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盛權
Chang Sheng-Chuan
論文名稱: 篆刻線條與質感在平面設計上的應用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eal Carving's Texture on Graphic Design
指導教授: 施令紅
Shih, Ling-Hu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0
中文關鍵詞: 篆刻篆刻線條今石氣質感
英文關鍵詞: Seal carving, The proclivity of metal and stone, Textur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72下載:5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唯一將印章單獨作為藝術表現的文明。和書法一樣都是附載於漢字線條架構的篆刻藝術,從早期純為實用的銅、玉印等散發出來的厚拙氣息,演變到石章普及後成為文人馳騁於方寸之間的創作天地,在在都展現出其獨特的文化背景與濃厚的視覺感受。只是這麼長久累積下來的藝術成果與創作經驗到現代卻有逐漸式微的現象,如何從中提出其獨有特質與視覺元素,結合現代設計風格以發展新的視覺傳達造形,是本文探討的重點。
    本文先從篆刻的創作法式「篆刻三法」出發:篆字的線條化、秩序化與裝飾與排疊等可塑性呈現出漢字的現代造型特色;而純粹以朱白二色線條在方寸之間嚴謹構築的方形結構,則表現出強烈的空間感與中國人的宇宙觀;不同的刀法除了活化、豐富了線條質感之外,更充分表現出奏刀者的情感律動以及創作意識。第三章是從創作工序的角度中探討篆刻的既有條件與特色所在。
    篆刻藝術到明清的高度發展源自當時印家「崇古」以及「別求天趣」的審美意識:不論是古玉印的光潔勁挺,或是鑄、鑿銅印的厚重圓潤與結體殘損,都可藉由不同的創作手法展現出質樸的金石氣味;而刻刀在石面運行、擦撞中所產生剝蝕或光潔的質感,則是篆刻線條最為獨特的表現。第四章是從篆刻的質材及質感表現,來尋求古樸厚重的視覺來源。
    創作部份的主題為「羅線漢索」,是以佛教羅漢故事作為背景與意象的連結,藉由前文篆刻藝術特質的分析,就十六個現代市井人物進行造型創作實驗,並以系列海報的展出形式呈現。
    綜合上述,本研究從中國傳統篆刻藝術的視覺表現出發,從中抽取適用於現代平面設計的視覺元素並以數位手法處理,試圖創造出厚實的韻律、樸質的質感、並且帶有東方獨特色彩的視覺表現。

    Abstract
    Chinese is the only culture in which stamps are created in an artistc form.The stamp and calligraphy both apply the graphics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ancient period of time,stampes made of jade and bronze were used for practical matters. Latter on, stone has become the most commonly used material of stamps. This art form emerging the unique culture background with elegant visual effects has been created by many masters in history.However, this cultural heritage and experiences of craft have gradually being less acknowledged.The application regarding how to innovate and develop a modern style of seal carving,will be discussed in this essay.
    In the beginning chapers,three skills of using seal charater will discussed:the composi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the organization and decorative matters of modern Chinese characters;and the perfect structure of read and white color lines in the strict square shape of stamps.Different engraving method not only vibrates the quality of the lines,but also expresses the master’s inner sense and thoughts.The third chaper will talk about the work procedure of the existing elements of seal carving.
    The art of seal carving has strived to the peak in the Ming and Ching Dynasty.The masters looked for antique and simple style.Jade stamps were clean and sharpenly cut.Bronze stampes were made in thick touch and rounded shapes.Different kinds of materials could demonstrate the extinguished and unique proclivity of metal and stone.
    Chapter four talks about seeking the antique and simple visual effects from the quality and material of seal carving.
    The theme of demonstration chapters is The Clues of the Hidden Arhat. By applying the artistic designs discussed in the previous chapters,this is a series of posters made of sixteen modern civilian models combining the images and historic background of the Hidden Arhat stories.
    This research starts from discussing the visual effect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eal carving art, then to utilize these effects in modern designs, and further more, with digital graphics,to create simple, solid and Chinese style of colors and images.

    目次 謝誌……………………………………………………………………………i 中文摘要………………………………………………………………………ii 英文摘要………………………………………………………………………iii 圖目錄…………………………………………………………………………vi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2   第三節 關鍵詞釋義……………………………………………………………4 一、篆刻…………………………………………………………………………4 二、篆刻線條……………………………………………………………………5 三、金石氣………………………………………………………………………6 四、質感…………………………………………………………………………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7 第二章 文獻探討………………………………………………………………8 第一節 篆刻……………………………………………………………………8 一、篆刻藝術的界定……………………………………………………………8 二、印章的源流與歷史…………………………………………………………8 三、印章種類與形式的演變……………………………………………………12  四、近代篆刻的審美觀…………………………………………………………13 五、當代篆刻發展的瓶頸………………………………………………………14 第二節 金石氣…………………………………………………………………16 一、金石釋源……………………………………………………………………16 1.銅器銘文………………………………………………………………………16 2.碑版刻石………………………………………………………………………17 二、金石氣的人文與社會背景…………………………………………………17 第三節 篆刻與平面設計………………………………………………………18 第三章 篆刻線條的特色………………………………………………………20 第一節 篆字的秩序與裝飾意味………………………………………………20 一、以「方」為原則的漢字造型特色…………………………………………22 二、篆字的排疊性與裝飾性……………………………………………………23  第二節 章法的視覺設計原理…………………………………………………25 一、朱與白的陰陽觀……………………………………………………………26 二、增損、盤錯、挪讓與承應…………………………………………………26 三、平衡與變化…………………………………………………………………27 四、邊欄與界格…………………………………………………………………28  第三節 刀法與篆刻線條………………………………………………………29 一、意的直線……………………………………………………………………31  二、刀切的趣味…………………………………………………………………31 第四節 篆刻線條特色與平面設計的關連……………………………………33 一、方格形態的秩序……………………………………………………………33 1.縱與橫的秩序感………………………………………………………………33 2.美術字的增損與挪讓…………………………………………………………34 二、封閉系統內的陰陽…………………………………………………………35 1.互為表體的空間………………………………………………………………35 2.對比錯視的趣味………………………………………………………………35 三、畫面的邊欄與界隔…………………………………………………………36 四、不平行線條的魅力…………………………………………………………38 第四章 篆刻質感的展現………………………………………………………39 第一節 印章材質與刻製方法…………………………………………………40 一、金屬(銅印)………………………………………………………………40 二、玉石(玉印)………………………………………………………………42  三、凍石(石印)………………………………………………………………42 四、陶瓷、獸骨、竹木等其他材質……………………………………………43  第二節 鈐蓋與印拓……………………………………………………………43 一、拓片…………………………………………………………………………43 二、印色…………………………………………………………………………45 三、用印與版面的平衡原則……………………………………………………45 第三節 金石氣的藝術風格表現………………………………………………46 一、殘損…………………………………………………………………………47 二、腐蝕磨潤與結體……………………………………………………………49 三、金石質感的聯想……………………………………………………………50 第四節 平面設計中的篆刻質感應用…………………………………………51 一、印章在平面設計上的應用…………………………………………………51 二、點綴與平衡…………………………………………………………………51 三、毛躁與破損面的應用效果…………………………………………………53 第五章 創作論述………………………………………………………………55 第一節 篆刻線條與質感的特色………………………………………………55 一、取方的原則…………………………………………………………………55 二、線條的排疊與裝飾感………………………………………………………56 三、陰陽相對的圖地關係………………………………………………………56 四、刀趣…………………………………………………………………………57 五、堅緩硬實的線條……………………………………………………………57 六、殘損的表現…………………………………………………………………58 1.點畫與線條的殘損……………………………………………………………58 2.自然的二度創造效果…………………………………………………………58 七、結體的奇拙…………………………………………………………………58 八、點狀的空間平衡效應………………………………………………………59 第二節 創作方法與形式………………………………………………………59 一、創作方法……………………………………………………………………60 二、創作形式……………………………………………………………………60 第三節 創作主題「城市羅漢」………………………………………………60 一、資料蒐集……………………………………………………………………61 1.十六羅漢釋源…………………………………………………………………61 2.清姚文瀚十六羅漢連作………………………………………………………61 3.故事撰寫與攝影………………………………………………………………63 二、創作流程與說明……………………………………………………………63 1.主體人物造型…………………………………………………………………63 2.羅漢人物造型…………………………………………………………………64 3.羅漢法名印章…………………………………………………………………64 4.故事碑碣………………………………………………………………………65 5.組合配色………………………………………………………………………65 6.製作主體標誌…………………………………………………………………66 7.輸出裱褙………………………………………………………………………66 第四節 作品展現與內容解析…………………………………………………67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84 參考書目…………………………………………………………………………87

    參考書目
    中文書籍
    1 丁夢周:《中國書法與線條藝術》,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5月。
    2 王友江:《平面設計基礎》,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4年6月。
    3 王壯為:《書法叢談》,台北市: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65年。
    4 王受之:《世界現代平面設計》,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0年3月。
    5 王桂拓譯,Robin Landa著:《平面設計的成功之鑰》,台北:六合出版社,1996年8月。
    6 吳頤人:《篆刻法》,上海:上海書店,1991年9月。
    7 呂清夫譯,朝昌直巳著:《藝術.設計的平面構成》,台北:新形象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1年7月。
    8 李長俊譯,安海姆原著:《藝術與視覺心理學》,台北市:雄獅圖書公司,1982年。
    9 李建華、楊晶譯,杉浦康平著:《造型的誕生》,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年12月。
    10 周到、呂品、湯文興:《河南漢代畫像磚》,台北市:丹青圖書公司,1986年。
    11 杭間、何潔、靳埭強主編:《歲寒三友--中國傳統圖形與現代視覺設計》,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5年1月。
    12 邱振中:《書法藝術與鑑賞》,台北市:亞太圖書出版社,1991年9月。
    13 金開誠、王岳川:《中國書法文化大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9月。
    14 青木正夫:《平面設計構成研究》,台北:武陵出版社,1988年3月。 15 查立譯,康定斯基著:《康定斯基文論與作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3月。
    16 范景中、楊思梁、徐一維譯,E.H.貢布里希著:《秩序感》,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年2月,1版4刷。
    17 高橋正人:《視覺設計概論》,台北:藝風堂出版社,1992年4月。
    18 孫慰祖:《孫慰祖論印文稿》,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9年1月。
    19 崔涉、鄭紅:《石頭和鐵撞擊的火花--篆刻》,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年8月。
    20 張碧珠主編:《創意精選.海報設計篇》,台北:藝風堂出版社,2000年3月。
    21 張輝明:《平面廣告設計編排與構成》,台北:藝風堂出版社,1986年9月。
    22 陳振濂:《篆刻形式美學的展開》,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5年5月。
    23 陳連勇:《古璽印》,台北市:藝術圖書公司,1994年12月。
    24 馮作民譯:《中國印譜》,台北市:藝術圖書公司,1993年10月。
    25 黃 淳:《中國古代印論史》,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4年6月。
    26 黃雷鳴、毛興華譯,日本視覺設計研究所編:《插圖創意設計手冊(下)》,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4年1月。
    27 葉一葦:《篆刻欣賞》,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6年9月。
    28 靳埭強:《視覺傳達設計實踐》,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5年12月。
    29 趙 宏:《篆刻教程》,北京:華文出版社,2006年1月。
    30 劉 江:《篆刻教程》,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7年3月。
    31 劉其偉:《現代繪畫基本理論》,台北:雄獅圖書,1991年9月。
    32 鄧散木:《篆刻學》,台北市:1974年。
    中文期刊與雜誌
    1 吳昭瑩譯,科勞思文:〈方格子的誘惑〉,《現代美術》40期,頁50-55,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館刊雜誌社,1992年2月。
    2 李再鈐:〈羅漢造像.「如是我聞」〉,《雄獅美術》276期,頁63-72,台北:雄獅美術月刊社,1992年2月。
    3 李志堅:〈略論五百年中國印章美學思想之遷移〉,《中國篆刻》第5期,頁22-32,北京:榮寶齋出版社,1995年12月。
    4 李蓮舫:〈線條與質感在藝術欣賞上的意義〉,《藝術家》,151期,頁270-273,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87年。
    5 沃興華:〈論金石氣〉,《中華書道》第44卷,頁52-57,台北市:中華書道學會,2004年。
    6 辛 塵:〈篆刻史的邏輯與篆刻新觀念〉,《中國篆刻》第6期,頁12-16,北京:榮寶齋出版社,1996年3月。
    7 林文彥:〈印章在設計上的應用〉,《ICOGRADA國際設計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頁181-190,高雄:東方技術學院,2002年10月。
    8 林乾良:〈中國印學的分期〉,《中國篆刻》第6期,頁43-45,北京:榮寶齋出版社,1996年3月。
    9 洪耀南:〈篆刻的線條〉,玄心印會例會演講稿,1997年。
    10 胡木蘭:〈羅漢繪畫法力的表達〉,《歷史文物月刊》,14卷4期,頁40-51,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2004年4月。
    11 徐利明:〈論書卷氣與金石氣〉,《書友》第121期,頁28-31,台北市:書友月刊社,1997年。
    12 張光賓:〈中國繪畫線條的發展〉,《中華文化復興月刊》3卷7期,頁30-32,台北,1970年。
    13 張忠明:〈金石派書風盛行下吳昌碩書法藝術的探討〉,《高雄餐旅學報》第2期,頁89-96,高雄市:國立高雄餐旅管理專科學校,1999年。
    14 張清治:〈金石派書法之審美價值與書史上之地位〉,《實踐家政學報》第8期,頁1-42,臺北市:實踐家政專科學校,1977年。
    15 張綉玲:〈自在神通畫羅漢〉,《歷史月刊》1997年11月號,頁4-13,台北市:歷史月刊社,1997年11月。
    16 陳振濂:〈篆刻美學導論〉,《文藝研究》,48期,頁94-111,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7年。
    17 程青萍:〈古樸朦朧滄茫渾厚〉,《中國篆刻》第8期,頁48-49,北京:榮寶齋出版社,1996年9月。
    18 萬新華:〈樸拙的趣味〉,《書法雜誌》第4期,頁64-75,北京: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19 葛婉章:〈清姚文瀚十六羅漢連作〉,《故宮文物月刊》,13卷12期(總156期),頁50-71,台北:故宮博物院,1996年3月。
    20 劉 江:〈略論吳昌碩印中的筆與墨〉,《中國篆刻》第2期,頁6-10,北京:榮寶齋出版社,1995年3月。
    21 劉彥湖:〈中國人的宇宙觀念及其跡化〉,《中國篆刻》第13期,頁33-44,北京:榮寶齋出版社,1997年12月。
    22 劉彥湖:〈篆刻藝術中涵泳的線條意味〉,《中國篆刻》第4期,頁34-39,北京:榮寶齋出版社,1995年9月。
    23 劉 墨:〈篆刻之美〉,《中國篆刻》第4期,頁40-43,北京:榮寶齋出版社,1995年9月。
    24 黎伏生:〈印章、篆刻藝術審美初探〉,《文藝研究》,48期,頁112-119,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7年。
    中文論文
    1 高明一:《清代金石書法入畫-研究趙之謙花卉畫的歷史意涵》,國立藝術學院美術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藝術學院,1999。
    2 廖新田:《清代碑學書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1991。
    3 劉明鈞:《木刻版畫質感形式於視覺傳達設計之運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
    英文書籍
    Thomas Hauffe, 1996, Design, New York:Barron's Educational Series, Inc.
    Area-100 graphic designers, 2003, New York:Phaidon Press Inc.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