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尤瑋毅 Yu, Wei-Yi |
---|---|
論文名稱: |
影像媒體演進下的人物繪畫創作研究 A Study of Portrait Painting in the Evolution of Visual Media |
指導教授: |
黃進龍
Huang, Chin-Lung |
口試委員: |
陳貺怡
CHEN, Kuang-Yi 白適銘 Pai, Shih-Ming 朱友意 CHU, Yu–Yi 林偉民 Lin, Wei-Min 黃進龍 Huang, Chin-Lung |
口試日期: | 2024/01/29 |
學位類別: |
博士 Docto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24 |
畢業學年度: | 11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92 |
中文關鍵詞: | 油畫人物 、動態 、自媒體 、藝術傳播 、影像媒體 |
英文關鍵詞: | Figure painting, Dynamics, We media, Art communication, Visual media |
研究方法: | 主題分析 、 歷史研究法 、 觀察研究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400391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2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首先探究影像媒體和數位科技如何深刻影響人物繪畫創作。從後印象派時期至今,尤其是在二十一世紀社群媒體的蓬勃發展下,人物畫的創作過程和藝術家的媒體傳播方式都經歷了顯著變革。
除了媒體形式的演變,這些變革同時也觸及藝術與心靈的更深層交互。研究以潛意識心理分析為出發點,探索了在新媒體環境下,如何適應或改變繪畫中的元素和技巧。透過具體的實例解析,本研究更進一步揭示了藝術作品如何反映創作者和觀者的心靈狀態。本研究涵蓋了多個角度和主題,包括藝術史的發展脈絡、哲學和心理學的影響,以及具體的創作實例。
本論文共有八個章節:第一章:「緒論」,概述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架構;第二章:「西方人物畫發展概要與影像媒體的演進」,分析了從文藝復興到現代社群媒體時代,影像媒體如何影響西方人物畫的發展;第三章:「人物畫與心靈的哲學探討」,從哲學和心理學的角度,探討了藝術與心靈的相互影響;第四章:「人物繪畫創作理念、形式與自媒體應用」,聚焦於人物繪畫創作的視覺表現及在自媒體中的具體應用與影響;第五章:「人物繪畫創作作品解析」,透過作品解析不同生命階段的視角,深入探究了人物繪畫創作的多重面貌;第六章:「結論」,對全文進行總結。
This study first explores how image media and digital technology profoundly impact portrait painting creation. From the post-Impressionist period to the present, especially with the flourishing development of social media in the 21st century, both the process of portrait painting creation and the artists' media communication methods have undergon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addition to the evolution of media forms, these changes also touch upon a deeper interaction between art and the human psyche. Star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bconscious psychological analysis, the research explores how to adapt or change the elements and techniques in painting with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Through concrete examples, this study further reveals how artworks reflect the mental states of both the creators and the viewers. The research covers multiple perspectives and themes,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context of art history, the influence of philosophy and psychology, as well as specific creative examples.
This thesis consists of eight chapter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outlines the research motivation and objectives, research scope, and framework; Chapter Two: "Overview of Portrait Painting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Image Media," analyzes how image media have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portrait painting from the Renaissance to the modern era of social media; Chapter Three: "Philosophical Exploration of Portrait Painting and the Human Psyche," explores the mutual influence between art and the human psyche from philosophical and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Chapter Four: "Concepts, Forms, and Self-Media Applications in Portrait Painting Creation," focuses on the visual expression of portrait painting creation and its specific applications and influences in self-media; Chapter Five: "Analysis of Portrait Painting Creation Works," delves into the multiple facets of portrait painting cre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works from different stages of life; Chapter Six: "Conclusion," provides a summary of the entire thesis.
中文書籍
王聖,《西方傳統油畫三大技法》,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9。
王林,《美術型態學》,台北:遠流出版社,1998。
朱光潛,《談美》,台中:五南出版社,2021。
何長珠,《表達性 藝術治療14講》,台北:五南出版社,2012。
何政廣,《美術大辭典》,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81。
何肇衢,《塞尚》,台北:藝術圖書公司, 1992。
李幼蒸,《結構的時代——結構主義論析》,台北:谷風出版社,1988。
黃音編,《Holbein 霍爾拜因》,吉林:吉林美術出版社,2012。
陳碧珠,《肖像畫:畫藝百科系列》,台北:三民書局,2005。
陳若漪,《人是從猴子變來的嗎》,台北:蓋亞文化,2002。
郭維國,《暴喜圖一記憶與情境的堆疊》,台北:大未來畫廊,2002。
施淑萍,《雙凝-論女性藝術家眼中的他者視角》,台中 : 國立台灣美術館。
梁光耀,《藝術終結者:論丹托的藝術哲學》 ,台北:五南出版社,2013。
楊熾宏,《現代美術新潮》,台北:藝術圖書公司,1987。
張春興,《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印行,再版,2003。
葉紅,《傑夫.沃爾》,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2010。
劉瑞祺主編,《近代肖像意涵的論辯》,台北:遠流,2012。
劉振源,〈抽象派繪畫〉,台北:藝術圖書公司,1998。
蔣勳,《蔣勳細說紅樓夢》,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羅文玲,《滌煩子羅文玲•茶文化筆記》,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21。
三浦佳世著,林詠純譯,《用視覺心理學看懂名畫的秘密》,新北市:遠足文化,2020。
村上隆著,江明玉譯:《藝術創業論》,台北:商周出版社,2007。
朴鍾澔著,邱麟翔譯,《藝術何以如此悲傷》,台北:暖暖書屋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22。
Bullock, Alan著,董樂山譯,《西方人文主義傅統》,台北:究竟出版社,2000。
De Fiore, Angelo著,王天清譯,《巨匠美術週刊—大衛》,台北:錦繡出版公司, 1992年。
Muntsa Calb’o Angrill 著,鍾肇恒譯,《畫藝大全系列--肖像畫》,台北:三民書局,1997 年。
Danto, Arthur C. 著;林雅琪、鄭惠雯譯,《在藝術終結之後 當代藝術與歷史藩籬》,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
Jung, Carl Gustav 著,劉宏信譯,《紅書 讀者版》,台北:心靈工坊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20。
Gombrich, E.H.著,雨云譯,《藝術的故事》,台北:聯經出版社, 1998。
E.M, Gombrich,著,范景中譯,《藝術與錯覺》,廣西:廣西美術出版社,2012。
Focillon, Henry著,吳玉成譯:《造形的生命》,台北:田園城市文化公司,2003。
Van Loon, Hendrik Willem著,林曉欽譯,《人類的藝術 (下)》,台北:米娜貝爾出版公司,2016。
Focillon , Henry 著,吳玉成譯:《造形的生命》,台北:田園城市文化公司,2003。
Monbourquette, Jean著;鄭玲玲譯,《和陰影做朋友》,新北市:上智出版社,2009。
Alberti, Leon Barrista著,高遠譯,《論繪畫》,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22。
Atkins, Robert著,黃麗絹譯,《藝術開講》,台北市:藝術家雜誌社,1996。
Appignanesi, Richard 著,黃訓慶譯,《後現代主義》,台北縣:立緒文化事業,1996。
Rolland, Romain著,諾貝爾文學編譯委員會譯,《羅曼羅蘭作品選》,台北:環華館,2001。
Descartes, Rene著,麗景仁譯,笛卡兒《第一哲學沉思集》,北京 :商務出版社,1996。
Korner, S. 著, 蔡坤鴻譯, 《康德》,台北: 遠景出版社, 1985。
Sontag, Susan著,黃燦然譯。《論攝影》,台北:麥田出版社, 2010。
Gombrich, Sir E.H and Hochberg, Julian and Black, Max著,錢麗娟譯,《藝術、知覺與現實》,新北:木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21。
Eckhart Tolle著;梁永安譯,2023,《當下的力量:通往靈性開悟的指引》,橡實文化出版社。
Benjamin, Walter著;王才勇譯,《攝影小史: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Windelband , Wilhelm 著, 羅達仁譯 , 《西洋哲學史》, 台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 9 9 8 。
中文碩博論文
余蘋,〈自媒體如何成為意見領袖?以知識型自媒體為例〉,收錄於《國立清華大學碩士論文》, 2021。
沈裕融,〈形象、聖像、肖像: 肖像攝影的倫理美學研究〉,收錄於《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論文》, 2018。
李維菁,〈郭維國:畫出自三的內在〉,收錄於《藝術家雜誌社》,329期,2002。
李維菁,〈中年暴喜〉,收錄於《藝術家雜誌社》,329期,2002。
李淳玲,〈康德哲學問題的當代思索〉,收錄於《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論文》,2004。
林克明,〈影像與意象:拉岡的影響論與巴特的電影論〉,收錄於《文化研究》。6期,2008。
吳嘉瑄,〈揭示另一種「真實」:李希特(Gerhard Richter)的繪畫藝術〉,收錄於《今藝術》,189期,2008。
黃文三,〈從正向心理學論生命教育的實施〉,收錄於《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 2009。
彭子睿,〈從一般知覺到審美知覺—一個現象學的進路〉,收錄於《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 2002。
張君印,〈形象與意義與真實:生命力與表象之存在價值〉,收錄於《東海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 2007。
劉俊蘭,〈自省與觀人:藝術家的自畫像與肖像畫(1)--畢卡索〉,收錄於《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學系期刊》, 3 期,2000。
蔡妍妮,〈杜威終身教育思想的核心觀念及其對樂齡教育的啟示〉,收錄於《華醫學報》,48期,2018。
羅潔尹,〈我與我-藝術家自我探索與刻劃〉,收錄於《高雄市立美術館》, 2002。
西文書籍
Herwitz, Daniel, Aesthetics: Key Concepts in Philosophy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2008.
Richard Brilliant, Portraiture, Reaktion Books, 1st Edition, 1991.
Bowman, S., & Willis, C. We media. How audiences are shaping the future of news and information, 2003.
E. Whittaker and A Landrum, Non-Site to Celebration Park: Essays on Art and the Politics of Space, Bath Spa University, 2007, pp. 13–32
網站資料
白適銘,〈作為劇場的身體及其「擬劇化」—當代藝術的跨域性身體改編〉
http://www.arttaipei.com/information.asp?id=1080。(2023年11月2日檢索)
林欽賢,〈書法的預言書法倩影三連作〉http://www.lotudit.com/products_detail.php?Key=238。
(2023年11月17日檢索)
林政平,〈AI孫燕姿成中國頂流歌手! 孫燕姿本尊「感歎發聲了」〉
https://tw.news.yahoo.com/ai孫燕姿成中國頂流歌手!-孫燕姿本尊「感歎 發聲了」-105415853.html
唐煒哲,〈不少藏家排隊2023年等收購〉
https://www.ctee.com.tw/news/20221107700531-431207。(2023年11月24日檢索)
黃雅琪,〈AI換臉119人賣謎片撈1300萬 小玉一審判5年6月〉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20721edi034/。(2023年4月6日檢索)
劉孜芹,〈Sony世界攝影大獎冠軍作品是AI畫的!攝影師拒領獎盼加速業界規範〉,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3&SerialNo=170604。(2023年10月21日檢索)
〈AI畫作拿下比賽一等獎惹怒人類藝術家,主辦方:照常頒獎〉
https://tw.news.yahoo.com/news/ai畫作拿下比賽一等獎惹怒人類藝術家,主辦方:照常頒獎-051536602.html。(2023年4月6日檢索)
〈AI模仿繪師風格生新圖是好是壞?大量繪師集體反對發「無斷轉載」公告〉
https://tw.news.yahoo.com/ai-mimic-015134223.html。(2023年4月10日檢索)
Erica Flynn,〈Human Emotions by Will YU〉
https://magzoid.com/human-emotions-by-will-yu/。(2023年11月24日檢索)
Margherita Cole,〈Poignant Oil Paintings Reflect on the Way the Pandemic HasImpacted Life as We Know It〉
https://mymodernmet.com/will-yu-expressive-pandemic-oil-painting/。(2023年11月24日檢索)
Margherita Cole,〈Poignant Oil Paintings Reflect on the Way the Pandemic Has Impacted Life as We Know It〉
https://mymodernmet.com/will-yu-expressive-pandemic-oil-painting/。(2023年11月24日檢索)
New York Sotheby’s ,〈Art must be ‘sincere’〉
https://www.sothebys.com/bsp-api/lot/details?itemId=63e65e2d-707e-4a5a- 9270-4c29a93c433b。(2023年11月24日檢索)
Taneesha Datta,〈Will Yu-SEPIA〉,https://thesepia.org/will-yu。(2023年11月24日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