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徐薇筑 Hsu, Wei-Chu |
---|---|
論文名稱: |
日治時期臺南州新豐郡的寺廟整理 Temple arrangement in Nītoyo county, Tainan Prefecture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Period |
指導教授: |
蔡錦堂
Tsai, Chin-Tang |
口試委員: |
謝國興
Hsieh, Kuo-hsing 戴文鋒 Tai, Wen-Feng 蔡錦堂 Tsai, Chin-Tang |
口試日期: | 2023/07/26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臺灣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23 |
畢業學年度: | 11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5 |
中文關鍵詞: | 臺南州 、新豐郡 、皇民化 、部落振興 、寺廟整理 |
英文關鍵詞: | Tainan Prefecture, Xinfeng County, Japanization, Tribal Revitalization, Temple Reorganization |
研究方法: | 調查研究 、 歷史研究法 、 文件分析法 、 口述歷史研究 、 田野調查法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301659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73 下載: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日治時期末期,隨著進入戰爭期,皇民化運動及提振臺灣人的敬神思想成為了日本統治者的主要課題。至1937年,總督府一改過往對臺灣本土宗教放任、溫存的態度,確立了寺廟整理的方針,直到1940年為寺廟整理的全盛期。其中在整個寺廟整理的過程裡,臺南州斗六郡、新豐郡,臺東州臺東市達成寺廟整理100%的成績,新豐郡更是寺廟整理過程最為迅速的一郡。
日治時期的臺南州新豐郡,底下共有7庄,在地理位置上,新豐郡比鄰台南市,郡下以從事農業人口的比例最高。1930年代以前,新豐郡並未針對臺灣人舊有的信仰進行過多的干涉,但隨著進入準戰期,日本本土在昭和恐慌後進行「農村更生運動」,作為殖民地的臺灣,則開始推行「部落振興運動」,職志此時,針對臺灣的本土宗教仍未有過多的限制。但在1936年的民風作興協議會後,總督府注意到臺灣人原有的宗教信仰,並開始針對本土信仰做出限制,最終為了完全驅除本土宗教對臺灣人的影響,推動了寺廟整理運動。
本文所研究的新豐郡究竟為何可以達成寺廟整理100%的目標?100%的整理率又是真是假?這是本文所希望釐清的課題。除了寺廟整理在新豐郡下推行的虛實以外,本文同時將新豐郡與先行研究中較有代表性的新竹州中壢郡,以及同為整理比率100%且同樣位於臺南州的斗六郡進行比較,進而探討新豐郡寺廟整理運動的獨特之處。並期望藉由此文補足舊新豐郡的地方寺廟發展脈絡。
During the late period of Taiwan under Japanese colonial rule, the “Japanization” (Kōminka Undō) and the promotion of reverence for deities among Taiwanese had become the major concerns toward the Japanese rulers as the country turned into the Interwar period. By 1937, the Government-General had changed their lenient and permissive attitude towards indigenous religions in Taiwan and established a policy of temple reorganization, reaching its peak in 1940. Throughout the process of temple reorganization, Douliu County and Xinfeng County in Tainan Prefecture, as well as Taitung City in Taitung Prefecture had achieved a 100% completion rate in this activity. Also, Xinfeng County is the fastest in this endeavor.
When Taiwan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Xinfeng County of Tainan Prefecture was composed of seven townships. Geographically, Xinfeng County was adjacent to Tainan City and had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population engaged in agriculture. Before the 1930s, Xinfeng County had not significantly interfered with the existing beliefs of the Taiwanese. However, with the approaching of the pre-war period, Japan's mainland initiated the "Rural Reconstruction Movement" (Nōson Kōsei Undō) after the Shōwa Financial Crisis. As a colony, Taiwan began the "Tribal Revitalization Movement" (Buryōkō Undō). The local religions of Taiwan were not heavily restricted at this point. Nevertheless, after the "Cultural Improvement Council" (Minpū Sakigake Kyōgikai) of 1936, the Government-General had noticed the native religious beliefs of Taiwanese and began to impose restrictions on indigenous faiths. Ultimately, in order to completely eradicate the influence of indigenous religions on the Taiwanese, the temple reorganization movement was promoted.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larify why Xinfeng County could achieve a 100% temple reorganization rate. Was the 100% completion rate genuine or not? It’s also the issue that this study wants to clarify. In addition to examin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mple reorganization in Xinfeng County, this study also make a comparison among Xinfeng County with Hsinchu Prefecture's Zhongli County, which is representative in earlier studies, and Douliu County of Tainan Prefecture, both of which achieved a 100% reorganization rate and are located within Tainan Prefecture.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uniqueness of the temple reorganization movement in Xinfeng County, I also hope that it could complete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temples in the former Xinfeng County.
一、官方文獻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
〈上信佐市教員免許狀授與ノ件〉,〈明治四十二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永久保存第四十四卷教育〉,《臺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1496008。1908.10.19。
〈土光加壽男七級俸下賜〉,〈昭和十年四月至六月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高等官進退原議〉,《臺灣總督府檔案.進退原議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10082072X003。(1935.05.01)。
〈大田周夫〉,〈自昭和十二年度至昭和十七年度退官及轉出者履歷書綴鹽腦課〉,《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112615021。1937.01.01。
〈大田周夫〉,〈昭和十六年元在官職者履歷書專賣局〉,《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112620025。1941.01.01。
〈山下若松任地方理事官、官等、俸給、勤務〉,〈昭和九年四月至六月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高等官進退原議〉,《臺灣總督府檔案.進退原議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10078052X010。1934.05.01。
〈山口尚之(任府屬)〉,〈大正十二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永久保存進退(判)第一卷秘書〉,《臺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3748065。1923.02.01。
〈民政支部及出張所規程〉,〈明治二十八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甲種永久保存第三卷官規官職〉,《臺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0003003。1895.08.25。
〈田中一郎外百八名(內閣)〉,〈昭和20年4月臺灣總督府官報第940期〉,《臺灣總督府(官)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72030940e012。1945.04.01。
〈田中郁(奏任官ヲ以テ待遇セラル;賞與ス)〉,〈昭和十五年七月至八月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高等官進退原議〉,《臺灣總督府檔案.進退原議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10106a15。1940.08.01。
〈地方官假官制制定〉,〈明治二十八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甲種永久保存官房第一卷皇室及儀典官規官職恩賞文書外交警察及監獄殖產租稅司法交通〉,《臺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0011013。1895.07.03。
〈安平出張所廢止〉,〈明治二十八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甲種永久保存第四卷 官規官職恩賞〉,《臺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0004021。1895.12.31。
〈車路墘公學校設立認可(黃隆、〔楊秋澄、許薰其〕)〉,〈大正四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永久保存第六十一卷教育〉,《臺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2401021。1915.03.01。
〈官吏死去〉,〈昭和19年6月臺灣總督府官報第662期〉,《臺灣總督府(官)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72030662a012。1944.06.02。
〈花澤亮一任臺灣總督府地方理事官、敘高等官七等〉,〈昭和十一年十月至十二月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高等官進退原議〉,《臺灣總督府檔案.進退原議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10088164X013。1936.12.01。
〈重村文一任臺灣總督府地方理事官、敘高等官七等〉,〈昭和十三年十月至十二月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高等官進退原議〉,《臺灣總督府檔案.進退原議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10095111X003。1938.12.01。
〈島澤兼作(奏任待遇)〉,〈昭和十六年五月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高等官進退原議〉,《臺灣總督府檔案.進退原議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10111002。1941.05.01。
〈恩給證書下附(佐佐木源助)〉,〈大正四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永久保存第十一卷秘書〉,《臺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2351004。1915.12.01。
〈真藤雅省任臺灣總督府地方理事官、敘高等官七等〉,〈昭和十三年七月至九月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高等官進退原議〉,《臺灣總督府檔案.進退原議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10094108X005。1938.08.01。
〈高木榮六兼任臺灣總督府地方理事官、敘高等官七等、臺南州勤務ヲ命ス〉,〈昭和十二年四月至六月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高等官進退原議〉,《臺灣總督府檔案.進退原議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10090014X002。1937.04.01。
〈清水要吉〉,〈昭和十五年度煙草賣捌人指定申請書(臺南州)〉,《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104135025。
〈樂滿金次任地方理事官、俸給、勤務〉,〈昭和五年四月至六月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高等官進退原議〉,《臺灣總督府檔案.進退原議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10060067X001。1930.05.01。
〈縣島廳及支廳ノ位置並名稱指定ノ件〉〈明治二十九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甲種永久保存第一卷官規官職〉,《臺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0055013。1896.04.08。
〈縣廳及弁務署位置及管轄區域〉,〈明治三十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甲種永久保存第三卷官規官職〉,《臺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0123002。1897.06.10。
〈藤田正義(免本官專任總督府屬;俸給;勤務)〉,〈昭和三年八月至十二月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判任官以下進退原議〉,《臺灣總督府檔案.進退原議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10219075。1928.10.01。
《府報》
〈州協議會員死亡〉,〈昭和6年4月臺灣總督府報第1230期〉,《臺灣總督府(官)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71031230a009。1931.04.26。
〈州廳ノ位置、管轄區域及郡市ノ名稱位置管轄區域制定〉,〈大正9年8月臺灣總督府報第2177期〉,《臺灣總督府(官)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71022177a001。1920.08.10。
〈紳章付與ノ件〉,〈大正3年10月臺灣總督府報第596期〉,《臺灣總督府(官)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71020596a002。1914.10.03。
〈紳章附與〉,〈大正10年6月臺灣總督府報第2404期〉,《臺灣總督府(官)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71022404a001。1921.06.16。
〈街庄ノ名稱及管轄區域中改正〉,〈昭和15年9月臺灣總督府報第3998期〉,《臺灣總督府(官)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71033998a002。1940.09.22。
〈臺灣總督府地方官官制〉,〈大正9年8月臺灣總督府報第2172期〉,《臺灣總督府(官)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71022172a011。1920.08.04。
〈臺灣總督府地方官官制中改正〉,〈明治42年10月臺灣總督府報第2819期〉,《臺灣總督府(官)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71012819a049。1909.10.25。
〈縣、廳位置及管轄區域〉,〈明治30年6月臺灣總督府報第95期〉,《臺灣總督府(官)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71010095a001。1897.06.10。
〈辨務署名稱位置及管轄區域改定〉,〈明治31年6月臺灣總督府報第315期〉,《臺灣總督府(官)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71010315a002。1898.06.28。
《臺南廳報》
〈臺南廳報 第一號〉,1901.11.23。
〈臺南廳報 號外〉,1903.4.1。
《臺灣慣習記事》
伊能嘉矩,〈和蘭人時代の理蕃《第一》〉,收於《臺灣慣習記事 第四卷 第五號》(不詳:臺灣慣習研究會,1904),頁25-37。
臺灣總督府內務局地方課,〈神社建設要項ニ關スル件 昭和九文社五〇四文敎局長通牒〉,收於《臺灣地方制度法規輯覽 昭和十三年版》(臺北:臺灣地方自治協會,1938)
二、日文專書
大園市藏,《臺湾人事態勢と事業界》(臺北:新時代社台灣支社)。
中壢郡教化聯盟編,《昭和十三年十一月 郡下に於ける寺廟整理に就て》(中壢:中壢郡祭祀聯盟,1938)。
永田城大,《臺灣發展と功勞者の足跡》(臺北:實業之臺灣社,1936)。
永田城大(禎藏),《皇民化運動と產業報國》(臺北:實業之臺灣社,1939)。
田村晴胤,《神の国日本》(臺北:清水書店,1945)。
佐野暹,《街庄執務指針》(臺南:臺灣日日新報臺南支局,1936)。
作者不詳,《最近の南部台灣》(臺南:臺灣大觀社,1923)。
林進發,《臺灣人物評》(臺北:赤陽社,1929)。
金子展也,《台湾に渡った日本の神々》(東京:潮書房光人新社,2018)。
金子展也,《台湾旧神社故地への旅案内―台湾を護った神々》(東京:神社新報社,2015)。
長谷川清伝刊行会,《長谷川清傳》(東京:株式会社三秀社,1972)。
柯萬榮,《臺南州名士錄》(臺南:臺南州名士錄編纂局,1931)。
相良及哉編,《台南州祠廟名鑑》(臺南:臺灣日日新報臺南支局,1933)。
宮崎直勝,《寺廟神の昇天 臺灣寺廟整理覺書》(臺北:東都書籍株式會社,1942)。
宮本延人,《日本統治時代台灣における寺廟整理問題》(奈良:天理教道友社,1988)。
森岡清美,《近代の集落神社と国家統制─明治末期の神社整理─》(東京:吉川弘文館,1987)。
新豐郡編,《新豐郡要覽 昭和十三年》(臺南:臺灣日日新報社臺南支局,1938)。
新豐郡編,《新豐郡要覽 昭和十二年》(臺南:臺灣日日新報臺南支局,1937)。
臺南州內務部教育課,《[大正十四年] 臺南州學事一覽 附社寺兵事概覽》(臺南:臺南州內務部教育課,1925)。
臺南州共榮會,《臺南州社會敎育要覽》(臺南:臺南州共榮會,1929)。
臺南州編,《臺南州社會教育要覽 昭和十二年度》(臺南:臺灣日日新報臺南支局,1937)。
臺南州編,《臺南州社會教育要覽 昭和十年度至十一年度》(臺南:臺灣日日新報臺南支局,1936)。
臺灣日日新報社,《新舊對照管轄便覽》(臺北:株式會社臺灣日日新報社,1921)。
蔡錦堂,《日本帝国主義下台湾の宗教政策》(東京:同成社,1994)。
興南新聞社,《臺灣人士鑑》(臺北:興南新聞社,1943)。
三、中文專書
石萬壽等,《永康鄉志》(臺南:永康鄉公所,1988)。
吳建昇、蔡郁蘋、杜正宇、蔡博任著,《大臺南的前世今生》(臺南: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3)。
宋義德主編,《仁德鄉志》(臺南:仁德鄉公所,1994)。
李國棟主編,《歸仁典籍:紅瓦厝的故鄉:人與土地的紀錄》(臺南:歸仁鄉公所,2002)。
周俊霖、許永和,《南瀛糖廠誌》(臺南:臺南縣政府,2010)。
林傳,《龍崎鄉懷》(臺南:龍崎鄉公所,1999)。
高拱乾,《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
陳文達,《臺灣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
著者不詳,〈關廟山西宮沿革〉,收於《關廟山西宮農民曆》(臺南:關廟山西宮管理委員會,2023)。
楊英,《征臺實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臺灣地理及歷史 卷九 官師志 第一冊 文職表》(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0)。
臺灣省文獻會編,《臺灣省宗教調查書:臺南縣》(臺北:台灣省文獻會,1959)。
蔡錦堂編,《戰爭體制下的台灣》(臺北:日創社文化,2006)。
盧明教等,《濃濃關廟情 戀戀香洋風》(臺南:關廟鄉公所,2010)。
戴文鋒、陳宏田、張耘書,《永康區開天宮志》(臺南:永康開天宮委員會、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學研究中心,2019)。
四、學位論文
李僊錦,〈關廟地區開發的歷史變遷〉(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林怡如,〈日治時期「同化」思想下臺灣的宗教〉(東海大學日本語言文化學系碩士論文,2015)。
林奕欣,〈寺廟與地域文化—以關廟鄉山西宮為中心的探討(1661-2006)〉(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2009)。
莊芳榮,〈臺灣地區寺廟發展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87)。
陳玲蓉,〈日據時期台灣宗教政策研究-以神道為中心-〉(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
陸昕慈,〈「古鹿耳門媽祖宮」至「正統鹿耳門聖母廟」媽祖信仰脈絡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臺灣文化碩士班,2010)。
葉昕,〈日治時期臺南州斗六郡的神社建造與寺廟整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8)。
五、期刊及研討會論文
蔡錦堂,〈日據末期臺灣人信仰之變遷——以「家庭正廳改善運動」為中心〉,收於《思與言》29:4,1990,頁65-83。
蔡錦堂,〈日本據台末期神社的建造-以「一街庄一社」政策為中心〉,收於《淡江史學》4,1992,頁211-224。
蔡錦堂,〈皇民化運動前臺灣社會教化運動的展開:一九三一~一九三七〉,收於周宗賢主編《臺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 社會、經濟與墾拓論文集》(臺北:國史館,1995)。
蔡錦堂,〈日本治台時期的神道教與神社建造〉,收於《宜蘭文獻雜誌》(宜蘭:宜蘭縣史館,2001)50。
蔡錦堂,〈再論日本治臺末期神社與宗教結社諸問題—以寺廟整理之後的臺南州為例〉,收於《師大臺灣史學報》4,2011,頁67-93。
蔡錦堂,〈植民地期台湾に建てられ社、祠について〉,收於《非文字資料研究》(日本:神奈川大学日本常民文化研究所 非文字資料研究センター,2017),頁1-14。
六、報章雜誌
《臺灣日日新報》
〈“整理後の對策が重大” 淡野臺大教授等新竹を視察/寺廟整理〉,《臺灣日日新報》,1941年10月1日,版3。
〈一庄に一神社 新豐郡下で造營〉,《臺灣日日新報》,1940年1月14號,版05。
〈一般本島人の陋習を改良 臺南州が努力〉,《臺灣日日新報》,1931年10月9日,版03。
〈一郡に一神社 建立の計畫〉,《臺灣日日新報》,1936年2月1號,版05。
〈三崁店派出所 落成式〉,《臺灣日日新報》,1928年11月24號,版05。
〈大麻奉戴所竣功式〉,《臺灣日日新報》,1934年11月18日,版03。
〈中壢郡下の寺廟整理 敎化財源年額四萬圓〉,《臺灣日日新報》,1939年10月15日,版6。
〈民風作興協議會 二十五日、總督府で〉,《臺灣日日新報》,1936年7月21日,版07。
〈民選には新進の 人物を出す方針 臺南市で十六氏決定/本島人側〉,《臺灣日日新報》,1935年11月8日,版n02。
〈永康庄水道 訂來十七日 擧落成式〉,《臺灣日日新報》,1936年7月14日,版12。
〈永康設停車場〉,《臺灣日日新報》,1925年10月17日,版n04。
〈永寧信組成立〉,《臺灣日日新報》,1928年1月17日,版n04。
〈甲を單位に 國語講習團 新豐郡永康庄が組織〉,《臺灣日日新報》,1938年5月11日,版09。
〈全島寺廟數 首推臺南 臺中次之〉,《臺灣日日新報》,1926年7月21日,版04。
〈全臺首學の孔子廟 臺南市に移管さる 祭典も面目を一新し 天晴れ、率先寺廟整理に示範〉,《臺灣日日新報》,1938年12月16日,版5。
〈地方神社の統制を計る 一街庄に一社を設置 郡には之等の總社を〉,《臺灣日日新報》,1935年4月13日,版n02。
〈地方農村の青壯年にきのふから實施 〞農魂〞を鍊磨 臺南州で 農業青壯年鍊成會〉,《臺灣日日新報》,1941年11月21號,版04。
〈安順庄の會計係 二千五百圓を拐帶し 自殺と見せカけて 行方を晦ます〉,《臺灣日日新報》,1925年5月9日,版05。
〈安順信組創設 吳庄長言出至誠〉,《臺灣日日新報》,1926年5月25日,版n04。
〈安順信組解散〉,《臺灣日日新報》,1924年9月7日,版04。
〈寺廟、齋堂等の財產を檢查 關係者整理に忙殺〉,《臺灣日日新報》,1938年9月20日,版5。
〈寺廟祠の整理は 郡部にも波及 新化、新豐郡も斷行〉,《臺灣日日新報》,1938年7月3日,版8。
〈寺廟整理と金賣却協議〉,《臺灣日日新報》,1938年10月27日,版5。
〈寺廟整理の調查委員會 八日彰化で開催〉,《臺灣日日新報》,1936年8月10日,版5。
〈寺廟整理具體案 愈よ臺南市で決定〉,《臺灣日日新報》,1938年8月13日,版5。
〈庄役埸落成式〉,《臺灣日日新報》,1933年5月2日,版03。
〈佐々木安順庄長 十二日突如依願免〉,《臺灣日日新報》,1924年9月12日,版08。
〈改選期近づき 庄長排斥 臺南州でも ほつく─頭〉,《臺灣日日新報》,1924年8月8日,版02。
〈赤崁/建築庄役場〉,《臺灣日日新報》,1926年5月20日,版04。
〈赤崁/籌設信組〉,《臺灣日日新報》,1924年12月19日,版n04。
〈赤崁特訊/庄長被拘〉,《臺灣日日新報》,1925年11月19日,版n04。
〈赤崁特訊/役場竣工〉,《臺灣日日新報》,1941年9月19日,版06。
〈赤崁特訊/信組成立〉,《臺灣日日新報》,1925年11月16日,版n04。
〈虎山社鎮座祭 延期となる〉,《臺灣日日新報》,1933年6月4日,版03。
〈虎山社鎮座祭〉,《臺灣日日新報》,1933年6月5日,版08。
〈計畫改良畜產〉,《臺灣日日新報》,1924年9月13日,版n04。
〈祠廟整理案を新豐郡で決定 一庄に一ケ所建立〉,《臺灣日日新報》,1938年9月2日,版5。
〈祠廟整理案を新豐郡で決定 一庄に一ケ所建立〉,《臺灣日日新報》,1938年9月2號,版05。
〈郡民待望の中壢神社 けふぞ鎮座祭の盛儀 臺灣輕井澤の一名所たり〉,《臺灣日日新報》,1939年10月15日,版6。
〈偶像一切を撤廢 斗六郡下の全家庭から集め 十二月廿三日昇天祭〉,《臺灣日日新報》,1938年11月1日,版5。
〈國語の普及を徹底的に計る施設〉,《臺灣日日新報》,1922年6月4日,版03。
〈敎化指導員打合會 新豐郡で開催〉,《臺灣日日新報》,1938年6月7號,版05。
〈祭祀公業の整理成る 敎化財源年額五萬一千圓〉,《臺灣日日新報》,1939年10月15日。
〈設立漁業組合〉,《臺灣日日新報》,1925年5月25日,版n04。
〈部落振興會〉,《臺灣日日新報》,1934年8月21日,版03。
〈曾文溪を境界に 行政區一部變更〉,《臺灣日日新報》,1938年4月3日,版9。
〈街庄事務講習會 新豐郡主開〉,《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3月26號,版04。
〈黃麻の篤農家〉,《臺灣日日新報》,1941年2月13號,版04。
〈黃麻剝皮競技會 女靑を主に新豐で開く〉,《臺灣日日新報》,1940年8月25號,版05。
〈新豐/門聯廢止〉,《臺灣日日新報》,1938年12月8號,版08。
〈新豐/特別施設〉,《臺灣日日新報》,1933年5月24日,版12。
〈新豐社を建立の計畫〉,《臺灣日日新報》,1934年7月7日,版03。
〈新豐特訊 州議員得人〉,《臺灣日日新報》,1923年2月19日,版04。
〈新豐神社 廿二日鎮座式〉,《臺灣日日新報》,1934年11月20日,版08。
〈新豐郡が率先して 神社を各庄に造營 全郡下の寺廟は全廢〉,《臺灣日日新報》,1939年2月2日,版5。
〈新豐郡下の山地に 大大的に漆を造林 一石二鳥·山地を開發〉,《臺灣日日新報》,1938年9月25日,版05。
〈新豐郡下の產業道路竣功 今川知事視察す〉,《臺灣日日新報》,1933年11月23號,版03。
〈新豐郡米穀 統制組合 來月三日總會〉,《臺灣日日新報》,1936年11月27日,版n04。
〈新豐郡耕地獎勵客土 意外好成績〉,《臺灣日日新報》,1933年3月7號,版n04。
〈新豐郡部振 增設會議〉,《臺灣日日新報》,1936年2月25日,版08。
〈新豐郡業佃 事業宣傳日程〉,《臺灣日日新報》,1932年9月13號,版08。
〈新豐郡學校組合 由土光郡守提唱 將養成農業健全靑年〉,《臺灣日日新報》,1936年3月2號,版08。
〈新豐郡擴充振興會 一致努力刷新郡勢 先開圓棹會議討論〉,《臺灣日日新報》,1937年3月20號,版08。
〈新豐郡關廟 籌設神社 楊庄長等努力〉,《臺灣日日新報》,1934年7月8日,版n04。
〈新豐郡籌設 農村部振 十七日會議〉,《臺灣日日新報》,1936年1月19日,版08。
〈新豐歸仁農校 建立神社 十八日鎭座式〉,《臺灣日日新報》,1936年2月18日,版n04。
〈榮轉の藤田氏語る〉,《臺灣日日新報》,1937年10月3號,版05。
〈臺南/內地視察團〉,《臺灣日日新報》,1923年8月29日,版04。
〈臺南/永康魚市計畫〉,《臺灣日日新報》,1924年12月24日,版06。
〈臺南で寺廟整理 所有財產四百萬圓を 育英、敎化事業に活用〉,《臺灣日日新報》,1938年6月22日,版5。
〈臺南で寺廟整理 臺南市と新豐郡の提案に 郡守會議で 斷行を申し合す〉,《臺灣日日新報》,1938年5月8號,版05。
〈臺南市は膨脹する 十月一日 隣接三大字併合〉,《臺灣日日新報》,1940年9月27號,版05。
〈臺南安順庄長更任〉,《臺灣日日新報》,1926年6月24日,版05。
〈臺南州下 和順派出所 廿七日落成式〉,《臺灣日日新報》,1928年10月28號,版04。
〈臺南州下に於ける社會施設一斑/喜樹庄海水浴場〉,《臺灣日日新報》,1922年10月3日,版04。
〈臺南州下防空訓練 けふから一晝夜實施〉,《臺灣日日新報》,1941年3月25號,版04。
〈臺南州下媽祖廟 派出所落成〉,《臺灣日日新報》,1929年12月29號,版05。
〈臺南州安順信用組合創設〉《臺灣日日新報》,1929年8月4日,版05。
〈臺南州結核療養所 今秋十月から店開き〉,《臺灣日日新報》,1941年1月24日,版04。
〈臺南州新豐郡の民風作興委員會 きのふ郡會議室で發會式をあぐ〉,《臺灣日日新報》,1936年8月28日,版05。
〈臺南便り/永康役場落成〉,《臺灣日日新報》,1925年9月17日,版06。
〈臺南雜俎/觀光行期〉,《臺灣日日新報》,1907年5月29日,版03。
〈臺灣公論社社章 一般から公募〉,《臺灣日日新報》,1936年3月20號,版07。
〈臺灣芝居は斷然!禁止 農村の娛樂は映畫〉,《臺灣日日新報》,1938年7月13日,版5。
〈廢止寺廟の財產を 公共事業に寄附 安順庄で卅甲を申出づ〉,《臺灣日日新報》,1939年9月2日,版05。
〈廢信號所 設永康驛〉,《臺灣日日新報》,1932年12月5日,版08。
〈蔬菜品評會 褒賞授與式〉,《臺灣日日新報》,1933年3月1號,版03。
〈戰ふ部落の敢鬪視察 臺南州指定新豐郡主催部落振興及國語普及研究會〉,《臺灣日日新報》,1943年3月26號,版04。
〈龍崎山產 設出荷組合〉,《臺灣日日新報》,1936年6月25日,版n04。
〈龍崎庄にも 信用組合設置〉,《臺灣日日新報》,1931年9月30日,版03。
〈龍崎庄長 又新易內地人〉,《臺灣日日新報》,1936年2月11日,版n04。
〈龍崎創設組合〉,《臺灣日日新報》,1925年9月13日,版n04。
〈齋堂に安置した 邪神は一切撤去 管理人も時局を理解 臺南の寺廟整理進捗〉,《臺灣日日新報》,1938年7月16日,版9。
〈斷乎寺廟整理 一街庄を單位に〉,《臺灣日日新報》,1938年10月23日,版5。
〈辭令〉,《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3月25號,版n03。
〈關廟庄役場 落成式 順擧副業褒賞〉,《臺灣日日新報》,1934年3月30日,版08。
《臺灣日報》
〈一庄一社と决定 新豐郡祠廟整理打合〉《臺灣日報》第13178號,1938年9月1日,版7。
〈十一月末までに 寺廟全廢 安順整理委員會决議〉,《臺灣日報》13201號,1938年9月24日,版4。
〈斗六郡直轄 保甲會議〉,《臺灣日報》13197號,1938年9月20日,版4。
《臺灣新民報》
〈新豐郡の皇民化 愈よ軌道に乗る 寺廟廢止近く實施〉《臺灣新民報》第2661號,1938年7月2日,版7。
〈新豐郡下の寺廟 二百餘ヶ所を全廢 各地續々昇天式を舉行〉,《臺灣新民報》第2798號,1938年11月16日,版7。
〈新豐郡寺廟整理 具體案愈よ決定 最後的協議を遂ぐ〉《臺灣新民報》第2722號,1938年9月1日,版7。
《社會事業の友》
作者不詳,〈民風作興協議會〉,收於《社會事業の友》(臺北:臺灣社會事業協會,1936)。
徐守益,〈安順庄示儉會に就いて〉,《社會事業の友》(1934)62,頁112-116。
《臺灣地方行政》
秋永義雄,〈街庄竝に下部組織の強化〉,《臺灣地方行政》(1942年8月)8(9):47-52。
上信佐市,〈答申〉《臺灣地方行政》(1942年9月)8(9):頁4-6。
新豐郡關廟庄田中央共勵會,〈田中央部落概況〉,《臺灣地方行政 十月號》(臺北:臺灣地方自治協會,1936)。
《臺灣鐵道》
〈臺灣鐵道會規則〉,收於臺灣鐵道會編,《臺灣鐵道》(臺北:臺灣鐵道會,1912)。
《臺灣警察時報》
〈本誌改題の辯-年頭の賀辭をかね會員諸君に希望す〉,收於臺灣警察協會編,《臺灣警察時報 第一期》(臺北:臺灣警察協會,1930)。
《臺灣農會報》
〈刊行の趣旨〉,收於《臺灣農會報 第一期》(臺北:臺灣農會,1939)。
竹陰逸史,〈二宮尊德傳〉83(臺北:臺灣教育會,1909),頁8-10。
竹陰逸史,〈二宮尊德傳(承前)〉84(臺北:臺灣教育會,1909),頁9-12。
竹陰逸史,〈二宮尊德傳(承前)〉85(臺北:臺灣教育會,1909),頁10-11。
竹陰逸史,〈二宮尊德傳(承前)〉86(臺北:臺灣教育會,1909),頁8-10。
七、網路資源
〈台南市區改正圖(1920年)〉,《臺南市百年歷史地圖》,閱覽網址:https://gissrv4.sinica.edu.tw/gis/tainan.aspx。
〈新豐簡介/發展歷史〉閱覽網址:https://www.sfsh.tn.edu.tw/home?cid=1880。
查媒嫺。參考來源:http://www.miaoland.idv.bz/jname.htm。
祈年祭。資料來源:https://ja.wikipedia.org/wiki/祈年祭。
國立台灣大學,《台灣歷史數位圖書館》,檔名:〈nthu-c286391-0021400220.txt〉。
臺灣日治時期統計資料庫,網址:http://tcsd.lib.ntu.edu.tw/query.php。
蔡錦堂(1999),〈部落振興運動〉https://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3802。
總督府職員錄,閱覽網址:https://who.ith.sinica.edu.tw/。
八、調查報告
林承緯、陳信安,〈臺南市日治時期神社發展及相關文物調查研究計畫調查篇【神社基本資料與相關文物普查】〉(臺南,臺南市文化資產款管理處,2017)。
林承緯、陳信安,臺南市日治時期神社發展及相關文物調查研究計畫論述篇【成果報告書】〉(臺南,臺南市文化資產款管理處,2017)。
九、口述訪談
朱先生口訪記錄:徐薇筑、莊宜璇於2023年4月21日進行訪談。
開天宮委員會口訪記錄:徐薇筑、楊新淇於2023年5月8日進行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