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欣貞
Wu, Hsin-Chen
論文名稱: 奈米水應用於環控箱栽培綠豆芽菜之成效分析
Effectiveness Analysis on Nano-Water Applied to Environment Controlling Box of Cultivating Mung Mean Sprouts
指導教授: 郭金國
Kuo, Chin-Guo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業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5
中文關鍵詞: 奈米水環控箱綠豆芽菜
英文關鍵詞: Nano-Water, Environment Controlling Box, Green bean sprouts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IE.060.2018.E01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10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必須要有適當的水分供應才能生長良好,而適當的水分可使作物有更好的生長條件,因此水分在植物生長過程中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環境因子,而奈米水的水分子團相當細小,並且很容易可以穿透細胞膜進行細胞代謝,有利於縮短農作物的生長天數,進而降低糧食不足的問題,因此應用奈米水栽培農作具有相當的重要性,而瞭解不同濃度奈米水對於植物生長的影響就成為本研究主要研究動機。本研究目的是探究不同濃度奈米水應用於環控箱栽培綠豆芽菜之成效。為達成此研究目的,本研究將以現有的環境控制箱為實驗場域,並在相同植物生長環境控制下,利用電子式游標卡尺紀錄綠豆芽菜莖長與莖寬的生長情況,藉此分析不同濃度奈米水與自來水水對於綠豆芽菜生長的影響。
    研究結果發現,利用100%、75%、50%奈米水濃度栽培綠豆芽菜莖長的生長速度,明顯比利用自水栽培綠豆芽菜莖長的生長速度快;利用100%奈米水濃度栽培綠豆芽菜莖寬的生長速度,明顯比利用自來水栽培綠豆芽菜莖寬的生長速度快;而利用75%、50%奈米水濃度栽培綠豆芽菜莖寬的生長速度在栽培初期也明顯比利用自來水栽培綠豆芽菜莖寬的生長速度快。而此研究成果貢獻在於應用奈米水進行農作物的栽培,不只能夠縮短長期栽培作物,還能夠促進作物農作物的生長,更能夠進一步發展附加價值更高的精緻農業,對於社會與農業生態的轉變都有相當高的貢獻。此外,在實務應用上,可用於設計奈米栽培植物的生長試驗的控制裝置,使作物有更良好的生長環境,並且提高作物的產量及品質,對於未來研究者在相關研究實驗中,也能夠降低實驗誤差與達成驗證實驗假設之目的,進而將奈米水栽培植物的應用擴大到不同領域。

    Since there is little discussion about the effect of nano-water on plant growth at home and abroa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se the existing environmental control box as the experimental field, and to further apply the nano-water to the environmental control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same plant growth environment. Green bean sprouts were cultivated in boxe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nanometer water and tap water on the growth of mung bean sprouts. The growth of mung bean sprouts was recorded using an electronic vernier caliper, and the effects of nanometer water and ordinary water on the growth of mung bean sprout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owth rate of the shoot length of green bean sprouts with 100%, 75% and 50% nanometer water concent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faster than that of the growth of mung bean sprouts with ordinary water. The growth rate of stem length was obviously faster than that of the growth of bean sprouts with 100% nanometer water concentration; the growth rate of the shoot width of Mung bean sprouts with 100% nanometer water concent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rdinary Mung bean sprouts. The wide growth rate is fast, but the growth rate of the shoot width of mung bean sprouts using 75% and 50% nanometer water concentration is significantly faster than that of the normal shoots grown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cultivation.The growth rate of the stem width of green bean sprouts was significantly faster than that of the growth of the sprouts of mung bean sprouts with a 75% nanometer water concentration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cultivation.

    謝誌 i 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次 iv 表次 vi 圖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四節 專有名詞釋義 6 第二章 文獻參考 9 第一節 芽菜重要性與培育方式之介紹 9 第二節 奈米水(小分子水)之敘述 11 第三節 綠豆芽菜生長要素 14 第四節 植物工廠定義 25 第三章 實驗方法與實施 29 第一節 技術器材與設備 29 第二節 實施方法 31 第三節 實驗環境條件設定 35 第四節 資料分析方法 37 第四章 資料分析 39 第一節 100%奈米水濃度與自來水對綠豆芽菜生長之分析 39 第二節 75%奈米水濃度與自來水對綠豆芽菜生長之分析 59 第三節 50%奈米水濃度與自來水對綠豆芽菜生長之分析 79 第四節 綠豆芽菜生長驗證比較之分析 9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9 第一節 結論 109 第二節 建議 110 參考文獻 113 附件一 奈米水濃度與自來水綠豆芽成長過程示意圖 121 附件二 專利證書 125

    中文部份
    丁九玲、鄭凱、俞祿生(2012)。淺析光、溫、水對室內植物生長發育的影響。浙江農業科學,10,1458-1461。
    于占國、田玉茹(2012)。绿色大豆芽苗菜裁培方法。特種經濟動植物,15(10),44-45。
    方新政、王淑美(1995)。高品質綠豆芽培育技術之研究。台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32,56-66。
    方新政、林正斌、林一品(1992)。芽苗菜培育技術之研究。台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28,13-22。
    方煒(1992)。溫室環境控制(上)。台灣農業機械雜誌,7(6),7-11。
    方煒(2002)。自動化植物工廠。設施栽培自動化專輯,2002,103-112。
    方煒(2013)。植物工廠發展沿革與臺灣推動現況。科學月刊,44(5),350-354。
    王利琳、龐基良、胡江琴、梁海曼(2002)。溫度對植物成花的影響。植物學通報 ,19(2),176-183。
    王東俠、龍江鵬、李永平(2009)。大棚无公害绿色豆芽菜栽培技术。現代農業科技, 2009(9),48-48。
    王為民、王晨、李春儉、林偉宏(2000)。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對植物生長的影響。西北植物學報,20(4)。
    台大農藝學系種子研究室全球資訊網(2016年12月10日)。作物生產。台大農藝學系種子研究室全球資訊網。取自http://seed.agron.ntu.edu.tw/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17年1月1日)。農耕土地面積。取自http://agrstat.coa.gov.tw/sdweb/public/official/OfficialInformation.aspx
    白育綸、曾婉寧(2013)。實驗設計法研究綠豆芽生長最佳化。機械技師學刊,6(3),20-26。
    朱明泉(2016)。用於植物工廠之LED光源驅動系統研製(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龍華科技大,桃園市。
    江城(2013年6月26日)。LED新藍海:植物工廠照明。CTIMES。取自https://www.ctimes.com.tw/DispNews/tw/LED/%E6%A4%8D%E7%89%A9%E5%B7%A5%E5%BB%A0/1306260013XY.shtml
    江祐銘(2014)。溫室植栽系統最適化生長曲線控制模組之建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台中市。
    何佳勳、楊純明、蕭巧玲(2014)。不同室內光環境對特定景觀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及生長表現之差別效應。作物、環境與生物資訊,11(3),145-157。
    吳江隆(2009)。食物中水份和飲用水中水份的小分子團化是廣西巴馬長壽的主要原因。中外醫學研究,7 (13),15-18。
    李佳哲(2017)。評估有機養液應用於植物工場氣霧耕之可行性(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台中市。
    李建英、田中艷、周長軍、楊柳、吳耀坤、杜志強、張志剛(2010)。綠豆芽菜萌發條件及物質含量測定。黑龍江農業科學,2010(7),37-40.
    杜俊杰、趙建軍(2002)。溫室草莓如何調控溫濕度。北京農業,12。
    林宛螢、宋妤(2010)。不同品種油菜對淹水影響光合作用速率、碳水化合物累積及植株受損程度之差異。臺灣園藝,56(3),141-155。
    林宥均(2016)。智慧型環境控制植物生長箱之應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台中市。
    林湘玲(2001)。臺灣原生檜木種子發芽過程對水分供應模式之反應(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台北市。
    邱燕欣、羅英妃、林上湖、蘇士閔、李美娟 、楊佐琦、文紀鑾(2014)。優良種子與種苗生產規範(Good Seed and Plant Practices, GSPP)之簡介。種苗科技專訊,86,9-13。
    侯雅玲(2015)。薄層綠化澆灌頻度對多肉植物生長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
    施昭彰(2013)。臺灣植物工廠化的展望與人工光源扮演的角色。光電產業與技術情報,105(5),11-15。
    胡洪林、張闊、夏燕龍、何曉華、高錦榮(2009)。納米水在小麥*玉米誘導小麥單倍體中的應用。麥類作物學報,29(5),814-817。
    徐婉楨、吳芊逸、楊雯珺、易光輝、王曉芬(2016)。小分子團水製法之初探。弘光學報,79,171-185。
    高小寬、魏淑珍(2010)。根際微生物對高粱發芽的影響。湖北農業科學,49(3),542-573。
    高德錚(2007)。無土栽培。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40。
    張鴻開(2016)。不同水生植物吸收營養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台北市。
    梁瑞凱(2016)。環控貨櫃型植物工廠內不同LED光條件對皺葉萵苣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許皓雲(2016)。光環境與肥栽對葉菜植物生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台中市。
    郭丁嘉(2002)。迷你環控箱之研發(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台北市。
    郭茵娜(2017年4月10日)。讓芽菜「活著」上桌。能力雜誌。取自https://udn.com/news/story/6868/2389581
    郭啟元(2004)。綠豆芽菜內澱粉水解酵素之分離與純化(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世銘、方煒、羅筱鳳、曹幸之、張耀乾、廖國基、顏炳郎、蔡兆胤(2011)。台灣植物工廠現況與發展策略之分析。農業機械學刊,20(4), 95-106。
    陳秉軒(2016)。LED植物工廠草莓生長調查與不同授粉之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市。
    陳亮憓、蔡秀隆、鄭延景(2008)。不同溫度下淹水對小白菜產量與品質的影響。臺灣農學會報,9(5),446-459。
    陳保基(2015)。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業務報告。農政與農情,280。
    陸江(2005)。飲用小分子水減輕動脈硬化,恢復血管健康。開卷有益,9,1-32。
    壹讀(2014年11月14日)。水對植物意味著什麼?植物對水的需求吸收原理。壹讀。取自https://read01.com/dOaNQk.html
    舒英傑、周玉麗(2005)。蔬菜植物光合作用研究進展。長江蔬菜,34-38。
    黃訓明(2017)。具有調光智慧控制植物生長LED燈箱設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台北市。
    黃詳珉(2015)。同時提供冷熱環境控制之植物生長箱的設計與應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台中市。
    楊玉婷(2011)。全球有機農業市場概況。健康農業,28,10-14。
    楊智凱、施瑩艷、楊舒涵(2016)。以智慧科技邁向臺灣農業 4.0 時代。農政與農情,289,6-11。
    葉濬詮(2014)。可供植物工廠使用的通用型閘道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防大學,桃園市。
    綠藤生機(2014年10月5日)。認識綠藤芽菜。綠藤生機。取自https://www.greenvines.com.tw/
    億加利國際(2009年12月30日)。奈米水(小分子水)系列產品。取自http://yangsuan-service.com/
    劉宣良、林進中、陳錦文(2004)。2003年諾貝爾化學獎:細胞膜通道之謎。科學發展,376,58-63。
    劉煒、楊春宇、陳仲林(2002)。居室植物布置與光照特性研究。中國照明電器,4。
    劉熙、廖本裕(2004)。無土蔬菜栽培。台北市:五洲出版社。
    蔡秀隆、朱德民(1995)。淹水對玉米生長和發育的影響。臺灣省農業試驗所特刊,49,73-88。
    蔡宜峰、邱建中(1999)。溫度及有機介質對不同草坪植物生長之影響。中華民國雜草學會會刊,20(1),27-38
    蔡尚光(2013)。新世紀的精緻農業:水耕栽培的經營(二版)。新北市: 淑馨。
    蔡循恒、姜庭隆、張旭銘、吳明松(2013)。植物生長箱環境分析與控制。機械技師學刊,6(4),60 -65。
    鄭志玄(2011)。自動化 LED 植物工廠(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鄭榮瑞、盛中德(2007)。綠豆芽生長環境控制因子與生產模式之研究─生長溫度與生長特性之探討。中華農業機械學刊,16(3),39-51。
    鍾楊聰、葉開溫(2013)。生物學。台北,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英文部份
    Agre, P. (2004). Aquaporin water channel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43(33), 4278-4290.
    Ashraf, M. & Rehman. H. (1999). Interactive effects of nitrate & long-term waterlogging on growth, water relations, & gaseous exchange properties of maize (Zea mays L.). Plant Science, 144(1), 35-43.
    Bourget, C. M. (2008). An introduction to light-emitting diodes. HortScience, 43, 1944-1946.
    CitrusCollege (2016, September 13). Biology. Retrieved from http://www.citruscollege.edu/lc/archive/biology/Pages/Chapter06-Rabitoy.aspx
    Heo, J., Lee, C., Chakrabarty, D., & Paek, K. (2002). Growth responses of marigold and salvia bedding plants as affected by monochromic or mixture radiation provided by a light-emitting diode (LED). Plant Growth Regulation, 38, 225-230.
    Jao, R. C., Lai, C. C., Fang, W., & Chang, S. F. (2005). Effects of red light on the Growth of Zantedeschia Plantlets in vitro and tuber formation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HortScience, 40(2), 436-438.
    Kramer, P. J, (1981).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 photosynthesis, and dry matter production. Bioscience, 31, 29-33.
    Kronenberg, G. H. M., & Kendrick, R. E. (2013). The physiology of action, p.99-113. In: R.E. Kendrick and G.H.M. Kronenberg (eds). Photomorphogenesis in plant. Springer. Berlin, Germany.
    Luo, C., Wang, S., Wang, Y., Yang, R., Zhang, G., & Shenc, Z. (2015). Effects of EDDS & plant-growth-promoting bacteria on plant uptake of trace metals & PCBs from e-waste–contaminated soil.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86, 379-385.
    Morimoto, T., Torii, T., & Hashimoto, Y. (1995). Optimal control of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of plants in a green plant factory. 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 3(4), 505-511.
    Tennessen, D. J., Singsaas E. L., & Sharkey T. D. (1994). Light-emitting diodes as a light source for photosynthesis research. Photosynthesis Research, 39, 85-92.
    Ushada, M., Murase, H., & Fukuda, H. (2007). Non-Destructive Sensing and its Inverse Model for Canopy Parameters Using Texture Analysis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57(2), 149-165.
    Vanninen, I., Pinto, D. M., Nissinen, A. I., Johansen, N. S., & Shipp, L. (2010). In the light of new greenhouse technologies: 1. Plant-mediated effects of artificial lighting on arthropods and tritrophic interactions, Annals of Applied Biology, 157(3), 393-414.
    Vertucci, C. W., & Farrant, J. M. (1995). Acquisition and loss of desiccation tolerance. In J Kigel, G Galil, eds, Seed Development and Germination. Marcel Dekker, New York.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