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郭淑華
論文名稱: 新北市高職學校商業經營科學生學習態度之研究
The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s at the Department of Business Management in New Taipei City's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指導教授: 許全守
Hau, Chuan-Sho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業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4
中文關鍵詞: 高職學校商業經營科學習態度
英文關鍵詞: department of business management,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learning attitud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19下載:2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新北市高職學校商業經營科學生學習態度之研究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新北市高級職業學校商業經營科(簡稱高職商經科)日間部學生的學習態度,以做為學校辦學和教師教學的參考。依文獻探討分析結果,將學習態度定義由對自我學習的態度、對學校課程設施的態度、對授課教師的態度、對同儕的態度、對解決問題的態度等構面、細分60要項組成,據以發展與設計本研究之調查問卷,針對新北市高職商經科日間部學生採取便利取樣進行調查。調查問卷以郵寄方式寄出,歷經2週後有效回收問卷為295份(87%),彙整資料後經 SPSS 統計軟體進行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 (t-test)、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one-way ANOVA)等統計分析,據以說明和推論本研究的結果。獲致的結論和建議如下:
    一、高職商經科學生的學習態度屬於偏向積極的情形。
    二、高職商經科女生的學習態度較男生積極,且達顯著(.05)水準。
    三、高職商經科學生的就讀年級越高呈現越積極的態度,但對解決問題的態度未達顯著差異。
    四、公立高職商經科學生對同儕的態度較私立學校積極外,其餘之四構面的學習態度均未達顯著差異。
    五、高職商經科學生的家長教育程度對學生的學習態度並無顯著差異的現象。
    六、高職商經科學生的期末學業成績越高其學習態度越積極。
    整體上,高職商經科學生的學習態度仍有努力的空間,應列為學校教學教育的重點,融入日常校園活動和課程進行培養。尤其,男性、低年級和私立學校的學生,以建立學生的自信心和自我學習的態度。

    關鍵字:高職學校、商業經營科、學習態度

    The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s at the Department of Business Management in New Taipei City’s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aimed to understand the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s at the department of business management (DBM) in New Taipei City’s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The results would be useful for referring to plan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school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gained from the analysis of literature, the learning attitudes were defined by the five aspects such as attitude toward self-learning, school curriculum and facilities, teachers, peer students and problem solving. The learning attitudes were composed sixty-six elements and based on which the questionnaire of this study designed. The questionnaires sent to the students in day programs of DBM in New Taipei City’s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After two weeks 295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recovered and achieved with a response rate of 87%. Then, the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SPSS statistical software,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like arithmetic average, standard deviation, one-sample t test, one-way ANOVA and sheffe ' method were used to explore and elaborate this research. Conclusions derived were as follows:
    (1) the students' attitude of DBM tended to positive situation
    (2) the female students presented learning attitude more positive than male students
    significantly
    (3) the higher grade of the students presented a more positive attitude,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roblem solving approach
    (4) the student of public school was more positive than the student of private school in
    the dimension of peer attitudes, others of four dimensions of learning attitude wer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ducation level of parents of students affected
    students' attitude, and
    (6) the higher points of the end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students learning the more
    positive attitude.
    On the whole, there were still to effort improving DBM students in learning attitude and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learning activities and courses. In particular, male, low-grade and private school students, to build students' self-confidence and self-learning attitude.

    Key words: department of business management,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learning attitude

    目次 中文摘要 II ABSTRACT III 謝誌 IV 目次 V 表目次 VII 圖目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研究假設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五節 名詞釋義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高職商經科發展現況 8 第二節 學習態度之意涵 12 第三節 學習態度之相關因素 20 第四節 學習態度之評量 2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0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0 第二節 研究流程與步驟 3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3 第四節 資料統計分析 38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討論 41 第一節 回收樣本描述 41 第二節 高職商經科學生的學習態度現況 43 第三節 高職商經科學生學習態度之差異分析 44 第四節 高職商經科學生學習態度之分析結果 53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55 第一節 結論 55 第二節 建議 57 參考文獻 59 附錄一商經科學生學習態度問卷(預試問卷) 66 附錄二商經科學生學習態度問卷(正式問卷) 70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
    丁嘉慰(2008)。國民中學技藝教育學程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雲林地區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方婷妮(2006)。不同入學背景學生學習態度及學習策略對專業科目學習成就之影響-以二年制工業設計系學生為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文科(1991)。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王玉屏(1981)。國中低收入學生行為困擾、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福林 (1990)。新竹師院學生與師專學生家庭社經地位及其行為學習成就之調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朱敬先(1986)。學習心理學。臺北市:千華出版社。
    江素女(2007)。國中生數學的學習態度與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悅如(2008)。文化資本對國小學童的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之影響-以宜蘭地區六年級國小學童為例。佛光大學社會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市。
    李永吟 (1987)。教學的分析分析。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有效教學研究。臺北市:臺灣書店,頁 225-244。
    李彥儀(2005)。臺北市國民中學導師人格特質、領導行為對班及氣氛之影響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美枝 (2000)。社會心理學─理論研究與應用。臺北市:大洋出版社。
    杜成憲(1994)。早期儒家學習範疇研究。臺北市:文津出版社。
    杜貴欉(2006)。反芻與絮叨:一位高中校長三十堂課的解析。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沈煒比(2011)。國軍軍歌教育教學品質、學習態度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國防大學為例。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新聞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周啟東(2002)。態度決勝負。商業週刊,782期,頁112-121。
    官淑如(1997)。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俊德(2005)。高職實用技能版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困擾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林美靖(2004)。高職商業類科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困擾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邱上貞(2002)。特殊教育導論—帶好班上每位學生。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邱佳椿(2003)。高職電機電子群學生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之路徑模式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施信華(2001)。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態度、教師效能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柯正峰(1989)。升大學補習班學生學習態度、對補習班態度及生活型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洪耿煌、李培才(1997)。省立大甲高工建築製圖科二年級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甲工學報,14,25-44。
    洪基峯(2010)。臺中市國民小學國樂團學生國樂學習態度、學習環境、學業學習成就對國樂學習成就影響之研究。中臺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洪寶蓮(1987)。國中學生個人與環境因素對其行為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洪蘭(2001)。心理學。Henry Gleitman原著。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凃佩儀(2011)。家庭環境對國中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以基隆市某國中英語科為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紀文祥(1971)。修訂包何二氏學習習慣與態度問卷。行政院青輔會編印心理測驗手冊彙編。
    梁鶴騰(2003)。合作學習教學法對高職汽車科建教生專業實務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張永宗(2001)。臺北市高職免試多元入學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困擾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志銨(2002)。高職新課程實施後汽車科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困擾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書局,p.586。
    張春興(2001)。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添洲(2000)。教材教法—發展與革新。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張淵程(2001)。高級職業學校全面實施學年學分制學生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教育部(2005)。統計資料庫線上查詢系統。教育部統計處網頁。取自http://www.edu.tw/statistics/search/search.htm
    教育部(2012)。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高級職業學校群科課程資訊網。網站:http://tpde.tchcvs.tc.edu.tw/course/
    莊智鋒、張秋明(2000)。試辦學年學分制高職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困擾之相關研究。中等教育學報,7,19-42。
    許定邦(2002)。高中高職實施多元入學方案後國中生學習困擾及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許國書(2004)。國中學生生涯發展教育學習態度與學習滿意度相關之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郭生玉(1987)。教師工作心厭與背景因素關係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0,37-54。
    郭生玉(1999)。心理與教育研究法。臺北:精華出版社。
    郭生玉(2003)。教育測驗與評量。臺北:精華出版社。
    陳文茜(2011)。正面態度,改變命運--奧巴馬。2012-08-03搜尋自http://www.chtr.org.tw/chtr/02/62.doc
    陳李綢(1998)。台灣師範大學學生生活適應之調查研究。測驗年刊,45,159-180。
    陳銘漢、李清波、李鳳美(2006)「偏遠學校學生家庭因素對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42,P54.
    陳瑞洲(2003)。我國高中職汽車科多元入學管道學生實習課程學習態度、學習困擾與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陳銘漢、李清波、李鳳美(2006)。偏遠學校學生家庭因素對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42,P54.
    陳麗娟(1994)。我國國民補習學校班級氣氛及其與成人學生學習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單繩武(1978)。慎思與明辨。臺北:大海文化事業公司。
    黃中天、洪英正(1992)。心理學。臺北市:桂冠心理學叢書。
    黃文喜(2008)。921震後國小新校園空間使用、休閒活動之滿意度研究。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黃信城 (2003)。家庭教育資本與學生學習態度之研究—居住嘉義偏遠地區與一般地區國中生之比較。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黃思芸(2005)。高職學生國文科學習態度與學習困擾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未出版,雲林縣。
    黃朝凱(2003)。國民小學學童知覺班級氣氛、學習態度與創造傾向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黃港友(2004)。綜合中學選修專門學程學生學習態度和學習滿意度相關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楊朝祥(2003)。高職教育的重整與再出發。國家政策論壇夏季刊,7期,頁8-11。
    葛樹人(1991)。心理測驗學。台北市:桂冠圖書公司。
    廖佳紅(2004)。資源班學生學習困擾與輔導。師說,178,59-60。
    劉永水(2001)。高級職業進修學校與企業機構合辦員工進修班生學習態度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東敏(2003)。職校學生之重要他人影響、學習態度、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博元(2009)。提升大學教與學品質 - 由通識教育談起。2009年南區通識教育學術研討會。
    鄭秀玲(2011)。兩岸小學生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研究 。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鄭耀嬋(2004)。國小融合班學生學習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3,215-260。
    盧雪梅(2000)。多元教學評量的理念和實務。教育研究,76,57-66。
    賴葆禎(1993)。學習態度測驗量表。臺北:中國行為科學社。
    謝易裕(2003)。中部地區高中職工科學生因應技專校院實施多元入學其學習困擾與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謝琇玲(2000)。青少年心理學。高雄市:麗文出版社。
    鍾永昌(2004)。合作學習對高職輪調式建教合作班學生學習成就學習態度及人際關係影響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鐘武龍(2006)。中等學校農業類科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困擾之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簡茂發(1984)。高級中學學生家庭社經地位背景、教師期望與學業成就之關係。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嚴長壽(2011)。教育應該不一樣。臺北:天下遠見出版。
    蘇建文、陳小娥(1977)。父母教養方式與少年生活適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報,190,91-106。

    貳、網路資料來源
    行政院主計處(2012)。網址http://www.dgbas.gov.tw/mp.asp?mp=1
    職訓局(2012)。熱門職缺統計。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mark-talknba/article?mid=48&prev=49&l=f&fid=22
    職業教育司(1998)。高職經營科教育目標。資料來源於教育部高級職業學校群科課程資訊網http://tpde.tchcvs.tc.edu.tw/course/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2012)。高級中等學校。網址 http://www.tpde.edu.tw/ap/highschool_view2.aspx?ctycod=01&type=3

    參、英文部份
    Brandt (198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pelessness and selected variables in women receiving chemo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Oncology Nursing Forum,14(2),35-39.
    Choate, J. S. (Ed.) (2004). Successful inclusive teaching: Proven ways to detect and correct special needs. Boston, MA: Pearson Education.
    Eagly, A. H. & Chaiken,S. (1993). The psychology of attitudes. Fort Worth, TX: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Elbert G.H. (2005).Attitude,杜風譯,喬木書局出版。
    Gagné, R. (1985). The conditions of learning and the theory of instruction, (4th ed.).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Gagné, R. (1979). 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2nd ed.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296.
    Gardner, H. (1985). The mind's new science: A history of the cognitive revolution. New York: Basic Books.
    Harrell, Keith D. (2005). Attitude is everything: 10 life-changing steps to turning attitude into action. NY: Harpercollins.
    Lipsky. C. K (1981). The modification of student’ attitudes toward disabled persons.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13-17.
    Meier, D. (1995). How our schools could be. Phi Delta Kappan, January,369-373.
    Meier, F. E. (1992). Competency-based instruction for teachers of students with special learning needs. Boston: Allyn & Bacon.
    Voogt, Joke & Roblin, Natalis Pareja (2012).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frameworks for 21st century competences: Implications for national curriculum policies. Jounal Curriculum Studies, 44(3), 299-321.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