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淑貞 |
---|---|
論文名稱: |
辭章章法統一律研究 |
指導教授: |
陳滿銘
Chen, Man-Ming |
學位類別: |
博士 Docto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06 |
畢業學年度: | 9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485 |
中文關鍵詞: | 章法四大律 、「多、二、一(0)」結構 、意象 、風格 、主旨 、綱領 、心理 、美感 、象不盡意 、移位 、轉位 、秩序 、變化 、聯貫 、統一 、二元對待 、哲學義涵 、以異相明 、以同相類 、「多」、「二」、「一(0)」螺旋結構 、原型 、變型 、一般能力 、特殊能力 、綜合能力 、律動 、形象思維 、邏輯思維 、綜合思維 、聯想 、想像 、陽剛之美 、陰柔之美 、剛柔相濟美 、統一之美 、意境之美 、渾沌之美 、秩序之美 、變化之美 、節奏之美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53 下載:7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一篇辭章要達成「統一」,非訴諸「主旨」(情意)與「綱領」(大都為材料)不可;而主要是以「意象」(個別到整體)與「章法」為其內涵的辭章學,更是以「主旨」與「風格」來「一以貫之」。自《文心雕龍‧隱秀》提出「文之英蕤,有隱有秀隱也者,文外之重旨也;秀也者,篇中之獨拔者也」以來,有關主旨、綱領之探討,即深受歷代文評家一致的重視。然而,前人關於統一律的論述雖不少,卻總是見樹不見林,直至陳師滿銘〈論辭章章法的四大律〉正式提出,始形成一個較有體系的研究。故本論文擬以「辭章章法統一律」做為研究的主題,期盼能對其理論基礎、哲學義涵、邏輯結構、心理基礎與美感效果等相關議題,作出全面而深入的整理與探討。
在論文架構的安排上,先就主旨、綱領之重要性、章法統一律之研究現況、研究方法等議題,作整體性的梳理。繼而針對章法類型做一全盤的介紹與概述,並依目前已掌握的近四十種章法所共同具有的特色加以區分,再探討「秩序」、「變化」、「聯貫」、「統一」等章法四大律。次從「以異相明」、「以同相類」這兩方面深入探討章法類型的哲學義涵;並由「委」(有象)而「源」(無象),以及「反」之作用,尋出「多」、「二」、「一(0)」螺旋結構,藉此凸顯章法四大律的「多、二、一(0)」邏輯結構。
由於辭章的內容結構成分(情、理、事、物、景),都可用「意象」的觀念加以統合;辭章之主要內涵(意象、詞匯、修辭、文法、章法、主旨、文體、風格等),也都與「意象」有密切之關係。故就章法層面而言,「象」與「意」、由「象」而「意」、「意象」與「意境」、「象」不盡「意」等議題的探討,也就成為勢之必然了。
若對應於《周易》、《老子》等有關的論述,則章法「秩序律」的順或逆結構、「變化律」的變化結構,以及章法單元與結構單元中「移位」、「轉位」所形成之原型、變型結構,所呈現的正是「由多而二」(多樣的二元對待)關係;章法的「聯貫」與「統一」二律,所呈現的是「二而一(0)」(剛柔的統一)。而後天的辭章研究又可與先天的語文能力合軌,形成「多」、「二」、「一(0)」螺旋結構。若再進一步落到章法及其結構來說,則所有核心結構以外的其他結構,都屬於「多」的範疇;而核心結構所形成的「二元對待」,由陽剛與陰柔徹上徹下,以形成結構的「調和性」(陰)與「對比性」(陽),屬於「二」;至於「一(0)」,則等同於辭章的「主旨」或由「統一」所形成的風格(含境界、韻、味、氣、神等)。因此,第四、五、六章,探討的是章法統一律與「多」、「二」、「一(0)」螺旋結構的關係。
美感的產生,離不開審美主體在審美過程中的心理感受。故第七章,分從「形象思維」、「邏輯思維」、「綜合思維」,以及貫串整個思維過程的「聯想」與「想像」,來討論章法統一律的心理基礎;再從「多」、「二」、「一(0)」等三方面,來探討章法統一律的美感效果。
綜上所述,可以得知,分從章法類型與規律、章法統一律的理論基礎、章法統一律與「多」、「二」、「一(0)」螺旋結構、章法統一律的心理基礎與美感效果等全面而多角度來探討「章法統一律」,不僅能對章法的類型與規律、章法層面與章法哲學,有一個具體而微的認知與掌握;更由於能深入探討統一律與一篇主旨、一篇綱領的關係,探討章法風格的形成,探討秩序、變化、節奏(韻律)、陽剛、陰柔、統一、意境、渾沌等美感的心理因素,使立論更為精詳而審慎,既提振了前人未臻之處,也略盡身為學術人的一份棉薄之力。
一、經學類
(古籍依時代排序,今人著作則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序)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疏:《十三經注疏‧周易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印行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宋﹞朱熹:《周易二種》,臺北:大安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第1刷
﹝唐﹞李鼎祚:《周易集解》,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12月臺1版第2刷
[宋]程頤:《周易程氏傳》,臺北:成文出版社,據清光緒十年古逸叢書景元至正九年積德堂刊本影印
[宋]程頤:《易程傳》,臺北:文津出版社,1990年10月2刷
〔清〕阮元:《十三經注疏‧左傳》,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臺北:藝文印書館印行
〔清〕阮元:《十三經注疏‧禮記》,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臺北:藝文印書館印行
〔清〕阮元:《十三經注疏‧論語》,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臺北:藝文印書館印行
﹝宋﹞朱熹:《周易本義》,臺北:成文出版社,據清光緒九年景宋咸淳刊本影印
[清]王夫之:《周易外傳》,臺北:成文出版社,據清道光二十二年守經堂刊本影印
[清]王夫之:《周易內傳》,臺北:成文出版社,據清道光二十二年守經堂刊本影印
﹝清﹞孫星衍:《周易集解》,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6月初版
﹝清﹞李光地:《周易折中》,據清康熙五十四年武英殿原刊本影印,成文出版社印行
﹝清﹞惠棟:《易學述》,據清乾隆二十一年雅雨堂刊本影印,成文出版社印行
﹝清﹞孫星衍:《周易集解》,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6月初版
﹝清﹞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12月初版
王新春:《周易虞氏學》,臺北:頂淵文化公司,1999年2月初版1刷
王新華:《周易繫辭傳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4月1刷初版
朱維煥:《周易經傳象義闡釋》,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6年10月第2刷
江弘毅:《周易津梁》,臺北:文笙書局,1996年7月初版
牟宗三:《周易的自然哲學與道德函義》,臺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8月初版2刷
吳 怡:《中庸誠的哲學》,臺北:三民書局,1993年10月5版
周鼎珩:《易經講話》,臺北:榮泰印書館,1964年2月臺初版
胡自逢:《易學識小》,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3月初版
唐 華:《中國易經哲學思想原理》,臺北:大中國出版社,1980年初版
徐志銳:《周易大傳新注》,臺北:里仁書局,1995年10月15日初版
徐志銳:《周易陰陽八卦說解》,臺北:里仁書局,2000年3月20日初版4刷
高 亨:《周易雜論》,濟南:齊魯書社,1979年初版
陳滿銘:《學庸義理別裁》,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2年1月初版
曾春海:《易經哲學的宇宙與人生》,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4月1刷初版
黃沛榮:《易學乾坤》,臺北:大安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第1刷
黃慶萱:《周易縱橫談》,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年3月初版
葉繼業:《易理述要》,臺北:黎明文化公司,1990年6月再版
熊十力:《乾坤衍》,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76年5月景印再版
賴貴三:《焦循雕菰樓易學研究》,臺北:里仁書局,1994年7月初版
戴璉璋:《易傳之形成及其思想》,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2月2刷
韓永賢:《周易探源》,北京:中國華僑出版公司,1990年11月第1刷
嚴靈峰編輯:《無求備齋易經集成》,成文出版社印行
二、史學類
﹝漢﹞司馬遷著、瀧川龜太郎注:《史記會注考證》,臺北:洪氏出版社,1985年9月版
﹝清﹞章學誠撰、﹝民國﹞葉瑛校注:《文史通義》,臺北: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9月初版1刷
三、哲學類
(古籍依時代排序,今人著作則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序)
〔魏〕王弼:《老子微旨例略》,臺北:東昇出版社,1980年10月初版
〔魏〕王弼注:《老子》,臺北:學海出版社,1984年9月初版
[唐]楊倞注、[清]王先謙集解:《荀子集解》,臺北:世界書局,1962年4月初版
﹝宋﹞周敦頤撰、陳克明點校:《周敦頤集》,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5月北京1版第4刷
﹝宋﹞張載:《張子全書》,中華書局據高安朱氏藏書本校刊
﹝宋﹞張載撰、﹝清﹞王夫之注:《張子正蒙注》,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5年10月臺景印初版
﹝宋﹞張載:《張載集》(嶄新編校本),臺北:里仁書局,1979年12月初版
﹝宋﹞程頤、程顥:《二程全書》,中華書局據江寧刻本校刊
[宋]朱熹著、黎靖德編:《朱子語類》,臺北:文津出版社,1986年12月初版
[清]王先慎:《韓非子集解》,臺北:世界書局,1962年9月初版
方立天:《中國古代問題發展史》,臺北:洪葉文化事業,1995年4月初版1刷
方東美:《生生之德》,臺北:黎明文化公司,1982年12月4版
王 甦:《中道探微》,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11月初版
王邦雄:《老子的哲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6年9月4版
王明編:《太平經合校》,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3月秦皇島第4刷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臺北:學生書局,1986年10月第2刷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1968年5月臺初版
何爾伯著、祈登荃譯:《哲學之科學基礎》,臺北:大聖書局,1972年2月初版
余 雄:《中國哲學概論》,臺北:源成文化圖書社,1977年12月第1版
宋志明、向世陵、姜日天:《中國古代哲學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8月第1刷
李志林:《氣論與傳統思維方式》,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年9月第1刷
李雄揮:《哲學概論》,臺北:五南圖書公司,1989年2月初版
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臺北:三民書局,1996年9月初版
杜維明:《儒家思想──以創造轉化為自我認同》,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7年11月初版
周伯達:《心物合一論──申論道與器之全體》,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9年4月初版
周桂鈿:《中國傳統哲學》,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年3月第2刷
東海大學哲學系編:《中國人的心靈》,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4年9月第2次印行
姜國柱:《中國歷代思想史‧先秦卷》,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12月初版1刷
姜國柱:《中國歷代思想史‧宋元卷》,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12月初版1刷
韋政通:《中國哲學思想批判》,臺北:水牛圖書公司,1986年1月31日初版
唐君毅:《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臺北:正中書局,1982年12月臺修訂4版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臺北:學生書局,1976年8月修訂再版(臺初版)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香港:東方人文學會,1974年7月修訂再版
唐君毅:《哲學概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5年9月4版(臺再版)
夏甄陶:《中國認識論思想史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年8月第2刷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北:商務印書館,1978年4版
高廣孚:《哲學概論》,臺北:五南圖書公司,1991年11月2版3刷
張立文、向世陵:《變》,臺北:七略出版社,2000年4月初版
張立文:《中國哲學範疇發展史‧天道篇》,臺北:五南圖書公司,1996年7月初版1刷
張立文:《中國哲學範疇導論》,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3年4月初版1刷
張立文:《中國哲學邏輯結構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1月第1刷
張立文:《朱熹與退溪思想比較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3月初版
張立文主編:《道》,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年元月第3刷
張起鈞:《智慧的老子》,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9年8月重印初版
張善文:《象數與義理》,臺北:洪葉文化公司,1997年1月初版1刷
陳俊輝:《中國哲學思想之古今》,臺北:水牛圖書公司,1992年8月初版
陳俊輝:《新哲學概論》,臺北:水牛圖書公司,1991年10月初版
陳鼓應:《老子今註今譯及評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5月初版
陳鼓應:《老莊新論》,臺北:五南圖書公司,1993年3月初版1刷
陳榮捷:《中國哲學文獻選編‧上》,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93年6月1版1刷
陳麗桂:《秦漢時期的黃老思想》,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2月1刷
傅偉勳:《西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1987年8月9版
勞思光:《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1981年1月初版
曾春海:《儒家哲學論集》,臺北:文津出版社,1989年5月初版
項退結:《中國人的路》,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8年1月初版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臺北:藍燈文化公司,1990年10月初版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臺北:藍燈文化公司,1991年12月初版
馮友蘭:《馮友蘭選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7月1版1刷
黃 釗:《帛書老子校注析》,臺北:學生書局,1991年10月初版
黃秀璣:《張載》,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8年6月再版
黃錦鋐:《新譯莊子讀本》,臺北:三民書局,1988年3月8版
楊政河:《中國哲學之精髓與創化》,臺北:文津出版社,1982年5月初版
楊憲邦主編:《中國哲學通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年2月第3刷
葛榮晉:《王廷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2年1月初版
熊十力:《十力語要》,臺北:明文書局,1989年8月31日初版
羅 光:《中國哲學大綱》,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11月2次修訂版第1刷
羅 光:《儒家生命哲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5年9月初版
羅 光:《儒家哲學的體系》,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3年6月初版
羅 因:《「空」、「有」與「有」、「無」-玄學與般若學交會問題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2003年7月初版
四、評注及文學理論類
(古籍依時代排序,今人著作則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序)
〔齊梁〕鍾嶸:《詩品》,臺北:金楓出版公司,1986年12月初版
〔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臺北:金楓出版公司,1987年6月初版
﹝清﹞楊倫:《杜詩鏡銓》,臺北:藝文印書館,1998年12月初版3刷
﹝清﹞王夫之等撰、丁福保編:《清詩話》,臺北:明倫出版社,1971年12月初版
﹝清﹞何文煥輯:《歷代詩話》,臺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3年1月初版
《清詩話續編》,臺北:藝文印書館,不著年
﹝清﹞吳見思註、潘眉評:《杜詩論文》(清康熙十一年吳郡寶翰樓刊本),臺北:大通書局印行,不著年
﹝清﹞浦起龍:《讀杜心解》,臺北:大通書局印行,不著年
﹝清﹞方東樹:《昭昧詹言》,臺北:廣文書局印行,不著年
﹝清﹞鄭爕:《鄭板橋全集》,臺北:臺灣時代書局,1975年2月再版
﹝清﹞劉熙載:《藝概》,臺北:金楓出版社,1998年7月革新1版
﹝清﹞吳楚材選注、王文濡評校:《古文觀止》,臺北:華正書局,1998年8月版
﹝清﹞林雲銘:《古文析義合編》,臺北:廣文書局,1997年9月8版
﹝清﹞金聖嘆批、王之績評註:《才子古文讀本》,臺北:老古文化事業公司,1981年8月臺2版
毛正夫:《中國古代詩學本體論闡釋》,臺北:五南圖書公司,1997年4月初版1刷
王力堅:《六朝唯美詩學》,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7月初版1刷
王元驤:《文學原理》,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第1刷
王更生:《文心雕龍讀本》,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11月再版
王更生:《柳宗元散文研讀》,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2月初版2刷
王更生:《歐陽脩散文研讀》,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5月初版
王更生:《蘇軾散文研讀》,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1年2月初版
王長俊主編:《詩歌意象學》,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00年8月第1刷
王建元:《現象詮釋學與中西雄渾觀》,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8年2月初版
王國維著、馬自毅譯:《新譯人間詞話》,臺北:三民書局,1994年3月初版
王葆心:《古文辭通義》,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4年4月臺2版
王夢鷗:《中國文學理論與實踐》,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11月3日初版1刷
王夢鷗:《文學概論》,臺北:藝文印書館,1982年10月2版
朱任生:《古文法纂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4年9月初版
余光中:《掌上雨》,臺北:文星書店,1967年11月5日初版
吳建民:《中國古代詩學原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12月北京第1刷
吳曾祺:《涵芬樓文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0年9月4版
吳闓生:《古文範》,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3年3月臺1版
吳闓生批註:《桐城吳氏古文法》,臺北:文津出版社,1979年4月初版
宋文蔚:《評註文法津梁》,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3年2月修訂2版
杜淑貞:《詩話論風格》,臺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7月1刷
沈 謙:《文學概論》,臺北:五南圖書公司,2002年3月初版1刷
來裕恂著、高維國等:《漢文典注釋》(天津:南開大學出版,1993年2月
周 明:《中國古代散文藝術》,蘇州: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刷
周振甫:《文學風格例話》,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7月1版1刷
周振甫:《詩詞例話》,臺北:學海出版社,1984年1月初版
周啟成等注譯、劉正浩等校閱:《新譯昭明文選》,臺北:三民書局,2001年2月初版2刷
宗白華:《宗白華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1版2刷
林東海:《詩法舉隅》,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4年11月第3刷
林淑貞:《中國詠物詩「託物言志」析論》,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2年4月初版
林景亮:《評註古文讀本》,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9年11月臺1版
姜林洙:《辛棄疾傳》,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4年10月初版
胡有清:《文藝學論綱》,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7月第6刷
胡裕樹:《現代漢語》,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92年台一版增訂本
韋勒克、華倫著,王夢鷗、許國衡譯:《文學論》,臺北:志文出版社,1987年12月再版
唐 彪:《讀書作文譜》,臺北:偉文圖書出版社,1976年11月
夏之放:《文學意象論》,汕頭:汕頭學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刷
徐震堮:《世說新語校箋》,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7月初版
特里‧伊格爾頓(Terry eagleton):《當代文學理論導論》,臺北:旭日出版社,1987年10月
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公司,1989年5月臺灣初版
高步瀛:《唐宋詩舉要》,臺北:明倫出版社,1971年10月
高辛勇:《形名學與敘事理論‧結構主義的小說分析法》,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7年11月初版
張少康:《中國古代文學創作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年12月
張志公:《中學語言教學研究》,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1版2刷
張漢良:《比較文學理論與實踐》,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6年2月初版
郭紹虞:《滄浪詩話校釋》,臺北:文馨出版社,1972年12月初版
陳正治:《童話寫作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公司,2000年1月初版5刷
陳弘治:《詞學今論》,臺北:文津出版社,1988年10月5版
陳本益:《漢語詩歌的節奏》,臺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8月初版
陳新雄:《東坡詞選析》,臺北:五南圖書公司,2000年初版
陳滿銘:《詩詞新論》,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9年9月再版
陳滿銘:《蘇辛詞論稿》,臺北:文津出版社,2003年8月1刷
陳慶輝:《中國詩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12月初版
陳鵬翔:《主題學理論與實踐-抽象與想像力的衍化》,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1年5月初版
傅庚生:《中國文學欣賞舉隅》,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2年12月初版
曾棗莊、李凱、彭君年編:《宋文紀事》,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刷
曾棗莊、曾濤編:《蘇詞彙評》,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初版
程千帆、吳新雷:《兩宋文學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2月第1刷
黃永武:《中國詩學‧設計篇》,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78年6月1版4刷
黃永武:《中國詩學‧鑑賞篇》,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99年9月初版13印
黃永武:《詩與美》,臺北:洪範書店,1987年12月4版
黃維樑:《中國詩學縱橫論》,臺北:洪範書店,1986年11月4版
楊如雪:《文法ABC》,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8年9月初版
楊成鑑:《中國詩詞風格研究》,臺北:洪葉文化公司,1995年12月初版1刷
葉太平:《中國文學的精神世界》,臺北:正中書局,1994年12月臺初版
葉嘉瑩:《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臺北:源流文化事業公司,1982年6月再版
葉嘉瀅:《唐宋名家詞賞析2‧歐陽修》,臺北:大安出版社,1988年12月初版
葉嘉瀅:《唐宋名家詞賞析3‧柳永》,臺北:大安出版社,1988年12月初版
葉維廉:《中國古典文學比較研究》,臺北:黎明文化公司,1977年10月初版
葉維廉:《比較詩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3年2月初版
鄒同慶、王宗堂:《蘇軾詞編年校註》,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9月北京第1刷
暢廣元:《中國文學的人文精神》,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3月第1刷
劉介民:《比較文學方法論》,臺北:時報文化公司,1990年5月5日初版1刷
劉若愚著、杜國清譯:《中國詩學》,臺北:幼獅文化公司,1979年1月再版
劉師培:《漢魏六朝專家文研究》,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2年3月臺5版
蔡尚志:《兒童故事原理》,臺北:五南圖書公司,1996年6月初版1刷
蔡振念:《杜詩唐宋接受史》,臺北:五南圖書公司,2002年2月1版1刷
鄭樹森編:《現象學與文學批評》,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4年7月初版
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注》,臺北:華正書局,2003年9月2版1刷
黎運漢:《漢語風格學》,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2月第1刷
錢鍾書:《談藝錄》,香港:龍門書局,1965年8月
龍沐勛:《東坡樂府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2月臺1版第6刷
顏瑞芳、溫光華:《風格縱橫談》,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3年2月初版
魏 飴:《散文鑑賞入門》,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9年6月再版
顧亭鑑、葉葆銓輯注:《學詩指南》,臺北:廣文書局,1979年5月初版
顧龍振:《詩學指南》,臺北:廣文書局,1972年4月再版
五、章法、修辭類
(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序)
仇小屏:《文章章法論》,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8年11月初版
仇小屏:《篇章結構類型論》,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0年2月初版
王長俊主編:《詩歌意象學》,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00年8月第1刷
王希杰:《修辭學通論》,江蘇: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6月第1刷
王凱符、張會恩主編:《中國古代寫作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年9月初版
成偉鈞、唐仲揚、向宏業:《修辭通鑑》,臺北:建宏出版社,1996年1月初版1刷
吳應天:《文章結構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8月初版
李扶九原選、王扶齡改編,《古文筆法百篇》,臺北:文津出版社,1978年11月
來裕恂著、高維國等注釋:《漢文典注釋》,天津:南開大學出版,1993年2月
竺家寧:《漢語詞彙學》,臺北:五南圖書公司,1999年10月初版1刷
張春榮:《一把文學的梯子》,臺北:爾雅出版社,1993年7月初版
張春榮:《作文新饗宴》,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2年8月初版
張春榮:《修辭新思維》,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1年9月初版
張春榮:《修辭萬花筒》,臺北:駱駝出版社,1986年9月初版
張會恩、曾祥芹:《文章學教程》,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1版1刷
張會森:《修辭學通論》,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年3月第1刷
張壽康:《文章學導論》,臺北: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1990年1月初版
曹 冕:《修辭學》,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年4月
許恂儒:《作文百法》,臺北:廣文書局,1989年8月再版
陳望道:《修辭學發凡》,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1月再版
陳滿銘:《文章結構分析》,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9年5月初版
陳滿銘:《作文教學指導》,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7年10月初版2刷
陳滿銘:《國文教學論叢》,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4年9月初版3刷
陳滿銘:《國文教學論叢‧續編》,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8年3月初版
陳滿銘:《章法學新裁》,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1年1月初版
陳滿銘:《章法學綜論》,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3年6月初版
陳滿銘:《章法學論粹》,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2年7月初版
陳滿銘:《詞林散步‧唐宋詞結構分析》,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0年元月初版
陳滿銘:《詩詞新論》,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9年8月再版
陳滿銘:《篇章結構學》,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5年5月初版
陳滿銘:《蘇辛詞論稿》,臺北:文津出版社,2003年8月1刷
章微穎:《中學國文教學法》,臺北:蘭臺書局,1973年10月再版
喻守真:《唐詩三百首詳析》,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95年1月臺23版4刷
曾忠華:《作文津梁》,臺北:學人文教出版社,1991年10月1日新版
曾祥芹:《文章學與語文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4月第1刷
曾祥芹:《現代文章學引論》,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1年6月1版1刷
黃淑貞:《篇章對比與調和結構論》,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5年6月初版黃慶萱:《修辭學》,臺北:三民書局,2002年10月增訂3版1刷
黃錦鋐:《中學國文教材教法》,臺北:教育文物出版社,1981年2月初版
劉忠惠主編:《寫作指導-理論技巧》,高雄:麗文文化公司,1996年3月初版1刷
劉錫慶、齊大衛:《寫作》,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3月第4刷
劉勵操:《寫作方法一百例》,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3年4月初版4刷
蔣伯潛:《中學國文教學法》,臺北:泰順書局,1972年5月再版
蔣伯潛:《文體論纂要》,臺北:中正書局,1979年5月臺二版
蔣建文:《從作文原則談作文方法》,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3月增訂3版第1刷
蔡宗陽;《修辭學探微》,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1年4月初版
鄭文貞:《篇章修辭學》,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1年6月第1刷
鄭頤壽:《辭章學概論》,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6年10月
鄭頤壽:《辭章學導論》,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3年11月初版
謝枋得:《文章軌範》,臺北:廣文書局,1970年12月初版
謝无量:《實用文章義法》,臺北:華正書局,1990年3月初版
羅君籌:《文章筆法辨析》,香港:上海印書館,1971年6月
六、心理學類
RUDOLF ARNHEIM著、李長俊譯:《藝術與視覺心理學》,臺北:雄獅圖書公司,1982年9月再版修訂
王秀雄:《美術心理學‧創作、視覺與造形心理》,臺北:三信出版社,1975年8月初版
王維鏞:《語言與思維》,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5月第3刷
田 運:《思維方式》,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6月第3刷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99年1月新排1版
朱長超:《思維的歷程》,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5月第4刷
朱智賢、林崇德:《思惟發展心理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6年
邱明正:《審美心理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3年4月第1版第1刷
金開誠:《文藝心理學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6月第3刷
高尚仁:《書法藝術心理學》,臺北:遠流出版事業,1993年1月初版1刷
張則幸、金福順:《科學思維的辯證模式》,臺北:淑馨出版社,1994年12月初版1刷
張德琇:《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與教學》,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0年8月第1刷
梁一儒、戶曉輝、宮承波:《中國人審美心理研究》,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第1刷
陳 波:《邏輯學是什麼》,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1月1版1刷
童慶炳:《中國古代心理詩學與美學》,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4年8月初版
彭冉齡主編:《普通心理學》,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5月2版
童慶炳:《文學活動的審美維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3第1刷
黃浩森、張昌義:《知識與思維》,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5月第2刷
黃順基、蘇越、黃展驥主編:《邏輯與知識創新》,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4月第1刷
奧斯朋(Alex F.Osborn)著、邵一杭譯:《應用想像力》(臺北:協志工業出版公司,1987年5月15版
楊春鼎:《直覺、表象與思維》,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5月第3刷
劉 雨:《寫作心理學》,高雄:麗文文化事業公司,1995年3月初版
劉奎林、楊春鼎:《思維科學導論》,北京:工人出版社,1898年9月北京第1刷
劉思量:《藝術心理學‧藝術與創造》,臺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年10月4版
魯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著,郭小平、翟燦譯:《藝術心理學新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1年12月臺灣初版第4刷
魯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朱疆源譯:《藝術與視知覺》,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第1刷
錢穀融、魯樞元:《文學心理學》,臺北:新學識文教出版,1990年9月臺初版
顏澤賢:《現代系統理論》,臺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1993年8月1日臺灣初版
七、美學類
于民、孫通海:《中國古典美學舉要》,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1版1刷
大智 浩著、王秀雄譯:《美術設計的基礎》,臺北:臺隆書店,1975年
牛國玲:《中外戲劇美學比較簡論》,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4年11月第1刷
王其鈞:《中國傳統民居建築》,香港:三聯書店,1993年3月初版1刷
王宗年:《建築空間藝術及技術》,臺北:臺北斯坦公司,1992年1月初版1刷
王振復:《建築美學》,臺北:地景企業公司,1993年2月初版
王菊生:《藝術造型原理》,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0年3月1版1刷
史春珊、孫清軍:《建築造型與裝飾藝術》,瀋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年6月第1刷
石濤:《畫譜》,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1年8月景印初版
吳功正:《小說美學》,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5年6月第1版第1刷
吳功正:《中國文學美學》,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第1刷
呂清夫:《造形原理》,臺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9月7版
李 浩:《唐詩的美學詮釋》,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5月1刷初版
李元洛:《詩美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0年2月初版
李澤厚、劉紀剛:《中國美學史‧第一卷》,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年5月第1刷
李澤厚:《美學四講》,臺北:人間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第1刷
李澤厚:《美學論集》,臺北:三民書局,2001年8月初版2刷
李澤厚:《華夏美學》,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4月初版
李薦宏、賴一輝:《造型原理》,臺北:國立編譯館,1973年6月初版
汪正章:《建築美學》,臺北:五南圖書公司,1993年11月初版1刷
佟景韓、易英主編:《現代西方藝術美學文選‧造型藝術美學卷》,臺北:洪業文化出版,1995年2月初版1刷
周來祥、曾紀文:《美學概論》,臺北:文津出版社,2002年初版
周來祥:《再論美是和諧》,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第1刷
宗白華:《美從何處來》,臺北:蒲公英出版社,1986年
宗白華:《美學散步》,臺北:洪範書店,2001年1月初版6印
林書堯:《基本造型學》,臺北:三民書局,1983年8月修訂初版
林崇宏:《設計原理》,臺北:全華科技出版社,1998年初版
林崇宏:《造形‧設計‧藝術》,臺北:田園城市文化公司,1999年6月初版
金健人:《小說結構美學》,臺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9月初版
俞 崑:《中國畫論類編》,臺北:華正書局,1984年10月初版
姜一涵:《石濤畫語錄研究》,臺北:文化大學出版部,1987年
姚一葦:《戲劇原理》,臺北:書林出版公司,1992年2月
姚一葦:《藝術的奧祕》,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93年2月12版
夏放:《美學‧苦惱的追求》,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88年5月第1版第1刷
孫 旗:《藝術概論》,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7年11月初版
孫全文、王銘鴻:《中國建築空間與形式之符號意義》,臺北:明文書局,1989年12月再版
徐書城:《繪畫美學》,臺北:五南圖書公司,1993年11月初版1刷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4年5月4版
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公司,1989年5月台灣初版
涂光社:《因動成勢》,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1年10月1版1刷
康丁斯基著、吳瑪悧譯:《點線面》,臺北:藝術家出版社,2000年3月再版
張 法:《中西美學與文化精神》,臺北:淑馨出版社,1998年10月1刷
張光福:《中國美術史》,臺北:華正書局,1986年5月初版
張紅雨:《寫作美學》,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6年10月初版1刷
敏 澤:《中國美學思想史‧第一卷》,濟南:齊魯書社,1987年7月第1刷
陳本益:《漢語詩歌的節奏》,臺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初版
陳望道:《美學概論》,臺北:文鏡文化事業公司,1984年12月重排出版
陳望衡:《中國古典美學史》,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第1刷
章利國:《造型藝術美學導論》,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1997年7月1版1刷
傅抱石:《中國繪畫理論》,臺北:華正書局,1984年3月初版
勞承萬等:《康德美學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 刷
堤浪夫著、劉建國、劉子倩譯:《造形的發想》,臺北:六合出版社,2002年8月1版
彭吉象:《藝術學概論》,臺北:淑馨出版社,1994年11月初版1刷
曾祖蔭:《中國古代文藝美學範疇》,臺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8月
童慶炳:《文學活動的審美維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3第1刷
黑格爾著、朱自清譯:《美學》,臺北:里仁書局,1981年5月
楊辛、甘霖:《美學原理》,臺北:曉園出版社,1991年5月第1版第1刷
葉 朗:《中國美學史大綱》,臺北:滄浪出版社,1986年9月初版
葉 朗:《中國美學的巨擘》,臺北:金楓出版公司,1987年7月初版
葉 朗:《中國美學的發端》,臺北:金楓出版公司,1987年7月初版
葉太平:《中國文學之美學精神》,臺北:正中書局,1994年12月臺初版
葉朗主編:《現代美學體系》,臺北:書林出版公司,1993年10月1版
葉維廉:《歷史、傳釋與美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8年3月初版
熊秉明:《中國書法理論體系》,臺北:雄獅圖書公司,2000年1月3版1刷
蒲震元:《中國藝術意境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月第1刷
劉思量:《中國美術思想新論》,臺北:藝術家出版社,2001年9月初版
德、康德著、宗白華譯:《判斷力批判》,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年2月北京第4刷
歐陽周、顧建華、宋凡聖:《美學新編》,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1年5月1版9刷
蔣一明:《音樂美學》,臺北:五南圖書公司,1993年11月初版1刷
鄭 剛:《邏輯‧美學‧形而上學》,廣州:廣東旅遊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刷
龍協濤:《文學讀解與美的再創造》,臺北:時報文化公司,1993年8月15日初版1刷
韓幼德:《戲曲表演美學探索》,臺北:丹青圖書公司,1987年2月初版
蘇珊‧朗格著、劉大基譯:《情感與形式》,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1年10月臺灣版
八、學位論文
仇小屏:《中國辭章章法析論》,臺灣師大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5月
王基倫:《孟子散文研究》,臺灣師大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5月
林奉仙:《十五國風章節之藝術表現》,臺灣師大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5月
林慧雅:《東坡杭州詞研究》,臺灣師大國研所教學碩士論文,2002年
段致平:《稼軒詞用典研究》,臺灣師大國研所碩士論文,1999年6月
夏薇薇:《文章賓主法析論》,臺灣師大國文所碩士論文,2000年5月
張春榮:《姚惜抱及其文學研究》,臺灣師大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8年5月
張雯華:《東坡詞色彩意象析論》,臺灣師大國研所教學碩士論文,2003年
陳佳君:《虛實章法析論》,臺灣師大國研所碩士論文,2001年5月
陳佳君:《辭章意象形成論》,臺灣師大國研所博士論文,2004年6月
陳清俊:《盛唐詩時空意識研究》,臺灣師大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6年6月
黃淑貞:《主旨(綱領)安置於篇腹的結構類型析論》,臺灣師大國研所教學碩士論文,2002年12月
蒲基維:《章法風格析論-以蘇軾詞、姜夔詞為考察對象》,臺灣師大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年6月
謝奇懿:《先秦兩漢天人意識與詩經學之研究》,臺灣師大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年6月
九、期刊論文
仇小屏:〈論章法結構的原型與變型〉,《第五屆中國修辭學論文集》,臺北:洪葉文化公司,2003年
仇小屏:〈論章法的移位、轉位及其美感〉,《辭章學論文集》,福州: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2002年
王希杰:〈「上」:視點和對稱〉,《湘潭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4卷第1期,2002年1月
王希杰:〈章法學門外閑談〉,《國文天地》18卷5期(2002年10月)
白金銑:〈《周易》「位移性格」哲學初詮〉,《中國學術年刊》第廿三期(2002年),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陳佳君:〈論章法之族性〉,《辭章學論文集》,福州: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刷
陳佳君:〈論章法的「四虛實」〉,《第五屆中國修辭學論文集》,臺北:洪葉文化公司,2003年
陳滿銘:〈從意象看辭章之內容成分〉,《國文天地》19卷8期
陳滿銘:〈從意象看辭章之內涵〉,《國文天地》19卷5期(2003年10月)
陳滿銘:〈淺論意象系統〉,《國文天地》19卷6期(2005年10月)
陳滿銘:〈章法風格中剛柔成分的量化〉,《國文天地》19卷6期(2003年11月)
陳滿銘:〈談儒家思想體系中的螺旋結構〉,《國文學報》29期
陳滿銘:〈論因果章法的母性〉,《國文天地》18卷7期(2002年12月)
陳滿銘:〈論章法「多、二、一(0)」的核心結構〉,《師大學報》:人文與社會類,2003年
陳滿銘:〈論章法的哲學基礎〉,臺灣師大:《國文學報》第三十二期,2002年12月
陳滿銘:〈論章法與層次邏輯〉,《國文天地》18卷9期,98-101
陳滿銘:〈論語文能力與辭章研究-以「多」、「二」、「一(0)」螺旋結構作考察〉,臺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報》36期,67-102
陳滿銘:〈論篇章的點染結構〉,《國文天地》17卷11期
陸寶新:〈論圖案對稱律形式及其構成方法〉,《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3卷第2期,2003年5月
曾啟雄:〈美術設計‧對稱〉,《藝術家》44卷2期,1997年2月
童山東:〈論人類語言對稱藝術的發生及形態〉,《中南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總第96期,1999年9月
黃淑貞:〈〈秋聲賦〉辭章意象探析〉,《國文天地》21卷5期,2005年10月
黃淑貞:〈從「因果」法談蘇軾〈稼說送張琥〉〉,《國文天地》20卷12期,2005年5月
黃淑貞:〈試探合院建築中的德觀思想〉,《孔孟月刊》,第42卷第八期,2004年4月
黃淑貞:〈談園林的視角變換及其美感〉,臺灣師大:第十一屆研究生論文發表會,2005年3月
黃淑貞:〈論合院建築的「多、二、一(0)」結構〉,陳滿銘教授七秩榮退誌慶論文集,2005年7月
黃淑貞:〈論章法「二元對待」的哲學義涵〉,輔仁大學:《先秦兩漢學術學報》,2005年9月
黃淑貞:〈論章法的「四點染」-以東坡詞為例〉,臺灣師大:中國學術年刊,2005年3月
黃淑貞:〈論辭章之「象不盡意」─以稼軒詞為例〉,臺灣師大《師大學報-人文社會類》,第五十卷第二期,2005年10月
黃淑貞:〈論辭章章法四大律〉,臺灣師大:中國學術年刊,2005年9月
黃淑貞:〈《周易》「移位」、「轉位」論〉,《孔孟月刊》,第44卷第5、6期
賴貴三:〈論《周易》「二元對貞」的文化詮釋學〉,收於《人文研究與語文教育》,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04年7月初版
蒲基維:〈論王昌齡「從軍行」詩的意象經營〉,臺灣師大:中國學術年刊,2005年9月
鄭中、童中良:〈論有限移位調式的對稱模式〉,《音樂研究》第1期,2003年3月
鄭頤壽:〈中華文化沃土,辭章學圃奇葩〉,《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文集》,2002年5月