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于宸
Huang, Yu-Chen
論文名稱: 藝術社區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策略之研究─以汐止夢想社區為例
Study on Stratagies for Developing Resident’s Community Conciousness in an Art Community: The Example of Xizhi Dream Community.
指導教授: 林振春
Lin, Jenn-Chu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2
中文關鍵詞: 藝術社區社區意識夢想社區
英文關鍵詞: Art community, Community conciousness, Dream communit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36下載:3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汐止夢想社區」以藝術聞名,它如何用藝術營造居民的社區意識?本研究目的為分析夢夢想社區在藝術社區的定位,了解夢想社區居民對藝術營造社區的看法,研析藝術社區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的策略。本研究採用深度訪談為研究方法,訪談對象為夢想社區居民和夢想文教發展基金會。研究發現為:
    一、夢想社區內的藝術型態:多元的藝文活動、民眾體驗活動、藝文公共空間、社區環境美化。
    二、夢想社區中的藝術特性:社區文化具代表性與傳承性、社區與國際接軌、藝居共生、活動資訊傳遞迅速。
    三、藝術對夢想社區產生的影響:培養居民對生活的反思、促使居民自我實現、凝聚居民社區意識。
    四、夢想社區社區營造的策略包含:組織策略、教育策略、人才培育策略、資訊傳遞策略、資源整合策略。
    五、夢想社區建構社區居民意識的策略包含:創造新的價值、堅定立場、藝文活動與文化連結、提升居民藝術同質性。

    "Xizhi Dream Community" is famous for art. How does it through art to develope resident’s community conciousness?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are to define the dream community in art, discuss the state of resident’s community concioussness, and analyze the strategies for develope residents' community awareness through the art. This study interviewed the foundation and the residents in dream community with depth interveiw. The study result shows:
    First, the art pattern in dream community includes diverse art and cultural events, experience events, arts in public space, community landscaping.
    Second, the art feature in dream community includes: the culture is representative and inheritance, community and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rts Habitat work life, event information is passed quickly.
    Third, the art on the dream communities: promoting residents reflect on life, prompting residents of self-realization, develop resident’s community conciousness.
    Fourth, Dream community’s developing strategies include : organizational,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information delivery, resource integration
    Fifth, Dream community’s developing residents' community awareness strategies include the creation of new value, firm position, cultural events and cultural links, to enhance resident artistic homogeneity.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名詞解釋----------------- 6 第四節 研究流程--------------------------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社區與社區意識--------------------- 11 第二節 藝術與社區意識---------------------23 第三節 夢想社區相關文獻研究--------------- 29 第三章 研究設計-------------------------- 41 第一節 研究方法-------------------------- 41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對象--------------------- 43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6 第四節 資料分析-------------------------- 49 第五節 研究倫理-------------------------- 51 第四章 研究結果的分析與討論--------------- 53 第一節 夢想社區在藝術社區的定位------------ 53 第二節 居民社區意識程度------------------- 85 第三節 夢想社區營造社區的策略-------------- 107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115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15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22 參考文獻-------------------------------- 125 附件一---------------------------------- 131 附件二---------------------------------- 132

    壹、中文
    Booth Eric.,謝靜如譯(2003)。藝術,其實是個動詞。台北:探索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Grout Catherine.,姚孟吟譯(2002)。藝術‧介入‧空間。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朱容嫺(2010)。創意社區創意成分的探究分析─從成員.歷程.產品.環境是個項
    度分析汐止夢想社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學系碩士論文。
    余翎瑄(2009)。社區與藝術─藝術進入社區之發展型態。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慎慎(2007)。藝術介入公共生活:藝術實踐的社群學習。載於吳瑪悧(主編)。藝術與公共領域:藝術進入社區。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82-105。
    呂佩怡(2005)。藝術能做些什麼?從台北城市行動談起。藝術家,358,202-208。
    宋念謙(1997)。都市居民社區意識與景觀管理維護態度關係之研究-以臺中市 黎明住宅社區為例。東海大學景觀學系碩士論文。
    李秀玲(2006)。社區意識與社區 休閒活動參與關係之研究─以台中市Q社區為 例。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碩士論文。
    李斐瑩(2003)。公共藝術的省思。藝術學報,72, 17-28。
    周齊譜(2000)。非營利組織推動社區總體營造之機制研究─以夢想社區文教基金會為例。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學系碩士論文。
    林天佑(1996)。認識研究倫理。刊載於教育資料與研究,12,57-63。
    林宏璋(2005)。後當代藝術徵候:書寫於在地之上。臺北:博創印藝文化。
    林振春(1994)。整建社區社會凝聚社區意識,社教雙月刊第,61,33-39。
    林振春(1995)。凝聚社區意識,建構社區文化。社區發展季刊,69, 25-39。
    林振春(1998)。社區營造的教育策略。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林振春、王淑宜(2004)。社區營造與傳播。台北:財團法人台北市陽昇教育基金會。
    林耿立(2008)。非正規社區藝術教育的運作模式─以夢想社區文教發展基金會與芳鄰成長園為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林瑞欽(1994)。社區意識的概念、測量與提振策略。社會發展研究學刊,1,1-21
    林瑞欽(1995)。社區意識凝聚之道。社會福利,118,8-17。
    林福岳(1998)。社區媒介定位的再思考:從社區媒介的社區認同功能論談起。新文學研,56,155-173。
    胡寶林(1999)。社區關懷與社區營造。中原大學社區學報。
    夏鑄九(2007)。全球都會區域、華人城市的文化與公共藝術。城市與設計學報,(18),11-22。
    徐輝(2005)。社區參與:社區發展的動力。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5, 64-65。
    徐震(1995)。論社區意識與社區發展。社會文化建設,90,6。
    徐震(1998)。論社區意識與社區發展。社區文化建設。台北:財團法人林榮三文化公益基金會。
    桂雅文(2002)。社區藝術管理:美國社區藝術管理實務。南投縣:五觀藝術事業有限公司。
    翁政凱(2004)。社區意識多準則評估模型之建構與應用─以「九二一震災重建 社區總體營造計畫執行方案」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常曉雲(2009)。社區變遷代理人在文化創意活動中之作用─以汐止夢想社區為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論文。
    康旻杰,楊清芬(2001) 。飛夢共和國:藝術大遊行,社區輕鬆玩。台北市:遠流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張可婷(譯)(2009)。民族誌與觀察研究法 (原作者 :M. Angrosino)。台北市:韋伯。
    郭瑞坤、徐依鈴、張秦瑞、沈逸晴(2013)。社區議題與社區自主性關連之探討。 社區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7-1,1-39。
    陳心芳(2006)。舞蹈與社區意識的凝聚─以蕭靜文舞蹈劇場與竹塹舞人舞蹈劇 場為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陳怡夙(2008)。文化產業與社區認同─清境地區博望新村個案研究。逢甲大學  景觀與遊憩碩士學系碩士論文。
    陳泳溱(2014)。地方居民之社區意識對地方節慶活動的認同及活動認同對活動涉入之影響關係─以雲林縣褒忠花鼓節為例。南華大學旅遊管理學系旅遊管理碩士論文。
    陳建榮(2006)。非常身。日常體─汐止夢想社區街道嘉年華中的身體意識與空間儀式。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陳筱安(2012)。藝術人進入社區:對話性藝術創作的實踐與反思。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學位論文。
    陳靜誼(2007)。社區居民社區意識對社區總體營造認知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河堤社區為例。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瓊花(1995)。藝術概論。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彭連煥(2006)。社區民眾參與社區成人教育活動及社區意識之關係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旭正(2012)。在社區重思藝術-邁向新時代的有機藝術觀。南藝學報,4, 63-82。
    曾蕭良(2002)。當代藝術廣角鏡。台北:三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湯佳玲(2008)。集體行動政治與企業家互惠之研究─以汐止夢想社區嘉年華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黃孫權、成露茜(2007)。文化產業、文化治理與地方認同-以台灣新興的嘉年華為例。城市與設計學報,18,23-35。
    黃富順(1995)。加強社區意識,建立祥和社會的途徑。新臺灣社會發展學術 叢書社區篇。台北:允晨文化。
    黃源協、蕭文高、劉素珍(2007)。社區意識及其影響因素之探索性研究。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11-2。
    黃靖超(2013)。藝術共生?藝術進入寶藏巖對居民生活世界影響之探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黃蕾(1995)。都會中的藝術社區。雄獅美術月刊,239,87-89。
    葉舜華(2010)。苗栗縣成人社區意識與社區終身學習活動參與之關係。東海大 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董蕙玫(2006)。探索藝術與人文領域統整教學應用於踩街活動的成果。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藝術研究所。
    詹雨妮(2007)。社區藝術對社區營造之活化。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學位論文。
    趙惠玲(2005)。視覺文化與藝術教育。臺北市:師大書苑。
    劉仲冬(1996)。民族誌研究法及實例。刊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173-193。臺北:巨流。
    謝朝宗(2009)。藝術與社區共創雙贏。PAR表演藝術雜誌,2011,91-91。
    貳、英文
    Castells & Mannel. (2002)The power of identity. 1-77Dimanche,F.
    community change, Homewood, IL: Dorsey.
    Cunningham, J. V. (1972).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Affairs ,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32 (6) :589-602.
    David, W., McMillan & David, M., Chavis.(1986) Sense of Community: A Definition and Theory.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14 (1) :6-24.
    Gablik,S. (1995). The reenchantment of art. Lodon, UK: Thames and Hudson.
    Glaser, B., Strauss, A., 1967. 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 Aldine Publishing Company, Hawthorne, NY.
    Heller, K., Price, R., Reinharz, S., & Wandersman, A. (1984) Psychology and
    Kester, G. H.(2004). Communication. pieces: Community and commnunication in modern art.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Kingston, S., R. Mitchell, P. Florin and J. Stevenson(1999). Sense of Community in Neighborhoods as a Multi-Level Construct,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27(6): 681-694.
    Lacy, S.(Ed.).(1995)Mapping the terrain: New genre public art. Seattle, WA: Bay Press.
    Sarason, S. B. (1974) The psychological sense of community: Prospects for acommunity psychology,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参、參考網站
    夢想社區文教發展基金會(無日期a)。「夢想社區」因對美好生活存著期待而存在。線上檢索日期:2014年12月1日。網址:http://dreamcommunity.org.tw/
    夢想社區文教發展基金會(無日期b)。親朋好友不知道你家怎麼走嗎? 照過來!照過來啦!!。線上檢索日期:2014年12月1日。網址:http://dreampapago.blogspot.tw/search/label/%E5%A4%A2%E6%83%B3%E7%A4%BE%E5%8D%80%E4%BA%A4%E9%80%9A%E6%8C%87%E5%BC%95
    許瀚分(2014年11月2日)。汐止夢想社區印度文化節合影。聯合新聞網。線上檢索日期:2014年12月1日。網址:
    http://udn.com/NEWS/mainpage.shtml
    Mazu-Goddess-of-the-Empty-Sea(無日期)。部落格文字資料與圖片資料。線上檢索日期:2015年5月1日。網址:
    https://www.indiegogo.com/projects/mazu-goddess-of-the-empty-sea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