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楊芳瑜
Yang, Fang-Yu
論文名稱: 「三高女時光屋」文字冒險遊戲
The Time Travel House Of The Third Girls' High School: An Adventure Word Game
指導教授: 許佩賢
Hsu, Pei-Xian
口試委員: 謝仕淵
Hsieh, Shih-Yuan
鄭麗玲
Cheng, Li-Ling
許佩賢
Hsu, Pei-Xian
口試日期: 2022/01/19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臺灣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4
中文關鍵詞: 三高女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文字冒險遊戲
研究方法: 歷史研究法女性研究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200234
論文種類: 代替論文:專業實務報告(專業實務類)
相關次數: 點閱:202下載:1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是日治時期臺灣女性最具代表性的女子中等教育機關,通稱「三高女」。能進入三高女就讀的學生大多來自中上層階級,他們在此學習近代知識,享受青春,也編織未來的夢想。三高女的畢業生是當時新女性的代表,他們或許進入家庭,以近代家政知識持家育兒;也有不少人在社會各個不同領域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但他們同時必須面對傳統禮教、家父長制度以及殖民社會的限制,在人生的路上一路與之奮戰。
    他們為了夢想奮鬥的歷史,筆者深有感觸,故以創作文字冒險遊戲「三高女時光屋」的方式,呈現1920年代三高女學生追求夢想的故事,作品有別於學校的觀點,內容加強刻劃三名少女支撐彼此的情誼,凸顯同儕社群之於學校、家庭、價值觀的重要性。遊戲故事的主角們在追夢路上,雖然面對許多阻礙,包括傳統家庭或社會的觀念、殖民體制的限制等。不過,在主角們的努力及朋友們的互相鼓勵、幫助之下,最後可以達成自己的目標。
    透過文字冒險遊戲的故事渲染力與遊戲性,可強化故事中腳色與玩家間的連結,令玩家更能感同身受1920年代高女學生的處境、或引發共鳴,加強其對此段歷史的認識與反思此段歷史的意義。

    第一章 創作動機、目的與遊戲回顧 1 第一節 創作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以臺灣史為主題之遊戲回顧 2 第三節 以臺灣史為主題之遊戲設計 6 第二章 故事企劃 8 第一節 高等女學校與臺灣新女性 8 第二節 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的時代意義 10 第三節 故事主角相關之歷史人物原型 12 第四節 遊戲參考史料 17 第五節 故事大綱 19 第三章 遊戲製作 22 第一節 遊戲製作期程 22 第二節 前期作業 23 第三節 中期作業 23 第四節 後期作業 28 附錄 遊戲腳本 34 參考文獻 96

    一、史料與官方檔案
    (一)官方檔案
    《臺北州報》
    《臺灣の教育》
    《臺灣の學校教育》
    《臺灣學事年鑑》
    《臺灣學事法規》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
    《臺灣總督府府報》
    《臺灣總督府學事年報》
    《臺灣總督府學事法規》
    (二)紀念冊、沿革誌
    三高女校友聯誼會
    1988 《回顧九十年》。臺北:三高女校友聯誼會。
    三高女校友聯誼會
    1997 《光輝百年》。臺北:三高女校友聯誼會。
    三高女校友聯誼會
    1982 《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創立八十五週年紀念回憶錄》。臺北:三高女校友聯誼會。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931 《臺北州立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第8屆畢業畢業紀念冊》。典藏網典藏編號:2010.015.0201。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932 《臺北州立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第9屆畢業畢業紀念冊》。典藏網典藏編號:2004.028.3139。
    臺北州立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
    1928 《臺北州立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一覽》。
    臺北州立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
    1930 《臺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卒業記念寫真帖 第七回》。
    臺北州立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
    1933 《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創立三十五周年記念誌》。
    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同窗會學友會
    1933 《創立滿三十年記念誌》。
    臺灣教育會
    1939《臺灣教育沿革誌》。臺北:臺灣教育會。
    (三)報紙、雜誌
    《臺灣日日新報》
    《臺灣民報》
    《臺灣教育》
    《臺灣教育會雜誌》
    《臺灣婦人界》
    二、回憶錄、訪談紀錄、傳記
    大谷渡著、陳凱雯譯
    2017 《太陽旗下的青春物語:活在日本時代的臺灣人》。新北:遠足文化。
    竹中りつ子
    1983 《わが青春の台湾》。東京:圖書出版社。
    阮美珠口述、許曉涵採訪撰述
    2013 《美的極致:阮美珠一生與228平反實錄》。臺北:臺北神學院。
    宋錦秀
    2000 《中縣口述歷史第六輯-日治臺中婦女的生活》。豐原市:中縣文化。
    李遠輝、李菁萍編著
    1999 《北郭園的孔雀: 劉玉英的故事》。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杜淑純口述;曾秋美、尤美琪訪問整理
    2005 《杜聰明與我:杜淑純女士訪談錄》。臺北:國史館。
    余陳月瑛著
    1996 《余陳月瑛回憶錄》。臺北市:時報文化。
    林怡靚訪談整理
    2012 〈黎李糖妹女士生命史訪談紀錄〉,《宜蘭文獻雜誌》91: 179–202。
    林怡靚訪談整理
    2015 〈廖清香女士訪談紀錄〉,《宜蘭文獻雜誌》102:114–131。
    陳岺著、許雪姬編註
    2017 《陳岺女士日記:一九二四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許雪姬訪問、曾金蘭紀錄
    1995 《藍敏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許雪姬、林文鎮編著
    2002 《澎湖早期的職業婦女:醫師與教師》。澎湖:澎湖縣文化局。
    許雪姬等訪問
    2014 《一輩子針線一甲子教學:施素筠女士訪問紀錄》。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張典婉
    1996 《鹿港阿媽與施振榮-施陳秀蓮的故事》。臺北:張老師文化。
    張隆志、郭月如、吳叡人、連憲升、王昭文、嚴婉玲合編
    2008 《恩典之美:高慈美女士圖像史料選輯》。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張美鳳訪談整理
    2012 〈林陳玉里女士生命史訪談紀錄〉,《宜蘭文獻雜誌》91: 123–155。
    莊淑旂,許雪姬
    2001 《莊淑旂回憶錄》。臺北:遠流出版社。
    游鑑明訪問,吳美慧、張茂霖、黃銘明、蔡說麗紀錄
    1994 《走過兩個時代的臺灣職業婦女》。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曾奉紅著
    2013 《鹿港千金臺灣媽》。臺中市:白象文化。
    楊千鶴著、張良澤.林智美譯
    1995 《人生的三稜鏡》。臺北:前衛。
    鈴木怜子著、邱慎譯
    2014 《南風如歌:一位日本阿嬤的臺灣鄉愁》。臺北市:蔚藍文化。
    鄭鴻生
    2010 《母親的六十年洋裁歲月》。臺北:印刻文學。
    鄭玉麗口述;遲景德、林秋敏訪問;林秋敏紀錄整理
    2000 《鄭玉麗女士訪談錄》。臺北:國史館。
    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同窗會學友會
    1933 〈第六編 舊職員、關係者竝卒業生感想-第四期 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時代〉,《創立滿三十年記念誌》。
    臺北州立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
    1933 〈第六章 感想〉,《創立三十五周年記念誌》。
    蔡淑娟撰
    2014 《永遠的許世賢:一位具人道及世界觀的女性民主先驅》。嘉義: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賴淑娟、張美鳳訪談整理
    2014 《宜蘭女聲:阿媽的故事.教育篇》。宜蘭市:宜蘭縣史館。
    謝雪紅口述、楊克煌筆錄
    1997 《臺魂淚(一):我的半生記》。臺北:楊翠華發行出版。
    藍博洲
    2001 《臺灣好女人》臺北:聯合文學。
    簡宛
    2000 《國際牌阿媽的故事-洪游勉傳》。臺北:洪建全出版。
    三、近人專書
    山本禮子
    1999 《植民地臺湾の高等女学校研究》。東京:多賀出版。
    洪郁如
    2018 《近代臺灣女性史:日治時期新女性的誕生》。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許佩賢
    2005 《殖民地臺灣的近代學校》。臺北:遠流出版。
    許佩賢
    2011 《太陽旗下的魔法學校:日治臺灣新式教育的誕生》。臺北:東村出版。
    許佩賢
    2014 《殖民地臺灣近代教育的鏡像─一九三0年代臺灣的教育與社會》。臺北:衛城出版社。
    許聖廸
    2017 《帝國最南:高雄高等女學校》。臺北:巨流圖書。
    傑西.謝爾
    2021 《遊戲設計的藝術》。新北:遠足文化。
    葉立誠
    2001 《臺灣服裝史》。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楊千鶴
    2001 《花開時節》。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鄭麗玲
    2015 《躍動的青春:日治臺灣的學生生活》。臺北:蔚藍出版社。
    鄭麗玲
    2018 《阮ê青春夢:日治時期的摩登新女性》。臺北:玉山出版社。
    臺灣女性史入門編纂委員會編
    2008 《臺灣女性史入門》。京都:人文書院。
    四、期刊、學位論文
    李毓嵐
    2012 〈林獻堂與婦女教育—以霧峰一新會為例〉,《臺灣學研究》13: 93-126。
    吳千住
    2012 〈臺灣北部第一所女子學校發展史之初探:從淡水女學堂到臺灣女子神學院〉,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純慎
    2006 〈大正期における臺湾女子教育〉,《天理臺灣學報》15:177-186。
    何純慎
    2008 〈臺湾近代女子教育の初期成立史研究:植民地と女子教育〉,名古屋大學國際言語文化研究科日本言語文化專攻博士論文。
    吳芷嫻
    2008 〈臺灣女子教育之研究(1683-1945)〉,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卓姿均
    2015 〈日治時期高等女學校與臺灣女性〉,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郁如
    2009 〈學歷.女性.殖民地:從臺北女子高等學校論日治時期女子高等教育問題〉,《臺灣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殖民與近代化論文集》,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頁93-126。
    陳怡君
    2008 〈日治時期新式女子教育的滲透:以楊千鶴求學經歷為例〉,《臺灣史料研究》31: 13-44。
    游鑑明
    1988 〈日據時期臺灣的女子教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專刊》20。
    植野弘子
    2006 〈植民地臺湾における高等女学校生の「日本」:生活文化の変容に関する試論〉,收入五十嵐真子、三尾裕子編,《戦後臺湾における「日本」植民地経験の連続‧変貌‧利用》,東京:風響社,頁121-154。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