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呂佳桑
Lu,Chia-Sang
論文名稱: 品德教育融入國中視覺藝術教學之行動研究
Action Research of Integrating Character Education into Visual Arts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指導教授: 趙惠玲
Chao, Huei-L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5
中文關鍵詞: 品德教育6E教學方法視覺藝術教育動畫
英文關鍵詞: character education, the six E’s character education, visual art education, anima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47下載:2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品德教育」為主題融入課程,並依據美國波士頓大學教育學家Kevin Ryan研究品德教育教學方法歸納的教學模式「6E教學方法」運用於教學課程及活動中,引導學生認知與體會。以「動畫」為本次視覺藝術教學主題,藉由課程的設計使學生思辨影像媒體傳遞的訊息,了解動畫產業的詳細分工,並以動畫原理進行短片製作,在分組討論劇本時內化品德價值內涵及演出同時體會分工互助的合作精神,規畫並重視覺藝術與品德教育內涵的課程內容。
    本研究對象為桃園縣○○國民中學九年級學生,以教學行動研究來實踐,經由課程研發、試探教學、專家檢核與修正後之前後測與正式課程實施,並以質化、量化資料分析統計,獲得以下研究成果:
    一、依據文獻探討並透過試探性教學、專家效度檢核修正後研發出以「動畫」為視覺藝術教學題材,同時運用品德6E教學方法將「品德教育」融入視覺藝術課程。
    二、「大導演是國中生」課程能讓學生以動畫的製作原理與過程,在創作的過程中體驗了解品德教育與正向價值的意涵,潛移默化中達成課程目標。
    三、「大導演是國中生」課程能夠提升學生覺知並感受生活中的「品德教育」。
    最後依據研究觀察與省思提出實施課程相關建議,以作為相關學者、教師研究及實施的參考。

    “Character education” is the major aim of this study. The researcher try to arouse the cognition and feelings of the students by using "the six E’s of character education" which was inducted by Kevin Ryan, the educationist of Boston University in America. Through the teaching design of visual arts focusing on the subject of animation, the students deliberate on the messages of mass media conveyed, and the principle of animation to devise a film. The value of ideological moral and the spirit of cooperation during the group discussion and performance can be also revealed the most essential content of the character and visual art education.
    This study aims to practice the research programs by developing and exploring the teaching programs for the 9th grade students in ○○ junior high school at Taoyuan County. Through analyzing both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data of checklists and pre-post tests, this study purposes its conclusions as the followings.
    First, the teaching design of visual arts on the subject of animation has been developed and proved by documental references, those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validity adjusting as well as "the six E’s of character education" during the teaching programs and activities.
    Second, the "Juvenile Director" course achieves the goal of the moral education, the value of ideological moral and the spirit of cooperation during the sectoral specialization, the principle of animation to devise a film involved in the character and visual art education.
    Third, the "Juvenile Director" course is able to arise the cognition and feeling from students involved in the “character education.”
    Finally, the significant of suggestions and comments derived from this study could be as references of associated researchers and educator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7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四節 名詞釋義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品德教育相關理論之探討 13 第二節 視覺藝術內涵與品德教育相關性之探討 22 第三節 視覺藝術之動畫探討 27 第四節 相關研究之探討 3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1 第一節 研究設計 41 第二節 研究架構 47 第三節 研究對象 48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9 第五節 課程計劃與發展 58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60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63 第一節 「大導演是國中生」課程研發歷程 63 第二節 「大導演是國中生」課程實施歷程 79 第三節 「大導演是國中生」課程前、後測結果分析 93 第四節 「大導演是國中生」學習單成果分析 101 第五節 「大導演是國中生」課程回饋反映結果分析 110 第六節 「大導演是國中生」課程省思 12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1 第一節 結論 131 第二節 建議 135 參考文獻 139 中文部分 139 外文部分 145 網頁資料 147 附錄 149 附錄一 前後測題目 149 附錄二 教學活動 150 附錄三 學習單 165 附錄四 學生自我評量回饋表 169 附錄五 內容效度評量表 171

    一、中文部份
    王玫、黃仁清(2009)。視覺藝術統整課程知行動研究:以關懷教育出發之議題設計。萬竅,10,51-84。
    王其敏(2005)。視覺思維與創意教學研究。臺北市:揚智文化。
    王金國(2007)。品格教育的實施策略與活動設計。教育研究月刊,162,79-87。
    王金國(2009)。品格教育的內涵與實施~一位品格教育行動者的省思。研習資訊。26(1),27-35。
    李玉美(2009)。視覺藝術。載於趙綺芳主編,藝術與人文第四階段教學參考手冊(頁14-75)。臺北市:藝術館。
    李奉儒(2004)。道德教育的再轉向或新保守?對於品格教育的一些質疑與期待。品格教育學術研討會報告書(38-60頁)。臺中市:東海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暨教育研究所。
    李佩芬(2010)。親子天下—教出品格力關鍵問答。天下雜誌,47,42-45。
    李佳璇(2010)。動畫教材應用於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以關懷為核心價值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北市。
    李美蓉(1996)。視覺藝術概論。臺北市:雄獅。
    李浩躍(2010)。動畫造型設計。北京:中國青年。
    李琪明(2003)。德行取向之品德教育理論與實踐。哲學與文化,351,153-174。
    李琪明(2004)。品德本位校園文化之營造—美國推動經驗與啟示。臺灣教育,625,30-38。
    李琪明(2005)。我國學校道德教育之變革與方向—兼論美國品德教育之啟示。現代教育論壇-學校如何落實道德教育報告書(7-28頁)。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課程研究所暨師資培育中心。
    李琪明(2006)。將品德帶進教室,把民主融入校園。教師天地,142,22-30。
    李琪明(2008)。國中小品德校園文化營造實徵研究。師大學報,53(3),153-178。
    李琪明(2009)。臺灣品德教育之反思與前瞻。學生輔導,107,6-20
    李賢文(1990)。化身千百位美術老師。載於林曼麗著,台灣視覺藝術教育研究(頁6-7)。臺北市:雄獅。
    李鐵、張波、趙巍、張海力(2010)。動畫製片。上海:東華大學
    吳明漢(2009)。不同媒體對國小高年級學童解讀品格故事核心價值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科技發展與傳播碩士班,臺南。
    汪開容(2011)。品格教育融入國中藝術與人文課程設計之行動研究:用藝術教出同理心。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進修學院美術系教學碩士學位班,彰化。
    何琦瑜(2004)。品格,大不如前。載於何琦瑜、鄭一青等人(合著),品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祕密(22-29頁)。臺北市:天下雜誌。
    何琦瑜(2007)。教與罰的掙扎。載於何琦瑜等人(合著),教出品格力-零體罰時代,孩子怎麼管教?(80-88頁)。臺北市:天下雜誌。
    余為政(1997)。動畫的製作過程。載於黃玉珊,余為政編,動畫電影探索(頁273-277)。臺北市:遠流。
    周玉琳(2012年12月31日)。少年刑事案件統計分析。取自http://www.moj.gov.tw/
    public/Attachment/27231152326.pdf
    吳祖勝(2009)。序文。載於趙綺芳主編,藝術與人文第四階段教學參考手冊。臺北市:藝術館。
    於瑾(2006)。動畫製作流程。浙江:浙江大學。
    周慧菁(2004)。品格要怎麼教?。載於何琦瑜、鄭一青等人(合著),品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祕密(46-55頁)。臺北市:天下雜誌。
    林文寶(1996)。兒童文學的特性。載於林文寶、徐守濤、陳正治、蔡尚志(合著),兒童文學(12-27頁)。臺北市:五南。
    林文寶(2012年6月12日)。為孩子選繪本不用太計較好壞。網易親子。取自http://baby.163.com/
    林文寶(2013年5月30日)。尊重孩子選擇 陪伴孩子閱讀。南方日報。取自http://www.wenming.cn/
    林佳玫(2011)。品格教育融入國中藝文領域創意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林曼麗(2000a)。台灣視覺藝術教育研究。臺北市:雄獅。
    林曼麗(2000b)。藝術‧人文‧新契機一視覺藝術教育課程理念之思考。美育,113,71-80。
    邱莉燕(1997)。動畫的類型和材料。載於黃玉珊,余為政編,動畫電影探索(頁265-272)。臺北市:遠流。
    段豔琳(2006)。品格教育融入國中視覺藝術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彰化縣。
    高震峰(2001)。流行文化對視覺藝術教育的衝擊與意義一從趴趴熊的例子談起。現代教育論壇一藝術教育與流行行文化論文集(59-66頁)。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高震峰(2002)。藝術與人文建構式教學取向:超廣度與超深度。載於戴維揚主編,新課程建構式教學理論與實踐(311-343頁)。臺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輯(2011)。美夢成真:迪士尼經典動畫藝術。臺北市:樂暘藝術經紀。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1)。100學年度教育部補助辦理品德教育推廣與深耕學校計畫遴選作業說明。100年品德教育推廣與深學校分享暨種子團隊培訓活動研習資料(376-378頁)。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教育部(2012)。101學年度教育部補助辦理品德教育推廣與深耕學校計畫遴選作業說明。101年品德教育推廣與深學校分享暨種子團隊培訓活動研習資料(543-546頁)。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郭禎祥(2001)。跨文化瞭解和文化差異性在課程設計之考量。統整藝術教育及人文素養的學習與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05-126頁)。臺北市: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藝術館。
    張佳蓉(2010)。以孔子談學習與品德修養為主題的經典教學研究─以鐵山國小六年誠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語文教學碩士班,新竹市。
    張紀盈(2009)。音樂。載於趙綺芳主編,藝術與人文第四階段教學參考手冊(76-120頁)。臺北市:藝術館。
    張翡珊(2011)。一位國中老師品德教育施行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領導碩士班,臺北市。
    莊蕙菁(2003)。以視覺文化為核心之藝術教育課程研究-以廣告影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臺北市。
    陳怡菁(2009)。動畫創意現場:台灣動畫導演名作大剖析。臺北市:如果,大雁文化。
    陳婷婷(2011)。「自我概念」議題融入國中視覺藝術教學之行動研究-以自畫像為課程主軸。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教學碩士班,臺北市。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賢錫(譯)(2004)。動畫創作全覽-優質動畫的原理、實務和技術(原作者:C. Patmore)。新北市:視傳文化。(原著出版年:2003)
    陳瓊花(2004)。視覺藝術教育。台北市:三民。
    傅木龍、陳雅筑(2011)。中華民國99教育年報。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傅佩榮(2004)。約、恕、儉、敬勾勒人生全景。載於何琦瑜、鄭一青等人(合著),品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祕密(104-112頁)。台北:天下雜誌。
    馮大鳴(譯)(2002)。道德領導:抵及學校改善的核心(原作者:T. J. Sergiovanni)。上海:上海教育。(原著出版年:1992)
    曾惠卿(2011)。動畫電影應用於國小二年級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視覺與媒體藝術學系碩士班,嘉義。
    曾惠卿、陳玉婷(2012)。動畫電影應用於國小二年級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朝陽人文社會學刊,10(1),143-174
    喬慰萱,林泰州(譯)(2000)。動畫技巧百科(原作者:R. Taylor)。臺北市:遠流。
    黃壬來(2008)。從生命本質論藝術教育。載於黃政傑主編,新品格教育:人性是什麼?(161-172頁)。臺北市:五南。
    黃玉珊(1997)。動畫的起源和發展。載於黃玉珊,余為政編,動畫電影探索(24-45頁)。臺北市:遠流。
    黃光男(2008)。藝術與倫理。載於黃政傑主編,新品格教育:人性是什麼?(211-216頁)。臺北市:五南。
    黃政傑(1999)。課程改革。臺北市:漢文。
    黃政傑(2008)。品德教育的問題與展望。載於黃政傑主編,新品格教育:人性是什麼?(261-284頁)。臺北市:五南。
    黃冬富(2003)。中國美術教育史。臺北市:師大書苑。
    楊孟勳(2010)。國民中學品德教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院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嘉義。
    楊深坑(2009)。美育在後現代社會中的人格陶冶功能。教育資料與研究月刊,88,1-16。
    葉連祺(2000)。中小學教師行動研究策略之探討。現代教育論壇,6,53-61。
    劉怡君(譯)(2012)。動畫基本技法(增訂版)(原作者:R, Williams)。新北市:龍溪。(原著出版年:2009)
    趙惠玲(2005)。視覺文化與藝術教育。臺北市:師大書苑。
    趙靖雲(2009)。創作性戲劇教學法融入視覺藝術鑑賞之行動研究—以宜蘭縣中華國中一年級學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臺北市。
    蔡美玲(2005)。實踐社群在國民中學應用之行動研究-以品德教育推動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所,嘉義。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
    鄭淵全(2009)。推動品德教育之策略-兼論品德教育促進方案。新竹縣教育研究集刊,9,31-38。
    鄧進(2011)。動畫色彩教程。瀋陽:遼寧美術。
    薛揚(2011)。動畫發展史。南京:東南大學。
    謝若文(譯)(2006)。動畫師究極養成班(原作者:尾澤直志)。臺北市:積木文化出版: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原著出版年,2004,)
    蘇振民(2002)。圖畫書的定義與要素。載於徐素霞主編,台灣兒童圖畫書導賞(13-15頁)。臺北市:藝術館。
    蘇錦皆(2011)。視覺文化藝術教育課程建構與實踐評估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博士班美術教學組,臺北市。
    二、外文部分
    Baumrind, D.(2005). Taking a Stand in a Morally Pluralistic Society: Constructive Obedience and Responsible Dissent in Moral/character Education. edited by Larry Nucci. Conflict, contradiction, and contrarian elements in mor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p21-50).Mahwah, N.J. : Lawrence Erlbaum
    Chiarelott, L., Davidman, L., Ryan, K.(2007). Lenses on Teaching: Developing Perspectives on Classroom Life, Fourth Edition. Belmont, CA : Thomson Wadsworth.
    Gardner, H. (2006). Multiple intelligences:New horizons. New York, NY: Basic Books.
    Gardner, H. (2008). The 25th anniversary of the publication of Howard Gardner's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Retrieved July 2013, from http://www.old-pz.gse.harvard.edu/PIs/MIat25.pdf
    Gardner, H. (2011).Multiple Intelligences : The First Thirty Years, Retrieved July 2013, from http://howardgardner01.files.wordpress.com/2012/06/intro-frames-of-
    mind_30-years.pdf
    Ryan, K. (2002). The six Es of character education. Issues in Ethics,13(1), moral development. Retrieved 2012/12/15 from: http://www.scu.edu/ethics/publications/iie/v13n1/charactered.html
    Ryan, K., Bohlin, K. E.(1999).Building character in schools: Practical ways to bring moral instruction to lif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Ryan, K., Cooper, J. M.(2001).Those who can, teach. 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Ryan, K., Cooper, J. M., Tauer, S.(2008).Teaching for student learning : Becoming a master teacher. Boston :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Wynne, E. A., Ryan, K.(1993).Reclaiming our schools : a handbook on teaching character, academics, and discipline. New York : Merrill ; Toronto : Maxwell Macmillan Canada ; New York : Maxwell Macmillan International.
    中島ゆかり、河村孝司(編集)(2004)。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図録。東京:徳間書局。
    竹內泰人(2011)。つくろう!コマ撮リアニメ-How to make the stop motion animation。東京:ピー.エヌ.エヌ新社。

    三、網路參考資料
    101年度各縣市制定品德核心價值、行為準則及建置相關網站一覽表。2012/12/15取自品德教育資源網http://ce.naer.edu.tw/schemezip.php?act=detail&idx=201208070001
    桃園縣政府教育處(2013)。桃園縣「品格桃園心~視界」品格教育方案。2013/5/20取自http://163.30.192.132/word5.asp
    教育部(2010)。99學年度教育部補助辦理品德教育推廣與深耕學校計畫遴選作業說明。2013/01/20取自品德教育資源網http://ce.naer.edu.tw/getfile.php?type=news&pattern=Q2VVcmxeX14yMDEwMDMyOTAwMDFeX151cGxvYWQvbmV3cy8yMDEwMDMyOTAwMDFfNF8xMjcwNzkyNzU4LmRvYw%3D%3D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