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賴育鍾
論文名稱: 概念構圖教學策略應用在八年級學生政府概念學習之行動研究
指導教授: 鄧毓浩
Teng, Yuh-Haw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5
中文關鍵詞: 概念構圖政府概念行動研究八年級公民科社會學習領域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45下載:4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Novak 根據Ausubel 的學習理論所發展出來的「概念構圖學習策略」,運用於八年級學生在政治課程的「政府概念」學習之行動研究。為瞭解概念構圖教學在八年級學生學習政治課程「政府概念」之情形,本研究擬採用行動研究法,選取研究者任教之二個班級作為研究的對象。將八年級學生政治課程中提及的「政府概念」加以設計與規劃,並運用概念構圖教學策略進行課程。透過資料的蒐集與分析,觀察概念構圖教學運用於實際教學的情形、瞭解概念構圖教學策略對八年級學生在的政治課程「政府概念」的學習狀況、另有概念與概念改變的情形,以及瞭解學生在透過概念構圖教學策略學習政府概念之意見與態度,並根據行動研究「計畫—行動—觀察—反省—修正—再行動」不斷的循環模式,改進教材設計與教學。最後,蒐集資料進行分析、討論,以提出結論。
    茲將研究結論陳述如下:
    一、概念圖教學策略對八年級學生學習政府概念有顯著的成效。
    二、大部分的學生均認為概念構圖教學策略運用於政府概念的學習有正面幫助。
    三、大部分學生喜歡老師用概念圖的方式進行課程,且願意將概念圖的學習方式用於公民科與其他學科的學習上。
    四、學科認知能力較差的班級,對概念構圖教學活動的接受程度高於學科認知能力較佳的班級。
    五、概念圖繪製有助於瞭解學生的另有概念,透過概念構圖教學活動有助於學生另有概念狀況的減少。
    六、教師規劃概念構圖教學活動應考量學生的先備知識,結合生活化補充教材與教學輔具,以增進學生的學習動機,減少學習的困難。
    七、概念構圖教學行動研究,有助於研究者進行教學反思、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以改進教學。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 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7 第四節 名詞釋義 ……………………………………………………………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概念構圖教學之理論基礎 ………………………………………… 11 第二節 概念與學習 ………………………………………………………… 26 第三節 國中公民課程政府概念之探討 …………………………………… 42 第四節 概念圖示在社會科之教學應用 …………………………………… 51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方法 …………………………………………………………… 70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參與者 …………………………………………… 73 第三節 研究設計與研究程序 ……………………………………………… 78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84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 88 第六節 單元教學活動設計 ………………………………………………… 91 第七節 研究倫理…………………………………………………………… 101 第四章 概念構圖教學歷程、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概念構圖教學的情形與討論……………………………………… 103 第二節 另有概念與概念改變情形之探討 ……………………………… 137 第三節 概念構圖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分析……………………… 155 第四節 學生對概念構圖教學之意見分析………………………………… 16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結論 ………………………………………………… 197 第二節 建議 ……………………………………………………………… 202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 206 二、西文部分 ……………………………………………………………… 211 附錄 附錄一 教學省思日誌 ………………………………………………… 212 附錄二 教學觀察評鑑表………………………………………………… 213 附錄三 教室觀察紀錄表………………………………………………… 215 附錄四 學生晤談大綱 ………………………………………………… 216 附錄五 概念構圖教學意見調查問卷…………………………………… 217 附錄六 概念構圖教學學習單…………………………………………… 220 附錄七 概念構圖教學法回饋單………………………………………… 224

    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1994)。質的教育研究法(第二版)。台北:五南書局。
    王薌如(1994)。概念圖教學在國中生物學習之成效。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薰巧(2003)。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程運用概念構圖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朱南平(2003)。國小社會科概念構圖教學策略之行動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淑卿(1997)。知識結構的重要特性之分析暨促進知識結構教學策略之實驗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
    何治鈴(2001)。概念構圖與合作學習應用於綜合高中會計科目教學成效之研究。中原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俊青(1999)。建構式概念教學在國民小學社會科的實驗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余民寧(1997)。有意義的學習─概念構圖之研究。台北:商鼎文化。
    余漢儀(1998)。社會研究的倫理。嚴祥鴛編,危險與秘密:研究倫理。台北:三民。
    吳裕聖(2000)。概念構圖教學策略對國小五年級學生科學文章閱讀理解及概念構圖能力之影響。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永吟(1998)。認知教學:理論與策略。台北:心理。
    李妍儀(2003)。國中生在不同學習階段的概念構圖之探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化學系碩士論文。
    李秋芳(2001)。國小高年級社會科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建儒(2000):全球資訊網之電腦輔助學習系統之研究─ 以力的分解與合成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生傳(1995)。概念學習與發展的階次模式理論研究(二)—概念教學的實驗研究。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林生傳(1998)。建構主義的教學評析。課程與教學季刊,1(3),1-14。
    林宜利(2002)。「整合繪本與概念構圖之寫作教學方案」對國小三年級學童記敘文寫作表現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郁展(2002)。概念構圖在國小「過程導向」寫作教學的應用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純年(1997)。概念圖對國小學童自我學習科學說明資料之影響。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淑靜(2000)。建構主義在國中地理教學之應用-以「認識台灣地理篇」水文單元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美虹(2000)。概念改變研究的省思與啟示。科學教育學刊,8(1),1-34。
    洪麗卿(2002)。社會科概念構圖教學策略之建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兆正(2001)。以概念構圖教學策略探究國小高年級學童生態概念的概念學習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欣郁(2003)。概念構圖教學策略融入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及教學之研究:以國小中年級學童植物構造及其功能概念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夏林清(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老師動手做研究。台北:遠流出版社。
    孫郁純(2006)。概念構圖在國小六年級社會領域教學應用之行動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耿筱曾(1997)。為什麼概念構圖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9,76-79。
    張秀雄主編(1998)。公民教育的意義和目標。台北:師大書苑。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9)。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林清山(1995)。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張美玉(2000)。建構主義在教學、學習與師資培育的應用。台南:翰林。
    張雅媚(2005)。案例教學法進行性別教育之行動研究~以國中綜合活動領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張新仁、馮莉雅、邱上真 (2004)。建立中小學教師評鑑工具之研究。文章發表於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辦理之「教育評鑑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
    張新仁(1990)。從資訊處理談有效的學習策略。教育學刊,9,47-66。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
    許自由(2001)。澎湖地區國二學生對壓力的認知概念架構之分析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重吉(1990)。學生科學知識認知結構的評估與描述。彰師學報,1, 217-319。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
    陳永春(2002)。概念構圖教學策略與不同性別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在社會科學習成就與學後保留之探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俊宏(2001)。社會學習領域能力指標之研究--第一、二、三階段知識概念層面分析。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俊宏(2003)。概念構圖應用於國中生活科技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陳秋燕(1994)。北高兩市國中學生政治認知與政治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新轉(2004)。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發展:從課程綱要與能力指標出發。台北:心理。
    陳惠娟(2002)。國中綜合活動領域實施概念構圖教學之成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嘉成(1996)。以概念構圖為學習策略之教學對小學生自然科學習之成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
    陳嘉成(1998)。合作學習式概念構圖在國小自然科教學之成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與心理研究,21,107-128。
    陳憲章(2001)。閱讀概念圖教學策略應用於高工立體圖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
    陳穆瑩(2001)。國中生政治知識與民主態度之研究--以台北地區國三學生為樣本。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瓊森(1998)。從建構主義觀談概念形成及概念轉變。載於國民中學學生概念學習研討會論文集,39-50。台北:國立臺灣大學。
    黃台珠(1984):概念的研究及其意義。科學教育月刊,66,44-56。
    黃光雄(1994)。教學原理(9版)。台北:師大書苑。
    黃昆輝主譯(1985)。教育行政原理。台北:三民書局。
    黃景裕(2003)。國小社會學習領域建構式教學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
    黃湃翔(2001)。概念改變的教學模式。中等教育,52(1),164-173。
    董秀蘭(1998)。政治教育的抉擇─為什麼?教什麼?。台灣師大公民訓育學報,第七輯,頁255-272。
    溫春琳(2002)。議題中心教學法在國中公民與道德科的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劉俊庚(2001)。迷思概念與概念改變教學策略之文獻分析-以概念構圖和後設分析模式探討其意涵與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慧貞(2002)。國小社會科經濟領域課程實施之行動研究-以一個台北市國小四年級的班級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歐用生(1987)。社會科學與社會科。台灣教育月刊,434。
    歐用生(1993)。國民小學社會科教學研究(7版)。台北:師大書苑。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書局。
    蔡慈清(2003)。利用概念構圖教學策略探討國三學生經濟概念的學習─以「政府的收入」概念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蕭建嘉(2001)。以概念構圖的動態評量(CMDA)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的概念改變─以「地球的運動」單元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若蘭(2005)。概念構圖在國民小學社會學習領域上的應用。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蕭惠心(2006)。概念構圖在國中歷史教學的理論與實踐--以台灣史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謝真華(1998)。概念構圖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在自然科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瑞國、楊其祥(2002)。從訊息處理模式觀點發展學習型組織的學習策略。技術及職業教育,67,37-41。
    鍾聖校(1994)。對科學教育錯誤概念研究的省思。科學研究資訊,3(2),89-110。

    二、西文部分
    Novak, J. D. (1998). Learning, creating, and using knowledge: Concept maps as facilitative tools in schools and corporations.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Novak, J. D., & Gowin, D. B. (1984). Learning how to learn. Cambridge,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agn’e, E. D. (1985). The conditions of learning and theory of instruction. NY: Holt, Rinehart & Winston.
    Driscoll, M. P.(2000). Psychology of learning for instruction. Boston: Allyn and Bacon.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