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郭芷菱 GUO,JHIH LING |
---|---|
論文名稱: |
童軍團長實施品德教育之方式與困境 Scoutmasters’ Perception of Methods and Problems of Character Education |
指導教授: | 呂建政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76 |
中文關鍵詞: | 品德教育 、童軍團長 、童軍 |
英文關鍵詞: | character education, scoutmaster, scouting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816 下載:5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了解童軍團長實施品德教育的方式與困境為何,並比較不同背景變項的童軍團長在實施品德教育的內涵、方法、時機與困境上的差異。
本研究採用自編之「童軍團長實施品德教育方式與困境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調查研究,研究對象則以台灣地區完成九十九年三項登記(團登記、服務員登記與團員登記)之童軍團長,將台灣分成北區、中區、南區、東區四區分層立意抽樣,共寄發244份問卷。本研究獲得166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68%,資料分析以SPSS 19.0統計套裝軟體進行,採用次數分配及百分比、平均數及標準差、t檢定(t-test)、單因子變異數分析(ANOVA)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
本研究綜合研究結果,主要有以下5項發現,茲分述如下:
一、童軍團長在品德內涵的實施上,最常實施的是「榮譽」,其次為「服務」、「助人」。
二、童軍團長在品德實施方法上,最常使用的方式為「環境塑造」,其次為「典範學習」、「服務實踐」。
三、童軍團長在品德實施時機上,最常使用的時機式是「團集會」,其次為「露營活動」、「其他」,其他當中以各類服務活動出現最多。
四、童軍團長在實施困境上,影響最大的為「社會風氣」,其次為「團務行政」、「團長態度」。
五、在不同背景變項中,不同性別、年齡、擔任團長年資、童軍活動年資、學歷、童軍訓練情形、品德教育修課情形、童軍團規模、童軍團性質、童軍團所在區域等變項會影響實施品德教育內涵、方法、時機以及對方法品德教育困境上的看法。
最後,根據研究發現與結論,本研究分別對童軍總會、童軍團長、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建議事項。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understand the implement methods and difficulties of character education of scoutmasters in scouting movement, as well as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content, methods, and difficulties between different backgrounds of scoutmasters.
The author used the “Methods and Difficulties of Scoutmasters doing Character Education Questionnaire” as research tool to do survey research. The research subjects are those scoutmasters who completed the full registrations (scout troop, scout staff and scout members) in Taiwan in 2010. The author divided the subjects into four groups by geographical factors, such as northern, middle, southern and eastern, with judgmental sampling method sending 244 questionnaires. There were 166 valid questionnaires and the effective response rate was 68%. The author used SPSS 19.0 software making description statistics, t-test and ANOVA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and simply sorted into the following 5 phases:
(1) The most frequent content of character education in this research is honor, and follows with service, helping others; (2) The most frequent method of implying in character education by scoutmasters in this research is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and follows with modeling and service practice; (3) The most frequent timing factor of character education in this research is troop meeting, and follows with camping and other. Among “other factors”, service activities are the most frequent; (4)The most frequent difficulties of implying character education are social conduct, administration of troop affairs and attitude of scoutmasters; (5) In different background factors, different gender, age, years of being a scouter, years in scouting, education level, scout professional training , character education credits, and different sizes, types and locations of scout troops will affect the result of different point of view in contents, implement methods and difficulties among the scoutmasters.
In final,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author makes recommendations to National Scout Organization, scoutmasters and future studies.
一、 中文部份
三民書局學典編纂委員會(1991)。學典。台北:三民。
大不列顛百科全書(1987)。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第12冊)。台北:丹青。
中國童子軍總會(1992)。中國童子軍團長手冊。臺北市:中國童子軍文物供應中心。
中國童子軍總會編(2008)。童軍團長暨服務員手冊。臺北市:中國童子軍文物供應中心。
中國童子軍社會團聯誼會(譯)(1996)。世界童軍發展策略。台北:中國童子軍總會。
王苓如(2007)。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對品德教育知覺與實施之研究。臺北市:未出版。
李惠加(1997)。青少年發展。台北:心理。
李琪明(2000)。德育課程之理想與建構。臺北市:師大書苑。
李素貞、蔡金鈴(2004)。中小學品格教育之實施與評量。教育研究月刊,120,53-68。
何琦瑜(2004)。品格─大不如前。臺北:天下雜誌。
何琦瑜(2007a)。什麼是品格教育?載於何琦瑜,吳毓珍(主編),教出品格力―零體罰時代,孩子怎麼管教(45-54頁)。台北市:天下雜誌。
呂建政(1994)。國民中學童軍教育課程研究。台北市:水牛。
呂敏華(2005)。高雄市國民小學品格教育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未出版。
吳齊殷(2007)。品格,從內心塑造起。載於品格教育推展行動聯盟(主編),品格教育的蝴蝶效應(頁134-139)。台北:財團法人千代文教基金會。
吳務貞(1988)。遊戲在童軍教學中的應用。載於中國童子軍教育學會編,童軍,教育研究,181-198。台北:水牛。
吳寶珍(2004)。國民中學品格與道德教育的內涵與實施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未出版
沈六(2004)。論道德發展的心理本質與歷程,說道德教育。台灣教育,24,2-18。
沈六、鐘南、陳鐵、吳務貞、謝美連、黃玉、林英貴(1989)。台灣省國民中學童軍教育問題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
但昭偉(2002)。道德教育的理論、實踐與限制。台北:五南。
林育諄(2010)。桃園縣教育利害關係人對國小品格教育實施策略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林昭妤(2011)。國民中學童軍團長專業角色知覺與生涯承諾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臺北市:未出版。
林新發、王秀玲(2004)。品格的意涵及國民中小學實施品格教育之策略。載於國立台北師範學院(主編):教師專業成長與實踐智慧(頁171-193)。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林麗華(2011)。雲林縣國民小學教師品德教育認知與實施之研究。明道大學碩士論文。臺中:未出版。
周慧菁(2004)。品格─新世紀的第一堂課。臺北:天下雜誌。
周桂菁(2010)。臺中市國民小學實施品德教育之研究。逢甲大學碩士論文。臺中:未出版。
范國樑 (2006) 。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實施幼童軍教育活動態度之研究--以臺中縣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中:未出版。
夏煥新(1965)。童子軍教育之理論與實施。台北:臺灣中華書局。
培基文教基金會(1999)。品格第一。載於北區技專院校八十八學年度「品格第一」班級經營策略研討會手冊。
張凱翕、林羿妏、林政德、林妙華、劉國兆、陳仙英、林金松、李合惠(2006)臺北市國民小學品德教育實施現況之研究。台北。
張春興、林清山(1985)。教育心理學(8版)。台北:東華。
莊坤良譯(1989)。貝登堡的足跡。台北:水牛。
陳雅玲(2004)。兩種狀元。商業週刊,870,88-102。
陳瑞宮(2008)。少年輔育院國中階段實施品德教育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陳俊明(2008)。國民小學中年級階段實施品德教育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陳添丁(1990)。童軍教育與國民教育(第二版)。台北市:水牛。
陳海光(1970)。童子軍教育概論。台北市:正中書局。
陳鐵(1981)。國民中學的童軍訓練。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教育部(2004)品德教育促進方案http://ce.naer.edu.tw/index3-1.html
游韋楓(2010)。臺北市立國民中學童軍團運作情形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臺北市:未出版。
黃德祥(2003)。學生行為輔導與品格教育。發表在嘉義大學主辦「教育論壇」研討會。
黃德祥、謝龍卿(2004)。品德與道德教育的內涵與實施。教育研究,120,35-43。
黃政傑(2008)。品德教育的問題與展望。載於黃政傑(主編),新品格教育—人性是什麼?(頁261-284)。台北:五南。
傅仁鵬(2009)。高屏區童軍服務員專業發展需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臺北市:未出版。
傅全福(1995)。童子軍團行政。台北市:水牛。
傅佩榮(2004)。向經典學習:從孔孟到聖經~約、恕、儉、敬勾勒人生全景。載於何琦瑜、鄭一青等,品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秘密(頁104-112)。台北:天下雜誌。
鄔昆如(1985)。中國傳統倫理教育的形上基礎。中國倫理教育哲學基礎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5-34。
楊大慶(2008)。國民小學幼童軍活動在品格教育運用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碩士論文。台東:未出版。
楊國樞(1994)。中國人的社會取向:社會互動的觀點。臺北市:桂冠。
楊素英(2002)。高雄市國民小學道德教育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屏東:未出版。
楊百世(1998)。國民中學童軍教育課程設計的方法與展望。高市文教,12,6-9。
劉彥俊(1991)。童軍教育。台北:水牛。
劉菁華(1983)。童軍的教育理論與實際。臺北市:正中。
蔡孟錡(2005)。國民小學品格教育的內涵與實施之研究。東海大學碩士論文。台中:未出版。
賴玥米(2006)。國中童軍團長工作滿意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賴敏慧(2003)。國中童軍利社會行為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蘇芸慧(2005)。國小教師品格教育課程實施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二、英文部分
Bennett, W, J (1993) .The book of virtues: A treasury of great moral stories. New York:Simon & Schuster.
Berger, E. (1996). K-12 Character education in Locust Valle. The Fourth and Fifth R’s-Respect and Responsibility, 2(2), 3-4.
Character Counts (2003). The six pillars of character. Retrieved October 18, 2011, from http://charactercounts.org/sixpillars.html
Character Education Partnership (2003) . CEP’S eleven principles of effective character education. Retrieved October 25, 2011, from
http://www.character.org/resources/our-publications/11-principles/
Gibbs, L., & Earley, E. (1994) Using children’s literature to develop core value . Phi Delta kappa Festback (Whole No. 362).
Kohn, A. (1997). How not to teach values: A critical look at character education. Phi Delta Kappan , 78(6).
Lickona, T. (1992).Educating for character: How Our Schools Can Teach Respect and Responsibility. New York: Bantam Books.
Lickona , T. (1993). The return of character education .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1(2),6-11.
Lickona , T. (2003).The center of our character: Ten essential virtues. The Fourth and Fifth Respect and Responsibility,10(1),1-3.
Michael Rosenthal (1996)The character factory : Baden-Powell and the origins of the Boy Scout movement 。New York : Pantheon Books
Otten,E.H. (2000) .Character edu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44932)
Robert, B. P. (1963) .Scouting for Boys- A Handbook for Instruction in Good Citizenship(34th ed.). London: The Boy Scouts Association Scout Handbook (8th ed.). (1972). NJ: Boys Scouts of America
Rose, C. M. & Sharon, W. W.(2001).Classroom idea-sparkers. Childhood Education,77,222-227.
Ryan,K.(2003).Character education: our high school’s missing link. Education Week,22(20), 48
Ryan, K. (2006). The Six Es of Character Education. Retrieved December, 2, 2011 From http://www.scu.edu/ethics/publications/iie/v13n1/character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