃度兩倍之抗壞血酸處理時,即可抑制此致突變物質的產生。以薄層色屬分析的
結果顯示,此致突變物質為微極性之亞硝胺化合物。根據Mirvish, etal 的報告,
此致突變物質極可能為某種Nitrosamides。其他獲得陰性反應的樣品(如RW,KLW
)則為經蒸餾過的酒。而國產酒類中,大多數為不經過蒸餾的酒,於酸性胃液內進
行亞硝化反應,產生亞硝胺化合物,成為致突變物質。它可能為導致國人罹患肝癌
、食道癌之比率偏高的因素之一。至於探測此致突變物質的來源,可能為酒類於發
酵過程中之產物或所使用原料中已具有了。這有待更進一步之研究,以供為將來提
高國產酒類品質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