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佳凌
Lee,Chia-ling
論文名稱: 吸引力和遊憩體驗對滿意度與忠誠度影響之研究-以淡水老街為例
A Study on Recreational Attraction, Recreational Experience , Visitors'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 of Tam-Sui Historical street
指導教授: 朱文增
Chu, Wen-Tse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0
中文關鍵詞: 淡水老街吸引力遊憩體驗滿意度忠誠度
英文關鍵詞: Tam-sui historical street, Recreational attraction, Recreational experience, Visitors’ satisfaction, Visitors’ loyalt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842下載:22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欲了解淡水老街的吸引力與遊客在其中的遊憩體驗感受為何,透過問卷調查法來了解吸引力與遊憩體驗對滿意度的影響,與經由滿意度的中介影響遊客的忠誠度。研究對象為淡水老街的遊客,於2009年 4月15-30 日於淡水老街發放問卷,回收有效問卷480份。以結果發現:老街遊客以鄰近年輕族群為主要客層,同行成員以朋友、家庭最多,五成以上的人搭乘捷運來到淡水老街,一年中來淡水老街的次數以2-5次最多,以下午時段、停留4小時以內為主。來到淡水老街的動機最主要的是品嚐美食小吃,其次分別為看看古蹟、文物、風景、打發時間與陪他人來。淡水老街吸引力為交通便利、高知名度、傳統風情與美食小吃,不同月收入、職業在「社會因素」有達顯著差異,不同婚姻狀態與到訪次數的遊客對「自然因素」有顯著差異的,遊客感受到的遊憩體驗為與欣賞美景、親友相聚與放鬆愉悅,不同年齡層,月收入、婚姻狀態、同遊成員、到訪時段對「社交心理體驗」有顯著差異;同遊成員的不同在「學習聯想體驗」有顯著差異。經由迴歸分析與路徑分析發現,吸引力與遊憩體驗對滿意度與忠誠度有正向影響。因此針對提升淡水老街吸引力與遊客遊憩體驗,依據研究結果提出下列建議:設計遊憩行程如結合鄰近景點以供給遊客選擇、加強活動的宣導及淡水老街的服務設施與環境的改善、結合交通與遊憩票價之促銷、增加產品的多樣性與特殊性、街頭表演藝術家的表演安排、增加旅遊導覽與文化導覽、整合歷史文化資源,提升淡水老街的文化特色、設計專屬淡水老街的logo與紀念品。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次.............................. iii 表目次............................. v 圖目次............................. vi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五節 研究重要性........................... 5 第六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 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吸引力相關文獻..................... 8 第二節 遊憩體驗相關文獻..................... 17 第三節 滿意度與忠誠度相關文獻................ 24 第四節 吸引力、遊憩體驗、滿意度與忠誠度相關研究 36 第五節 淡水老街發展與相關研究............... 41 第六節 本章小結......................... 54 第參章 研究方法................................... 5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5 第二節 研究流程......................... 56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方法.................... 59 第四節 研究工具......................... 60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73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75 第一節 遊客人口背景變項之分析............... 75 第二節 吸引力、遊憩體驗、滿意度與忠誠度之分析..... 80 第三節 人口背景變項對淡水老街吸引力之差異性分析.... 84 第四節 人口背景變項對遊憩體驗之差異性分析..... 96 第五節 吸引力、遊憩體驗、滿意度與忠誠度的相關分析... 108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135 第一節 結論.............................. 135 第二節 建議.............................. 136 參考文獻 ........................................ 141 附錄一 預試問卷………………………………………………………… 155 附錄二 正式問卷………………………………………………………… 159

    一、中文文獻
    王育英、梁曉鶯(2000)體驗行銷。台北:經典傳訊。(Schmitt, B. H., 1999)
    王彬如(1995)。遊憩體驗歷程之探討分析-以環島鐵路花蓮二日遊為例。未出版碩士 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王舜皇(2002)。三項元宵節活動吸引力與舉辦地特性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縣。
    王愛惠(2004)。休閒農場生態活動與遊憩體驗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桃園縣。
    王慧美(2002)。觀光事業發展對淡水鎮老街社區環境之衝擊。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桃園縣。
    申震雄(2005)。遊憩吸引力、服務品質與遊客滿意度之研究-以通霄西濱海洋生態教育園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縣。
    交通部(2005)。觀光客倍增計畫94年1月修訂版。台北市:作者。
    交通部觀光局(2001)。中華民國90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摘要。台北市:作者。
    交通部觀光局(2002)。中華民國91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摘要。台北市:作者。
    交通部觀光局(2003)。中華民國92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摘要。台北市:作者。
    交通部觀光局(2004)。中華民國93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摘要。台北市:作者。
    交通部觀光局(2005)。中華民國94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摘要。台北市:作者。
    交通部觀光局(2006)。中華民國95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摘要。台北市:作者。
    交通部觀光局(2007a)。中華民國96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摘要。台北市:作者。
    交通部觀光局(2007b)。中華民國96年來臺旅客消費及動向調查。台北市:作者。
    交通部觀光局(2007c)。96年臺閩地區主要觀光遊憩區遊客人數人次月別統計。台北市:作者。
    伍亮帆(2005)。嘉義市國際管樂節吸引力、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及願付價格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朱珮瑩(2003)。遊客從事鄉野觀光之動機、期望與滿意度研究—以新竹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
    何妍璘(2000)。陽明山國家公園登山步道吸引力影響因素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吳必虎(譯)(1996)。遊憩地理學-理論與方法。台北市,田園城市文化。(Smith S. L. J.,1996)
    吳立夫(2005)。澎湖海洋運動吸引力、服務品質與購後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吳宇軒(2009,2月10日)。北縣河濱自行車道 五色區分。中華日報,9版。
    吳明隆(2007)。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初版)。台北市,五南文化事業機構。
    吳裕勝(2005)。探索消費文化趨勢中的老街:以淡水老街為例反思文化產業未來意象。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台北縣。
    吳運全(2002)。環境態度與遊憩體驗關係之研究-以綠島生態旅遊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李欣怡(2008)。台北聽障奧運進入倒數計時。臺灣觀光雙月刊,508,14-17。
    李英弘、李昌勳(譯)(1999)。觀光規劃基本原理、概念與案例(第三版)。台北市:田園城市文化。(Gunn, C. A., 1999).
    李嘉苓(2005)。休閒農場之吸引力、體驗、滿意度與重遊意願關係之研究—以獨角仙休閒農場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李銘輝、曹勝雄、張德儀(1995)。遊憩據點條件對遊憩需求之影響研究。觀光研究學報,1(1),25-39。
    卓姿旻(1997)。淡水鎮觀光遊憩資源發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周秀蓉(2008)。遊憩吸引力和遊憩體驗對顧客滿意度及重遊意願之影響-以六福村主題樂園為例。明新學報,34(2),267-288。
    周培瑛(1991,1月7日)。遊走淡水。台灣日報,9版。
    林秀珊(2005)。休閒漁業之吸引力、體驗、意象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布袋漁港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林怡君(2005)。觀光節慶活動對遊客之吸引力、服務品質與遊客滿意度及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三義木雕國際藝術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林欣玫(2005)。遊憩產業遊客之體驗與滿意度之關聯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縣。
    林欣儀(2007)。場所設施對產業文化遊憩消費體驗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林彥宏(2005)。觀光吸引力及觀光形象認知對顧客滿意與重遊意願的影響-免簽證後日本旅遊市場之實證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真理大學,台北縣。
    林晏州(1984)。遊憩者選擇遊憩區行為之研究。都市與計畫,10,33-49。
    林晏州(1987)。玉山國家公園遊客承載量及遊憩需求調查。南投:內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林政荻(2004)。內灣鐵道旅遊特色吸引力、遊客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台中縣。
    林淑晴(1990)。從環境知覺探討垃圾對遊憩體驗的影響-以日月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台中市。
    林秀玉(2003)。原住民族意識資源觀光吸引力之研究─以邵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縣。
    林陽助(2003)。服務行銷。台北縣:精湛行銷。
    林憬(2003)。運用LISREL模式探討遊客滿意度之研究—以花蓮縣為例。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林淑娥(2004)。台南縣國民中學學生內外控信念、生活適應與國中基本學力測驗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致遠管理學院,台南縣。
    林惠玲、陳正倉(2006)。應用統計學。台北市:雙葉。
    邱皓政(2008)。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基礎版):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市:五南。
    侯錦雄、姚靜婉(1997)。市民休閒生活態度與公園使用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0(3),1-17。
    胡潔欣(2006)。不同遊憩機會類型之步道對遊客的遊憩體驗之影響-以花蓮卓溪及佐倉區域步道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台中縣。
    胡曉玄(2008)。八里左岸遊憩資源觀光吸引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台北市。
    范欣宜(2008)。台北市立動物園遊憩吸引力與遊客滿意度、忠誠度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范姜群澔(2003)。都市觀光吸引力與媒體行銷關係之研究-以台中市都會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縣。
    荊元武(2005)。台灣東部觀光景點服務品質與遊憩吸引力對遊客滿意度影響之研究-以國外遊客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高俊雄(1993)。休閒參與體驗形成之分析。戶外遊憩研究,6(4),1-12。
    高玉娟(1995)。墾丁國家公園觀光遊憩資源對遊客吸引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
    夏業良、魯煒(1999)體驗經濟時代。台北市:經濟新潮社。(Pine, B. J., & Gilmore, J. H.,1998)
    張文龍(2005)。淡水漁人碼頭遊憩行為與效益之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張恕忠(2002)。遊客對休閒漁業活動之態度與體驗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張耿輔(2000)。影響淡水鎮各類型觀光遊憩資源對遊客吸引力的因素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張鈺禾(2005)。體驗行銷、品牌形象、顧客價值、顧客滿意度與消費者購後行為意圖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嶺東科技大學,台中市。
    曹校章(2004)。2004年宜蘭盃國際名校划船邀請動觀光吸引力、服務妥善性與忠誠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莊卉婕(2004)。來台旅客觀光消費行為特性之實證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莊展鵬(1990)。淡水-臺灣深度旅遊手冊2。台北市:遠流。
    陳水源(1981)。觀光地區評價方法。台北市:九章。
    陳水源(1988)。擁擠與戶外遊憩體驗關係之研究-社會心理層面之探討。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陳水源(2002)。遊客遊憩需求與遊憩體驗之探討。戶外遊憩研究,1(3),25-51。
    陳宏斌、胡俊傑、林世能(2007)。茶園觀光客之旅遊體驗品質、旅遊體驗價值、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管理實務與理論研究,1(4),107-123。
    陳冠曲、林喻東(2006)。溪頭森林遊樂區遊客遊憩體驗、滿意度與行為意向關係之研究。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研究報告,20(4),261-279。
    陳昭明(1998)。台灣森林遊樂需求、資源、經營之調查分析。台北市:台灣大學。
    陳美吟(1985)。遊樂體驗之分析,以楓林瀑布、擎天崗、太平山實例調查。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陳蕙菱(2002)。淡水市街觀光地景環境體驗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
    黃希達(2003)。河川高灘地維護與管理機制之探討以台北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
    黃沼元(2002)。台灣的老街。台北市:遠流。
    黃振翔(2001)。刺激性遊具之刺激程度與遊憩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黃章展、廖庭瑩、林宗賢(2009)。遊憩情境中擁擠知覺之探討-以淡水老街為例。觀光休閒學報,15(1),1-22。
    黃瑞茂(2001)。淡水、河岸與落日:觀光凝視vs在地生活。2001淡江學學術研討會(頁101-116)。台北縣:淡江大學歷史系。
    黃靖雅(2001)。鹿港龍山寺對遊客之文化觀光吸引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
    黃錦照(2001)。田中森林公園遊客旅遊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楊文燦、鄭琦玉(1995) 。遊憩衝擊認知及其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8(2),76-88。
    葉茂生(2001) 。澎湖吉貝島遊客對海域遊憩活動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
    葉智偉(2003)。地域空間觀光化—淡水個案。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台北縣。
    廖明豊(2004)。東豐自行車綠廊之遊憩吸引力、服務品質與遊客滿意度及忠誠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廖雅芳(2004)。台灣花卉博覽會遊客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臺北縣政府(2006)。臺北縣內河藍色公路近期發展。線上檢索日期:2009年6月7日。網址:http://tour.tpc.gov.tw/Spring/blueway/info-7.htm
    臺北縣政府文化局(2005)。北區旗艦計畫-淡水河口藝遊網。臺北縣:文化局。
    臺北縣政府文化局(2006)。2006臺北縣文化季躍動淡水河企劃書。臺北縣:文化局。
    臺北縣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9)。臺北縣施政架構。線上檢索日期:2009年5月15日。網址:http://www.rde.tpc.gov.tw/_file/1397/SG/25367/D.html
    劉宏裕、葉怡矜、楊宗文、洪毓美、石明宗(2007)。運動研究方法。台北市:華泰。
    劉祥修(譯)(1990)。觀光客行為的社會心理分析。台北市:桂冠。(Philip, L. P., 1930)
    蔡心巽(2009)。文化節慶活動遊憩規劃與遊憩體驗滿意度之研究-2008年淡水文化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
    蔡伯勳(1986)。遊憩需求與滿意度分析之研究—以獅頭山風景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蔡鳳兒(2005)。遊客體驗、旅遊意象、滿意度及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蕭湘勻(2006)。台南市夜市遊憩吸引力與遊客滿意度、忠誠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蕭瑞貞(1999)。遊客重遊行為與其對遊樂區屬性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劍湖山世界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台中市。
    戴依(2003)。從體驗行銷的觀點來探討烏來觀光發展之吸引力。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薛彥清(2007)。澎湖海上花火節之觀光效益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謝金燕(2003)。宗教觀光吸引力、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高雄佛光山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魏弘發(1996)。遊客選擇行為與遊憩阻礙之研究-以台灣民俗村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台中市。
    鐘宜庭(2005)。淡水漁人碼頭遊客遊憩體驗與願付價格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二、外文文獻
    Backman, S. J., & Veldkamp, C. (1995). Examination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vice quality and user loyalty. Journal of Park and Recreation Administration, 13(2), 29-41.
    Backman, S. J., & Crompton, J. L. (1991).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high, spurious, latent and low loyalty participants in two leisure activities. Journal of Park and Recreation Administration, 9(2), 1-17.
    Bhote, K. (1996). Beyo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to Customer Loyalty-The Key to Greater Profitibility, New York: 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
    Cardozo, R. N. (1965).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consumer effort expectation and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8), 244-249.
    Chubb, M., & Chubb, H.R. (1981). One Third of Our Time? An introduction to recreation behavior and resource.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Churchill, G. A., & Surprenant, C. (1982).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determinants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 419-504.
    Clawson, M., & Knetsch, J. K. (1969). Alternative Method of Estimating Future Use. Economics of Outdoor Recreation, 21(7), 36.
    Driver, B. L., & Tocher, R. C. (1970). Toward a behavioral interpretation of recreation of planning. Element of outdoor, 13(3), 135-153.
    Driver, B. L., & Knopf, R. C. (1977). Personality, outdoor recreation, and expected consequences.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9(2), 169.
    Driver, B. L., Tinsley, H. E. A., & Manfredo, M. J. (1991). The paragraphs about leisure and recreation experience preference scales: Results from two inventories designed to assess the breadth of the perceived psychological benefits of leisure. In B. L. Driver, P. J. Brown, & G. L. Peterson, Benefits of leisure Stage College, Philadelphia, PA: Venture Publishing.
    Fornell, C. (1992). A national customer satisfaction barometer: The Swedish experience. Journal of Marketing, 56(1), 6-21.
    Gearing, C., Swart, W., & Var, T. (1974). Establishing a measure of touristic attractiveness.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12, 1-8.
    Getz, D. (1991). Festivals, special events and tourism.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Griffin , A., & Page, A. L. (1996). PDAM Success measurement project: Recommended measures for product development success and failure.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13, 478-496.
    Gronholdt, L., Martenen, A., & Kristense, K. (200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 Cross-industry differences.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11, 509-516.
    Gunn, C. A. (1988). Tourism planning: Basics, concepts, cases (1st ed.). Washington, DC: Taylor & Francis.
    Howard, J. A., & Sheth, J. N. (1969). The theory of buyer behavior. New York: John Willey and Sons.
    Hu, Y., & Ritchie, J. R. B. (1993). Measuring destination attractiveness: A contextual approach.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32(2), 25-34.
    Jones, T. O., & Sasser, W. E. (1995). Why satisfied customers defec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3(6), 88-99.
    Kaiser, H. F. (1974) An Index of FactorialSimplicity. Psychometrika, 39(1), 31-36.
    Kotler, P. (1991).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7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Kotler, P. (1997).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New York: Prentice-Hall.
    Lawler, E. E. (1973). Motivation in work organizations. Monterey,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Leiper, N. (1990). Tourist attraction system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7, 364-384.
    Lew, A. (1987). A framework of tourist attraction research.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4, 533-575.
    Oliver, R. L., Rust, R. T., & Varki, S. (1997). Coustomer Delight: Foundations, Findings and Managerial Insight. Journal of Retailing, 73, 311-336.
    Oliver, R. L. (1981).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satisfaction processes in retailing setting. Journal of Retailing, 57 (3), 25-48.
    Oliver R. L., & DeSarbo, W. S. (1988). Response determinants in satisfaction judgment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4, 495-507.
    Parasuraman, A., Zeithaml, V. A., & Berry, L. L. (1996). The behavioral consequences of service quality. Journal of Marketing, 60(2), 31-46.
    Peter, M., & Weiermair, K. (2000). Tourist attractions and attracted tourist: How to satisfy today’s ‘fickle’ tourist clientele. The Journal of Tourism Studies, 111, 22-29.
    Reynolds, F. D., Darden, W. R., & Martin, W. (1974). Developing an image of the store-loyal customer. Journal of Retailing, 50(4), 73-84.
    Schreyer, R., & Roggenbuck, J. W. (1978). The influence of experience expectation on crowding perceptions and social-psych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ies. Leisure Science, 1(4), 373-394.
    Selnes, F. (1993). An examination of the effect of product performance on brand reputation,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 Journal of Marketing, 27(9), 19-35.
    Swan, J. E., & I. F. Trawick (1981). Disconfirmation of expectation and satisfaction with a retail service. Journal of Retailing, 57(3), 49-67.
    Victor, T. C. (1989). Marketing implications for attractions. Tourism Management, 10(3), 229-232.
    Woodruff, R. B. (1983). Modeling consumer satisfaction process using experience-based norms. Journal of Marketing, 20, 296-304.
    日經產業消費研究所(2003)。全國主要溫泉地の魅力度調查。日本:日經產業消費研究所。
    室谷正裕(1998)。新時代の國內觀光—魅力度評價の試み。日本:運輸政策研究機構。
    財團法人運輸政策研究機構(2001)。觀光地づくりた向けた魅力度評價手法に關する調查報告書。日本:財團法人運輸政策研究機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