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小芬
論文名稱: 高高屏地區國小體育教師工作壓力與倦怠之研究
指導教授: 闕月清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5
中文關鍵詞: 國小體育教師工作壓力工作倦怠
英文關鍵詞: Elementary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job stress, burnout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504下載:5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高高屏地區國小體育教師工作壓力與倦怠之研究
    2009年6月
    指導教授:闕月清
    研 究 生:陳小芬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體育教師工作壓力與倦怠之情形。研究方法透過半結構式訪談六位高高屏地區兼任教練的國小體育教師,試圖探討造成國小體育教師工作壓力和倦怠的影響因素。研究結果發現,國小體育教師身兼多重角色,而有不同的工作壓力與倦怠感,在工作壓力感受方面為中等程度,壓力來源分別因扮演不同角色而有不同的壓力。是一位體育教師時,壓力來源有學校方面、家長方面、學生方面、行政方面和導師方面的壓力;是一位教練時,壓力來源有經費來源不足、訓練方面、比賽方面、成績方面、選手方面和自我專業提升方面的壓力。在工作倦怠方面感受為中等程度,造成的倦怠感受分別為對工作產生無力感、對工作沒有成就感和想轉換工作跑道。在面對壓力所做的因應對策有溝通、情緒抒發、放棄和運動,依據研究結果,建議政府推廣體育活動,並加強宣導,以達一校一體育團隊之目標;同時舉辦更多體育相關研習,加強體育教師專業能力,求降低國小體育教師壓力,更能積極地促進體育團隊的訓練和成長。

    關鍵詞:國小體育教師、工作壓力、工作倦怠

    Job Pressure and Burnout of Kao-Suing / Pin-Tung
    Elementary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Master’s Thesis, June, 2009 Chen, Hsiao Fen
    Advisor:Keh Nyit Chin, Ph.D.

    Abstract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job pressure and burnou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during their working hours, factors that caused their job pressure and burnout. Semi-structural interview was used to interview six coaches in Kao-Suing/Pin-Tung region who were also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The research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played multi-roles in elementary school, experienced different types of job stress and burnout. Job pressure was about medium level while the sources of pressure came from playing different roles. As a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he/she experienced pressure from school, parents, students, administrators and classroom teachers. As a coach, pressure came from insufficient budget, training, competition, performance, athletes, and self professional growth. Job stress was also about medium level that each came from feeling helpless toward his/her work, lack of self-fulfillment and desire to change career path.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used the following steps when encountered with pressure: to communicate, expressed emotions, give up and did exercis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it was recommended that government should encourage more athletic activities and have more extensive promotion on sports events. The objective for one-school-one-sports club could be reached. At the same time, sports related courses should be held more frequently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professionalism, to minimize the stress fo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and to facilitate sports club training and professional growth.

    Key words: Elementary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job stress, burnout

    目次 口試委員與系主任簽字證書……………………………………… i 授權書………………………………………………………………i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iv 謝誌…………………………………………………………………v 目次…………………………………………………………………vi 表次…………………………………………………………………ix 圖次………………………………………………………………… x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研究問題……………………………………………4 第四節 研究限制……………………………………………4 第五節 名詞釋義……………………………………………5 第六節 研究的重要性………………………………………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壓力的意義…………………………………………8 第二節 教師工作壓力………………………………………14 第三節 教師工作倦怠………………………………………18 第四節 體育教師角色概念…………………………………29 第五節 影響教師生涯發展的因素…………………………34 第參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參與者…………………………………………38 第二節 研究工具……………………………………………40 第三節 研究步驟……………………………………………42 第四節 資料處理……………………………………………45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國小體育教師角色工作壓力之分析……………… 47 第二節 國小體育教師工作倦怠之分析…………………… 73 第三節 國小體育教師所面臨的困境與因應對策………… 82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92 第二節 建議………………………………………………… 94 引用文獻 一、中文部份………………………………………………………98 二、英文部份………………………………………………………106 目次(續) 附錄 附錄一:國中體育教師工作壓力與倦怠和因應方式問卷………108 附錄二:訪談邀請涵………………………………………………113 附錄三:訪談同意書………………………………………………114 附錄四:訪談大綱…………………………………………………115 表次 表1 生活事件心理壓力狀態評定表………………………………11 表2 台灣近年新生兒出生率………………………………………17 表3 教師工作壓力與倦怠相關研究………………………………27 表4 體育教和教練角色的共通性…………………………………33 表5 國小體育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現況……………………38 表6 研究參與者基本資料……………………………………… 39 圖次 圖1 Karasek的模型在不同職務中的結果……………………… 24 圖2 研究流程圖………………………………………………… 37 目次 口試委員與系主任簽字證書……………………………………… i 授權書………………………………………………………………i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iv 謝誌…………………………………………………………………v 目次…………………………………………………………………vi 表次…………………………………………………………………ix 圖次………………………………………………………………… x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研究問題……………………………………………4 第四節 研究限制……………………………………………4 第五節 名詞釋義……………………………………………5 第六節 研究的重要性………………………………………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壓力的意義…………………………………………8 第二節 教師工作壓力………………………………………14 第三節 教師工作倦怠………………………………………18 第四節 體育教師角色概念…………………………………29 第五節 影響教師生涯發展的因素…………………………34 第參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參與者…………………………………………38 第二節 研究工具……………………………………………40 第三節 研究步驟……………………………………………42 第四節 資料處理……………………………………………45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國小體育教師角色工作壓力之分析……………… 47 第二節 國小體育教師工作倦怠之分析…………………… 73 第三節 國小體育教師所面臨的困境與因應對策………… 82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92 第二節 建議………………………………………………… 94 引用文獻 一、中文部份………………………………………………………98 二、英文部份………………………………………………………106 目次(續) 附錄 附錄一:國中體育教師工作壓力與倦怠和因應方式問卷………108 附錄二:訪談邀請涵………………………………………………113 附錄三:訪談同意書………………………………………………114 附錄四:訪談大綱…………………………………………………115 表次 表1 生活事件心理壓力狀態評定表………………………………11 表2 台灣近年新生兒出生率………………………………………17 表3 教師工作壓力與倦怠相關研究………………………………27 表4 體育教和教練角色的共通性…………………………………33 表5 國小體育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現況……………………38 表6 研究參與者基本資料……………………………………… 39 圖次 圖1 Karasek的模型在不同職務中的結果……………………… 24 圖2 研究流程圖………………………………………………… 37

    引用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俊民(1989)。國民中學教師成就動機與職業倦怠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王文科、王智弘(2007)。教育研究法,五南圖書出版公司,臺北市。
    尤逸歆(2003)。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工作倦怠與生活滿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內政部戶政司(2008)。我國新生兒出生率。2009年5月4日,取自內政部戶政司網址: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15408&CtNode=4594
    方光瑋(2007)。工作倦怠,該休假還是辭職?康健雜誌,106。2008年3月26日,取自http://news.yam.com/view/mkmnews.php/529659
    方玉婷(2008)。臺灣地區公立國民中學體育組長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江欣怡(2006)。三大抒壓快樂療法 30世代太倦怠!。2008年4月28日,取自30雜誌網,網址http://forum.30.com.tw/Main/index.aspx
    江欣霓(2001)。國小教師工作壓力,情緒智慧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彥君(2002)。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李佩玲(2006)。臺南地區國中體育教師時間管理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何郁玲(1999)。中小學教師職業倦怠,教師效能感與生命意義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呂秀華(1997)。國民中學教師背景變項、工作壓力、行動控制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碩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縣。
    車先蕙(2006)。老大靠邊閃!主管人員的壓力管理。新光醫訊,172。2008年7月10日,取自http://www.skh.org.tw/mnews/172/2-1.htm
    林秀靜(1998)。國中資優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林思妙(1993)。從認知評估、因應方式看國中教師的工作壓力歷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純文(1996)。國民小學組織氣候、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林義男、王文科(1998)。教育社會學,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臺北市。
    林郁絲(2000)。組織變革中國民小學教師角色壓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林清和(2001)。教練心理學,文史哲出版社,臺北市。

    林佳蓉(2002)。幼兒教師任教職志、工作壓力與社會支持之質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林克泓(2008)。臺北市國民小學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芝安(1999)。為什麼我老是工作倦怠。康健雜誌,15。2009年2月18日取自: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index.jsp?id=1629
    姚良志(2008)。國小體育教師角色衝突與組織承諾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縣。
    洪素卿(2008,8月6日)。上班就沒勁 老覺厭煩,小心工作疲勞惡性循環。自由時報,B7版。
    邱永林(2008,7月10日)。創造快樂ABCD法則。自由時報,D11版。
    邱欣怡(2008)。國民小學教師情緒勞務與工作倦怠之關係研究—以工作投入、社會支持為調節變項。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吳政融(2001)。大學體育教師工作壓力及因應方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福榮(2002)。臺南縣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南教育大學,臺南市。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記者(2003)。2003年教師工作壓力調查超乎負荷,我們必須起來對抗惡劣環境,462。2008年6月1日,取自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網址http://www.hkptu.org/ptu/director/pubdep/ptunews/462/index.htm
    范熾文(1993)。國民中學組織結構與教師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季力康等(譯)(2008)。競技與健身運動心理學。禾楓出版社,臺北市。(Weinberg, R. S., & Gould, D. 2002)
    姜韻秋(2005)。臺灣地區中等學校桌球教練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巿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柯澍馨、林靜怡(2006)。高中舞蹈教師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以臺灣地區公立高中舞蹈班為例。[電子版]。藝術學報,79,231-251。
    高玉蘋(2008)。桃園縣國中體育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巿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徐武雄(2006)。你適合當教練嗎?而運動教練和體育教師又有何差異。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籃球委員會。2008年4月30日,取自http://uba.tw/modules/newbb/viewtopic.php?topic_id=1428&forum=6
    涂燕玲(2003)。國民小學教師角色衝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唐文儀(1998)。花蓮縣國民小學學生教室行為與教師工作倦怠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陳怡錚(2000)。國中女教師生涯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青勇(2001)。國民小學兼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陳榮茂(2002)。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陳文長(2005)。國民小學體育教師教學熱忱、發展趨勢及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院,桃園縣。
    陳佳瑩(2006)。國中體育教師工作壓力、壓力因應方式與工作倦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院,桃園縣。
    陳嘉雄(2008)。國小體育教師之理想圖像。學校體育,18(107),59-63。
    陳裕芬、方信淵、黃國展(2006)。桌球教練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電子版]。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學報,26,43-50。
    陳紀螢(2008)。高中舞蹈資優班初任組長壓力來源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基隆市教育局(1999)。基隆市八十七學年度發展小班教學諮詢中心檢討與建議。2008年5月30日,取自教育部小班教學網站http://class.eje. isst.edu.tw/
    許義雄(2000)。我國體育教師專業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89-2413-H-003-001-S 。
    教育部國語重編辭典(2009)。2009年6月4日,取自http://dict.revised.moe.edu.tw/
    梁玉秋(2002)。國民中學棒球教練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
    湯淑貞(2001)。管理心理學,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臺北市。
    馮宏雲(2006)。臺中地區高中、職體育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郭峰偉(1999)。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郭耀輝(2004)。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郭晏庭(2006)。桃園市國民小學普通班級任教師工作壓力,工作滿意度與組織承諾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縣。
    郭泰平(2001)。國民中學教師對教育改革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郭浚經(2008)。臺北縣市公立國民中學訓導主任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葉龍源(1998)。國民小學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張春興(2000)。教育心理學,臺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臺北市。
    張乃文(2004)。臺北縣國小教育人員情緒勞務負荷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
    張淨怡(2008)。大學新進教師工作壓力與專業發展之探究~以北部某國立大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
    葉椒椒(1995)。工作心理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臺北市。
    黃義良(2001)。九年一貫課程下的教師工作壓力與調適策略。國教輔導,(41),2,6-9。
    黃義良(1999)。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的工作壓力與調適方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黃光雄(主譯)(2001)。質性教育研究。嘉義市:濤石文化。(Robert C.B., & Sari K. B.,1998)
    黃介宏(2006)。臺北市國小體育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崇儒(2004)。運動教練訓練之功能。國民體育季刊,147。2008年4月29日,取自http://www.sac.gov.tw/annualreport/Quarterly147/p5.asp
    彭潔(2007)。每天鍛煉一小時為何難?2008年2月10日,取自新浪網http://sports.sina.com.hk/cgi-bin/news/show_news.cgi?type=new&date=2007-11-21&id=1371169

    童昌雄(2008)。教導主任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以高屏兩縣國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楊霩晨(2006)。大學院校體育教師工作價值觀、組織承諾及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廖翌妙(2002)。國小教師壓力事件、因應方式與情緒經驗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廖國鋒、林錦清(2000)。組織焦慮影響員工角色結構壓力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2002年管理創新與新願景研討會手冊(頁54-69)。臺北縣:真理大學淡水校區。
    廖光榮(2002)。國中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歐宗明(2000)。小學體育教師角色知覺差距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享呈(2007)。男女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憂鬱傾向之差異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縣。
    謝艾萍(2007)。高中籃球教練壓力來源與因應策略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謝連揚(2007)。國民中學資訊組長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謝玫芸(2008)。高雄市國小教師外向性人格、角色壓力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鍾明勳(2006)。我的心真的累了:談工作倦怠。公務人員健康報(3)。
    簡曜耀(1999)。我國學校體育發展與策略。臺北市:行政院體委會。
    簡曜輝等(譯)(2002)。競技與健身運動心理學。臺北市:運動心理學會。(Robert S. W., & Daniel G., 2002)
    顏耀南(2002)。教師職業倦怠相關變項之後設分析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嚴文廷(2007)。校園意外誰賠?教師催生責任險。2008年3月15日,取自臺灣立報http://www.lihpao.com/news/in_p1.php?art_id=16605
    二、 英文部份
    Canon, W. B. (1932). The wisdom of the body. New York, NY: Norton.
    Dunham, J. (1976). Stress situations and responses. In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olmasters. (ED), Stress in Schools. Hemd, Hempstead: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olmaster.
    Edelwich, J. & Brodsky, A. (1980). Burnout: Stage of Disillusionment in the Helping Professions. New York, NY: Human Sciences Press.
    Freudenberger, H. J. (1974). Staff burnout.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30, 159-165.
    Friedman, M., & Roseman, R. H. (1974). Type A Behavior and Your Heart. New York, NY: Knopt
    Holnies, T. H., & Rahe, R. H. (1967). The social readjustment rating scale.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11(2), 213-21. 
    Koch, A. L. (1982). Mutation and growth rates from Luria-Delbrück fluctuation tests. Mutation. Research. 95: 129–143.
    Karasek, R. (1979). Job Decision Latitude, Job Demands and Mental Strain: Implications for Job Redesign.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4: 285-308.
    Lazarus, R. S., & Folkman, S. (1984).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 New York, NY: Springer.
    Meichenbaum, D. H. (1977). Cognitive behavior modification: An integrative approach. New York, NY: Plenum Press.
    Maslach, C., & Jackson, S. E. (1981). The measurement of experienced burnout.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Behavior, 2(1), 99-113.
    Mishler, E. G.. (1986). Research Interviewing: Context and Narrative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Maslch, C., Schaufeli, W. B. & Leiter, M. P. (2001). Job burnout.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52. 397-422.
    McGrath, J. E. (1970). Major methodological issues. In J. E. McGrath (Ed.),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in Stress .19-49. New York, NY: Holt, Rinehart, & Wilson.
    Patton, M. Q. (1990).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Beverly Hills, CA: Sage.
    Sabock, R. J. (1985). The coach. U.S.A: Human Kinetics Publishers, Inc.
    Weiss, R. S. (1982). Attachment in adult life. In C. M. Parkes & J. Stevenson-Hinde (Eds.), The place of attachment in human behavior. New York, NY: Basic Books.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