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振聲
論文名稱: 旅行社領導型態、工作特性與從業人員工作滿意影響之研究
指導教授: 王宗吉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5
中文關鍵詞: 領導型態工作特性工作滿意旅行社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680下載:6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旅行社領導型態、工作特性與工作滿意之間的關係,透過問卷的方式,對台北市旅行社員工進行調查,發出問卷450份,回收有效問卷394份,統計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與推論統計二部份。
    研究發現:
    一、旅行社工作特性可分為「專業性」、「重要性」與「自主與回饋」三個層面,累積解釋變異量為63.487﹪,受試以「專業性」構面得分最高,而最低者為「重要性」構面。工作滿意可分為「決策制度」、「專業能力」、「工作生涯」、「成就」與「環境」五個層面,累積解釋變異量為65.048﹪。在不同工作滿意層面得分排序以「環境層面」最高,依序為「專業能力層面」、「工作生涯層面」、「成就層面」、「決策制度層面」。領導型態以「高結構高體恤」型領導型態為主。
    二、教育程度在整體工作滿意上沒有顯著差異,而性別、年齡、婚姻狀況、職位、年資、收入、部門、領導型態在整體工作滿意之上則有顯著差異。同時,工作特性各層面與工作滿意各構面呈顯著正相關;不同人口統計變項、工作特性及領導型態可以解釋整體工作滿意62.30%的變異量。
    三、最後,研究結果建議業者改善領導方式、提高員工對工作特的知覺、針對員工不滿意的項目修正管理方式。在後續研究上能擴大調查研究的範圍,加入更多的變數,建立更精確、更具代表性的測量工具,發展旅遊產業適用之工作滿意量表。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研究問題-------------------------------------------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5 第五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旅行業定義與特性-----------------------------------8 第二節 領導型態與相關研究--------------------------------17 第三節 工作特性與相關研究--------------------------------33 第四節 工作滿意與相關研究--------------------------------4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步驟與流程------------------------------------71 第二節 研究架構------------------------------------------72 第三節 研究假設------------------------------------------74 第四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方法--------------------------------75 第五節 資料處理分析--------------------------------------76 第六節 研究工具------------------------------------------79 第七節 效度與信度之檢定----------------------------------8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基本資料分析-------------------------------------100 第二節 領導型態分析-------------------------------------104 第三節 工作特性現況分析---------------------------------108 第四節 工作滿意現況分析---------------------------------112 第五節 人口變項與工作滿意差異性分析---------------------116 第六節 領導型態與工作滿意差異性分析---------------------142 第七節 工作特性與工作滿意相關情形分析-------------------145 第八節 不同人口統計變項、工作特性及領導型態度對工作滿意 的預測力----------------------------------------14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53 第二節 建議---------------------------------------------155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162 英文部分------------------------------------------------170 附錄 附錄一 預試問卷-----------------------------------------175 附錄二 正試問卷-----------------------------------------180 附錄三 正試樣本人數分配表-------------------------------185 表目錄 表 2-1-1 我國旅行業分類及業務範圍------------------------10 表 2-1-2 旅行社家數統計----------------------------------16 表 2-2-1 領導定義表--------------------------------------18 表 2-4-1 人口統計變項與工作滿意關係----------------------64 表 3-2-1 研究變項內涵及探討方式摘要表--------------------74 表 3-5-1 資料分析方法彙總表------------------------------79 表 3-7-1 領導量表內部一致性分析表------------------------83 表 3-7-2 工作特性鑑別度分析表----------------------------85 表 3-7-3 工作特性量表第一次相關分析表--------------------86 表 3-7-4 工作特性量表第二次相關分析表--------------------87 表 3-7-5 工作特性量表結構式問卷KMO and Bartlett's Test------88 表 3-7-6 工作特性問卷因素分析表--------------------------89 表 3-7-7 工作特性因素命名表------------------------------91 表 3-7-8 工作特性內部一致性分析表------------------------92 表 3-7-9 工作滿意量表鑑別度分析--------------------------93表 3-7-10 工作滿意量表相關分析表-------------------------94 表 3-7-11工作滿意量表結構式問卷KMO and Bartlett's Test表---95 表 3-7-12 工作滿意問卷因素分析表-------------------------96 表 3-7-13 工作滿意因素命中表-----------------------------99 表 3-7-14 工作滿意內部一致性分析表-----------------------97 表 4-1-1 受試者人口變項描述性統計表--------------------103 表 4-2-1 體恤分量表高低排序表--------------------------105 表 4-2-2 結構分量表高低排序表---------------------------106 表 4-2-3 領導型態次數表---------------------------------107 表 4-3-1 工作特性題項高低排序表-------------------------110 表 4-3-2 不同工作特性層面排序表-------------------------111 表 4-4-1 工作滿意題項高低排序表-------------------------115 表 4-4-2 不同工作滿意層面高低排序表---------------------115 表 4-5-1 性別與不同滿意層面t檢定摘要表------------------118 表 4-5-2 年齡在不同滿意層面t檢定摘要表------------------121 表 4-5-3 教育程度在不同滿意層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25 表 4-5-4 婚姻狀況在不同滿意層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29 表 4-5-5 職位在不同滿意層面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31 表 4-5-6 年資在不同滿意層面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34 表 4-5-7 所得在不同滿意層面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38 表 4-5-8 部門在不同滿意層面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41 表 4-6-1 領導型態在不同滿意層面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44 表 4-7-1 工作滿意層面與工作特性層面相關分析摘要表-------146 表 4-8-1 類別變項轉換虛擬變項結果表---------------------149 表 4-8-2 整體工作滿意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150

    中文部份
    王本賢(2002)。工作特性模式與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以某國立大學職員為研究對象。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碩士論文。
    王長壽(2001)。主管領導風格型態與員工工作特性對留職意願的影響-以國內高科技資訊電子產業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彝嘉(2004)。民營遊樂園組織文化與工作滿意度相關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
    方俊儒(2001)。領導行為、工作特性與工作滿足關係之探討--以我國大型會計師事務所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交通部觀光局(2003)。旅遊業從業人員基礎訓練教材,台北:交通部觀光局。
    交通部觀光局網站。http://202.39.225.136/indexc.asp
    行政院主計處網站。中華民國統計年鑑。http://www.dgbas.gov.tw/lp.asp?CtNode=3120&CtUnit=1049&BaseDSD=34
    沈進成、張延蓉(2002)。內部行銷、組織承諾、工作滿足與顧客導向服務關係之研究-以主題遊樂園為例。旅遊管理研究,2(2),79-99。
    李文娟(1998)。領導型態、工作滿意度與工作績效相關之個案實證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佳安(2000)。我國國稅稽徵人員工作滿足感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李佳穗(2000)。主管領導風格對部屬工作投入影響之研究-以高雄地區國立大學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李金芳(2002)。主管領導型態對部屬工作投入影響之研究-以南區國稅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淑貞(2000)。我國國稅稽徵人員工作滿足感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碩士論文。
    李雅萍(2004)。服務業主管之生涯導向、人格特質、工作滿足與離職傾向的關係。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李靜怡(2002)。休閒從業人員之個人特質、工作特性與工作壓力和休閒行為之關係—以北部地區為例。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元山(2000)。人力資源管理滿意度,領導型態對員工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中部四縣市證券商為例。靜宜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林妙雀、趙心潔(2000)。激勵性報酬、員工屬性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臺灣高科技產業為實証對象。亞太管理評論,5(1),53-74。
    林宜珍(2002)。工作特性、管理模式與工作滿足、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流通業個案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庭光(2004)。府約聘僱人員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之相關研究-以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碩士論文。
    林揚程(2002)。領導型態、工作滿足與學習型組織之關聯性研究-以電子報為例。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皓政(2001)。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
    吳金鍊(2004)。女性主管的領導型態與衝突因應之研究--以台灣媒體組織新聞部門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傳播所碩士論文。
    吳玲玲譯(2004)。組織行為(Jennifer M. George & Gareth R. Jones原著,2002年出版) 。台北:智勝文化。
    施佳玫、賴春美、同寶貴、林慧玲(2001)。銀行、證券業組織倫理工作氣候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研究。遠東學報(19),86-94。
    洪貹發(2004)。台灣中部地區基層衛生醫療機構領導型態影響員工滿意度之研究。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胡玉英(2003)。臺北市某醫院護理人員激勵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性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玉霞(2003)。領導型態、工作特性與工作滿意關聯性探討-以基隆市政府暨所屬機關為例。國立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翁進勳(2002)。台北市國民中小學校警工作滿意與服務士氣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令凡(2000)。人口屬性、報酬激勵效果與工作滿足間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淑芬(2001)。工作動機對工作滿意、個人績效及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 -探索組織文化的干擾效果。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
    侯竹軒(2002)。國際觀光旅館市場導向之組織學習與知識創造、組織創新對經營績效關聯模式之實證研究。世新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
    容繼業(1996)。旅行業理論與實務,台北:揚智文化出版。
    郭明德(2002)。我國地方政府人事人員領導型態與工作滿足感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如昱(2003)。工作特性、責任感對工作滿意度之影響-以外派大陸人員為例。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陳利光(2002)。台灣旅行業顧客關係對顧客滿意度及忠誠度之影響-台北縣市之實證研究。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吳政(2002)。組織文化、領導行為、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之關係研究-以嘉南地區銀行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明崇(2002)。國民中小學專任人事人員工作特性與工作滿意之研究--以台灣北部五縣市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菀揚(2002)。工作特性、組織角色與知識來源對工作滿足之探討-以旅館業員工為例。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銀環(1999)。我國政府部門審計人員工作滿足感之研究。中興大學企研所碩士論文。
    陳儀蔓(2003)。任務特性、成員特性、領導風格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逢甲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曹采華(2002)。員工特徵對工作滿意、組織承諾、組織公民行為、工作績效的影響-以派遣人員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碩士論文 。
    黃世忠(2002)。組織結構、領導風格、員工個人特質、工作特性與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以中山科學研究院電子系統研究所為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
    黃李祥(2001)。工作特性、工作動機對工作滿足之關係研究─以半導體製造業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俊英(1999)。企業研究方法。台北:東華
    黃盈彰(2000)。國小教師的工作特質、學校組織氣候、制控信念與成就動機對工作滿意度影響之研究。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兆堂(2002)。中小企業主管領導型態、組織氣候對員工創造力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游旻羲(2003)。國際觀光旅館內部行銷作為與員工工作滿足及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銘傳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
    項賓和(2002)。轉換型領導、內外控取向與工作滿足之關係研究.以台灣地區電視台新聞記者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起華(2001)。資訊人員的工作特性、創造力、人格特質與工作滿足的相關性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舒雄(2003)兩岸員工工作價值觀、工作特性與人力資源管理模式認知對工作滿足影響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瑞當、方俊儒、張允文(2001)。領導行為、工作特性與工作滿足關係之探討--以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為例。2001會計理論與實務研討會。
    張銘聰(2001)。大高雄地區醫學中心醫師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楊正寬(2003)。觀光政策、行政與法規。台北:揚智文化出版。
    楊明賢(2002)。觀光學概論。台北:揚智文化出版。
    蔡欣嵐(2001)。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半導體業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淑苓(1988)。幼稚園園長領導型式與教師工作滿意度之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珮瑜(2003)。旅遊業領隊服務特性對顧客滿意度及忠誠度影響之研究。淡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趙格慕(1996)。民營遊樂園區組織文化與服務品質關係之研究。大葉工學院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亮如(2003)。國際觀光旅館餐廳主管工作滿足之研究。東海大學食品科學系碩士論文。
    劉怡孜(2003)。工作特性與工作價值觀對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以台灣地區食品產業之研發人員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麗秋(2004)。國民小學幹事工作特性、角色知覺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台灣北部地區四縣市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俊哲(2004)。領導型態、工作特性、組織承諾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縣市主計人員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倩慧(2003)。領導型態、企業文化對學習型組織運作與員工工作滿足之關聯性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煥鏘(1999)。領導型態、工作特性與我國地方機關人事人員工作滿意、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慶璋(2004)。公營企業員工參與制對工作滿足、組織承諾與工作投入之實證研究。義守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藍偉峰(2003)。領導風格、組織文化、工作滿足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以技職院校教師為研究對象。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瞿光復(2003)。便利商店店長工作滿意之研究─以統一超商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靜琪(2004)。保育人員與幼教老師的工作滿意度--以台中市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
    觀光局(2004)。中華民國九十二年觀光年報。台北:觀光局。
    觀光局(2004)。http://202.39.225.136/indexc.asp
    英文部份
    Adams, J.S.(1963).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inequity.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7, 422.436.
    Bussing, A., Bissels, T., Funchs, V. & Perrar, K.(1999). A Dynamic Model of Work Satisfaction:Qualitative Approaches. Human Relations, 52, 999-1028.
    Brewer, E. W. and L. F. Clippard(2002). “Burnout and job satisfaction among Student Support Services Personnel,”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Quarterly, 13(2) , 169-186.
    Blake, R. R., J. S. Mouton, L. B. Barnes and L. E. Greiner(1964). “Breakthrough in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November-December, 136.
    Blauner, R.(1966).Work satisfaction trends in modern society. New York: free press.
    Cimete, G., Gencalp, N.S. & Geskin, G. (2003).Quality of Life and Job Satisfaction of Nurses. Journal of Nursing Care Quality, April-June, 151-158.
    Ellingson, J.E., Gruys, M.L. & Sackett, P.R. (1998).“Factors Related to the Satisfaction and Performance of Temporary Employee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3,.6, 913-921.
    Ergelking, J. L. (1986). Teacher job satisfaction and issatisfaction.Spectrum,4(1), 33-38.
    Fieldler, F.(1967). "A Theory of Leadership Effectiveness", New York : McGraw-Hill.
    Fiedler,F.(1974). “The contingency Model-New Directions for Leadership Utilization,” Journial of Contemporary Business, Autumn,71.
    Fletcher, C.E. (2001). Hospital RNs’ job satisfactions and dissatisfactions. Journal of Nursing Administration, 31(6), 324-331.
    Hackman,J.R. & Oldham, G..R.(1975).Development of the Job Diagnostic Survey.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0,.159-170.
    Hackman,J.R.,& Oldham,G.R.(1976).Motivation through the design of work: Test of a theory. Organization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16,250-279.
    Hackman, J. R. & Lawler, E.E.(1971). Employee Reactions to Job Characteristic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5, 256-258.
    House, R. J. (1971). A path-goal theory of leader effectivenes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6, 321-339.
    Kallberg, E.(1977).A Theory of Job Satisfactio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2, 124-143.
    Lacy, F.J. & Sheehan, B.A. (1997). Job satisfaction among academic staff: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Higher Education, 34, 305-322.
    Lashbrook, W. B.(1997). "Business Performance, Employee Satisfaction and Leadership Practices,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36 (21), 29-33.
    Lam, T. Zhang, H., & Baum, T. (2001) An investigation of employees’ job satisfaction : the case of hotels in Hong Kong. Tourism Management, 22, 157-165.
    Lester, P. E. (1985). Teacher job satisfaction. Illinois Schoo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2, 32-33.
    Locke, E.A(1969).What is 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4,309-336.
    McNeese-Smith, D.(1996). “Increasing Employee Productivity, Job Satisfa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Hospital and Health Service Administration, 41(2),160-175.
    Reiner & Zhao(1999).The Determinants of Job Satisfaction Among United States Air Force Security Police. Review Of Public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sum, 5-18.
    Robbins, S.P.(1998),Organization Behavior ,8th ed ,New Jersey:Prentice-Hill.
    Spector, P. E.(1997).“Relations of job characteristics from multiple data sources with employee effect, absence ,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health.”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6(2), 46-53.
    Seashore, S. E., & Taber, T.D.(1975).Job satisfaction indicators and their correlations. American Behavior Scientists, 18,333-368.
    Turner,A.,& Lawrence,R.(1965).Industrial jobs and the worker.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Wernimont, P.F. (1972). A System View of Job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6(2),173-176.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